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6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野生桑耳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据相关部门统计,至2007年已达23.7万亩。

桑枝是蚕桑生产的副产品,每亩桑园剪伐的桑枝干物质有400公斤/年,全市每年修剪的桑枝干物质可达10万吨左右,资源极其丰富。

如利用桑枝代替杂木栽培黑木耳,全市每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1.5亿棒,新增产值近6亿元,菇农增收3亿元,同时每年可节约杂木资源近10万立方米。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有鉴于此,本项目以野生桑耳的驯化培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高效链接蚕桑和食用菌两大优势产业,在我省全面普及推广利用桑枝栽培桑耳新技术,为巩固发展传统蚕业的同时,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逐步形成以微生物为中心的循环利用型现代农业,进一步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3、野生桑耳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功能,经驯化培育后的桑耳新品种,可加速推进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步伐,为我省效益农业服务。

  木耳科食用菌类中除黑木耳、白木耳(银耳)外,尚有桑树寄生的“桑耳”、槐树寄生的“槐耳”、柳树寄生的“柳耳”及生於地上的“地耳”,合称“六耳”。

据《唐本草注》记载:

桑、槐、槠、榆、枊,此为五木耳,而以桑为上乘。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菜五·

木耳》引陶弘景曰:

“桑耳,桑檽,又呼为桑上寄生,名同物异也。

”据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研究表明,用桑枝栽培的灵芝药用成份——灵芝多糖则高出30%以上。

由此可见,在木耳类中桑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好的。

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桑树含有一种桑属植物独有的天然生物碱DNJ(1-脱氧野尻霉素),是一种天然的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抑制人体血糖的升高,被誉为“植物胰岛素”。

桑枝中含有黄酮、桑素等活性物质,总黄酮含量达0.4%~0.6%[5],实践证明,利用桑枝栽培的黑木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那么,桑树上生长的桑耳类是否具有相类似的化学成份和功能,有待科研去证实。

  目前,在我市淳安、建德等蚕桑产区,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的规模正逐年扩大,从2006年的试种5万棒已发展到2007年栽培200万棒、2008年计划栽培800万棒,蚕农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的热情高涨。

2006年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行动宣言》,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如适宜利用桑枝栽培的黑木耳品种的筛选,如何解决黑木耳栽培季节与养蚕季节的冲突等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野生桑耳新品种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为菇农提供更适于利用桑枝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富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用菌产品;

从而为加速推进蚕桑产区蚕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延伸蚕桑产业链、增加蚕农收入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不少真菌研究专家就对我国境内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特别是在食用菌的分类、驯化栽培方面为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20来,各地都相应开展了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并通过科技人员的辛勤劳作,对50多种食用菌进行了引种驯化研究,其中绝大多数种类首次获得子实体,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提供了资源保证。

如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的茶薪菇、鸡腿菇、猴头菇、银耳、白灵菇、鲍鱼菇、金福菇、台湾秀珍菇等食用菌新品种。

  国外,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法国等国以蘑菇为主要消费和研究的品种,另外在羊肚菌、块菌等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而日本的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方面一直走在我国的前列,如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目前在国内栽培的均为从日本引进品种。

  而在食用菌品质的保护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多采用专利保护,日本则实行了保护期为20年的品种注册保护制度,截止到2002年底,日本公布实施保护的食用菌有22个品种,通过注册保护的有145个品种。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建立食用菌品种登记制度,尚未申请保护的新品种一旦出口鲜品,就等于种质资源外流,反过来将影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如白灵菇是国内自主选育的新品种,现已被日本抢先注册登记保护。

  目前,国内外有关桑耳的菌种采集和驯化培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本项目的主要开发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申请专利保护和新品种认定。

  三、项目主要研发内容、技术关键以及科研创新的主要方式(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

  1、主要研发内容:

  1、野生桑耳的采集、纯菌种的分离培养和获得的技术研究;

  1)野生桑耳采集:

对我省境内桑树野生桑耳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桑树上,选择长耳数量较多、耳质较优、生育期限较长的的耳片和耳木基质进行采集;

采集前先行照相纪录其新鲜时形态特征,并记录采集日期、地点、海拔高地、采集者、采集编号及产地环境等资料。

  2)获得纯菌种:

采用耳片组织分离法或耳木基质分离法,从野生桑耳中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经多次尖端菌丝培养后,获得野生桑耳纯菌种。

  2、应用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对获得的野生桑耳进行菌种同源性分析鉴定;

