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222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

第一课力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力字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功、勃、動”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力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力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力字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力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力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力字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功、勃、動”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力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力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力字旁的写法要点。

第二课立刀旁

教学目标:

1.掌握立刀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列、制、则”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立刀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立刀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立刀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立刀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立刀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立刀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列、制、则”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立刀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立刀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立刀旁的写法要点。

第三课斤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斤字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斯、新、渐”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斤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斤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斤字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斤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斤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斤字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斯、新、渐”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斤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斤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斤字旁的写法要点。

第四课反文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反文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故、敢、改”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反文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反文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反文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反文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反文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反文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故、敢、改”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反文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反文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反文旁的写法要点。

第五课欠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欠字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欲、飲、歐”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欠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欠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欠字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欠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欠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欠字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欲、飲、歐”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欠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欠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欠字旁的写法要点。

第六课戈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戈字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成、我、咸”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戈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戈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戈字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戈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戈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戈字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成、我、咸”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戈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戈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戈字旁的写法要点。

第七课页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页字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湏、頌、顯”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页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页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页字旁旁边的文字,思考:

页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页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页字旁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湏、頌、顯”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页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学生自主研究页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页字旁的写法要点。

第八课集字练习

德润身

教学目标:

1.掌握“德润身”的意思。

2.了解“德润身”书写规律。

3.掌握“德润身”的书写要领。

教学重点:

了解“德润身”书写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德润身”的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读一读:

“富润屋,德润身。

阅读课本第20页,小组内交流“富润屋,德润身”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德”书写要点。

 1、阅读课本第20页中部例字“德”字,思考:

它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汇报总结。

“德”字中竖画较多,每一个竖画的方向和形态都有所变化;右上的撇画写成竖,起笔较高,是整个字的最高点。

(3)多媒体展示“德”字的书写。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阅读课本第21页中部例字“潤”字,思考:

它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汇报总结:

“潤”門字框左右两部分的横画写法不同,显得活泼而富有变化,与下面的“王”字形成对比,右侧竖钩最正、最粗,在整个字中起主导作用。

(3)多媒体展示“潤”字的书写。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3、阅读课本第21页中部例字“身”字,思考:

它们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汇报总结:

“身”字第一笔撇画较平,同时省略了第三笔横折钩中的横部。

“身”这中各个横画起笔不同,富有变化,但方向较为一致。

(3)多媒体展示“身”字的书写。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多媒体展示“德润身”字的书写。

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与同学交流临写心得。

六、课堂小结

 

第九课主次分明

教学目标:

1.书写时要做到主次分明,整体协调。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字中的主次要分明,大小对比有分寸、美观协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23页的主题解。

思考:

书写怎样把握字中主次要的部件的关系?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右、飲、感”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右、飲、感”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欣赏书法园地。

1、阅读24页小组内交流““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的意思。

2、同学们欣赏课本24页书法园地中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第十课奇正相成

教学目标:

1.在字的书写中做奇正相辅相成。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奇正相辅相成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奇正相辅相成的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情景导入

三、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25页的主题讲解。

思考: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书写要

领?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奇”是指险绝的、反常的笔画与部件;“正”指平正、端庄的笔画与部件。

在字的书写中,笔画、部件有奇有正,奇正相辅相成。

(2)多媒体展示“深、瑞、意”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正”的笔画往往拙、方、直,“奇”的笔画往往巧、尖、曲。

(6)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析写例字“深、瑞、意”时应注意之处,教师归纳总结。

(8)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9)学生练习例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六、欣赏书法园地。

同学们欣赏课本26页书法园地——智永与《千字文》。

七、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第11课:

收放得宜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书法习字中要注意“收”和“放”的关系。

2、掌握在实际书写中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教学重难点】:

注意“收”和“放”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一直说收放自如,那么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哪?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二、新课指导:

1.“收放”是指写字时,有的笔画写得较为收敛,而有的笔画写得较为放纵。

一般情况下,放的笔画是主笔,收的笔画用来衬托放的笔画。

2.字内的收放表现为笔画的长短对比以及笔画间的疏密关系,各种变化要有分寸。

三、练习指导:

