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31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律进社区素材Word文档格式.docx

有条件的街道、地区(乡)要建立一个普法广场或法制公园。

3、充分发挥社区法律服务室的作用,丰富和利用法律资料自由索取架,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咨询等法律服务工作。

4、充分利用已有的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站,动员组织有法律专长的社会志愿者参加,为基层群众提供无偿的、及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和居民法治论坛等活动。

(三)“法律进社区”的现实意义

“法律进社区”是“五五”普法规划中“法律六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转变司法行政机关职能,更好地亲民、利民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法律进社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还可以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确保一方稳定平安,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法律进社区”产生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主要有:

1、“法律进社区”是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和企业功能发生重大转换,城镇街道社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社区的内涵在扩大。

目前,社区党的组织机构健全,居民自治建设规范,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社区的外延在扩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年增加,在某种意义上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

三是社区的功能在强化。

党政机构改革后,党政分设,政企分开,社会职能回归,管理重心下移,大量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工作任务要由社区承担和落实。

四是社区的情况复杂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企改制步伐的加快,众多的“企业人”、“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加之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居民成份变得复杂,社区管理难度加大。

实践证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办法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依法治理、依法管理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法律进社区”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有效途径。

二十五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践告诉我们:

没有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扎实开展,就不可能实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

因此,“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宗旨完全符合《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完全符合中央9部门提出“四进社区”的意见,是落实司法部等部门对“法律进社区”作出的“四个一”的具体部署。

其次,“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五五”普法的重点。

扎实推进地方、行业、基层的法律普及和依法治理是实施全民普法的三大工程,而基层又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

社区是社会结构的基层,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所以,“法律进社区”正是发挥了治本的作用,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治区规划,落实“五五”普法任务,推进地方依法治理,确保一方平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次,法律进社区的活动形式顺应了广大民众的需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公民集居生活的场所。

在社会转轨时期,思想观念的撞击和磨擦加剧;

政府职能转变、企业深化改革和经济关系调整引发的大量社会矛盾越来越集中地反映在社区;

房屋拆迁、下岗就业、社会治安、民间纠纷等大量社会问题突现。

社区居民群众迫切需要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社区干部则亟待掌握法律法规知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调处矛盾、管理社区、维护稳定。

 

3、“法律进社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它明确指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而“法律进社区”活动正是对这个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法律进社区”活动始终坚持在各级地方党委的直接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进行,从而保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其次,“法律进社区”活动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三,“法律进社区”活动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纳入依法治国的总体规划,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以上三点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深刻内涵。

这也是“法律进社区”活动创新产生、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朝阳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朝阳共有43个街道、地区(乡)办事处,504个社区。

“五五”普法以来,朝阳区立足本区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促进法治和谐社区建设。

主要做法主要是“四个注重、四个到位”。

(一)注重加强领导,保障机制到位

“法律进社区”是“法律六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五五”普法以来,朝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律进社区”工作,认为“法律进社区”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治区规划,落实“五五”普法任务,推进地方依法治理,确保一方平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始终把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框架,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并作为推进依法治区、坚持服务为民、保障平安和谐朝阳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一是在决策层面,在每年的全区普法工作要点中都对“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部署。

并专门召开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法律六进”工作,并对“法律进社区”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法律进社区”的工作目标、任务、内容、责任单位及工作要求。

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佟克克十分关注“法律进社区”工作,专门对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重要批示。

二是在组织层面,专门成立“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法律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

三是在制度建设层面,各街道地区、各部门单位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法律进社区”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目标管理标准,使“法律进社区”活动制度健全、管理服务规范。

四是在保障层面,区政府及时增加了法宣经费,确保了“法律进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区委将“法制宣传教育覆盖率”列为对街道、地区(乡)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大“法律进社区”考核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协调配合,职能发挥到位

“法律进社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只有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才能全面推进。

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四抓”,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分级负责、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法律进社区工作”格局。

一抓组织网络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社工委、农委、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指导,辖区单位密切配合,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法律进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区形成了“以街道(地区)工委、社区党委、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行政执法队伍为骨干,并吸收社区保安队、志愿者队伍等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参与”的工作网络。

二抓部门协调配合。

充分发挥好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区社工委、宣传部、教委、民政、农委、文委、法院、公安分局、检察院、民防局、消防支队、流管办等部门以及团区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同时,加强对全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资源整合、规划部署、分类指导、经验总结、典型推广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

三抓司法行政机关自身职能的发挥。

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普法讲师团及社会志愿者队伍有机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深入社区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和公证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宣传、法律服务。

四抓街道、地区的核心作用。

要求各街道地区将“法律进社区”工作纳入地区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切实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注重搭建平台,资源整合到位

“法律进社区”工作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为了保证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加强”:

1、加强阵地建设,为“法律进社区”提供硬件支撑。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六个一”建设,实现每个社区有一个法制宣传工作计划,每个社区制定一个居民学法制度,每个社区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每季度在市民学校讲一堂免费法制课。

2、加强队伍建设,为“法律进社区”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利用社区换届选举的契机,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选配政治素质好、懂法律、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居委会,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

二是建立社区普法志愿者队伍。

积极整合社区内的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居民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居民群众中的资源,将居住在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素养、热心公益事业的在职和退休的各类法律专业人才尤其是社区离退休干部、老党员吸收到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中来,同时定期培训,适时开展活动,培养一支思想道德好、业务素质强、乐于奉献的社区法律服务队伍。

目前,全区共有社区普法志愿者9733人。

三是充分发挥辖区律师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律师进社区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三个一”的工作目标,即:

每个街乡至少与一家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协议;

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律宣传服务平台;

每个社区的居民有法律需求能够找到一名律师。

目前,全区共有59个律师事务所与43个街道定点挂钩,签订法律宣传服务合作协议,每个社区的法律服务室固定1-2名律师,建立长期法律宣传服务合作关系。

四是健全和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搭建以“社区首席调解员和社区签约律师为中心,社区志愿者参与为基础”横到边、纵到底的法律服务宣传网络,积极动员组织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开展零距离维权、法律援助、公证等法律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宣传法律知识。

3、加强法律服务室建设,为“法律进社区”工作搭建平台。

在全区50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法律服务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制定了法律服务室的工作制度,完善社区法律资料自由索取架,为法律服务室配备了《生活与法》、《“五五”普法法律法规汇编》、《朝阳区法制宣传系列连环画》等近40万册的图书,配置了《法在身边》、《普法30秒》光盘、为优秀的法律服务所订阅《法制日报》等,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搭建了平台。

依托法律服务室,积极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普法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室成立以来,共调解民间纠纷9197件,解答法律咨询24486人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5249场次,受教育人数达877920人次;

进行法律讲座1516场次,听课人数达73353人次;

接待法律援助案件2179件次。

4、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为“法律进社区”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朝阳有线台继续开办《与法同行》栏目,并丰富内容,增大播出密度,扩大覆盖面;

在《朝阳报》上开辟“五五”普法专栏;

在社区宣传栏及时张贴法制宣传挂图、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刊登普法标语等形式,加大对“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为全面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注重服务大局,社会效果到位

在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寓法制宣传于法律服务之中,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法制宣传与社区维稳工作相结合。

始终把“法律进社区”活动作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前导性工作来抓。

一是积极参与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劳资纠纷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热难点问题和纠纷的处理,及时发现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并通过实际案例现身说法,深入浅出讲解,促进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是组织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做好社区的信访接待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疏导缓解来访群众的过激情绪,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合理合法解决争端,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建立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2、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相结合。

一是充分发挥辖区内的基层法庭审判断案和司法所贴近基层、了解百姓法律需求的优势,全面开展“基层法庭公开审判进社区”活动。

“五五”普法以来,共举办公开庭200余次,覆盖43个街乡(地区),直接受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收到了“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是针对社区群众的不同法律需求,举办“民生法律大讲堂社区行”活动。

仅2009年,就在502个社区(村)开展“民生法律大讲堂”讲座600余场次,57万基层群众听取了讲座。

三是开展“说法进社区”活动。

与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栏目组合作,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现场录制三期《今日说法》新年特别节目“新年说新法”。

邀请《侵权责任法》的主要起草者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等专家,就《侵权责任法》中的法律亮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有效宣传了《侵权责任法》。

四是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等纪念日在社区集中开展大型法律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五是组织律师等及时向社区居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代书等服务,及时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救济。

同时积极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参与企业引进谈判、合同签订等法律事务的处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3、法制宣传与社区自治相结合。

组织律师积极参与社区民主决策,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指导社区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楼栋文明公约,组织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治活动,提高了社区依法治理水平。

4、法制宣传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一是充分发挥朝阳法律图书馆的品牌作用,突出公益性、专业性、互动性,开办“百姓身边的案例”讲座、开辟了网上法律咨询BBS论坛、开展送法进军营、进社区活动等,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点面结合,形成了“立体式”法制宣传教育模式,辐射范围已超出了朝阳区。

二是积极调动辖区的文艺骨干,成立“社区法制宣传队”,自编自演法制文艺节目。

三是举办了全区基层法制文艺大赛及汇演活动,寓法律知识宣传于文艺表演之中,推动了社区的文化建设。

“法律进社区”活动在朝阳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社区群众法律需求得到满足,法律素质明显提升,社区居民初步养成了平时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是社区依法治理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加强了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

三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为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构筑化解矛盾纠纷的“防火墙”和“缓冲带”。