  1)通过野生桑耳的菌丝培养、出耳试验,筛选出若干农艺性状优良的目标菌株。

  2)选择2-3个现有主栽黑木耳品种为对照,将筛选出的野生桑耳目标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后获得菌丝体,用SDS-CTAB法进行基因组DNA提取。

  3)应用RAPD、RELP、EST-SSR等分子标记类型,进行野生桑耳的菌种同源性分析鉴定。

  3、野生桑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对目标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耳片生长类型、出耳温度范围、转潮期、抗逆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的的观察记载和比较试验,摸清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确定选育对象。

  4、野生桑耳的驯化选育;

  ⑴野生桑耳菌株的采集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桑树选择长耳数量较多、耳质较优、生育期限较长的桑树上,选择理想的耳片或基质进行分离,经多次的尖端菌丝提纯后作为驯化育种的原始菌株。

  ⑵野生原始菌株栽培试验对采集的野生桑耳菌株进行不同培养基栽培试验,研究其菌丝生长速度、出耳能力及形态、栽培特点,从中选出较优的野生桑耳菌株和培养基配方。

  ⑶严格选择种耳,进行再分离从较优的野生桑耳菌株子实体中选择出耳早、菌蕾多、菌肉厚、色泽较好的种耳作为分离材料,采用组织和孢子分离两种方法再分离。

  ⑷稳定性考察从上述再分离的桑耳菌株的栽培过程中筛选出优良菌株,并经多次、多年的栽培稳定性考察,最后确定优良的野生驯化菌株。

  5、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1)进行野生桑耳的培养基质配方试验,寻求桑枝利用率高、菌棒生产成本低的优化组合配方。

  2)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分春秋两季进行桑耳栽培试验,确定最佳栽培季节。

  3)以不同制种方式(菌棒、菌袋)进行出耳试验,选择生物转化率高、商品性优良的制种模式。

  4)进行桑耳与常规主栽黑木耳的品比试验,研究形成配套的桑耳栽培技术。

  6、桑耳的示范栽培和新品种认定。

  通过举办桑耳栽培技术培训,选择有代表性的蚕桑产区进行桑耳的示范栽培,同时进行桑耳的营养成分分析测定;

组织现场考察,申请桑耳品种认定。

  2、技术关键:

  1)野生桑耳的菌种同源性分析鉴定;

  2)野生桑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桑耳菌株的筛选、驯化、培育。

  3、科研创新方式(创新点):

  本项目研究的创新方式属于原始创新,通过野生桑耳菌种采集、驯化培育出桑耳新品种1-2个,并研究形成配套栽培技术,在利用桑枝栽培木耳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营养性方面比常规黑木耳品种具有明显优势。

  创新点:

  1、首次在我省境内开展野生桑耳菌种采集、菌株保藏、种性鉴定、营养成分分析测定等工作,保护我省野生桑耳的种质资源;

  2、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桑耳新品种1-2个,并在实际生产中示范应用。

  四、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在我省蚕桑主产区采集、获得野生桑耳菌株20个;

  2)筛选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野生桑耳目标菌株3~5个;

  3)通过野生桑耳目标菌株的驯化、培育,选育出1—2个桑耳品种,并申请新品种认定;

  4)研究形成配套桑耳优质高效栽培模式1-2套;

  5)利用桑枝示范栽培桑耳100万棒,比常规黑木耳品种栽培增效50万元。

  2、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目前,我市每年经修剪后的桑枝达10万吨之巨,全省的桑枝数量更为可观。

由于桑枝条不是很好的焚烧燃料,而现在农村又普遍使用煤气和推广沼气,所以在我市蚕桑产区随处可见路边田头堆放着成捆的桑枝条。

这些蚕桑废弃物既影响了道路通行、又影响到村容整洁,已成为农村新的面源污染。

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蚕桑废弃物已成为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自2005年以来,本单位科技人员与淳安、临安的农技推广骨干联合开展了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香菇及其它珍稀食用菌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截止2007年底,已在淳安、建德、临安、桐庐等蚕桑产区累计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200万棒、香菇80万棒、其它珍稀食用菌(秀珍菇等)150万袋,菇农收益400余万元,在我市蚕桑产区已掀起了一股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热潮。

  野生桑耳以桑枝为寄主,经驯化培育后的桑耳品种,在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农艺性状方面可明显优于其它黑木耳品种,可大幅度提高桑枝的使用率,因此具有广泛的产业化前景。

