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57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Word文档格式.docx

(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

(1)背景

①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历史背景

(1)六、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2)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3)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4)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伊斯兰教的产生

(1)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创立了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3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630年,穆罕默德率兵征服麦加。

(2)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学法点拨

【透析1】日本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日本的落后,激化了社会矛盾。

【透析2】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

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

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从儒家思想到佛教神学,从风俗习惯到生活情趣等社会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古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亚文明。

【透析3】理解大化改新的意义:

唐朝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实际上把中国式的封建制度搬到了日本,使日本逐渐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建立起崭新的封建制度。

【透析4】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这样记忆:

(1)内容:

把握住每句话的关键字词,如:

政治上---中央集权,经济上---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农民。

(2)意义:

社会性质变化,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透析5】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过程的作用。

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各部落都有自己所信仰的神,部落之间相互仇杀。

伊斯兰教宣扬:

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必须深信不疑,绝对服从。

穆斯林之间是兄弟。

这种“一神教”的传说,有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观念和狭隘的地域观念,形成统一的信仰和观念,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

同时,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集政权、神权和军事权于一身,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为阿拉伯的统一提供了保障。

【透析6】记住一个重要的人物: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两个重要地点:

麦加和麦地那。

三个重要的时间: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这一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征服麦加;

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透析7】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的作用:

(1)一神崇拜,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

(2)打破了氏族之间的界限,确定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

请回答:

①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

②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念:

念诵“除真主外别无神灵;

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拜:

每日要面向克尔白神庙按规定的仪式礼拜五次。

课:

每个信徒都要交纳天课,即施舍财物。

后变为国家税收。

斋:

在回历9月进行斋戒,即从黎明到日落整天戒除饮食。

朝:

每个信徒,不分性别,只要身体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备旅费,而且家属的生活有着落,平生要朝圣一次。

请回答:

①这是哪种宗教的宗教礼仪?

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②该宗教的信徒如果要去朝圣,你认为他应去哪座城市?

③该宗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

3.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分属于亚洲东部和西部的两个重要国家。

回答:

(1)图一从建筑风格上看,该寺仿效隋唐风格,你知道当时日本还有哪些方面受隋唐影响?

(2)图二中,该神庙属于哪一宗教?

麦加对该教有何意义?

二、学科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古代日本国家图”

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日本有何自然特点?

(2)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3)从扬州到日本的九州岛,依次要经过的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鉴真——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

唐玄宗时,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屡遭挫折,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

当鉴真与弟子们到达日本时,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迎。

他们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许多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

(4)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什么贡献?

(5)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请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他设计东渡的最佳时间,他最好于每年的________月东渡,为什么?

(6)日本派出的谴唐使于__________月到中国来最合适,为什么?

(7)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近代曾学中国、学西方,强盛起来。

现在,日本先进的东西也影响中国,你能举几例吗?

三、开放题

5.假如你是一位国际旅行社的导游,要带领一个旅游团队前往日本,除参观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等内容外,还要向游客介绍一些日本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中日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等,请你根据所学的历史史实,写一篇200—300字的导游词。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本题是根据大化改新的经济方面的内容而设计的。

通过这两则材料的对比,旨在说明中国隋唐制度对日本的影响。

【解题思路】结合大化改新内容二:

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二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把掌握的土地按等级实行分配,而大化改新又发生在中国隋唐之后,受其影响。

【参考答案】①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②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2.【课标要求】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本题使用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穆罕默德主要是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对统一阿拉伯半岛做出了贡献。

【解题思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穆罕默德”、“回历”、“斋月”等关键信息中,可以判断出该教是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

(1)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2)麦加。

(3)一神崇拜,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

打破了氏族之间的界限,确定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

3.【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图一的建筑风格不由得使人联想到中国唐代得历史文化;

图二中的圣物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中产生重要作用。

【解题思路】观察图一要抓住“唐”字,再联系相关课文作答,图二要抓住“麦加”二字。

【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上仿效隋唐进行大化改新;

文字、书法、生活习俗等方面。

(2)伊斯兰教。

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了解当时中日交往的重要史实,认识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思路点拨】立足历史,向其它学科渗透,突出初中课程的整合、延伸、拓展。

【参考答案】

(1)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2)从汉朝开始。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3)黄海东海(4)他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昭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5)6---7;

因为此时顺夏季风和洋流。

(6)2----3;

因为此时顺冬季风和洋流。

(7)如:

家用电器;

汽车;

动画片;

穿着打扮等。

5.【思路点拨】属于研究性学习,写导游词要注意既要符合格式,又要符合历史史实,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世纪,统一日本的是

A.倭奴国B.大和C.日本D.高丽

2.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

A.中臣B.孝德C.明仁D.德川

3.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一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C.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D.十九世纪中期,明治维新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穆罕默德B.哈里发C.苏丹D.释迦牟尼

5.伊斯兰教元年是

A.622年B.630年C.632年D.640年

6.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是在

A.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以后。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