目前,全区的多数社区基本实现了一般民间纠纷的调处不出社区的目标,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三、“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街道、地区、各单位对“法律进社区”的重视程度还不平衡。

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站在构建法治和谐社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上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主动性、创新性、针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宣传声势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

2、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管部门不明确,动作不统一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资源合理配置,人员有效组合的局面,以增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使居民的法律需求方便快捷地得到满足。

3、有的街道、地区的社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化管理的倾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对权力和义务统一的观念宣传不够,有的地方在进行法律宣传时,过分强调维权意识的培养,没有突出遵守法律、履行义务。

还存在着少数居民对法律断章取义,只截取对其有利的只言片语,任意曲解法律精神,无理取闹,以达到个人的非法目的。

因此,在“法律进社区”工作中,要加强权利义务统一观念的宣传。

(二)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法律进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朝阳区既有国际化金融贸易区,又有高、中档住宅区;

既有外国人居住的国际化社区,又有城市化不彻底的城中村等,在城市构成上较为复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矛盾、问题开始沉淀到社区中,社区正在成为城市社会中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

可以说,当前社区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

因此,我们要高度认识到“法律进社区”工作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努力提高居民法律素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为社区的稳定发展和文明进步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2、要进一步加强协调、理顺关系。

“法律进社区”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服务,是为社区居民和居民法人提供涉及法律事务上的方便和帮助。

在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过程中,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指导,做好“法律进社区”的资源规划、协调、部署等工作。

一是要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对“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支持和关注,将“法律进社区”纳入区委、区政府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框架,统一布置、统一组织实施。

二是要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融“法律进社区”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综治与维稳、社会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及健全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之中,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三是与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搞好协调,充分调动地区的积极性,把“法律进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要立足于充分发挥职能,进一步整合资源,整体把握,形成合力。

就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而言,“法律进社区”活动是司法行政职能在社区的整体落实,不单单是搞一些简单的法律咨询服务,而是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项整体的项目,服务于社区。

因此,司法行政机关首先应从职能发挥的角度,整体规划“法律进社区”的方案和途径,律师、公证、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业务管理部门在统一规划和部署前提下,各司其职、负责指导本行业的法律进社区工作,保证这项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其次,要特别注重发挥司法所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的职能作用,因为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司法行政职能在基层落实的任务,其工作范围和对象也正是社区内的居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

在推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司法行政机关应首先关注对司法所的指导、督促和服务,协调解决司法所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司法所要把本辖区的法律进社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做好“法律进社区”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努力保证司法所职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法律进社区”活动奠定坚实的组织和机构保障。

再次,要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建立“法律进社区”工作的长效机制。

法律进社区不单单是司法行政进社区,也不单是由司法行政独自操作能够完成的。

司法行政机关在提供职能服务的同时,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并以司法行政机关所管理的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为骨干力量,积极整合社区内的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居民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居民群众中的资源,尤其是社区离退休干部、老党员、学习法律专业的待业大学生为骨干,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和宣传、服务阵地,通过这些队伍和阵地的作用发挥来具体实施“法律进社区”的工作。

4、要坚持求真务实,便民利民的原则。

当前,社会关系、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加上新型小区、高层小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随着改革而出现的新型社会矛盾,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涉法问题。

如劳动、医疗、保险、住房、养老、托幼、家政、消费、物业管理等方面,客观上对包括法律服务在内的社会化服务有了更高更广泛的需求;

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职工对涉及法律方面的服务和援助也更为迫切。

同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律对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日益明显,也为法律服务拓展了空间。

“法律进社区”活动正是适应了改革的需要,适应了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开展的,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以此为契机,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看待“法律进社区”活动,转变作风,重心下沉,围绕安全生产、社会保障、食品卫生、房屋拆迁、医疗改革、交通安全等社会热点和矛盾多发领域,针对群众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法律咨询、讲座、座谈会、讨论会、法制文艺、漫画、演讲、征文等活动;

二是建立阵地,如法律服务是、市民学校、宣传栏、服务站、维权站等;

三是建立机制,将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结合各时期的中左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真正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到难有所帮、贫有所助,形成群众看得见、找得到、靠得住、用得上、有保障的法律服务机制,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同时,要注意克服单纯强调公民遵纪守法,忽视公民权利;

只强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注重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倾向,注意帮助居民树立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社区的依法管理。

5、建立有利于持续有效发展的“法律进社区”导向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通过政策和经济引导,使司法所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把服务视野投向社区,将服务领域延伸到社区。

指导和帮助社区建立有关“法律进社区”的公示制、承诺制、群众评议制等,使“法律进社区”公开透明、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要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和表彰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调动各方力量服务社区的积极性。

撰稿人:

宋雨声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

张静朝阳去司法局法宣科科长

二〇一〇年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