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023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级配碎石、路堑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工程等。

地基加固处理主要:

强夯、强夯置换墩,约束桩,锚固桩,桩板墙,锚索桩,桩基驼梁重力式路肩挡土墙;

边坡防护主要采用:

无纺布、土工格栅、挡土墙、预应力锚索、种植爬山虎、人字型截水骨架内灌草护坡、刚性防护网,锚杆框架梁内植生袋植草护坡等形式。

计划开工时间:

2013年7月2日

计划竣工时间:

2014年12月30日

一、编制依据

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2、《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4、夜郎镇中间站施工设计图

5、《铁路路基填筑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

6、《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133号;

7、《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6;

8、《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10、《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11、《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

12、施工调查及现场踏勘

13、招标文件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夜郎镇站站场路基里程:

DK138+427.55~DK139+276.00,路基全长848.45米。

借方47.8万方(从我标段天坪隧道取料);

侧向约束桩19根,锚固桩87根,路基内包含1个通道,3个框架涵,1个框架桥及夜郎车站。

本段路基工程工点类型主要有:

地基加固处理主要有:

2013年7月2日,计划竣工时间:

2014年12月30日。

三、路基施工准备

(1)图纸审核与工点调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对设计图纸、根据地基土的性质、软土及松软土分布,进行填料初步复查和试验,并调查工点所处区段的城镇规划、土地资源及填料来源等条件,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主要临时工程的选址调查

便道、便桥、弃碴场及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设施的设置,要合理、紧凑,严禁随意搭建,尽量减少对植被的损坏,不占用乡村道路,阻碍交通。

搅拌站等高噪音生产设施尽可能远离居民区。

场地周围做到排水畅通,不得积水、积污,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地面排水的影响,以免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3)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路基长度、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采用GPS测量、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等形式进行测量控制。

符合《测规》的要求。

(4)建立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

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保证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

保证填料特性、工程措施及适用范围等全过程受控;

保证路基均匀或不均匀沉降及其沉降值得到持续正确的检查。

(5)设备选型

为满足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必须机械化。

选用大型土石方挖掘、运输及重型振动压实机械。

(6)编制各段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特殊路基、不良地质路基施工前,要求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核对,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请修改完善设计文件。

根据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工期及环保要求,编制各段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合理组织施工,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要合理确定路桥施工顺序。

(7)工艺试验

路基工程施工全面开工前,按要求选择试验区段进行试验。

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填料配合比、改良工艺、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

四、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4.1路基施工工程特点

路基施工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及工后沉降要求,并结合桥隧施工顺序,充分利用路基施工的最佳季节,合理确定作业面数量,按土工结构物要求精心施工,以路基填筑、过渡段施工和控制工后沉降为重点,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设备并辅以小型配套机具进行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分段平行流水组织。

开工后,优先安排桥台、涵洞基础和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为路基本体填筑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

地基处理分区作业,全面铺开,挡墙紧跟。

路基填筑实现机械化施工,级配碎石场拌、路基防护混凝土构件施工,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对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土石方按工艺要求分层填筑。

加强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为轨道铺设提供依据。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分二层填筑。

受沉降控制的路基填筑工期,预留足够的沉降观测期。

地基处理施工前,加强地质核查,同时先进行工艺试验(试桩),经试验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再开始全面施工。

施工中,加大沉降控制,加强沉降观测、分析、预测,确保工期。

路基施工本着试验先行,样板引路,再大规模展开路基施工的原则,建立路基工程施工地质核查、试验检测、路基沉降监测、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的信息系统,实施“监测—分析—调整”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

先选取一段路基试验段,通过现场沉降观测、施工效果检测,确定科学的、合理的路基地基处理、路堤填筑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选定各种施工工艺参数,全面指导路基施工,确保满足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

路基填筑施工前,按照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对地表进行处理。

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基床以下和基床底层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基床表层按“四区段、六流程”组织施工,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

路堤施工必须确保边坡的压实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筑施工严格执行填筑工艺(碾压机具、分层厚度、碾压遍数、含水量等具体要求)、检测频次及数量。

站场路基施工与区间路基施工,根据站场实际情况独立作业,首先分段、分块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填筑。

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的生产采用场拌法工艺。

保证填料标准、压实标准和结构物检测要求,以保证路基结构的强度、刚度、工后沉降,确保稳定性、耐久性要求。

施工中加强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填料指标控制,确保填料标准符合施工指南和设计要求。

路堑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堑顶排水系统及土石方施工临时排水系统。

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按分级开挖、分级加固、逐层开挖的原则进行开挖与防护,防止开挖不当造成边坡失稳,对有地表裂纹和塌方现象或有危岩落石时应立即处理。