  3、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1)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桑耳新品种1—2个,并研究形成配套栽培技术1-2套;

  2)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5篇。

  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1、项目实施方案  1)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拟组建成立三个项目实施小组,分别为野生资源采集组、品种选育组和培训示范组。

各项目实施小组设立分项负责人制,并由其负责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职责。

项目主持人负责统筹协调,并制定各实施小组的工作内容和完成目标。

  2)制订年度实施计划,落实采集试验示范任务。

  分年度制定各项目实施小组的工作计划,并落实年度经费使用计划。

采取例会制和项目跟踪制并行的工作方式:

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各实施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工作对接;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由项目主持人跟踪走访,检查具体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并督促指导。

  3)举办技术培训,定期现场考察。

  在蚕桑主产区定期举办桑耳栽培技术培训班,提高菇农对桑耳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程度,提高桑耳种植水平;

对示范基地和种植大户,发现问题随叫随到,及时开展上门技术服务,实地解决技术难题;

项目开展后取得阶段性成果,定期组织现场考察和进行技术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指导后续工作。

  4)技术总结与项目验收。

  各项试验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保留台帐,整理成册;

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试验结果,认真组织材料投稿发表。

  项目验收采取现场会验收与资料审定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在项目行将完成之际,精心组织验收现场,充分准备验收材料,接受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2、技术路线  附示意图  3、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本单位菌种站、生物所和实验中心的技术力量为核心,开展野生桑耳种性鉴定、驯化培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营养成分分析、新品种认定等工作;

以淳安县农业局、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为项目合作单位,开展野生桑耳的菌种采集、技术培训、新品种示范栽培等工作。

项目采取驯化培育与示范栽培同步进行的工作方式。

  4、课题分解  本课题可分解为野生桑耳菌种采集、驯化培育、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分项。

  1)野生桑耳菌种采集:

①先本市境内采集,再扩大到全省境内采取样本;

②野生桑耳菌种的获得可选择耳木基质分离法或耳片组织分离法进行,并保藏菌株;

③获得的野生桑耳纯菌种进行菌丝培养观察,并以常规黑木耳品种作对照试验。

  2)驯化培育:

选择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野生桑耳菌株3-5个,进行桑枝培养料配方试验、抗逆性试验、出耳试验,并通过与常规黑木耳栽培品种的品比试验,摸索其生物学特性,最终确定适宜推广应用的桑耳新品种1-2个,同时开展菌种同源性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测定。

  3)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对选育的1-2个桑耳品种选择不同的栽培环境、分春秋两季进行桑耳栽培,摸索形成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落实示范户进行示范栽培;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考察,进行桑耳新品种的认定工作。

  六、计划进度安排。

  1、2009年计划进度:

  1)在我市淳安、建德、桐庐、临安等“蚕桑西进”工程实施县(市)开展辖区内野生桑耳采集、纯菌种分离培养工作,获得野生桑耳菌株15份以上;

  2)对采集获得的野生桑耳菌株进行菌丝生长培养和出耳试验,筛选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菌株3~5株;

  3)开展已获得的野生桑耳优良菌株与常规黑木耳的品比试验;

  4)对选定的目标菌株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

培养料配方试验、抗逆性试验,进行适应性小区栽培。

  5)开展与常规黑木耳品种的菌种同源性鉴定。

  2、2010年计划进度:

  在延续09年各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内容:

  1)在我省蚕桑主产区扩大野生桑耳菌种的采集、纯菌种分离培养工作,获得野生桑耳菌株5-10份,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2)确定2-3个优良野生桑耳菌株开展品种选育工作:

品比试验、种性鉴定、营养成分分析测定;

  3)完善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技术培训,落实示范栽培户;

  4)精心组织桑耳栽培现场的示范,开展新品种现场考察会;

  3、2011年计划进度:

  1)进行桑耳新品种的认定,申请专利保护;

  2)研究形成配套栽培模式;

  3)桑耳的示范推广,栽培规模达100万棒;

