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2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docx

最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15篇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

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

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

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

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

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部片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

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

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

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

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

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

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

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

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这部电影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20xx年11月18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创办的智库团结香港基金举办中华大讲堂,邀请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金一南教授主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金一南教授细说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探索中国如何摆脱衰败,从东亚病夫走到民族复兴。

金教授分析,近代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民的国家意识淡薄,极度不团结、一盘散沙。

听者动容,令人深省。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繁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

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21世纪,新的千年,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

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是在20xx年由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

内容讲述的是九个大国通过发展海洋优势,从而成为大国。

  12集纪录片立体的展示了九个大国在面对海洋上的举措,同样都是同一时间,中国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闭关锁国,限令出海政策,而这些国家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开放,所以现在他们能成为历史性大国,也成为发达国家。

  从《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为了拍好这个这部纪录片,不惜时力的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相关人员。

同时也翻阅了很多资料,远赴欧美等各个国家去考证。

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

虽然于我们而言,这个画质可能会有些差,但是对于一个06年上映的纪录片,我们不能强求它的画质。

  这部纪录片从多个角度,不仅仅是历史角度,还有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况,国力等方面去剖析为什么会成为海洋强国。

如荷兰部分就详细介绍了鲱鱼对他们的重要性。

英国的发展来自于他们的工业革命。

所以在海洋上的革新远不如陆地,陆地上的变化,通过海洋交流,他们可以与各国进行密切的往来,从而把握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刚开始观影之余,我问为什么没有中国,因为从宋朝开始实行的都是海上交通偏多,也因为各个政策的原因。

海上交通逐渐占大的主流。

500年前那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闭关锁国,限制出海等政策,这也使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当时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保护了这个国家的,但是同时也限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也使中国逐渐退出海洋强国的地位。

  所以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在了解国外发展壮大的同时,反思我们国家当时的举措,从而建立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中国!

  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内部强大实力的外延。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我认为,英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崇“重商主义”政策;在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注重发展海军,夺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到了19世纪末,其殖民地几乎已遍布所有大陆板块,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可惜,后来殖民地纷纷独立,以致于英国受到了一些打击,失去了昔日荣光。

  丘吉尔曾说过:

“大英帝国即时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由此看出,英国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上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以此为英国崛起打好了基础。

  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此来庆祝其独立100周年。

当时,清政府派出了展览团,他们展出的是小脚绣花鞋及纯银打制的器具,而西欧国家展出的却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

英国展出的是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啊!

  尽管现在的中国向西方学习了许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

但是,现在的中国只是在复制,模仿,而非创造!

这样的中国,注定是会落后于那些积极创新科技的国家。

我觉得,我国只有重视教育,善于借鉴别国经验,提高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当“中国制造”成功转化为“中国创造”时,就是赶超它们的有利条件。

我相信,中国会靠自己变得更强大!

  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

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跟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

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回顾了一下高中的历史,(哈哈,虽然高中历史学的也还是不错的)更加宽广的开拓了我的视野。

  玩过《大航海时代四》的朋友应该对大国崛起的一些国家跟城市都不会陌生吧,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非常有兴趣的一个支点。

影片中那唯美的画面、宏伟的帆船、感人的音乐,感觉跟游戏如出一辙。

这的确是一款让人很长见识的游戏。

  不想过多的评论,每个人看完《大国崛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网上的评论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见地多了。

影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国家:

荷兰跟美国。

  也许是因为高中历史课本对荷兰这个国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觉看荷兰的强国历史是特别新鲜。

另外荷兰也是本人特别向往的国家:

郁金香,风车,海道,港口,当然还有那别样的文化跟历史。

荷兰的发展跟其它国家不同,它没有依靠过多的武力掠夺,而是依靠自由贸易跟制度创新不断使自己的工商业得到发展。

小小的荷兰,却诞生了许多第一个出现在世界上的机构。

荷兰人口不多,却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荷兰,还成为第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西方大国。

这个国家,不可小觑。

  美国,正如影片中的标题--新国新梦,很喜欢这种充满梦想,自由开拓的感觉。

美国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就是各国精英寻梦的历史。

还有一点是美国历史上,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总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让这个国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

我想,这也是跟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开的。

  末了,从大国崛起想到个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鉴意义的,一个人进行新的尝试、产生新的观念,拥有新的视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场上第一场大戏落幕.

