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86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国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Word格式.docx

《国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Word格式.docx

战争规模长了是负面的影响,但也有积极的东西在里面,问题不能简单化,要有一个公平持正的心。

战争规模大意味着人的组织效益和物的组织效益达到了更大的规模。

战国时期就能组织上百万人的规模,你就知道中国文化在这个方面具有多么强的力量,这个组织效益和动员效益是不得了的。

就说粮草运输,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粮草和抗战胜利是靠几十万的民夫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这个组织速度不得了。

陈云在我党历史上地位永远是那么高,为什么呀?

因为整个大后方的经济都是他组织的。

这个不得了,这相当于汉代的萧何。

刘邦打仗不行,老是打的乱七八糟,一打就溃散。

然后萧何又给他组织新的军队和物资,这是个不得了的人。

我们中华文明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组织调动的力量,这是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社会组织调动力量。

在2000年前就渗透到每一个毛细血管和毛孔,把所有的社会力量都调动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个民族从古到今都很特别,就是当它应对危机的时候,它的力量要比别的文明要强,因为他的社会调度力量强。

这一两个礼拜,我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因为我老觉得二战以后整个的人文思想都走错了线路:

人心脆弱,调度能力减弱,我老担心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在我们中国。

教育思想一味的在那说是快乐教育、爱的教育、鼓励的教育,我们鼓励的太多啦。

为什么我怀疑二战以后整个文化思想都是错的:

首先就体现在教育上,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有的家长在跟自己的孩子说话之前要打一个草稿,要想一下这个话怎么说才能不伤害自己孩子的自尊心。

我当时听了觉得有点崩溃,你的孩子的自尊心都脆弱到这种程度了,你要这种破自尊心干嘛,还不如摧毁了算了,反正你不摧毁,迟早有人摧毁。

人都脆弱到这种程度,非常可怕。

整个西方世界和欧美世界有非常多莫名其妙的观念。

我们对平等无节制的追求。

一方面世界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平等,无论哪个国家,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我从来没见过平等。

另外我们又无节制的理想和想象。

这种无节制的对平等的追求反而成为一切思考的前提,我们以标杆为思考。

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这些年走到这种地步,内在的危机仍然很危险,我们经济只要开始放缓,不知道社会会变成怎样。

比如现在JPR是百分之八十,如果降到百分之四十或五十,那意味着什么?

我们能不能扛过去,怎样才能恢复我们的组织效益。

西方到现在一直认为战国时期的数字是编出来的,也常不能理解,因为到十五世纪他们也打不了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他们也组织不起来,他们完全不能理解。

我们现在关于很多西方的描述都是自己编出来的,中国的欧洲史比欧洲国家写的还要辉煌好几倍。

是一群洋奴写出来的欧洲史,你能指望这样的欧洲史能正面欧洲的问题。

欧洲到了十五、十六世纪还满大街倒夜壶。

杭州还在用宋代留下的下水道,并且比我们今天所造的排水能力还好。

这两天我在读马克思主义传,1830年前后,柏林的人口规模是30万,已经是德国最大的城市。

北宋时期以东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人口轻易就过百万。

你想知道中国商业发达到什么程度,建议你们好好去看一本书——《东京梦华录》,是北宋末年写的,可以看到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生活繁华到什么程度!

从城门进去一路吃小吃,最触目的除了吃以外就是玩。

那个时候清明节又名寒食节,为什么叫寒食?

既跟扫墓风俗有关,又跟当时的节气有关,因为春天大火星居于高位,基本上被认为是火灾发生比较多的时期。

所以到清明节前后几天要连续几天不起火,叫寒食,那就是要在清明节前把吃的东西全都准备好,然后到了清明前后六七天不起火。

不起火意味着女性的巨大解放,扫完墓可以在城外郊游。

那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要是不想做饭,可以请人来代工,即请厨师到家里来做饭;

如果觉的请厨师也麻烦,可以找外卖,而且人家送外卖的盒子全是银的,值二百两白银。

人的诚信到这种程度:

我跟你这个店家有见过几面的交情,我说给我送一套什么来,人家带着全部的银质器皿第二天就送来了,你知道二百两白银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吗?

不抵押就拿过来了,估计也没有带着跑了的,你就明白在当时的那种情况。

那时候在夏天满大街都是卖冷饮的人,你知道冷饮怎么做吗?

