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97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称:

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

周武王的弟弟。

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11、周旋动静:

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

更加

13、以:

14、恣:

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他的母亲说: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舍:

家。

墓间之事:

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

安顿儿子。

乃:

于是,就。

嬉:

游戏,玩耍。

贾(gǔ)人:

商贩。

炫卖:

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

迁移。

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

搬家。

及:

等到。

大儒:

圣贤。

揖让进退:

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

作揖。

遂:

最后。

市:

集市。

居:

卒:

最终,终于。

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

悯)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闵(mǐn):

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

生长,成长。

揠(yà

):

拔。

茫茫然:

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

对,告诉。

其人:

他家里的人。

病:

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

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

快步走。

往:

去,到..去。

槁(gǎo):

草木干枯,枯萎。

之: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

少。

耘苗:

给苗锄草。

非徒:

非但。

徒,只是。

益:

好处。

孟子:

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亚圣”之称。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舍人:

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乃左手持卮:

古代饮酒用器具

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

一杯酒。

相谓:

互相商议。

请画地为蛇: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

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

画蛇。

引酒且饮之:

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

拿,举。

且:

将要

蛇固无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

本来,原来。

子:

对人的尊称,您;

你。

安能:

怎能;

哪能。

为:

给;

替。

于是;

就。

赐:

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为之足:

给它画上脚。

足:

画脚。

终:

最终、最后。

拿起。

成:

完成。

余:

剩余。

(画)脚。

亡:

丢失,失去。

给,替。

然后

夺其卮曰:

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遂饮其酒:

他的,指示代词

终亡其酒:

那,指示代词

谓:

对......说。

祠:

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失去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北人:

北方人。

2.识:

知道。

3.菱:

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4.仕于:

(仕途)在……做官。

于,在。

5.席:

酒席。

6.啖:

吃。

7.并壳:

连同皮壳。

8.或:

有人。

9曰:

说。

10.食:

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

去除,去掉。

12.护:

掩饰。

13.短:

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

一起。

15.欲:

想要。

16.以:

用来。

17.答:

回答。

18.何:

哪里。

19.而:

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

因为,由于。

21.强(qiǎng):

本文中指“勉强”。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

食物嫌淡而无味。

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

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

“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

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

”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

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1食:

食物。

2闻已:

听罢。

3更:

再次。

4益:

增加。

5既:

已经。

6空:

空口。

7口爽:

口味败坏。

8所以:

……的原因。

9复:

再。

10爽:

差、败坏。

11智:

智慧。

12故:

缘故。

13反:

反而。

14患:

祸患。

父善游

朝代:

先秦

作者:

吕不韦撰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

“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

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

“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①善:

擅长

②岂:

难道

③这:

的人

④方引:

正带着,牵着。

方,正在。

⑤遽急:

立即。

⑥以此任物:

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任,对待。

任物:

对待事物。

以:

用。

悖:

违反。

⑧过于江上:

经过江边。

⑨引:

带着,抱着。

之:

代词,指婴儿。

截竿入城

魏晋

邯郸淳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遂依而截之。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者:

代词。

可以译为“的人”

初:

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

进去;

进入

执:

握,持,拿

亦:

也,仍然

俄:

一会儿,不久

至:

来到这里

吾:

矣:

了,承接

于是,就

计:

计谋,办法

而:

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

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

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

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

从中间截断。

“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此处代长竿

但:

只,仅,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