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021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调研Word文件下载.docx

图3.3杭州2000-2009年水路货运量发展图13

图3.4杭州2000-2009年航空货运量增长13

图3.5杭州市2000-2009年大型货运汽车保有量14

图3.6杭州2000-2009年信息化建设情况14

图3.7杭州市2000-2009物流从业人员人数16

图3.8杭州市2000-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16

图3.9杭州市2000-2010年人均GDP17

图3.10杭州市2000-2010年工业总产值17

图3.11杭州市2000-2009年现代流通业发展18

图3.12杭州1978-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增长指数推移图20

图3.13杭州市各产业占GDP的比重20

图3.14杭州市2000-2009年物流业增加值22

图3.15杭州市2000-2009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2

图3.16杭州市2009年各运输方式货运量构成23

图4.1长三角城市物流竞争力空间分布图31

表目录

表3.1杭州市2009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

表3.2杭州市2007-2010年各区县公路里程12

表3.3杭州2005-2010年内河航道里程13

表3.4杭州市2000-2009年电信数据15

表3.5杭州市2000-2009年货运量23

表3.6杭州市2000-2009年货运量增长情况比率24

表3.7杭州2000-2009年货物周转量24

表4.1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7

表4.2KMO检验和巴特勒球体检验28

表4.3主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29

表4.4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29

表4.5各城市物流竞争力主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名30

表4.6聚类分析结果30

表5.1杭州市2000-2009年各指标数据32

表5.2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33

表5.3回归方差分析表33

表5.4模型摘要34

表5.5杭州2009年各行业物流区位商35

1.研究摘要

1.1研究背景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

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十二五”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物流业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基础产业,不管生产还是流通,只要有物品流动都会涉及到物流问题。

物流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是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重要支撑和联系纽带。

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全国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是21个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其特有的区位、经济、交通等优势,决定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高起点定位。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提出了《杭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20年),《杭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

2011年提出的《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十大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近年来,杭州物流业在经济运行、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体制等方面发展较快,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

2009年,杭州市全社会货物运输量为22372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45.35亿吨·

公里,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2.62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48.6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

同时,杭州物流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物流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足,布局不够合理,物流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当前,杭州物流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引发物流新需求,国家物流业振兴规划实施带来新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物流业深度合作,“服务业优先”战略助推物流业成长。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杭州自身城市发展重心东移、产业调整升级对物流业布局、结构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些背景下,杭州加快发展物流业,对构建杭州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物流竞争力是反映城市物流水平的能力。

由于城市在地理位置、城市性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劳动力等因素的差异,物流竞争力的表现也存在差别。

本文运用迈克尔·

波特的“钻石理论”对杭州物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物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选取长三角16城市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杭州物流业的竞争优势位居长三角第3位,仅落后于上海和苏州。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各指标对杭州市物流业的影响程度,并利用区位商理论得出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市这几个行业具有较大的物流输出活动,提高物流竞争力可以先从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这几个行业着手。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物流业竞争优势的全面分析,理清杭州物流业的现状态势,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1.2研究内容

(一)城市物流竞争力研究理论框架

本课题以波特“钻石理论”为基础,钻石理论指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与四个环境要素密切相关,分别是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对手,以及机会和政府。

(二)杭州市物流业发展状况调研

以波特“钻石理论”为基础。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官方途径收集数据,对物流业竞争优势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三)杭州与省内外若干城市物流竞争力的比较

首先建立城市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计算每个城市的因子排名以及综合因子排名,从而对杭州物流竞争力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范围为长三角16个地级城市,即:

上海,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7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个城市。

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2009年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四)各因素贡献水平分析

(1)分析物流竞争力各项指标贡献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杭州物流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选取货物周转量为因变量,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路里程、工业总产值、物流相关产业从业人数为自变量,利用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GDP与货物周转量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路里程、工业总产值与货物周转量正相关,而物流从业人数对周转量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2)各行业对杭州物流竞争力影响分析

利用区位商的计算,对杭州七个分行业进行分析,即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零售业,发现杭州市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这些行业区位商大于1,若要提升杭州物流竞争力,可以从区位商较大的行业入手。

(五)提出提升杭州物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从波特理论的生产要素、相关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3研究意义

本课题关于杭州市物流竞争力比较调研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杭州政府物流相关决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关于杭州等16个城市物流竞争力的比较,有利于政府了解杭州物流业的优势和差距,明确杭州物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地位。

(2)对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明确各因素对杭州物流竞争力的影响程度高低,指出要提高物流竞争力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有利于实现城市物流合理化。

