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068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3.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2014讲义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

但是,对政府活动要形成一个明智的意见,需要的不仅是一种政治哲学,而且是对政府的实际活动的了解。

实施经济政策的法定权利归谁所有?

政府把钱花在何处?

如何筹集岁入?

三、财政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财政学发展的三大阶段;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财政学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财政学进入了凯恩斯时代;

20世纪70年代财政学进入多元化时代;

2、西方财政学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末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

财政学(PublicFinance)与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的区别:

(1)、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依据的经济理论发生变化;

财政学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公共经济学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2)、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

(3)、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生变化;

四、财政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

A、理论的作用

B、因果性与相关性

C、实验研究

D、观察研究

E、准实验研究

双重差异准实验

工具变量准实验

回归间断准实验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理论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

4.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五、研究公共财政学的意义;

1、政府预算活动的经济影响;

2、公共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参考书目:

1.《公共财政学》,英,安东尼.B.阿特金森、

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比较财政分析》,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3.《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平新乔,

4.《现代公共财政学》,胡庆康、杜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公共经济学教程》,华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6.《比较财政学教程》,张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现代财政制度通论》,魏杰、于同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8.《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彼德.M.杰克逊主编,

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9.《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二册),鲍德威、威迪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公共财政学》,英,加雷斯.D.迈尔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市场与政府

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出发点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承认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机制,因此应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出现失灵时才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干预。

这样,现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思路是:

按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揭示政府活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界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的主要表现;

1.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垄断者此时就具有市场势力,可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以获取垄断利润,造成浪费,使资源配置失效。

2、不完全市场(IncompleteMarket);

市场无法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公共产品,还有一些产品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

此时,则存在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如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互补市场都是典型的不完全市场。

3、外部效应(Externality);

市场效率要求成本和收益内在化。

而外部效应说明的则恰恰是成本和收益不能完全内在化的情况。

外部效应指的是经济主体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时对交易对象以外的主体带来额外利益和损失的现象,亦即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公共物品是正外溢性的典型情况。

4、信息不充分(ImperfectInformation);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买者和卖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但现实中的市场,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市场的参与者不可能掌握市场当前正在发生和未来将要出现的情况。

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同时也是不对称的。

5、偏好不合理;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的市场中,每个人的偏好不一定是合理的,个人对产品的评价不一定和产品的真实价值相一致。

我们把消费者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质品(MeritGoods),把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质品(DismeritGoods)。

6、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亦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和

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即使是有

效率的,也不能兼顾社会公平,

而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

也就失去了效率。

自发的过度

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失业、通

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图示: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二、政府活动的界限;

稀缺(Scarcity)是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也是财政学的研究起点。

资源的稀缺和欲望的无穷使资源配置成为核心问题。

资源配置是通过两个部门进行的,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就涉及政府活动的界限问题。

政府经济活动的类型不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就不同。

因此,我们先分析政府的干预指数,再分析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配置。

1、政府的最优干预程度;

从总体上看,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或干预程度,不能仅用税收比率和支出比率来衡量,还须考虑管制政策的因素。

政府不论是在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的干预,都须确立一个最优限度。

我们可利用坦兹“干预指数”(InterventionIndex)概念,比较政府干预的效率,找到政府干预的最优点。

干预指数与经济福利

2、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1)、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存在某种最优配置(OptimalIntersectorResourceAllocation)

在偏好结构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情况下理论上存在某种最优的配置组合(OptimalAllocation),亦可称之为社会平衡(SocialBalance)。

部门间的现实配置(ActualAllocation)与最优配置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如果它们不一致,我们就说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是非最优的(Suboptimal),或者说是社会不平衡(SocialImbalance)或部门间资源配置不当(IntersectorMisallocation)。

部门间的资源最优配置可由下图说明。

(2)、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寻找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上述分析的部门间资源配置最优仅仅是一种假定性说明,现在我们利用无差异分析从逻辑上推导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A、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所生产的公有品和私用品的各种组合。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私用品生产与公用品生产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增的。

B、社会无差异曲线(SocialIndifferenceCurves)。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社会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私用品和公用品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

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表明私用品对公用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C、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ParetoOptimality)。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资源最优配置点。

在这点上,社会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现实中,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能没有位于最优配置点上。

即使现在位于最优点上,未来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

三.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1.行政法律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

3.财政手段;

四.财政概念

第二节:

政府的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1.资源配置职能;

(1).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概念;

(2).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意义;

(3).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手段;

(4).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范围;

2.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

(1).公共部门收入分配的概念;

(2).公共部门参与分配的必要性;

(3).公平分配的含义;

(4).公平收入分配的手段;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的内容;

(2).发展的含义;

(3).公共部门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手段;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1、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析;

2、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实践处理;

第三节:

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

效率与公平

只有有助于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活动才是可取的,讨论市场缺陷和政府的经济职能也要以此为标准。

那么福利的标准又是什么,人们怎样知道他们是否已达到经济福利?

