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118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以前关于人类史前社会,也就是阶级社会以前的人类社会,仍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薄弱环节。

因而在《共产党宣言》中才做出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论断。

到《起源》的写作过程中,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6月的德文版序言里加上:

“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给“全部历史”做了更加全面的限定。

这种做法既保证了《共产党宣言》这个历史性文件的严肃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自己思想学说的发展态度。

 

第二,19世纪不断丰富的原始社会研究成果亟须从理论上进行科学总结。

主要原始社会研究成果有:

瑞士法学家、史学家巴霍芬1861年出版的《母权论》;

英国法学家、史学家麦克伦南1865年出版的《原始婚姻》和1876年出版的《古代史研究》;

美国人类学家1877年摩尔根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阐述了人类原始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摩尔根的主要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并且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要求。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著作时发现了《路易斯·

亨·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认为有必要完成马克思的未竟事业。

第三.现实斗争和理论论战的需要。

历代剥削阶级为制造了许多有关私有制和国家“合理”、“永恒”的理论,又利用掌握的国家机器,压迫被统治者对私有制的任何抗争,把私有制和国家制度置于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

1878年,德意志的俾斯麦政府通过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习惯上称其为《非常法》],疯狂镇压无产阶级。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从理论上揭露德国的专政制度,阐明私有制和国家仅仅是一种历史过程,鼓舞无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的信心,把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战斗任务。

《起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证了私有制和国家的历史性和过程性,从根本上否定了私有制、国家的永恒性与合理性,使《起源》成为鼓舞革命斗志,驳斥传统私有制、国家观点的理论武器。

一、两种生产理论

1.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

恩格斯在对原始社会、血缘关系、婚姻和家庭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在《起源》的第1版序言中第一次精辟而集中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

根据唯物主义两种生产理论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

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2.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第一,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资料生产以及所必需的生产工具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是人类的繁衍。

第二,社会制度受生活资料生产和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

第三,家庭与财产同步演进。

血缘的变化、婚姻形态与家庭形态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同步演进变化的。

3.两种生产的内在关系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4.两种生产理论的伟大意义: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恩格斯在《起源》中的明确提出与精辟论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巨大贡献。

两种生产理论把婚姻、家庭科学地纳入了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为全面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历史发展动力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两种生产理论从最根本层面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

它提示我们,不论是历史研究、现实社会问题研究,还是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实践,都要高度重视人的研究,既要看到客观环境和外部世界提供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又要重视人类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第二部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分期

1.蒙昧时代(低、中、高级阶段)

A、蒙昧低级阶段,人类还住在自己最初居住的地方,即住在热带的或亚热带的森林中。

B、蒙昧低级阶段,人类以果实、坚果、块根作为食物;

音节清晰的语言的产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2)蒙昧中级阶段:

A、人类采用鱼类作为食物(我们把虾类、贝壳类及其他水栖动物都算在内);

能使用火。

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着的,因为鱼类食物,只有用火才能做成完全可吃的东西。

B、人类发明用火之后,从此人类开始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沿着河流和海岸,迁移遍布于世界各大洲。

(3)蒙昧高级阶段:

A、蒙昧高级阶段,火、石斧通常已经使人能够制造独木舟,有的地方已经使人能够用方木和木板来建筑房屋了。

B、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2.野蛮时代

(1)野蛮低级阶段:

A、从学会制陶术开始。

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

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同样可以使用。

B、随着野蛮时代的到来,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这时两大陆的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就有了意义。

野蛮时代的特有的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由于自然条件的这种差异,两个半球上的居民,从此以后,便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而表示各个阶段的界标在两个半球也就各不相同了。

(2)野蛮中级阶段:

A、在东大陆,是从驯养家畜开始。

畜群的形成,在适于畜牧的地方导致了草原游牧生活。

B、后人以为游牧民族是起源于亚欧草原的这样一些地方,但这种地方根本不会是人类的摇篮。

相反,对于人类的祖先蒙昧人,甚至对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的人,都几乎是不适于居住的。

D、反之,一旦这些处于中级阶段的野蛮人习惯了游牧生活以后,就永远不会想到从水草丰美的沿河平原自愿回到他们的祖先居住过的热带或亚热带的林区去了。

F、十分可能,谷物的种植在这里起初是由牲畜饲料的需要所引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E、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这两个种族的卓越的发展,或许应归功于他们的丰富的肉乳食物,特别是这种食物对于儿童发育的有利影响。

(3)野蛮高级阶段:

A、首先,我们在这里初次看到了带有铁铧的用牲畜拉的犁;

有犁以后,大规模耕种土地,即田野农业,从而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实际上无限制地增加,便都有可能了;

