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048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文档格式.docx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 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

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

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 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

组织和加强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分十单元,28课,讲述的是中国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章末综合”,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 特点:

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

可读性强、重点突出;

图文并茂,趣味性强;

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重点及难点:

如何认清中国历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 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 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5、 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

巩固》课时分配(6课时)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课时

9月1-2H

第二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9月3-4日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9月5-7日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巩固

9月8-9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9月10-13日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发展》课时分配(6课时)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

族交融

9月15-18日

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9月20-23日

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9月24-29日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9月29-30日

10月3-5日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时分配(6

课时)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0月6-7日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10月9-11日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0月13-16日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0月18-24日

10月30-11月2日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时分配(6课时)

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11月4-7日

第十四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1月9-11日

第十五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1月12-13日

11月13-14日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时分配(6课时)

第十六课

两次鸦片战争

11月14-16日

第十七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

加剧

11月16-17日

第十八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1月17-18日

11月19-20日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分配(4课时)

第十九课

辛亥革命

11月21-22日

第二十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11月23-24日

11月24-26日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课时分配(4课

时)

第二一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

11月26-27日

第二二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1月27-28日

11月29-31日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时分配(5课时)

第二三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2月4-5日

第二四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

胜利

12月6-7日

第二五课

人民解放战争

12月8-9日

12月10-12日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课时分配(4课时)

第二六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12月14-15日

第二七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

12月16-17日

12月17-19日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时分配(4课

第二八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

辟与发展

12月20-21日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1月22-24日

12月25-29日

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13课时)

第一章综合复习

12月30-31日

第二章综合复习

1月3-5日

第三章综合复习

1月6-7日

第四章综合复习

1月8-10日

第五章综合复习

1月11T3日

第六章综合复习

1月14-15日

第七章综合复习

12月15-16日

第八章综合复习

第九章综合复习

12月18-19日

第十章综合复习

12月19-20日

综合复习

3课时

1月20-24日

期末测试

七、培优补差

为了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培养优秀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缜密的思维,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导后进生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工作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的方针,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学生历史思维、历史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能积极主动协助老师实施补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

补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特别是做题、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

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熟悉并应用各种基本的历史思想方法,使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并喜欢上历史学习。

工作内容:

(一) 优等生:

拓展高考知识,拓宽知识面,促进其能力持续发展。

鼓励参与班级管理,自发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指导其他同学学习。

鼓励多作历史笔记及错题集,并和同学分享学习方法。

(二) 学困生:

补差的工作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鼓励他们大胆问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

多关心学困生的学习,老师对他们做到有耐心、有信心,同时也要多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初中没学习懂的东西或者在新课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要督促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内容。

除老师的版主外,还应调动起优等生辅助他们学习,让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三)中等生:

鼓励他们向优等生靠齐,多对学习方法和他们做一些交流。

对该部分同学布置问题时应循序渐进,有易到难。

在讲解题时,多他们灌输学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

主要措施:

1. 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 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 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 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 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 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 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 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 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