为此必须引入规范分析方法(NormativeAnalysis),介绍福利经济学(WelfareEconomics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的有关理论。

福利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准则即“效率”(Efficiency)和“公平”(Equity)。

一、经济效率的含义及实现条件

1、经济效率的含义;

当经济运行达到高效率时,一部

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部分人处境

恶化为代价。

这种状况被称为“帕

累托最优”(ParetoOptimun)。

从帕累托最优可引申出“帕累托更优”(ParetoSuperior)和“帕累托改善”(ParetoImprovement)的概念。

帕累托最优准则虽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承认,但难以直接将其用于分析经济现象,为此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具体的判断经济效率实现的标准。

2、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厂商和消费者)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

虽然个人的决策都是在独立和自由的状态下作出,但某一市场的均衡却取决于所有市场的所有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包括其他市场上的行为。

考察在所有市场、市场参与者都相互联系的情况下,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就是一般均衡分析。

(1)、生产效率(ProductionEfficiency);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要求

每种消费品的产出水平在

其他消费品的产出水平既

定时都达到极大。

假定用

两种要素去生产两种产品,

为使生产达到帕累托最优,

生产这两种产品所需两种 图示: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

将我们在这里得出的结论加以推广,即可得出生产方面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任一种产品(产品X、Y、Z等)所使用的任何两种相同的生产要素(如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都相等。

即MRTSLK(X)=MRTSLK(Y)=MRTSLK(Z)=------

(2)、交换效率(ExchangeEfficiency);

如果消费品的任何一种可能的

的重新交换方法使一个或多个消

费者的效用增加而必定使至少一

个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减少的话,那么

那么,这种交换状态是帕累托最

优的。

如果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在 图示: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其他所有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为既定时都达到极大,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假定只有两个消费者,并只有两种产品,为了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两个消费者的产品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对两个消费者的分析很容易推广到任意数量的消费者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一般情况,任一消费者(消费者A、B、C------)的任何两种相同产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都相等。

即MRSXY(A)=MRSXY(B)=MRSXY(C)=------

(3)、产品组合效率(Product-MixEfficiency);

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能使

社会的满意程度达到最大的产品

组合就是理想的产品组合,这样

的产品组合必定处在生产可能性

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在这点上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 图示:

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

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因此,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是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所需达到的标准。

3、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为我们提

供了全方位的判断帕累托

最是否实现的标准,但更

多的时候我们无须作出如

此复杂的经济分析,而只

需决定某一单个经济项目

的取舍,为此,经济学家

利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

得出另一种判断经济效率

是否实现的准则。

所谓局

部均衡分析即考察在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个

孤立的市场的均衡情况。

帕累托最优的局部均衡分析

从局部均衡的角度考察,实现总的社会净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每一种产品或

劳务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这一条件就是;

MSB=MSC。

二、收入分配公平;

帕累托最优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但不是评价经济运行的唯一标准和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

因为在某一个消费者拥有全部产品的99%的社会里,也可能存在帕累托最优配置,因此,必须引入判断社会福利状况的另一个标准——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有多种含义,可以从经济、社会、伦理、心理等多种角度去理解。

财政学所理解的公平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意义上的公平。

2、公平状况的衡量:

吉尼系数和贫困指数;

衡量一个社会成员的经济状况,可使用两个尺度,即收入和财产。

由于在对财产进行估价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较多困难,人们更为经常地使用收入这一标准。

(1)、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和吉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洛伦兹曲线可直观地

反映出社会的收入是如何

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

的。

吉尼系数即图中由绝

对不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

曲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

积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

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OEF

的面积的比例。

因此,吉尼 图示:

洛伦兹曲线

系数可以从0到1之间变动。

下表是世界部分国家的收入分

配状况和吉尼系数。

(2)、贫困指数(PovertyIndex);

贫困指数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计算贫困指数的关键是首先要确定某一个收入水平为贫困线,通常以满足基本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作为贫困线的标准。

贫困线的高低会影响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贫困指数对收入变动不敏感,见下表。

三、社会福利函数和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既然效率和公平都是社会福利增进所不可缺少的,就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才能最终决定社会福利的最优状况。