所有路堑边坡开挖均应尽量避开雨季,并及时开挖,及时支护,边坡开挖后半月内必须完成坡面支挡结构。

开挖以机械作业为主,严防破坏边坡和堑底,要预留整修厚度。

强风化硬质岩石、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基床表层不满足填料条件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并不应对基床底层原地层产生扰动。

基床以下和基床底层采用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双指标,基床表层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三指标。

施工中重点组织和抓好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和填筑、过渡段、防排水、路基相关工程(综合接地和过轨管埋设)和沉降变形六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建立路基工程施工地质核查、试验检测、路基沉降监测、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的信息系统,实施“监测—分析—调整”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

路基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根据现场情况,在保证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安排进行,排水注重永临相结合,及时形成有组织防排水体系,路基防护支挡、排水工程及时、适时施做,以利路基稳定与安全,并紧随路基尽早完成。

4.2路基工程

4.2.1工艺试验

施工前对地基处理的桩基、路堤各部填筑、过渡段等工程,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区段先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和相关参数,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全面展开。

路基填筑施工前,严格填料筛选和检验、土质改良试验和检验。

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摊铺厚度、压实遍数、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

抓好过渡段的施工管理,确保过渡段的端刺及摩擦板施工质量。

对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施工,进行摊铺工艺和渗漏性能试验。

4.2.2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首先进行地质复核,确认工程地质条件,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并经工艺试验后组织施工。

4.2.3一般地基处理

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挖除路堤地段的地表耕植土,并使用碾压机具对地表进行压实。

对路堤基底清除植物根系,当松土厚度小于0.3m时,采用冲击碾压机械将原地面碾压密实;

当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碾压后的压实质量达到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4.2.4挖除换填处理

软土地基挖除换填根据土质情况和换填深度,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将设计范围内软土层全部清除,整平底部,当底部起伏较大时设置台阶,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

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换填时换填土填料、填筑工艺及压实标准与路堤本体施工要求相同。

换填范围及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当与设计不符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4.2.5垫层铺筑

采用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机械化组合方式进行。

材料要求:

碎石压碎值、强度、级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

确定适宜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加强对有关指标的检测并填写试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测量放线:

测量控制桩间距控制在10m。

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一端打入Ф28钢筋桩,把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钢筋桩上,使拉力器拉力达到10N以上,钢丝绳长度每施工段100m。

钢丝绳固定完成后,把钢丝绳放入控制桩顶部的凹槽内,用白线系好,如果钢丝绳下垂过大,可在每个测桩中间增加一个支撑,以防钢丝绳因桩距过长而下沉。

以此控制垫层厚度。

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作业段划分:

每个流水段可按40~50m为一段,卸料堆土40~50m后即行推平、刮平、碾压,炎热天气施工时,施工段可适当缩短。

可根据施工进度要求以8~10h为一班连续摊铺。

摊铺与整平:

采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组合摊铺,以40m为一个施工段,专人负责指挥卸料、布料,卸料后用推土机推平,虚铺厚度大于设计厚度5~7cm,可根据现场压实情况调整。

用推土机初平,根据放线标高及虚铺厚度,用白灰标出明显标志,为推土机指示推平标高,以便推土机推平。

平地机在推土机初平后进行整平,先用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上平地机。

平地机刮平时调整好刀片横向坡度和刀片切入深度,先大面积推平,再循序渐进刮平,直到达虚铺高度为止。

碾压:

经压路机初压、平地机刮平后,检测表面高程及路拱横坡,检测合格后,立即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范围内压实,由两侧向中心碾压。

碾压时,配合人员随机指挥作业,碾压轮横向错半轮,压路机行走速度为1.5~2km/h,密实度增大后,可适当增加碾压速度。

先静压两遍,振动4~6遍。

达到规定遍数后,由实验人员检查密实度,直到合格为止。

4.2.6冲击碾压

路基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碾压的遍数,冲击能率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施工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冲击轮轮迹高差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当涵洞附近需进行冲击压实时,先进行冲击压实后再施工涵洞。

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

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时,因机械的调头范围较大,应尽可能在路基形成较长的连续冲碾段后进行。

不但可以提高冲碾效率,也可以避免因过多的“接头”而影响路基的整体均匀性。

因冲击式压实机的冲击能量大,路表50cm的土体含水量对冲击碾压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

含水量过大时,容易形成弹簧、翻浆等,故需严格控制路表以下50cm内的含水量。

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时,为了避免结构物遭到损坏,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冲击碾压的范围。

在距离结构物3~5m、暗涵顶面填土高度<2m时,禁止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作业。

明涵顶面不得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

当土体表面含水量较大时,如果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易形成表面推移,上层20cm左右的土体与下部土体产生脱离现象。