宋代的藏冰技术说明生产力已足够发达:

到冬天将大块的冰块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到了夏天也不融化,然后到消暑的时候把奶酪放在冰上,根据自己的口味再添加水果,这就是当时的水果冰激凌。

你不要以为那些东西多新鲜,你现在吃的这些东西可能古代都有,只不过技术达不到。

你就知道商业之发达,不要以为只有我们这个文明商业发达。

你想想这种人口规模,这种物资交换的速度,怎么可能商业不发达。

我们国家货币系统之成熟是世界之最,这意味着商业的高度发达。

中国最早发明纸币,纸币要靠国家信用来维持。

现在保存至今最早的纸币是元代的,其实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

那么辉煌的、想象中的欧洲根本就不存在,欧洲文明向各个国家借用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但他最后抵赖。

包括文官考试系统、人与人平等的观念、尊重人的观念等也不是欧洲产生的,真正尊重人的观念是中国儒家思想中产生的。

中国古代思想强调尊重人,特别是以儒家为代表,当然是强调尊重人的道义,但不是极端的,现实生活中所谓平等从来没有出现过,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出现。

一个大的人群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起来,领导怎么跟其他人平等呢?

领导几十万人的领导哪有时间去跟你一个普通人谈心、我跟你怎么平等、平等之后怎么运作、怎么面对各种危机、怎么进行真正的组织和创造?

所以我特别的焦虑这么一直走后面怎么办,我们忘掉了国家最基本的东西、一种骨子里的东西:

包括今天中国兴起靠的高强度的组织调度能力。

毛主席时期所有人一有时间就去兴修水利,等他去世以后三十年不用管水利的事,本以为水彻底没事了,结果去年大洪水,暴露出一个非常基本的结果:

在水利方面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已经吃光了,该重新来了。

战争规模大背后反映出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一面:

既组织调度能力,这是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第一大变化。

第二大变化就是思想的丰富。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思想比较单纯,不同的思想之间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有些价值是不被质疑的,属于最基本的价值。

墨家不管怎么去反儒家,最基本的善良、是非他是清楚和有共识的,属于共识之间的差异。

而且孔子在世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过思想挑战,那时孔子作为最早的私家教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立思想家,是独立的圣人,没有得位的圣人,所以他在这个意义上基本上没有遇到思想挑战。

他跟他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孔子说了你就去做,想不明白就去问一问,你也不用质疑,孔子说的话就像阳光一样。

真理的唯一验证就是真理具有简单明晰的特征。

你看孔子的话就像阳光一样简单明晰,你按照去做,做完就明白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就是思想的独白者,基本上没有思想对话,没有人可以跟他对话。

但孟子生活的年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思想极度自由,各种各样的言论都有,而且言论之间的差别是没有底线的,底线的共识已经被打破。

在战国时期思想的底线已经被打破:

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道理都有人讲。

而且当时不仅各种思想的门派多,而且各种政策就是大的思想面对的问题,那个时候所有的国家都发现要想成为天下的共主唯一的道路就是力量,所以国家的力量成为唯一的道路。

当时秦国已经完成商鞅变法,楚国先后用了吴起,齐国用孙膑、田忌,要么是法家、要么是兵家,那么当时天下最关注就是四个字:

合纵连横。

国与国的关系有一个纵向的和横向的关系:

纵向的是从北向南,一连串相对弱小的国家(燕、赵、韩、魏等);

旁边东西两个强大的国家横着,西边是秦国,东边是齐国,这两个国家非常强。

所以当时的总体状态就是纵向这些相对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东西两国,特别是西边的秦国,这叫合纵,纵向的联盟,弱国的联盟叫合纵。

弱国联合起来,强国也担心,就要跟弱国的某些国家结盟,从而打破弱国的联盟,这叫连横。

所以当时就是整体国家之间的合纵连横的关系,跟我们今天的局势非常像。

日本最近比较麻烦,遇到了俄罗斯,你看俄罗斯多强,美国都不能将俄罗斯怎么样,美国一向是欺软怕硬,这个国家真是没什么尊严,不管强和弱都跟你死磕着。

美国才不跟你死磕,你弱一点他就强一点,你强一点他就弱一点。

在这样一个局面里,孟子却倡导唐虞三代之德,唐就是尧,虞就是舜。

三代就是夏商周,唐虞三代之德就是仁政,在时孟子倡导仁政,当然没有人听,所以在孟子列传里讲他到哪儿去都不被君主信服。

孟子一生做过最大的官,达到的地位其实是比孔子高的,但时间没有孔子长。

他做过齐国的上卿,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并没有真正施展才华。

从齐国离开后他一生就再没有赢得政治机会,到晚年看自己的努力在当时难以实现,就与自己的弟子万章等序诗书,在《孟子》里有一章就是万章篇。

序诗书就是整理阐发《诗经》和《尚书》的思想;

