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6189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茂名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C、在学校领导同意后

  D、及时

  【答案】D

  【解析】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故选D。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主体性

  【解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往往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育长期性特点最生动的说明。

  6、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7、教育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关于教育的()文件。

  A、规范性

  B、普遍性

  C、约束性

  D、强制性

  【答案】A

  【解析】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专门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称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又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

故选A。

  8、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解析】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学说的是生物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9、人的品德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

  A、独立性

  C、他律性

  D、排他性

  【解析】独立性是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10、在安排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和特点,促使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这是安排课表的()。

  A、迁移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系统化原则

  【解析】迁移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促使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2、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姓名权

  【解析】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13、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有()。

  A、提高人口素质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D、产生新的生产力

  【解析】教育是一种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本体功能;

二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是其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中介。

  14、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

  A、科学性知识

  B、策略性知识

  C、功能性知识

  D、生产性知识

  【解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袁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15、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解析】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包括: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都是针对学习过程而进行的阐述。

  16、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解析】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限期,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学科课程历史悠久,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可以看作是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

  17、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措施设计和评价设计五个主要方面。

  A、教材设计

  B、时间设计

  C、教法设计

  D、结构设计

  【解析】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18、某老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正确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C、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侵害学生的著作权,因为作文不算“作品”,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生的作品受到保护,教师随意采用侵犯了学生的著作权。

  故选B。

  19、某老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正确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B

  2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A、基础教育

  B、素质教育

  C、课堂教育

  D、分科教育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由教育部颁发,旨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

  21、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任何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2、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原则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认知事物,掌握规律,培养能力,是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

  23、妈妈为小楠和小董榨了两杯同样容量的鲜果汁,分别装在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里,妈妈让小楠先拿,小楠说“我要这杯多的”,小董在旁边说“其实两杯是一样多的”。

根据两姐妹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小楠和小董分别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之一为思维不守恒性。

本题中小楠还未形成守恒的概念,小董已形成守恒概念,因此小楠处在前运算阶段,小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24、问题解决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因此也把这种形式叫()。

  A、知识评价

  B、操作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解析】问题解决题考查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也把这种形式叫作操作评价。

  25、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核心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解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主体为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程,自主实施和评价。

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26、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解析】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

  27、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班级的()。

  A、制度管理

  B、教学管理

  C、活动管理

  D、学习管理

  【解析】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四个,即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制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是班级管理的具体体现。

  28、教师采用贴小红星、画小红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解析】品德评价法又叫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是指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德育方法。

贴小红星、小红花属于对学生的表扬奖励。

  29、以下属于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解析】元认知策略大致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B、D项属于监控策略,C项属于调节策略。

  30、学生如果在课堂活动中表现良好,就可获得一颗星星,如果出现不良行为,就扣掉一颗星星,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结算一次,如果星星数量达到了事先约定的标准,就可以换取学生喜爱的东西或准许其参加喜欢的活动。

这体现了课堂管理的()。

  A、放任模式

  B、教导模式

  C、矫正模式

  D、权威模式

  【解析】课堂管理的矫正模式是指教师掌握和运用行为主义原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正确实施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鼓励、发展期望行为和削弱、消退非期望行为。

  31、()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效度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32、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A、课程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目标

  D、教学评价

  【解析】在泰勒看来,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最为关键的一步。

  33、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是()。

  A、学生学风的优劣

  B、教师教风的优劣

  C、学校校风的优劣

  D、学生成绩的优劣

  【解析】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受教师、学生和教室中的环境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课堂心理气氛。

  34、明明丢垃圾时不小心将垃圾丢在了垃圾桶外面,但又懒得去捡。

宋老师恰好路过,什么也没说,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明明脸红得低下了头。

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职业道德。

  A、廉洁奉公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解析】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宋老师什么也没说,自己捡起垃圾的行为,正是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

  3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解析】这句话主要强调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6、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解析】情感体验是学习道德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

道德情感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是人们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种内部力量,是道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7、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

  38、学生小明沉迷游戏,班主任教育他好好学习时他却以“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为由不予理会,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正确,受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可以放弃

  B、错误,学生必须尊重教师,必须对教师惟命是从

  C、正确,玩游戏可以锻炼大脑,不妨碍学习

  D、错误,努力学习是学生的义务

  《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9、下列关于当前学制发展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重视学前教育,注重早期智力开发

  B、初等教育入学年龄延后,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C、改革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大众化

  【解析】学术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40、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求平等合作,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尊师爱生

  D、心理相容

  【解析】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相互接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4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

  A、辅助作用

  B、主导作用

  C、强化作用

  D、促进作用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4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43、“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是句西方谚语,说明了在学生的心理引导中,我们要遵循()。

  A、发展的原则

  B、学生主体的原则

  C、整体的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这句话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

  44、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的师德规范是()。

  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为人师表

  D、依法执教

  “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而师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则要求教师: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有教无类”正好符合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45、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促进政治民主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发展功能

  【解析】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

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促进政治民主化;

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4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廖世承

  B、房东岳

  C、潘菽

  D、陆志伟

  【答案】A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7、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48、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49、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解析】1903年,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被称为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50、现代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关注的是()。

  A、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B、学生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C、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D、学生自我教育

  【解析】现代教育学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51、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拾级登梯;

循阶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本题考察体现启发性原则的教育思想,《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符合题意。

  5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促进公平

  B、育人为本

  C、提高质量

  D、改革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3、教育法规是人们教育行为的标准,人们是否进行教育行为是以教育法规为准绳的。

这体现了教育法规的()功能。

  A、规范功能

  B、标准功能

  C、预示功能

  D、强制功能

  【解析】教育法规的标准功能是指教育法律规范是人们教育行为的标准,人们是否进行教育行为是以教育法规为准绳的。

  54、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