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31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Word下载.docx

②指出诗句写法上的特点或描写作用,

③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启发、情趣〕。

谈谈对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三〕意境型题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底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

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表达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根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问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

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

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

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

“秋风〞是实景。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

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完毕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漫成一首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

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江中月影近船;

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

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

突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四〕形象型题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

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展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展分析论证。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根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问: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与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

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而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五〕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

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

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

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

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

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

“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

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

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语言特色用语:

平淡质朴清新明快绚丽简洁含蓄绚丽、含蓄、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明快、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通俗易懂等.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1、雄浑〔豪迈雄奇〕:

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2、豪放〔豪迈奔放〕:

情感激荡,风格昂扬,想象奇特,夸出格。

3、沉郁〔深沉蕴藉〕:

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4、悲慨〔慷慨悲壮〕: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5、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6、冲淡:

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7、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⒏清新〔清新明丽〕:

诗风比拟亮丽,语言比拟通俗,比喻新颖独到。

⒐明快:

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10、委婉:

即含蓄,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11、婉约: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如抽丝。

12、朴素自然: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13、幽默讽刺:

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14、简洁:

即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15、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16、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说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步骤一)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步骤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步骤三)这首诗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心的孤寂。

【鉴赏】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

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

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

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

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

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

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

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

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注释】①泥融:

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

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六、江上渔者

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

③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

今江陵县。

②掩映:

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九、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

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

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

〔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

蘸"

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

小舟撑出柳阴来"

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一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

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十二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三渡汉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十四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十五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六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展赏析。

十七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支撑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

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

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参考:

一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那么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1、比照,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

通过两幅画面的比照,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奉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迫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与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1、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

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2、答: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十一1、答: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十二1、答:

柳条、藤蔓、黄莺。

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三1、答:

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

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十四1、答:

触觉、视觉、听觉

孤寂凄冷

十五1、答:

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菊花在四季中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十六1、答:

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舞〞与垂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十七1、答:

高直、陡险

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