  “小国大业”,“大国崛起”,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撑起“大国”二字.荷兰的崛起,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步一步发掘.

  为人类的文明又推进了一步,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当亚当·勒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普遍传播.拿破仑用武力方式将法国带向了欧洲巅峰.然而武力不能维持这一切.在后来戴高乐带领下,恢复了往日光辉.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他是一位好总理.在二战中被杀的二百五十万多犹太人中,没有一位是他杀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国?

敢于负责任的,能给国内人民带来幸福,也给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才能堪称大国.

  盛田昭夫说坚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这个国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都是好学,重视教育的人.使俄国出现了大批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护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的带动下,使苏联成为了苏联强国.

  美国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一个奇迹,从五月花号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强国.和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离不开.

  看来,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我想,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这不重要.能不能成为工业、科技强国,这不重要.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能这样存活到现在,本就是个奇迹了.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

  《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

“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

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

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

”“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

”“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

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

“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

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

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

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Act)。

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

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

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

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

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

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

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

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

为什么《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就不知道呢?

《大国崛起》这种无视历史事实、美化殖民主义的地方不胜枚举。

  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

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和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

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回顾了一下高中的历史,(哈哈,虽然高中历史学的也还是不错的)更加宽广的开拓了我的视野。

  玩过《大航海时代四》的朋友应该对大国崛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都不会陌生吧,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非常有兴趣的一个支点。

影片中那唯美的画面、宏伟的帆船、感人的音乐,感觉和游戏如出一辙。

这的确是一款让人很长见识的游戏。

  不想过多的评论,每个人看完《大国崛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网上的评论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见地多了。

影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国家:

荷兰和美国。

  也许是因为高中历史课本对荷兰这个国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觉看荷兰的强国历史是特别新鲜。

另外荷兰也是本人特别向往的国家:

郁金香,风车,海道,港口,当然还有那别样的文化和历史。

荷兰的发展和其它国家不同,它没有依靠过多的武力掠夺,而是依靠自由贸易和制度创新不断使自己的工商业得到发展。

小小的荷兰,却诞生了许多第一个出现在世界上的机构。

荷兰人口不多,却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荷兰,还成为第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西方大国。

这个国家,不可小觑。

  美国,正如影片中的标题--新国新梦,很喜欢这种充满梦想,自由开拓的感觉。

美国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就是各国精英寻梦的历史。

还有一点是美国历史上,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总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让这个国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

我想,这也是和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开的。

  末了,从大国崛起想到个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鉴意义的,一个人进行新的尝试、产生新的观念,拥有新的视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中国人不仅不怕困难,反而会在困难面前撸起袖子就上。

  中国从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完不成的事业,也不相信有打不败的敌人。

  生命短暂,唯奋斗精神永生

  小学时学课文“愚公移山”,老师要求写读后感,所有同学写的都是“坚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只有我的作文里写,愚公移山虽然精神可嘉但是行为却愚不可及,为啥不打个山洞呢?

为什么不修条山路呢?

或者为什么不干脆一点直接搬家呢?

记得那篇作文当时被老师作为精彩作文而贴到了学校的黑板栏上展示,我还为此洋洋自得一阵。

  不知不觉很多年过去了,有一次我突然在网站上看到一组新闻,说是某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提出了“反思愚公移山”的观点,认为愚公移山虽然精神可嘉但是行为却愚不可及,移山多麻烦,为啥不打个山洞呢?

为什么不修条山路呢?

或者为什么不干脆一点直接搬家呢?