1.从“波、冠、随”三字的书写中,掌握收和放。

2.谈论说一说放的笔画在形态上有什么特征。

3.自己试试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四、书法园地:

1.了解李邕及其作品。

五、课堂小结

第12课穿插让就

教学目标:

1.掌握穿插让就的基本结构规律。

2.掌握例字中的笔画和结构两方面穿插让就的结构规律。

3.简单了解得心应手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穿插让就的基本结构规律,例字的结构特征及练习1.导入新课。

出示例字“行”“視”“經”

2.观察例字,找出这三个例字的笔画是怎样穿插让就的。

学生:

“行”主要表现为右侧部件中部的长横穿插到左侧部件的第二笔撇下方。

“視”字主要表现为左侧示字旁右侧的点、“見”字第四横和撇画之间的穿插让就。

“經”字表现为右侧部件的短撇和左侧部件绞丝旁的撇和点之间有穿插让就关系,同时右侧部件的末笔长横和左侧绞丝旁下方的三个点画有穿插让就关系3.小组讨论:

例字中的辅助线说明了什么问题?

“行”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侧的双人旁第二笔撇略微往左偏移,同时下部的竖画也往左略偏,给右侧部件留出足够的空间,右侧部件的第二笔横左侧起笔直接延伸到左测双人旁第二笔撇起笔处的下方,然后向右侧拉开,显得舒展有力,整个字呈现左紧右松体势。

“視”字为繁体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的“見”末笔竖弯钩为欧体特殊写法,带有隶书“雁尾”的形态,并且要往右侧尽可能舒展些,同时将“見”里面的第四横左侧进行延伸,直至左侧示字旁右侧点的下方,下部的撇也写得尽量往左侧靠拢,显得整个字中宫紧凑,整体呈现内紧外松的体势。

“經”字为繁体字,左右结构,左侧绞丝旁下部三个点画呈左低右高分布,这样最右边的点下方留出了一个明显的空间,右侧部件的末笔横画就能伸展到这个空间里,显得舒展开张,稳稳托住上面的部件,并且右侧部件第部分笔画,为别的笔画让出适当的位置;“就”是一个部件顺着别的部件留出的空白填补进去。

通过“让就”,部件间较好地组合成为整体。

穿插让就指的是字的结构关系中“穿插”和“避让”这一对关系,往往通过收缩部分笔画,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另一部分笔画填补进去,使字的各个部件之间较好地组合成为整体。

穿插让就关系不仅仅只从单个笔画来体现,同时还包括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系

笔化点为撇,也穿插到左侧绞丝旁的一个空间里,显得中宫紧凑,整个字呈内紧外松的4.穿插让就的基本结构规律。

“穿插”是字中一个部件的笔画伸展到其他部件中,使部件间紧密关联。

“让”是收缩

5.教师示范书写例字。

教师书写示范穿插让就的写法并强调所需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摩教师示范。

6.学生练习“行”“視”“經”,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具体的练习要求。

(三)本课讲评教师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向全班展示(选取作业时要有梯度,优秀的

般的、较差的要兼顾),并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力求多样化,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评价时应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四)学生总结

说一说:

对自己的这次习作满意吗,为什么?

你感觉哪件习作比较好,好在哪儿?

你认为哪件习作需要改进,怎样改?

(五)书法园地

得心应手

第13课错落有致

教学目标

1.掌握错落有致的基本结构规律。

2.掌握例字中的笔画和结构两方面错落有致的结构规律。

3.简单了解字无常体。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错落有致的基本结构规律,例字的结构特征及练习

1.导入新课。

出示例字“仰”“彼”“砌”。

2.观察例字,找出这三个例字错落有致的笔画的形态特征。

学生:

“仰”字中部的短横起笔处略低于左侧单人旁,并且为左尖横,在笔画形态上显得比较有姿态变化,并且在结构上呈现高低错落的关系。

“彼”字左侧的双人旁第一笔起笔的位置明显低于右侧部件“皮”的竖画;左侧双人旁的第二笔撇和右侧“皮”字的横钩呈左低右高的姿态,同时下部左侧双人旁的竖画和右侧两撇的末端也呈左低右高的姿态,显得整个字的笔画错落有致。

“砌”字左侧的“石”和中间的部件高低保持一致,而右侧的“刀”部则明显低于左侧的两个部件,呈高低错落分布,整体看起来和谐有序。

3.小组讨论:

例字中的辅助线说明了什么问题?