述仲尼之意,述就是原原本本的继承孔子的思想;

然后作《孟子》七篇,完整的《孟子》版本大概是三万五千字,当然有少部分是遗失掉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

“昔孟母,择邻处。

”但在《孟子》里并没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出自《太平御览》。

孟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言论过度自由的时代,各种各样错误的思想纷至而来,所以跟孔子作为一个独白者不一样,孟子是一个思想的对话者。

孟子一生都在跟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言论作斗争,他不仅要跟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作斗争,而且一生没有遇到真正的思想家,在这个意义上我觉的孟子比庄子还不幸,庄子起码一生还有一个好朋友在一块辩论了一辈子。

所以孟子到晚年就把自己的思想结集为《孟子》七篇,跟《论语》总体上的形式差不多。

《论语》是孔子言行的汇编,《孟子》也可以说是孟子言行的汇编,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

但它跟《论语》的最大不同在于:

孔子生前肯定没见过《论语》,《论语》成篇最早不会早过公元前330年,而《孟子》可以确定其整体或是主体部分应该是经过孟子亲笔编订的,这虽没有什么直接证据,但通过《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孟子参与《孟子》的编纂,所以《孟子》的文字力量在儒家经典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朱子讲过四书要先读《大学》立规模:

就好像建房屋一样,立一个间架;

然后读《论语》来立根,立了根之后去吸收营养,让自己的血肉丰满,也就是通过《论语》来丰富自己,获得对生活的鲜活理解,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解。

朱子讲《孟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发育,就是激扬人的志气。

你读完《孟子》后整个人会很难平静,就是一个脾气再弱的一个人,你一定会拿出某种激扬的东西,类似于浩然之气的东西。

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孟子》透过两千年的岁月传达到今天的时候,你读起来仍然能够被它极大的鼓舞和感染,这样的文字非圣达贤人不能为也。

西方文字力量最强的就是尼采。

我曾夸张的讲到:

尼采思想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透过错误的翻译传达过来,即便你翻译错了,那个力量还在。

读《中庸》的意义在于什么呢?

按照朱子的讲法:

读中庸能够让我们识别圣人微妙之处。

关于孟子其人其书我们就介绍到这。

孟子的整体人格形象基本上可以说刚毅的东西多,所以冯友兰先生讲孟子人格的时候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较接近柏拉图在西洋历史上的地位;

而且他对孟子的气象也有一个极具神采的评价:

“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孟子跟柏拉图性格、气象一样是高明亢爽。

这四个字你当然是表扬,其实也暗含了某种不足。

在儒家的评价系统上与高明相对的是博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高明亢爽;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博厚。

当你说一个人高明亢爽的时候,其实就暗含着说他高明有余而博厚不足。

孟子不够厚是说孟子还缺一层打磨,最好能把“刀”的光芒隐掉,用朱子的话讲孟子还是多了些英气,当然这个英气也是跟孔子相比。

朱子有一个比喻:

孔子的性格像玉一样,玉没有晶莹夺目的,但极为坚硬,温润而坚硬就是孔子的性格。

孟子的性格像水晶和冰,透亮而且光芒夺目,但缺点是刺眼。

孟子说话有时候特别伤人,动辄骂别人是禽兽、豺狼;

或辩论到最后拿人家去世的事说事,这些不厚道的事情孔子是绝对不会做的。

当然有人在思想辩论到某个阶段的时候,也确实需要拿出点特别尖锐的东西,那些错误思想也停下来,但是让孔子来辩论,肯定不会这样。

孟子有句话说的挺好:

“男女授受不亲”男孩给女孩递东西的时候,或是接人家东西的时候,不能挨着人家皮肤,这是基本原则,这叫君子、绅士。

男女授受不亲是原则叫经,与经相对的还有权,权就是经在复杂局面里的具体运用。

经是一个原则,但这个原则中国人从来不像西方人那么简单:

拿着一根尺子,恨不得就用这根尺子衡量天下。

比如说人权的问题:

美国人老是莫名其妙的说人权问题。

关于人权先说一个生活标准,让全世界老百姓都过美国人的生活,他们肯定不干。

全中国人都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估计需要五六个地球的资源,那你美国还空谈人权干什么呀!