  撰写这篇新闻的记者把提出这种“新颖观点”的大学生狠狠表扬了一番,称他们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敢于反对教材上的僵化故事云云……

  然而已经成年的我,却从这篇新闻里读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同时也对我们这个民族在当下所面临的精神退化和信仰异化危机感到深深的忧虑。

  我悲哀的是,原以为最多是不懂事的小学生才会这样去理解愚公移山精神,但没想到这么多上了重点大学的人居然都还会这样认为,且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叛逆。

  是的,长大以后的我早就不这样认为了。

一个幼儿这样想尚且情有可原,但如果大学生和成年人都还这样想的话,就未免太悲哀了。

因为愚公移山和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故事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灵魂啊。

  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我们依靠的正是愚公移山、女蜗补天、大禹治水所代表的的那种精神。

这种精神,让中国人免于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让中国人更懂得家国情怀和更具备责任感,让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更是为了家国、为了家庭而活着。

  《大国崛起》是一部12集长的大型纪录片,每集时长45分钟,并配有40多分钟的解说,解说词在这部纪录片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不免让人产生“听觉疲劳”。

  从第一集到第九集,都是通过疑问句来导入所讲述的内容,如第一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第二集,“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

”;第三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第四集,“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

对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五集,“法兰西这个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第六集,“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

”第七集,“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第八集,“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第九集,“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连续九集用同样的方式导入内容,单调而乏味,只能给人一种厌倦感。

  另外,解说词解说的都是一些国家的历史,而这些历史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该纪录片的目的就是要透过这些历史进行反思,进而得到一些经验,但纪录片在这方面做得远远没有预想中的好,解说词中很少会出现一些启迪人们思考的语句,很少会出现一些总结经验性的句子,很少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但这些正是《大国崛起》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但它却没有很好地做到。

  听说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爆流行,有口皆碑,于是借了碟看,末了还不忘刻录下来。

  恩里克王子、伊莎贝尔女王、奥登巴恩维尔特、伊丽莎白女王、拿破仑波拿巴、俾斯麦、明治皇、彼得大帝、乔治华盛顿……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

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

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

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

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的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会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

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新的世纪,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

我们拭目以待。

  只有开创新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国家才有可能有跟别的国家不一样的突破并强盛起来。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

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丽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一次大戏悲剧性落幕。

  恩里克王子虽然没有亲自出海,但是他设立航海学校,以国家名义持续地鼓励航海事业,他终身未娶,为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葡萄牙由此向海外扩张开启了与各国的贸易,日渐强盛。

西班牙也是因航海而与葡萄牙相互竞争,势力遍布全球,两国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他们的航海冒险不说对他们自己的国家有益,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没有他们的航海探险我们就不会知道世界还有这么多的国家和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是一意孤行地认为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央,我们这里就是世界的全部。

多亏了他们,这个地球才被拼凑完整;我们也才知道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我们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神秘的地球;才有了各国的文化交流......

  同样的,只反复做一件事不注意其他方面这个国家也会衰退。

就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只知道掠夺和挥霍财富,这并非长久之计,还应该发展国家的各个方面。

我们国家的宋朝重文轻武,别的国家就能轻易攻破城池,趁虚而入,这是同样的道理。

  纪录片的第四集《工业先声》主要讲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

稳定的政治局面使得人们追求财富。

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商品需求,手工工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促使人们开始了发明和创造。

近代科学发展,瓦特改进蒸汽机。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还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思想发动机,指出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更加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从英国的发展可以看出,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发展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英国带来了比之前生产总和都要多的生产力。

自由经济的市场规律是可以带给人们财富和利润的,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激情岁月》主要讲述了法国崛起的过程。

从崇尚君权神授的路易十四,到征战一生的拿破仑,再到领导法兰西民族走向复兴的戴高乐。

在整个复兴的历程中,无不体现出国家的需求同历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正是由于路易十四的专制,民众生活得不到满足,才爆发了革命;当人民拥有了权力和自由后,扩张的思想逐步深种,拿破仑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了无休止的征战,也正是由于征服和压迫,欧洲其他列国开始反抗,终致拿破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