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33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A错;

国名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B错;

国名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故D错。

而基本史实是《双十协定》的签订避免内战提前爆发,映证答案。

C

此类选择题题目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一般会采用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因果倒置等方式呈现,只要仔细分辨不难作答。

2.因果型

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解释能力。

因果型选择题常用标志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其考查原因时原因又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观原因等多种。

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等。

这种题型多变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此类型题要把题干与题肢结合起来分析,题干为果,题肢就因该为因,反之亦然。

时间交久远的一般为因,出现时间于今较近的一般为果。

例2.1:

(2010天津4)“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17到18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为思想领域发展提供了根据和方法,理性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理性学说是对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本题考查的是“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一论断的原因,所以,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

A

例2.2:

(2010北京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本题材料主体叙述了一段史实,考查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解读推断该史实可以发生的原因及背景。

从“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可以看出,全国性的联合,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活动只能是抗日了。

例2.3:

(2010全国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从材料可知:

一般人并不了解辛亥革命,不知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

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

需要注意的情况:

答非所问者不选;

与题干重复者不选;

因果倒置者不选。

3.材料型

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放在选择题中进行考查,即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设计选项,一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它可分为观点材料题和事实材料题等。

目前这类型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所占比例较重,而且多提供新情景、新材料。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关键你是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如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抠字眼。

关键词有材料表明、体现、反映等,选项也可以是材料主体,材料形式也多样,可以是图片、地图、表格、文字等。

例3.1:

(2010广东卷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

“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观察材料可以得出如下几个重要历史信息:

1873年、法国、共和政体-君主派-极端共和派,本题实质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从材料所给的信息可以应证。

例3.2:

(2010四川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

图中(图略)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

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

例3.3:

(2010广东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O.80

其他各洲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

B项明显可以排除;

捷克20XX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

D。

对于此类题目解题对策的关键是:

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并筛选选项→选择。

4.逆向型

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或错误的选项。

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意,正向和逆向思维并用。

具体讲:

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删除,剩余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选出答案以后要再复核一下,以防止未按照逆向选择要求答题。

例4.1:

(2010山东16)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

“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例4.2:

(2010四川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即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影响。

例4.3:

(2010四川19)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了政局动荡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

C.传播了启蒙思想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激进的斗争方式”是指法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系列措施,D项是君主立宪派时期带有一定妥协性的产物。

5.目的型

此类题一般会问“主要目的是”、“目的是”等。

材料往往是过程,选项是目的,过程与目的也可倒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就是对题干叙述的史实非常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目的”可能很多,但是要选对答案还需要抓住选项的特点与问题指向。

例5.1:

(2010全国1-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俾斯麦“德意志革命”的主要目的,即革命达到的主要结果。

通过对史实的回顾,不难作出判断。

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故选B。

其他与题干无关。

B

例5.2:

(2010江苏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对农业进行调整,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所达到的目标结果就是稳定混乱的市场。

6.组合型

组合型选择题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

表述某种关系的题干;

带序号的事件;

由不同序号组合的选项。

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密、范围大、角度广、层次多,综合性较强。

解题对策:

解决此类题目可选择排除法。

例6.1:

(2010江苏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本题可以直接使用排除法在所给的四个带序号的叙述中,可以明显排除③。

例6.2:

(2010北京23)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本题以世界杯入题。

有效信息1990年;

英国人去意大利;

欧盟护照;

电视;

苏联;

北约轰炸南联盟。

可以通过迁移知识判断,欧盟在1993年生效,①被排除;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②可选。

不选①,必须有②的选项直接确定是A。

验证【答案】:

苏联在1991年解题,③可选;

北约轰炸南联盟时间在1999年,所以④不选,A正确。

7.探究型

探究型选择题是伴随新课改而流行的一类选择题。

此类题目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怀疑、批判、探究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例7.1:

(2010新课标卷3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中日双方由于利益、立场以及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也是不一样的。

例7.2:

(2010江苏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图片显示时间是“1964年12月10日”,名称是“股金证”,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A、B两项,从名称上可以排除C项。

探究型选择题的特点是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

先阅读材料,在结合探究情景挖掘有效信息,把最后握主题找出答案。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究型的题目又增加的趋势,但是新材料只是依托,或者说是一种形式,历史学科知识点与能力的考察才是本质与核心,所以这类新题目关键在于抓住本质与核心的东西。

8.综合型

综合型选择题是多种类型选择题的复合。

有的是材料型与因果型的结合、有的是目的型与表述型的结合等等,结局此类选择题的方法可谓不拘一格,比较灵活。

例8.1:

(2010天津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题是材料型与因果型的综合。

材料主体是来自《大公报》的引文,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问题则问的是背景原因,即思考材料叙述史实出现的原因。

《大公报》于1902在天津法租界创刊,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所以A项可以排除。

从“天下”“家族”与“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相比较可以看出,前者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狭隘的国家民主观,抛开这些旧观念开始觉悟当属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

选择题的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实践的深入、学习的推进不断出新,要在选择题上取胜,通过多练习,善于学习总结把握其特点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也不能一味的依赖应试方法技巧,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知识功底,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所有考查的初衷。

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

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所以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指导学生领会《20XX年高考大纲》能力要求——明白高考“考什么?

”和“怎样考?

1.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在内涵上注重对历史基本理论的渗透和材料的延伸。

2.注意对历史知识准确掌握程度的考查。

主要着眼于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和认识。

3.材料成为命题载体,命题从现实材料入手,创设新情境,能力立意成为首选,学以致用。

二、分析历史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对症下药

1.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2.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

3.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

4.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5.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清

6.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查能力不够

8.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混淆三、归纳选择题的几种常见题型——让学生胸有成竹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选择题一直是命题专家着力探讨的一种题型。

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选择题已实现了命题专家期盼的“考查除文字表述之外所有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目标”。

选择题的测试功能得以全面发掘,从而确立了其在历史学科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

因此高度重视历史选择题主体题型地位,切实加强历史选择题的训练与指导,已经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指导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选择题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

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选项和干扰项。

2、选择题的类型

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

组合型选择题;

因果性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

结论分析型选择题;

识记型选择题

四、“授之以渔”——给学生科学的答题方法指导,决胜高考

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与正确选项之间有直接的联系的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是完成试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步。

现代考试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归纳解读和组织信息。

实际上,有些题目基本上就是只要对题目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因此,对试题信息处理能力的加强日显重要。

例1:

宋人刑昺(炳)上疏称:

“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故C正确。

2、利用定位法解题

通常,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所以,欲将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考生必先从题干中获取时间、空间、内容、性质等关键词,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定位。

例2: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

共产国际对中国支持始于1921年,A说法错误。

1925年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尚未进行,故B、C错误。

1925年1月还只有党员994人,同年10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

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所产生的作用,故D为正确答案。

3、注重知识迁移利用变式和类化解题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近几高考年历史题的命题通常从现实材料入手,创设新情景,因此学生解答此类题时,需及时接受一些新知识,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在应用中,变式和类化是极具针对性的方法。

例3:

《明史》记载:

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的牌位。

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

A、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答本题的第一步就是“变式”,联系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史实,将此题转化为“孟子的以下言论中哪些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然后类化四个备选项,从是否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言论可能会限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答案为B。

4.理解历史概念,把握本质内涵

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

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

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例4: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此题的中心词是“民主”,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民主”的意思和“民主”是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前提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因为A是孟子的观点,属于“民本”思想的范畴,“民本”不是“民主”思想,“民本”是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的,“民贵”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君轻”也是为了更长久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故排除A;

B是荀子的观点,是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与题干无关,排除B;

C是董仲舒的观点,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与民主对立,排除C。

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独特之处。

如宋元时期(907——1271):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政治上:

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经济上: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思想上:

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科技:

传统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例5:

据统计,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