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185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文档格式.docx

第三部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

安排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知道长征的利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记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部分还强调了在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

本阶段的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点浅显的认识,听说过五四运动,对长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相关概念及具体史实并不清楚,也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教学时,教师要将重点落实在立德树人方面,不能仅仅是对历史的介绍,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不能把党的成立井冈山道路,开辟红军长征看成孤立的历史事件,否则就会忽略精神的传承。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

2.通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故事体会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3.学习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长征的开始、经过和意义。

学习长征精神。

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

2.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毛主席的一首七言律诗一一《七律.长征》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背诵一遍。

“长征不怕远征难”这个难究竟有多难呢?

红军官兵们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呢?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诗词中的意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便于学生接受。

第二个环节:

新课学习

话题一:

踏上征程

1.同学们,长征要面对那么多困难,那你们知道红军为什么还要进行长征吗?

2.教师介绍:

国民党忌惮共产党的壮大,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5次"

围剿"

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

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

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一份绝密情报送到瑞金,使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3.之所以叫长征是因为它转战了14个省,路线有二万五千里的距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漫漫长征路是从哪里开始,又是到哪里结束的,播放视频《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4.阅读63页地图,熟悉地图图标,教师指导学生查看地图。

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经过的地区,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想一想红军当时可能面临怎样的困难。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直观感受长征路线。

在地图上查找长征路线,初步感受长征不易。

话题二:

征途中

1.长征行至贵州遵义后,在遵义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会议。

阅读63页下文本。

2.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确立谁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4.长征数据统计。

阅读文本,填写学习单。

1.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余次战斗,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2,跨越近(

)条江河。

3.攀越(

)余座高山险峰,

4.其中海拔(

)米以上的雪山就有()

余座,,穿越了被称为“()”的茫茫草地,

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设计意图】统计长征途中数据,在数据中体会长征的艰难。

5.阅读角《回忆伟大征程》

阅读后有什么感想?

6.红军老战士回忆长征时的情景,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至今没有一丝后悔和后怕,反而激动地像一个年轻的战士,这种宝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7.故事会。

>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

>教师讲述故事《四渡赤水》

>学生代表讲述故事《一块银元》

>学生代表讲述故事《七根火柴》

8.师:

以上四个长征故事仅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缩影,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的长征故事讲给同学听。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来说一说这场长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

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重点理解为什么难,为什么不怕。

9.阅读角《彝海结盟》。

刘伯承为什么要和彝族结盟?

10.师总结:

"

彝海结盟"

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

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话题三:

胜利完成

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持续了两年,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看一看毛主席是怎么评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设计意图】体会红军战士革命乐观精神和胜利的喜悦。

第三个环节:

拓展延伸

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

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

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和同学讨论,写下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第四个环节:

总结提升

1.师总结:

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2.再一次朗诵《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

理解后再次朗读,深度感受长征不怕远征难。

七、说板书

八、说教学反思

1.讲好故事,点亮精神。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激发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情,如何把精神的内涵传递给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讲好故事,讲真实的故事,讲有感情的故事。

故事的呈现,可以是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讲述,可以是老一辈亲历者讲述故事,可以是老师慷慨激昂的讲历史故事,用多种方式讲述故事,把精神烙印在学生心中。

2.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道德生活总是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本节课,学生与教材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课堂形式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感受到,无论历史人物事件有多么复杂,教学仍需联系现实生活,触碰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真情荡漾,深入思考,这样课堂中才会弥漫鲜活的生活气息。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