“仰”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本字斜向笔画较少,横向和垂直笔画相对较多,整体组合起来各个部件以平稳为主,整体来看呈左高右低的体势,如单人旁偏高,右侧单耳刀偏低,而中部的部件由于笔画较少,相对占的空间较小,高度和右侧单耳刀齐平。

“彼”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本字中斜向笔画较多,要注意变化协调各个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角度。

本字整体来看呈左低右高的体势,左侧双人旁第一笔起笔的位置明显低于右侧部件“皮”的竖画。

仔细观察,左侧双人旁的第二笔撇和右侧“皮”的横钩呈左低右高的姿态,同时下部左侧双人旁的竖画和右侧两撇的末端也呈左低右高的姿态,显得整个字笔画错落有致,并且中宫紧凑,整体呈内紧外松的体势。

“砌”字为左中右结构,三个部分的外轮廓呈高低起伏分布,整体来看为左高右低,左侧的“石”和中间的部件高低保持一致,而右侧的“刀”部则明显低于左侧的两个部件,仔细观察左侧“石”的三个横画、中间部件的横画以及右侧“刀”部的横画都不在一条直线

(三)课堂练习。

第14课同形异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同形异态的基本结构规律。

2.掌握例字中的笔画和结构两方面同

形异态的结构规律。

3.简单了解献之发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同形异态的基本结构规律,例字的结构特征及练习1.导入新课。

出示例字“品”“宫”“兹”。

2.观察例字,找出这三个例字同形异态的部分并分析其各自的形态特征。

学生:

“品”字三个口的形状各异,左下部口的第一笔竖画尤其长。

“宫”字下部两个“口”,形状各异,并且中心线一正一斜。

“兹”字下部的左右部件相同,但左窄右宽,尤其是末笔的点画左小右大

3.小组讨论:

例字中的辅助线说明了什么问题?

“品”字为品字形结构,三个部件都为“口”,但是各自的体势都有微妙的变化,上部的“口”呈一个正方形,下部左侧的“口”将左侧的竖画拉长,呈竖长方形,下部右侧的“口”将横折写得较为开阔有力,呈扁长方形。

整体来看,纵向笔画基本上呈垂直分布状,而下部由于左侧“口”部的竖画比较长,因此整体来看下部呈明显的左低右高分布,右下部的“口”往横向拉扁,使整字体势稳定平衡。

“宫”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下部为两个“口”的组合,但体势却有明显不同,第一个“口”处在中宫位置,需要写得紧凑些,因此呈正方体势,左低右高体势较为明显下部的“口”需要将上面的“口”托住,因此将横画拉长,呈宽扁体势。

“兹”字为上下结构,下部为两个绞丝的组合,一左一右分布,但形态略有差异,左窄右宽,左侧瘦长些,末笔点画较小,给右侧部件留出足够的空间,右侧的绞丝宽阔些,笔画也粗壮些,尤其是末笔点画写得很有力度。

4.同形异态的基本结构规律

“同形”是指在一个字中存在着同样形态的部件;“异态”是指在结字时对于同样形态的部件进行变化,以避免相似显得呆板单调。

同形异态指的是字的结构关系中“相同”和变化”这一对关系,往往通过对一些笔画细微处的变化来表现,而同形异态关系不仅只从单个笔画来体现,同时还包括部件与部件之间的体势变化关系。

在点画用笔方面,将笔画的长短、粗细或者起笔、收笔处的一些细节进行细微的改变。

在结体取势方面,将一部分部件的长短、大小、粗细进行整体调整,使整字更加有姿态,从而形成一定的同形异态对比关系,令人对字的结体取势一目了然。

5.教师示范书写例字。

教师书写示范同形异态的写法并强调所需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摩教师示范。

6.学生练习“品”“宫”“兹”,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具体的练习要求。

教师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向全班展示(选取作品时要有梯度,优秀的本课讲评般的、较差的要兼顾),并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力求多样化,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评价时应坚持以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