因此,雨后或表面含水量较大时,应采取晾晒或其它措施降低表面含水量,不宜直接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作业。

冲击碾压完成后,用二八灰土填平冲击坑,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平整。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4.2.7强夯施工

4.2.7.1施工准备

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4.2.7.2施工工艺

4.2.7.2.1确定施工参数

⑴机械设备的确定

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以钢板为壳,内填砂或浇灌混凝土,夯锤重不小于15t,其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

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

影响深度=系数×

(锤重×

落距)1/2,落距大于15m,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

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单击夯击能大于4000KN·

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

m时为200mm;

⑶夯击遍数的确定

夯击遍数设计为3遍,根据地基土的湿陷性和湿陷系数确定,以试验结果为准。

一般夯击三遍。

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夯完后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⑷夯击次确定

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⑸夯击点的布置

夯击点布置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正方形布置。

夯击点间距为1倍锤径。

⑹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

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等土层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

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对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具体由试夯确定。

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

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4.2.7.2.2强夯施工

1、DK138+780-DK138+980,长200m,采用强夯加固路堤

2、于DK138+800、DK138+940断面处,设置沉降、位移监测断面并进行监测。

3、技术要求

①夯击能量:

点夯2000kN·

m,低能量满夯;

②施工机具:

锤重10-60t,落距大于15m,锤底静接地压力值:

25-40kPa,排气孔直径不小于250mm;

③夯击方法:

分三遍夯,第一、第二遍为点夯,采用跳夯法,第三遍为满夯

④夯击次数:

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⑤点夯夯点间距:

正方形布点,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

⑥间隔时间:

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

4、强夯施工顺序

①待段内地基处里及侧向约束桩施工完成且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堤填筑施工;

②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⑥重复上述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击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⑦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2、3、4、5直到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

⑧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⑨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4.2.7.2.3强夯置换墩施工

1、DK138+810-DK138+950,长140m。

基底采用强夯置换墩加固,墩径2m,墩间距4m,正三角形布置,墩长2.5-12.2m,墩要求打穿<

4-1>

层。

2、强夯置换墩墩顶铺设0.6m厚碎石垫层夹两层双向土工格栅加固,要求土工格栅纵、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

点夯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低能量满夯

②墩体材料:

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总重的30%。

③施工机具:

25-40kPa,排气孔直径不小于250mm。

④夯击方法:

分两遍夯,第一遍为点夯,第二遍为满夯。

⑤夯击次数:

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

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倍;

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

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

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单击夯击能大于4000kN·

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

4)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5)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⑥点夯夯点间距:

三角形布点,4m;

满夯夯点间距:

⑦间隔时间:

3、置换墩施工顺序

①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强夯置换墩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②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③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④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⑤将夯锤起吊,在夯坑内填入置换墩材料;

⑥重复上述步骤4、5,按设计规定的控制标准,完成一个置换墩的夯击;

⑦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2、3、4、5、6直到完成全部置换墩的夯击;

⑧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施工;

⑨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⑩铺设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再进行侧向约束桩的施工,最后进行路堤的填筑;

4.2.7.2.4施工工艺流程图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4.2.7.2.5注意事项

⑴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⑵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控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⑶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⑷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⑸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⑹当强夯与岩溶注浆同时采用时,应先进行强夯再进行注浆加固。

⑺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4.2.8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4.2.8.1填料选择及填料质量控制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原则上采用路堑、隧道弃碴中AB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

严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质量,填筑前对填料进行取样检验,杜绝不合格的填料进场;

同时严格控制进入工地填料的质量,所有进场填料都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填料进入工地。

粗粒土的材质和级配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等改良土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应有环境保护的措施,外掺料应分类堆放、与原地面架空隔离,并有防风、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

4.2.8.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方法

(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2)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核对填料的类别、分布、进行填料复查和试验,填料应做筛分试验、液塑限试验、颗粒密度试验。

施工过程中,当填料质量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填料试验。

填筑主要施工参数必须经过工艺验证试验确定,以确定适合该类填料的工艺参数,然后再开始正式填筑施工。

基床以下路堤采用分层填筑,按照“三阶段(准备、施工、验收)、四区段(填土、平整、碾压、检测)、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碾压、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方式作业,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按填筑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摊铺从路堤中线开始,对称地向两侧填土。

每个区段的长度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

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路堤填料填筑采用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初平、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

为保证路堤填筑过程中基底的稳定性,软土地基段路堤填筑须根据沉降速率控制填筑速度。

路堤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分层填筑厚度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性试验确定。

当采用碎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40cm;

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小于10cm。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两边向中部填筑。

摊铺时,应做成向路基两侧4%的排水坡,以利排水。

自卸汽车卸填料时,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