C.穆罕默德征服麦加以后

D.穆罕默德病逝后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时

7.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D.大马士革

8.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

C.征服麦加D.穆罕默德病逝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

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C.改革派积极提倡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②穆罕默德病逝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                 

4.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5.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6.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对右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喜爱

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谴唐使之一

二.列举题

7.列举所学的中外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三.简答题

8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识图题

9观察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的日本钱币和图二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参考答案

1.B2.B3.C4.A5.A6.D7.B8.C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B选项A是大化改新的客观原因;

C是大化改新的主观原因;

D是大化改新的有力保证。

2.B该题要结合大化改新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改革这一史实去思考,能得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地主阶级这一结论。

3.A。

4.D因为奴隶社会里土地属于国家,奴隶没有土地和自由,而封建社会里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

5.C6.B因为其说法错误,日本有文字,是仿照汉字创造的。

7.秦朝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等。

8.

(1)主要内容: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

(2)意义:

9.

(1)样式都是圆行方孔的。

(2)如:

穿和服;

茶道;

重阳节登高;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仿唐都长安;

日本人喜爱唐诗和中国书法等。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预习学案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

10世纪重新兴起,著名的有意大利的,英国的等。

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____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1.日耳曼人法兰克王国法兰西

2.查里·

马特等级制度

3.罗马教廷农奴

4.异端神权

5.奴隶城市威尼斯牛津

6.君士坦丁堡拜占廷

7.圣索非亚

8.奥斯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克、意大利等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8世纪前期,查里·

马特实行改革,把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改为有条件的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2)9世纪后期,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

(1)经济上:

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2)政治上:

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时间:

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如:

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等。

(2)特点:

产生于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

(3)斗争:

向封建主争取自主权,方式有的是金钱赎买、有的是通过武力。

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琅城市民争取自主权的斗争。

(4)发展:

市民阶级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廷,故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

(2)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3)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并被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

(4)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透析1】明确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封建制度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到9世纪开始确立。

而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进入了封建社会,比欧洲早约1000年。

【透析2】查里马特的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等级制度,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逐级分封的结果,形成了以国王为首,贵族依公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之次序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等级越低,人数越多。

但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正如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则规矩所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同的庄园、农奴武装,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身上。

注意结合课本29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来理解。

【透析3】了解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明确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透析4】识记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

理解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透析5】东罗马帝国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大秦”。

看《拜占廷帝国的衰亡》图,明确它是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土军攻陷它的都城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透析6】明确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它的灭亡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1、阅读下列材料

"

当任何人……和国王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

'

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

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院成员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1)以上材料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

(2)该地区封建制度确立于何时?

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3)读了材料后,请你说说这一地区封建社会的情况。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揭露教会罪恶,责备神职人员,对教廷规定的信条表示怀疑都要被送上宗教审判法庭,判为异端,处以各种刑罚或烧死。

据统计西班牙异端法庭判罪的人高达38万。

材料二9世纪一教会学校教师在论及古代作品时说:

如果我们遇到有害的,就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刮掉、削除或割去。

学校的几何学描述大地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平圆盘,而天则是由四根柱子支撑的穹隆。

(1)材料一中的"

异端"

是指什么人?

你熟悉的"

有哪些?

(2)材料二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看教会的地位如何?

3、想一想:

他们谁说的更有道理?

4.读《6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拜占廷帝国又称什么帝国?

它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作什么?

(2)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地处洲和洲分界处,沟通了海和海,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由图可知拜占廷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被西亚的哪个国家所灭?

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历史小短文,描述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一著名城市的发展简况。

1.【课标要求】以查里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解题思路】本题的材料创设了新情境,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注意了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对比。

从"

领主、附庸、采邑"

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写照。

【参考答案】

(1)西欧

(2)9世纪唐朝(3)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要效忠封建主,为他作战。

这样,社会上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他们主要以剥削农奴为生。

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遍布西欧各地,庄园里自己自足。

2.【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位和影响。

【解题思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任何违背教会的说教和反对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

很容易想起语文里所学的伽利略、布鲁诺等。

(1)追求真理的人们

伽利略、布鲁诺等

(2)维护自己的统治

(3)在精神、教育领域处于统治地位。

3.【课标要求】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解题思路】本题创设情境,主要考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现象.

【参考答案】男生说的更有道理。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还分化出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本家,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而我国封建城市市民阶级的力量较弱。

4.【课标要求】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解题思路】结合地理知识,深入理解拜占廷帝国的繁荣和辉煌以及衰落,学会面对新的环境。

(1)东罗马帝国“大秦”或“扶菻”

(2)君士坦丁堡亚洲欧洲黑海地中海(3)奥斯曼土耳其。

灭亡原因:

四处征讨,国力损耗;

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闭保守。

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重,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5.【思路点拨】可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有关资料,选择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一著名城市,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后

3.基督教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