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52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II 高三第一次月考 13单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下面是依据杜恂诚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不同商品产值所占比例示意图。

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粮食产地

6.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李形在《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中写道:

“目前,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起阅读马克思的著作。

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规律性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扩张最终导致自取灭亡。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无止境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贪婪B.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

C.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D.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7.下表是1893年~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器材:

半制品等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

0.6

7.8

13.0

78.6

1903

0.7

14.3

22.3

62.7

1910

1.5

0.1

16.0

17.0

65.4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8.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

图。

下列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①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②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③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19世纪末,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霸占了刚果大片土地并建立“刚果自由邦”。

下图是一位父亲呆视着只有5岁的女儿刚刚被农场主剁下的双手。

她因为当天收集的橡胶汁重量不达标而遭到了惩罚。

上述材料凸显了()

A.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B.比利时民主进程滞后

C.黑奴贸易的滔天罪恶D.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

10.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这种贸易的目的不包括()

A、宣扬和炫耀国威B、加强和各国的联系

C、广采异域珍宝和特产D、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1.对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石油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中国近代企业中不属于洋务企业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

13.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家乡南通创办了大坐纱厂。

该厂创办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政府经济政策的放宽B.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C.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D.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5.诗人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材料反映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

16.在我国慢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不少封建统治者深谙治国之道在于养民,采取一些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赋税制度,以下赋税制度相对减轻农民负担或者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是:

①编户齐民②租庸调制③一条鞭法④摊丁入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7.纵观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可知其演变的基本趋势有:

①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演变②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③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向田亩为主过渡④赋税形式由实物形式逐渐向货币形式演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神农氏的贡献是

A.农业B.祭祀C.中医D.教育

19.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

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中国当时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推断该现象会发生在哪一时期()

A.1912—1918年B.1927—1937年C.1937—1945年D.1945—1949年

20.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

“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

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

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2.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22.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其中b、c曲线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德国B.中国、英国C.英国、德国D.英国、美国

3.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24.《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

”答曰:

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B.商业繁荣的景象

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D.市场管理的规范

4.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②土地私有制确立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⑤商业中心出现

A.①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6.“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求黄金,但……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B.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D.使西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5.卓别林导演的《摩登时代》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甚至为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资本家发明了吃饭机器,一边吃饭一边工作。

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

主人公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

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悲惨处境

B.鞭挞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C.折射出工业革命对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转变产生的重大影响

D.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28.下图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29.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

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0.“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

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

”材料中的精神追求是指()

A.君主立宪B.戊戍变法C.实业救国D.民主共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18分)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

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

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32.(12分)

材料专卖制度的产生,绝非偶然。

它是封建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国家意志的一种具体体现。

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干预的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专卖制度的产生,还是国家与商人争利的结果,这种争夺利益的斗争,突出反映在国家专卖商品的选择上。

它不但中断了生产物的商品化过程,而且把已经商品化了的生产也窒息了,这就注定了封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迟滞的命运。

然而,专卖制度有效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封建统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财源,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和集全国之力开展一些文化建设与工程。

同时,专卖制度的推行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我国古代,虽然有过几次分裂,但长时期确实大一统,这与封建国家拥有丰足的财政收入当不无关系。

可以说,在历代理财敛财的诸种措施中,专卖制度的成效和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源起与历史作用——立足于盐专卖制的考察》

评材料中关于专卖制度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33.(25分)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

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

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

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

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

钢铁、机械、铁路材料;

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

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三从1765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

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

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8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

(8分)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

(3分)

历史学科试题答题卷

参考答案

1.D2.C3.A4.D5.B6.D7.C8.D9.D10.D11.A

12.D13.D14.A15.B16.B17.A18.A19.D20.B21.C

22.D23.A24.A25.C26.A27.D28.D29.D30.C

(1)贾谊观点:

主张重农抑商;

背景:

秦末以来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3分)

司马光观点:

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2)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

(4分)

影响:

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

(3)意义:

①突破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有利于抑制四方的经济侵略;

③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的进步。

示例一:

同意材料中关于专卖制度迟滞了封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观点。

(2分)经济上,专卖制度同重农抑商政策一样都是封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与商人争利的行为,中断了生产物的商品化过程。

政治上,专卖制度是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思想上,专卖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以及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

(8分)总之,专卖制度窒息了商品化的生产,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迟滞了封建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同意材料中关于专卖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观点。

(2分)经济上,专卖制度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封建统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财源。

政治上,专卖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巩固统治,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维护了国家的长久统一。

思想上,专卖制度有利于国家开展一些文化建设与工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8分)总之,专卖制度对封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示例三:

专卖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统治,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也迟滞了封建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论证综合示例一、示例二概括。

33.(25分)

(1)表现(6分):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加强,政局相对稳定;

(2分)经济方面,农业发展,手工业、商贸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扩大,海外市场形成;

(2分)文化方面,词兴盛,市民文化发展,科技居于当时世界最前列。

(2)变化:

①鸦片、棉纺织品进口比重逐步下降。

②煤油等工业原料进口比重不断上升。

③重工业品及交通工具进口比重上升。

原因:

①近代中国逐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西方国家对华商品及资本输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国内交通的发展。

⑥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薄弱。

(3)因素: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经济上,改变世界面貌的两次工业革命;

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思想文化上,民主自由思想、人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西方价值观影响力不断增强;

科技上,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学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

态度:

要立足本国国情;

捍卫经济主权,维护国家利益;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不能闭关自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