(3)对七个物流输出较多的分行业的具体分析,有利于杭州政府了解该从哪几个行业入手,来提高物流能力,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

(4)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以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2.城市物流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2.1城市物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物流是指在一定的城市行政规划下,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和城市发展特点而组织的区域性物流。

城市物流研究目标是实现一个城市的物流合理化问题,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某城市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者、物流设施、物流对象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组织城市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城市物流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城市,城市物流的研究不仅取决于经济目标、还与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城市人口等问题紧密相关。

城市物流配置的资源包括全社会的物流资源。

物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

(2)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产业升级,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

2.2城市物流竞争力内涵

城市物流竞争力是反映城市物流水平的能力,是一个城市与竞争对手相比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吸引资源、创造产品、占领市场,多、快、好、省的创造财富的能力。

对竞争力内涵的理解,国际上权威的观点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及迈克尔·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论中的钻石体系。

(1)国际竞争力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从开放程度、政府职能、金融、基础设施、技术、企业管理、劳动和法规制度等八个要素来评价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理论指出一国(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包括现有综合实力,还包括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的成长能力,即未来增长的潜力。

一个国家(地区)现有的竞争实力不能完全反映其未来持续的竞争能力,未来增长的潜力和占有资源的能力对经济主体的发展更具有意义。

(2)波特钻石体系理论。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论认为,竞争优势是一国财富的源泉,一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源于企业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简言之,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该国行业的竞争优势,就是生产力水平的竞争优势。

其核心是“钻石体系”理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4个基本要素,即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机遇和政府,见图2.1。

其中前4个是内生决定因素,后两个是外生决定因素。

这6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继而产生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1]。

图2.1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3)国内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出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来评价[2]。

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城市物流竞争力由城市物流竞争实力和城市物流竞争未来潜力两个方面组成。

其中,城市物流竞争实力指该城市现有的竞争优势和资源,由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供给能力和物流活动的载体建设所体现。

城市物流竞争潜力指该城市物流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反映了该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速度。

3.杭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近年来,杭州市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杭州市物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本文根据波特钻石体系,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物流生产要素

(2)物流需求

(3)物流相关产业

(4)物流业规模

(5)发展环境

3.1物流生产要素分析

依据波特理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和高级要素。

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力等。

这些要素是被动继承或仅需简单投资就能拥有。

高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信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等。

一国的竞争优势仅靠初级要素难以持久,必须不断发展高级要素使之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物流是物品的流动过程,其中涉及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

其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等。

对于杭州来说,一方面,由于工资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贡献日益下降,而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现代化通讯设施和高级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则日益重要,是杭州市物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劳动力、土地要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杭州市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工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597元上升到2009年的43947元。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看,见表3.1,2009年杭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5740万元,高于全市各行业的43947元的平均水平。

可以说,过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大为减弱,用工成本的提高使得杭州对部分企业的吸引力下降。

土地是社会发展的根源,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干道、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等物流结点的建设,这些项目都需要土地。

而由于杭州市土地资源紧缺,物流用地地价持续高昂,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杭州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表3.1杭州市2009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人)

行业

平均工资

农、林、牧、渔业

32681

房地产业

47257

采矿业

25085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34233

制造业

3126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61143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244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5522

建筑业

2831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985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45740

教育

6534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348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67969

批发与零售业

43150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59062

住宿和餐饮业

26559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67148

金融业

130687

全市平均

43947

二、交通基础建设

(1)公路。

近年来,杭州市公路建设进展较快,2009年,“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汽车东站综合枢纽、萧山机场公路改造、钱江隧道、钱江大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线、沪杭、杭甬、杭长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杭州市道路运输能力。

2009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112.44公里,2010年,全年新增公路里程153千米,至2010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5265.5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02千米。

杭州市2000-2009年公路里程发展情况见图3.1,2007-2010年杭州各县市公路通车里程见表3.2。

“一个半小时交通圈”拉近了杭州与其周边县市的距离,使得杭州市公路货物运输能力大为提高,2009年,杭州市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16536万吨,图3.2为2000-2009年杭州市公路运输发展情况。

图3.1杭州市2000-2009年公路里程发展

表3.2杭州市2007-2010年各区县公路里程

 

