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55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星级教研组汇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档格式.docx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要有明确的目标,课堂要有生成,但教学一定要有预设,课堂上要准确地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同时,通过学习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问题,来减少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浪费现象。

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我们经常地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仔细地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能够精心选择作业,及时批改。

我们的语文作业,主要是写作和阅读这两方面。

写作方面主要是通过写周记、大作文和片断作文的方式进行。

阅读方面我们主要是采用了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的方式,以此来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的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三、信奉“大语文”教学的观念,积极开拓第二课堂。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所以,我们经常举行语文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学校组织的小记者的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多,每学期的活动都很丰富,在活动之后,要求小记者们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经常有学生作品在《小记者周刊》、《未来作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同时我们结合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校本教研的模式

一、博学而慎思:

理论的学习和思考。

1、相互推荐喜欢的理论书籍和文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以极大挑战,因为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

一定的教育观念决定一定的教育行为,改变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孔子、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家名著给我们带来震撼和启迪。

教育科研方法类图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教育理念方面的书籍我们也经常阅读。

互相推荐教学名著,交流读书心得是我们教研组经常使用的读书方式。

我们一起学习王荣生教授的文章,共同阅读、讨论他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一起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成了我们人手一册的好书,一起探讨于漪、钱梦龙、李镇西、程红兵等教学名家的文章,从中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我们的老师不但经常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进行理论的学习,而且每位老师都自费订阅了几份语文杂志,当每一期《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研》等语文杂志到的时候,我们都会互相推荐好的文章,共同讨论、学习,与当代的最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碰撞是我们艰辛教学中的一大乐事。

在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的同时,我们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也涉猎文史哲各方面的书籍。

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是在书香中薰出来。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宁波市开始教研组建设读书活动的时候,我们积极地进行阅读交流,并及时把我们的读书体会写成文章,几乎每个老师都有两到三篇文章。

2005年我们的文章编成了专门的集子,年底我们被评为了市级首届读书活动先进教研组。

2、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我们经常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就某些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广泛地探讨。

在学习了理论文章之后,我们经常进行讨论。

在针锋相对的讨论中,我们有了认可和共识,对某些模糊的问题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对仍然认识不清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

讨论的议题要及早确定,校本教研及早有计划,及早收集资料,及早准备,这样才能让讨论顺利展开,避免无话可说,流于形式。

当教学案例流行的时候,我们一起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有关教学案例的文章,讨论案例的写法。

当语文教学界对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大讨论的时候,我们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并有自己的观点。

当新课程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有自己实践的优势,我们也进行讨论,辨别自己的课堂上存在的毛病,并认真地思考。

总之,对教学热点问题的探讨,让我们变得敏感起来,让我们的教学与实践不会与社会的要求脱节。

3、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因为平时教学紧张,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机会外出学习的机会,每次参加外出活动回来的教师都要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听课的感受,买上自己认为可供学习的书籍、录象带、精彩的VCD等,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讨论、评价,讨论和评价既可以总结优点也可以指出不足。

这样做能够让没能参加活动的老师也能感受到教学发展的最新方向。

这样的活动用时不多,比较轻松,但效果却是不错的。

我们还尽量组织老师外出学习。

2000年,组织全体教师去镇海中学听唐承彬教授的报告。

2003年市教坛新秀评比、2004年全省优质课评比,我们都组织全组老师去观摩、学习。

从2004年1月开始,在教研活动时间中我们讨论了下面这些问题:

“如何搞好诗歌的诵读教学”,“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不良的倾向”,“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语文教学中的“度”的把握”,“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课堂内容的有效性研究”等。

二、明辨而笃行:

实践的操作和反思。

1、上课、听课、评课、改课环节

在教学的第一线做真枪实弹的练习。

每个学期都预先确定好上公开课的教师,一般以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为主。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上课的过程应该是备课-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直到达成最佳效果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开课老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参与听课和评课的老师同样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获益匪浅。

一个完整的开课的过程实际上对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是一大收获,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老师,在开课的过程中的收益更加明显。

在讨论、实践的过程中,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澄清。

2、将讨论的问题放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检验。

对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的探讨,讨论的问题如果只停留在说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往往会将讨论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检验。

我们的老师都是一线的教师,也正因为这个优势,我们才不会盲从。

不管外面在刮什么风,只有我们认为是对的,才实行,不盲目跟着风走。

可以这样说,我们语文组的老师,都很有自己的思想,这在今天这样的潮流中是很难得的。

3、共同反思研究对策,将实践的结果形成论文进行交流。

共同的反思和研究让我们有了很多感想,具体的实践又增加了我们的经验,所以当积累越来越多,看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开始想,可不可以用我们的笔来记录我们这些想法。

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拿起了手中的笔,我们开始写文章。

于是不断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

从2003年6月至今,语文组老师有60多篇论文和案例在区级及以上交流、发表。

其中有20多篇文章发表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刊物上。

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版块。

校本教研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中、课堂中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与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或疑问。

每个学期开始,我们语文组每个人都会写一份自己教学上的困惑,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交教研组长统一整理,提炼出几个有典型性的问题,再收集资料供大家探讨。

例如我们曾经讨论了案例的写作、如何说课、新时期口语交际的理论与操作、学生评价的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热点问题。