  4)项目总结、验收。

  序号  内容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  野生桑耳菌种采集、分离培养、纯菌种的获得  *  *  *  *  *  *  *  *  2  野生桑耳生物学特性研究  *  *  *  *  *  *  *  *  3  野生桑耳优良菌株的筛选、栽培试验  *  *  *  *  *  *  *  *  *  *  4  选育桑耳与主栽黑木耳品种的品比试验  *  *  *  *  *  *  *  *  5  选育桑耳与主栽黑木耳品种的菌种同源性鉴定  *  *  *  *  *  *  *  *  6  选育桑耳的栽培技术研究  *  *  *  *  *  *  *  *  *  *  7  桑耳的示范栽培  *  *  *  *  *  *  *  8  桑耳新品种认定  *  *  *  9  项目年度总结与验收  *  *  *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首先,本单位是“杭州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牵头单位,自2005年平台建设以来,已开展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采集、保藏了近300种现有栽培和野生的食药用菌标本和菌种。

从2006年开始,已对淳安县境内桑树野生桑耳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桑树上,选择长耳数量较多、耳质较优、生育期限较长的的耳片或基质进行分离出13个原始菌株,经多次的尖端菌丝提纯后选择6个生物学性状较为优良的菌株;

并对6个野生桑耳菌株进行不同生物学特性试验,研究其菌丝生长速度和适宜的生长温度,从中选出3个较优的野生桑耳菌株和培养基配方;

从菌丝生长速度来看,3个野生桑耳菌株比常规黑木耳品种快1倍,而且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附图片)  其次,在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推广工作中,本单位科技人员近几年来已取得了如下工作成效:

  1、改进桑枝粉碎机械,提高了桑枝粉碎工效:

使用常规的杂木粉碎机,每天只能粉碎桑枝2吨左右,且极易磨损刀片,增加了桑枝屑的加工成本;

通过与机械生产厂家的共同研制,已生产出专用桑枝粉碎机,并申报相关专利;

使用桑枝专用粉碎机每天可粉碎桑枝5吨,每吨桑枝的加工成本从700元降低到500元,更易被广大菇农所接受使用。

  2、改良培养料配方,提高菌棒的持水保肥性:

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食用菌缓释材料,在菌棒制作时加入5-10%不等的比例,不仅可始终维持菌棒生长发育所需的含水量指标,减少生长后期需注水等繁琐劳动;

同时可降低菌棒生产成本,并起到增产效果。

  3、拓展桑枝在食用菌的应用领域,开展利用桑枝屑栽培珍稀食用菌技术研究:

开展了利用桑枝屑栽培秀珍菇、姬菇、茶薪菇、杏鲍菇、鲍鱼菇、白灵菇等培养料组合配方试验研究,其中在秀珍菇、姬菇、茶薪菇等品种的应用方面摸索出最佳组合配方及配套栽培技术,2008年计划推广400万袋。

  4、着手制订了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等标准化生产标准:

已申报立项“桑枝栽培黑木耳”杭州市农业地方标准,并准备拍摄科教专题片;

同时,正加紧研究利用桑枝屑栽培香菇及其它珍稀类食用菌的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

通过举办培训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为菇农提供“桑枝屑栽培食用菌”实用新技术。

  另外,在食用菌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研究方面,本单位生物技术研究所已利用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对秀珍菇10个不同菌株的菌种同源性进行了种性鉴定研究工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对桑耳与黑木耳的菌种同源性进行有效鉴定;

所属实验中心是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绿色食品检测机构,可对桑耳的营养成分及食品安全性进行检测分析,并提供与常规黑木耳的分析鉴别手段。

  综上所述,目前已经具备了开展本项目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八、经费预算。

  本项目经费预算为50.0万元,其中申请项目资助3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20.0万元。

具体分解如下:

  项目经费预算明细表  经费开支预算  预算经费总额(万元)  其中省科技厅经费预算(万元)  其中主管单位配套经费预算(万元)  应用方向  1.人员费  10.0  5.0  5.0  野生桑耳菌种采集费用  2.设备费  5.0  3.0  2.0  菌种保藏、分析仪器及配套费用  3.能源材料费  15.0  10.0  5.0  试验材料、能源消耗等费用  4.设计试验费  5.0  3.0  2.0  试验设计、分析测定等费用  5.协作费  3.0  2.0  1.0  协作单位项目支出费用  6.会议调研费  2.0  1.0  1.0  参加会议、现场考察等费用  7.租赁费  4.0  3.0  1.0  试验、示范场地租赁费用  8.验收费  2.0  2.0  现场验收、资料等费用  9、资料印刷费  1.0  1.0  培训师资材料等费用  10、管理费  2.0  2.0  项目管理费用  11.其它费用  1.0  1.0  品种审定等  合计  50.0  30.0  20.0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

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

rdenpersö

nlichenfü

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

é

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

desfinspersonnelles;

pasà

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