中国现在最基本得问题是吃饱,14亿人口最基本得权力就是吃饱,一个国家政权的合法基础就在这。

孟子讲的这个道理挺好,也不知道他性格就怎么那么强,接着说了一句话叫:

“嫂溺不援豺狼也!

”非得骂一句比较极端的话。

那么孟子这样的一个性格,又处在那样一个复杂的思想言论的局面里,所以孟子一生都在跟各种各样错误的言论做斗争。

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是儒家的守护者,儒家思想的守卫者,真正的捍卫者。

第二部分孟子论仁政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上来就讲出了第一种常见的政治统治的路径。

假仁就是借仁义,表面上讲的都是大仁大义,实际上都是依仗实力。

霸道政治是最重要的国家基础。

比如美国经济下滑了六成,他仍然要维持十二个航母战斗群。

一个航母战斗群一年的维护费用就很高的,因为他全世界的利益,基本上都是靠其来维持。

在西方文化骨子里有两种东西:

第一,根子里的掠夺性,而且掠夺时没有内疚感。

现在所谓的和平对话就是弱者在强者面前喋喋不休,喃喃自语似的自我辩护。

1840年英帝国向清帝国倾销鸦片长达半个世纪,为什么向清帝国倾销鸦片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清帝国对英帝国持续的、长久的、巨额的、不可逆转的贸易顺差。

康乾盛世是建立在白银之上的,当时是物品向西去,白银向东来。

康熙时期,我们的火器都是不弱的,到乾隆中期以后,才开始变弱。

为了扭转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帝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向清帝国倾销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一次就销掉二十万斤,这二十万斤将换走多少白银,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你就知道换走多少白银!

一种组织方式,一种制度的结构能释放出人的空间。

有一种结构能够遏制人的潜能,但还有别的东西,如经济史,你想中国的发展如果没有过去20年经济的积累,不能想象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会出现“歼-20”,这跟经济基础有关。

第二层是技术手段。

第三个层面是经济或者是金融手段。

第四个是文化概念。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商汤凭借的国土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凭借的土地方圆一百里。

接下来讲的是两种政治:

王、霸。

王道政治的统治原则是德,霸道政治的统治原则是力。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用力量征服别人,别人不是内心服从而是实力不够;

以德服人,他才会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二弟子服从孔子那样。

有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崛起以后世界的局势如何,事实是在中国崛起以后带来了有节制的力量,因为中国文化始终知道边界。

从古到今都有一个观念:

即中国文化一个根本点就是一直以来都有文明的优越感,对其他文化都有一种放任感。

典型的有毛主席,在我们国家那么弱的时候,还援助巴基斯坦、非洲。

现在看巴基斯坦对我们多重要,都是他老人家给我们打得基础。

从仁的方面讲,在根子里不是掠夺性的文化。

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宣王问:

“你能告诉我齐桓公、晋文公的事吗?

”孟子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孔子的弟子当中从来没有一个人讲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这样的事,因此后人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道理,那就说你王天下的事吧?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有什么样品德的人可以王天下?

一个能够照料百姓的人,就有资格王天下。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可。

“何由知吾可也?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照料百姓吗?

孟子说:

“可以啊。

”王说:

“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啊?

“臣闻之胡齕曰:

“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

“牛可之?

”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然则废钟与?

“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有之。

”我听说大王坐在堂上有一个人牵头牛从堂下过,大王您见到以后,就问牵牛去哪?

衅钟指用牲口的血抹在钟上。

大王您说放了他吧,我不忍心看到它发抖,那牵牛的说按您的意思那就不祭钟了?

大王您说:

“怎么能废呢?

换头羊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啊?

王说“有啊。

“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

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总觉得大王是不忍心啊。

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

齐国虽然狭小,我也不至于吝啬一头牛呢?

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那个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王无异於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说:

“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用心?

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

“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

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

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

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

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

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宣王高兴地说:

“《诗》中说:

“别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

”正像说的您啊。

我做了这件事,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心里也闹不明白。

先生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

这样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

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

“否。

”宣王说:

“不会。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

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

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

百姓不被您爱护,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宣王问:

“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凭什么去区别呢?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对人说:

‘我不能办到。

’这是真的不能。

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人说:

’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

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

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这是属于为长者弯腰行礼一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

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护别人的孩子。

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天下就很容易了。

《诗经》上说:

‘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

’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

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

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

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

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

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

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王曰:

“否,吾何快于是?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

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

“王之所大欲可得而闻与?

”孟子问:

“大王您的宏大志向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