再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理论的支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开展行动——遇到障碍——反思、分析、调整、改变——进一步完善的校本教研模式。

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时收集到的资料的启发、探讨,再将它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

我们想这也是校本教研的本意。

校本教研的特色

1、贴近学生,编写校本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的初衷是出于对扩大学生阅读量的需要,因为需要不断地寻找贴近学生的阅读实际又与课文配套的材料,我们产生了编写一套我们自己的教材的想法。

这个想法受到了我们区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从第一届的新课程试验开始,我们的编写工作也就开始了,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将自己学校老师的文章也编入其中,后来我们还发动学生一起编写,找文章,甚至把学生的文章也编入其中,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校本教材的编写也取得了成功。

主持校本教材编写工作的虞平老师还总结了编写的经验,发表在公开刊物上,到2005年为止,我们共编写了校本教材4册,现在已是第二轮的学生开始使用校本教材了。

2、教师下水,引领学生

我们组的老师都信奉着这样一句话,要教会学生写,自己也要会写。

教师写作下水文,引领学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王静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老师也开始纷纷写起了下水文。

到现在为止,我们组中大多数老师都发表过自己的下水文。

未来作家报上经常可以看到我们中学老师的文章。

当看到自己的老师的文章登在报纸上时,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了。

于是不时有学生作品发表在《未来作家》、《宁波晚报》《语文辅导报》《作文与阅读》报上。

有意思的是,经常可以看到我校的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在同一张报纸上发表。

同时我们经常把随笔本中好的文章收集起来,打印之后,发给每位同学。

为了鼓励个别在写作上有特长的学生,我们甚至给这几个学生出专集,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有个出专集的学生说,想不到我还能出专集,以后我一定会继续写下去的。

这样的措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共发表学生习作150多篇。

校本教研的成果

1、教师的专业成长。

语文组注重集体的力量,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浓厚的教研氛围,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一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从2004年1月至今,语文组老师有60多篇论文和案例在区级及以上交流、发表。

其中有20多篇文章发表在市级、省级、国家级中文核心刊物上。

比如虞平、赵霞、王静波、王静娜、邱益芬、虞红梅等老师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语文学习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多篇发表。

其中王静波老师自课改以来已有16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

今天早上我们的一位老师,又收到了杂志社送来的已发作品的样书。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励。

我们组有多名教师在市、区、学区内开设公开课或者讲座,几乎每一次我们区内开备课会议,都有我们学校的老师参加上课或者讲座,且均获得好评。

还有的教师被外区的老师请去上课,比如慈溪新课程实验培训上邀请我校赵霞执教《白兔和月亮》。

有两名教师还在省备课会议上发言,赵霞、王静波老师分别在04年12月、05年7月在杭州召开的全省备课会议上指导备课,并获得了好评。

还有多名教师因为在业务上的精益求精,获得了各项荣誉。

王静波老师荣获北仑区课改先进个人。

赵霞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是北仑区首届骨干教师,王静娜老师荣获区教坛新秀二等奖并考取了市特级教师带徒学员,邱益芬老师获得了区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连续六年来,区里的教坛新秀评比,都有我们组老师参加,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今年的教坛新秀评比中,我们学校年轻的陈卉老师取得了区综合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师徒结队,专人指导的方法,使年轻教师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刚分配到学校一年半的刘桂伶老师在青蓝结队的仪式中拜赵霞、王静娜老师为师傅,在两位师傅的精心指导下,教育教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已经可以在外校老师来校取经的时候单独开课了。

我们语文组同时还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

全组老师团结合作,并肩作战,大家都视对方为朋友,有老师发出“今生有幸与你们同行”的感慨。

使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备感温馨。

当某位教师因病因事缺勤的时候,总有老师会主动地代课。

比如陈卉老师因怀孕、生病、学习整整一个学期无法上课,而学校师资紧张,为此同备课组的虞平、王静波、王善珍老师整整代了一个学期的课。

他们超负荷地工作却毫无怨言,高风亮节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赏。

二、积极探索勇于改革

校本教研的展开,直接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003年,主要由当时的初三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活动发展》课题结题,课题成果在当年度学科教学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004年主要由当时初二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初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结题,课题成果在北仑区2002-2003学年度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2005年初三学科组共同研究的校本课程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沉甸甸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校本教材,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

《走近文学》共编写了四册,受到了区教研室教研员老师和兄弟学校语文老师的称赞。

现在语文组还有全国级《作文三步教学法》课题正在实施当中,另外还有两个课题已被区级立项。

另外由中学语文组老师提出的多角度阅读教学、等教学模式也在全区引起不小的反响。

由于中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做出的努力,2003年,中学语文组被评为区先进教研组,同年被确认为区二星级教研组。

2005年被评为区先进教研组和区星级教研组。

三、学生的成长

我们学校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但在区内开展的各种语文大型竞赛中,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5年1月举行的市区两级的当堂作文竞赛中,我们学校有8人参赛,7人获奖,并且包揽了冠亚军。

这对一个普通中学来说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年内,有胡金琳等14个学生在市区级的作文竞赛、阅读竞赛、演讲比赛中获奖。

以上是两年来,中学语文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在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这是我们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的结果,也是区教研室热心帮助下的结果,更是语文组全体老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

成绩属于过去,挑战还在将来,今后我们中学语文组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认真钻研,为语文教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