从而也能够清除森林使之变为耕地和牧场了。

这一点,如果没有铁斧和铁锹,也不可能大规模进行。

B、但这样一来,人口也开始迅速增长起来,稠密地聚居在不大的地域内。

而在田野农业产生以前,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条件才能把50万人联合在一个统一的中央领导之下;

这样的事大概从来都没有过。

C、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全盛时期,我们在荷马的诗中,特别是在《伊利亚特》中可以看到。

发达的铁制工具、风箱、手磨、陶工的辘轳、榨油和酿酒、成为手工艺的发达的金属加工、货车和战车、用方木和木板造船、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由设塔楼和雉堞的城墙围绕起来的城市、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4)恩格斯概括“蒙昧、野蛮、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

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

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第三部分人类家庭的起源

1、摩尔根是根据亲属称谓制考察历史上婚姻家族形态的发明人。

恩格斯完全肯定,并精辟解释道,亲属称谓“并不是一些空洞的名称,而是实际上流行的对血缘亲属关系的亲疏和辈份的观点的表达”。

2、恩格斯在批评麦克伦南(J·

Mclennan,1827-1881)对亲属制采取含糊不清的态度后,又对亲属称谓制的功能作了说明:

“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单纯的荣誉称号,而是代表着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这些义务的总和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3、亲属制称谓与婚姻家族制并非同步发展。

亲属称谓制总是落后于实际婚姻家族制。

人们可以根据亲属制来研究并断定历史上的婚姻家族模式。

4、《起源》人类婚姻家族四个形态:

(1)血缘婚氏族的涵义:

A、此婚制是摩尔根对夏威夷人和洛图马人亲属制研究后发现的。

B、这种通婚关系,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通婚,是实行同胞兄弟姊妹通婚的一种婚姻家族制度。

(2)普那路亚氏族的涵义:

A、“普那路亚”是夏威夷人语,即伙伴之意,有的著作称此婚作为“伙婚”。

B、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一些人口较多的血缘婚家族分裂成较小的氏族公社,开始在氏族内部禁婚,形成外婚集团。

氏族由此而产生。

3、对偶制家庭涵义:

(1)对偶制家庭(pairingfamily)是指一对男女组成的并不稳定的家庭,若干个甚至几十个对偶制家庭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

(2)母系大家族之上是氏族,易洛魁人的“长屋”就是一个母系大家族的住宅,一排长屋内隔成许多小房间,一个房间有一个火塘,住一个对偶制家庭。

(3)对偶制家庭的婚姻,是指普那路亚婚后期向单偶婚过渡的一种家庭形态。

它是个体家庭的萌芽。

(4)由于实行大家族公有,对偶制家庭并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因而很不稳定。

(5)偶制家庭主要特点有三:

第一、容易离散的对偶关系,子女仍属女方氏族。

第二、通婚范围逐渐缩小。

在易洛魁人中,凡为承认的亲属都不能通婚。

第三、夫妻关系很不牢固,男女都可以主动提出离异,又另寻配偶。

4、专偶制家庭。

社会发展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时,生产力有了显著的发展。

(1)专偶制家庭的产生:

家庭财富增加了。

在这种情况下,男子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妇女开始转入家务劳动。

恩格斯认为母系向父系转变的表现是:

“只要有一个简单的决定,规定以后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留在本氏族内,而女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离开本氏族,转到他们父亲的氏族中去就行了。

这样就废除了按女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母系继承权,确立了按男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父系的继承权。

”由母系家族转变为父系家族,建立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个体家庭由此得到巩固,专偶制家庭由此产生。

(2)专偶制家庭主要特点有三:

A、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

B、是男子居于统治地位的固定配偶关系;

B、个体婚与杂婚并存,所谓专偶制仅是对妇女的要求,男子纳妾不受追究。

它是人类婚姻家族发展的第四个形态,与文明时代相适应。

第四部分私有制的起源

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是一个多维的变化,其标志也是多方面的: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人们已经制造并广泛使用金属工具,不论是青铜器还是铁器,关键是这些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出现了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

从社会财富占有来看,原来的氏族成员因为拥有财产的多寡不同而产生了分化,以个人和家族占有为主要形式战胜了氏族的公有制,出现了私有制。

从社会成员划分来看,由于社会成员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在生产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分配的多寡不同,他们被划分为居于不同经济地位、拥有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阶级与阶层。

从社会组织形式来看,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组织演变为国家机器,权力与社会成员相脱离,成为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权力机构。

从社会生活来看,专偶制婚姻取代了对偶婚,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来看,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出现在地球的大地上,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被普遍使用,象征着国家政权的陵墓、宗庙、广场、宫殿等大型建筑遍布各个文明发达的地区,能够产生剩余劳动的金属冶炼技术成为重要的考古文化标志。