区县(市)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市郊

273.7

266.48

萧山

2199.34

2230.38

2245.15

2274.6

余杭

1931.48

1991.63

2127.03

2162.33

桐庐

1652.64

1664.29

1670.56

1686.79

淳安

2319.72

2334.91

2322.47

2396.38

建德

1515.39

1597.02

1769.54

1784.96

富阳

1800.66

1807.34

1859.59

1863.02

临安

1735.71

1763.54

1760.74

1742.41

昌化

1033.37

1036.7

1083.65

1088.63

合计

14462.00

14699.53

15112.44

15265.59

图3.2杭州市2000-2009年公路运输量

(2)水路。

杭州市水路资源丰富,拥有富春江、钱塘江、新安江等航道,表3.3为2005年-2010年杭州内河航道里程情况。

水路运输在杭州物流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杭州市水路货运量从2000年的3173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5396万吨,图3.3是2000-2009年杭州水路运输货物发展情况。

表3.3杭州2005-2010年内河航道里程(单位:

公里)

2005年

2006年

2004.95

2005.98

图3.3杭州2000-2009年水路货运量发展图

图3.4杭州2000-2009年航空货运量增长

(3)航空。

2010年末,萧山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160条,其中国际航线30条,港、澳、台航线8条。

2009年,杭州航空货运量达到13万吨,2000-2009年10年间,杭州航空货运年均增长达到17.06%,图3.4为2000-2009年杭州航空货运情况。

三、运输工具

杭州市2000-2009年大型货运汽车保有量见图3.5所示。

由于统计年鉴中2005年前后指标数据的变化,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图中的数据2005年前是大型货车数量,2006年后是重型货车和中型货车的总数。

图3.5杭州市2000-2009年大型货运汽车保有量

四、信息化水平

图3.6杭州2000-2009年信息化建设情况

信息是现代物流的灵魂。

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只有更快捷、精确的掌握最新的物流市场信息,才能提高区域物流竞争能力。

图3.6为杭州市信息化发展趋势,图中表明,杭州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10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杭州市固定电话用户数2006年前快速增长,到2006年达到最大用户数433.53万户,2006年以后负增长。

主要原因是移动电话的普及,移动电话数量的迅速增加。

从2002年开始,移动电话数量达到275.95万户,固定电话数251.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表3.4是2000-2009年间杭州信息化具体数据,至2009年,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011.93万户,互联网用户数178.33万户。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成为杭州物流业竞争优势。

表3.4杭州市2000-2009年电信数据(单位:

万户)

年份

固定电话用户数

移动电话用户数

互联网用户数

2000

161.19

99.99

11.42

2001

203.52

192.90

18.28

2002

251.16

275.95

36.66

2003

312.36

410.33

65.79

2004

360.58

479.58

93.55

2005

411.00

618.61

110.62

2006

433.53

680.25

125.78

2007

427.83

809.59

147.57

2008

416.35

866.81

163.67

2009

390

1011.93

178.33

五、物流从业人员

杭州物流业队伍逐渐壮大,人员素质得以提高。

物流业具有产业融合的性质,它覆盖了分销业、运输业、仓储业、保障业、货代业、流通配送业、信息业等,所以物流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的,而且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大量吸收各类人员就业。

2009年,杭州市物流从业人员79176人,比上年增长9.52%。

2000-2009年杭州市物流从业人员情况见图3.7,从2004年以来,杭州市物流业从业人员每年均以较高速度增长。

从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看,尽管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使得行业的社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对滞后,物流高级人才相对紧缺,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高等学院相继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又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能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资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学院开设了物流企业管理、国际物流业务、仓储与配送、物流服务营销等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物流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物流管理和专业的人才,充实到物流的各行各业中,提升了整体物流队伍的素质,使得物流后备军的力量日益强大。

图3.7杭州市2000-2009物流从业人员人数

3.2物流需求分析

波特认为,国内市场的需求会刺激企业的改进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同时,内需市场的大小对企业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物流是一种派生需求,与工商企业和事业部门的经营,以及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强相关,物流快速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支撑。

一、经济总体规模

图3.8杭州市2000-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

杭州地处长三角区域,30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1978年杭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8.40亿元,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945.82亿元。

图3.8为杭州市2010—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图3.9是人均生产总值情况,2000年人均GDP为22342元,到2009年达到74761元,是2000年的三倍多。

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3.9杭州市2000-2010年人均GDP

二、制造业

杭州制造业基础雄厚,大中型制造企业众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选择将物流服务外包。

工业对物流的需求是巨大的,杭州市的工业在近10年取得了快速的增长,2000-2009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如图3.10所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杭州的物流市场需求相当巨大。

图3.10杭州市2000-2010年工业总产值

三、现代流通业

物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品只有经过物流过程才能实现其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