1、效用可能性曲线和效用可能性边界;

对一般均衡分析得出的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边际

条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按照这些条件并不能确定唯一的社会福利分配状况。

图示:

效用可能性曲线

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依据生产效率的条件,可以得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为符合产品组合效率的点。

以次为出发点。

可得出符合交换效率的交换的契约曲线。

将交换契约曲线上的各点再转移到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不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坐标系中,就得出了效用可能性曲线。

由于社会成员的偏好各不相同,以社会偏好来确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就不止一组,相应的产品的最佳组合就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点,以致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都可看成是符合产品效率的点,从这些点出发可引申出无数条交换的契约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我们将这些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外包络线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UtilityPossibilityFrontier)。

效用可能性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概括了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的点,只是这些点代表着消费者效用水平的不同组合,他们的相对效用水平取决于初始的收入分配状况。

因而,根据帕累托最优准则对于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分配无法得出结论。

2、社会福利函数;

(1)、社会福利函数的定义;

通常将社会福利函数表示为所有社会成员效用的函数,即:

W=F(U1,U2,U3……UN)。

关于社会福利函数与社会福利曲线的具体形状,能够肯定的只有一点,即社会福利曲线必须以平分横纵轴夹角的45度线为轴对称。

图示:

社会福利曲线 图示: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曲线

这表明了社会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公正性。

关于其其他性质,有几种具代表性的看法。

(2)、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观点;

A、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观点;

认为在A、B两人组成的社会里,社会福利函数为:

W=UA+UB

这表明总的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水平之和,不管社会的贫富差距如何,每个社会成员的每一单位效用是同等重要的。

功利主义的观点是基于一种假想的补偿原则(CompensationPrinciple)。

B、罗尔斯主义(Rawlsianism)的观点;

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只取决于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

即:

W=Min(UA,UB)

表明只有改善了社会成员中

境况最糟糕者的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才得以增进。

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曲线

C、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的观点;

平均主义的社会福利曲线

是从原点出发,与坐标轴成45

度角的一条射线,这条线上的

所有点处A、B两人的福利水

平都相同。

其关心的是社会成 图示:

员效用的相对关系。

D、折衷主义的观点;

经济学家们更倾向于接

受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

义之间的折中方案,依这种 图示:

折中的社会福利曲线

方案的社会福利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3、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将社会福利曲线与效用

可能性边界结合起来,即可

确定最优社会福利点。

最终

实现经济效率与公平分配的

最佳组合。

图示:

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第二章:

公共支出理论

(一)

提供社会所必须的公共产品是公共支出的基本目的。

所以,我们首先对公共产品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为公共支出问题的探讨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含义及特征

一、公共产品(PublicGoods)的含义:

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纯公共品(PurePublicGoods)指任何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它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

因此,只要一定数量的纯公共品被提供出来,社会上的所有成员都可以进行消费。

相反,纯私用品(PurePublicGoods)则是指只有获取其所有权才能消费的物品。

纯公用品可表示为:

X=Xi

N

纯私共品可表示为:

X=Σxi

I=1

二、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1、非排它性(Non-Excludability):

排它性是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

而非排它性则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难以排除其它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公共产品是集体消费(CollectiveConsumption)的,其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难以分割。

(1)、公共物品在技术上不易排除众多的受益人;

(2)、公共物品具有不可拒绝性;

(3)、排它成本过高而难以实行;

2、非竞争性(Non-RivalnessinConsumption)

非竞争性是指新增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影响其它消费者的消费利益。

非竞争性包含两层含义。

(1)、边际成本为零;

(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三、公共物品的提供:

由于公共物品的上述特性,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是缺乏效率的。

非排它性------免费搭乘者(FreeRider)-------公共的悲剧

非竞争性------边际成本为零------免费提供------短缺

因此,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提供。

四、对公共物品的理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即使每个人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都一样,但其评价却不一定相同。

2、对公共物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条件。

3、有许多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商品的事物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

4、私人品不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公用品也不完全由公共部门提供。

5、公共提供不一定是公共生产。

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一般情况下,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政府如何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呢?

这就要进行均衡分析。

一、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局部均衡分析;

从局部均衡角度看,任一种产品的市场均衡产量、价格由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需求曲线应与该产品消费方的边际效用曲线相一致,供给曲线应与该产品生产方的边际成本曲线相一致。

社会边际效用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帕累托最优得以实现。

1、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

假定社会上只有A、B两

个人,DA与DB线分别代表 A、

B对某私人产品的需求。

A、

需求曲线的差异主要是收入水

平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