(一)社会大分工与私有制的起源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特征:

恩格斯把“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称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其特征是:

第一,畜群变为特殊财产,牲畜获得了货币的职能。

第二,农业“谷物”很快也成了人类的主要食物。

第三,耕地和畜群开始私人占有,人类社会进入了从公有到私有的过渡时期。

第四,生产力发展进入了金属时代。

第五,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

第六,家庭发生了新的变化,专偶制婚姻确立。

第七,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

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特征:

恩格斯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以铁质工具为代表的时代生产力发展奠定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经济基础。

第二,城市的出现。

“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

它们的深壕宽堑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

第三,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生产活动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而生产活动专业化又会反过来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力价值的增加。

第四,劳动力价值提高,奴隶劳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奴隶制度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五,出现了专门的商品生产。

“贵金属开始成为占优势的和普遍性的货币商品,但是还不是铸造的货币,只是不作加工按重量交换罢了”。

第六,军事首长权力强化。

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构成了继续发展为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社会的各机关”。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特征:

以商人从生产者中分离出来为主要内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变化:

(1)关于商人的特性,恩格斯说:

“它根本不参与生产,但完全夺取了生产的领导权,并在经济上使生产者服从自己;

它成了每两个生产者之间的不可缺少的中间人,并对他们双方都进行剥削。

(2)关于商人的历史作用,恩格斯认为他们可以剥削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使生产者避免交换过程中的风险,可以使商品销售到遥远的地方,他们也因此而获得暴利,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3)铸造货币的流行。

货币作为商品的商品和财富的化身,商人通过手中的货币掌握了生产者,引发了借贷利息和高利贷,加速了私有财产积聚的速度。

(4)土地完全私有,并且可以作为债务抵押。

其最终结果是社会严重分化,鸿沟加深,矛盾尖锐。

总之,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和交换频率的增加,特别是货币广泛使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击着原始公有制,使私有制迅速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第五部分国家的起源

氏族制度发展成国家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是:

氏族…胞族…部落→父系氏族…地区部落…部落联盟→国家和民族。

《起源》叙述了欧洲国家起源的三种类型:

欧洲国家起源的第一种类型——雅典国家的形成。

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阶级社会的条件下,直接从氏族结构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世界上多数民族(包括中国)国家起源都属这一类型。

《起源》在第五章以希腊人父系氏族资料说明之,并指出“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

欧洲国家起源的第二种类型——罗马国家的形成。

罗马国家也是从罗马人父系氏族基础上发展来的。

公元前7—前6世纪,在生产力发展、地区扩大和人口增加条件下,整个“罗马人民”形成三部分人:

第一种人,出身于氏族上层的“贵族阶层”,他们拥有大量私有财产,属于“保护人”;

第二种人,广大氏族民日益贫困,依附贵族,平时为其劳役,战时出征,是贵族的“被保护人”;

第三种人,是外族人,他们是自由人,可占有地产和经商,但不能作官,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等,没有权利也不受法律保护,他们是“平民阶层”。

“被保护民”和“平民阶层”与贵族存在着阶级对立,平民与贵族的对立尤为严重,斗争激烈,平民最后战胜氏族贵族,建起了罗马国家。

欧洲国家起源的第三种类型——德意志国家的产生。

民族大迁徙时代,德意志人曾是父系氏族社会,有部落和部落联盟组织,但还未发展成国家。

而是在征服了罗马帝国之后,在其“废墟”上改造自己原有氏族机关并设置一部分新的机关的基础上建起国家的。

这就是“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

雅典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封闭的贵族制,它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贵族制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

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血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最后,在战胜了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中间,国家是直接从征服广大外国领土中产生的”。

国家起源无论属于何种类型,均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它不同于氏族的主要点是:

按地区划分国民,设立公共权力机关,不论是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综上所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个书名准确地体现了专著的三个主题,开创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以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把个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大课题熔为一炉,进行综合研究的先河。

列宁高度评价《起源》的科学价值及其研究方法,指出:

“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而都是根据大量的历史和政治材料写成的……我所以提到这部著作,是因为它在这方面提供了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

《起源》自1884年用德文出版后,至今已过去100多年,全世界已有50多种文字翻译出版,人类社会也踏进了新的世纪。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大科学大技术的知识经济时代所推进的全球化新浪潮中,一系列问题给社会科学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起源》所阐明的社会科学上述三大课题的科学思想,所应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所提供的“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无疑对新世纪历史大背景下对国家发展学说、民族发展学说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思考:

1、简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2、简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国家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