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92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二 期末化学总结巩固与测试Word下载.docx

C2H4+3O2――→(火焰明亮,有)

②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

(2)加成反应

CH2=CH2+Br2―→(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制乙醇)

(3)加聚反应nCH2=CH2――→(聚乙烯)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和。

(1)氧化反应(燃烧)2C6H6+15O2―→(火焰明亮,有浓烟)

(2)取代反应:

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3)加成反应

苯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二)乙醇、乙醛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乙醇

(1)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

①相同点:

都生成,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

比钠与水的反应要

结论:

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

(2)氧化反应

CH3CH2OH+3O2―→2CO2+3H2O

②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

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

(3)消去反应

CH3CH2OH――→

乙醛

氧化反应:

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3CHO+2Ag(NH3)2OH――→

(银氨溶液)

CH3CHO+2Cu(OH)2――→

(砖红色)

醛基的检验:

方法1:

加       。

方法2:

加 。

乙酸

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三)基本营养物质:

葡萄糖

结构简式:

或       (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

(1)使新制的Cu(OH)2产生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2)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

与羧酸发生反应生成  

蔗糖

水解反应:

生成

淀粉

纤维素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淀粉特性:

淀粉遇碘单质变 

油脂

蛋白质

最终产物为

颜色反应:

蛋白质遇浓HNO3变

灼烧蛋白质有的味道

知识点五: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一)金属的冶炼方法: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

Zn、Fe、Sn、Pb、(H)、Cu

Hg、Ag

Pt、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主要冶炼方法

还原剂或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提供电子

H2、CO、C、Al等加热

加热

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煤的、煤的。

石油的加工:

石油的、、。

知识点六:

原子结构

(一)只有中性原子才符合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于阳离子或阴离子,其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之间的关系符合的关系。

即: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的每一条规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

比如:

每一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对于N层来说,其最多能容纳个电子,但当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个电子,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个电子,只有当其为倒数第三层时才能容纳个电子。

由于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在排布时会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因此能量最低原理对前三个电子层是适用的,但不能依次类推,即不能说排满了M层再排N层。

知识点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看周期竖看族”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数量关系

周期数=

主族序数===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三)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体现,借助于元素周期表复习元素周期律,不仅规律性强,而且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复习元素周期律时通常按以下思路进行:

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性质(原子半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等)

特征。

同周期性质的递变需重点掌握第三周期:

同主族性质的递变则需掌握IA及VIIA两个典型金属族与非金属族。

分析过程与同周期相似。

(四)离子半径大小比较

(1)对于相同的元素:

阴离子半径其原子半径。

如:

r(Cl) r(Cl-)

阳离子半径其原子半径。

r(Na+)r(Na)

(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

r(Cl-)r(Na+)

知识点八:

化学键

概念理解:

化学键是,包括键和键。

对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化学键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方面。

正确理解化学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是的原子或离子之间,非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较弱,不能称之为化学键。

(2)必须是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的”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它是物质稳定存在的根本原因。

(4)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的过程。

旧键的断裂需要能量,新键的形成则能量,由于二者能量不同,使得化学反应中出现了的变化。

知识点九: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要伴随能量的变化,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无论是吸热反应还

是放热反应,都有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也都有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放出的热量是形成生成物中的新键产生的,这些能量的变化可以图示如下:

E1——破坏旧键吸收的热量,E2——生成新键释放的热量,△E——反应的反应热,  △E=E1-E2,若△E<

0,反应的总结果是的;

若△E>

0,反应的总结果是

的。

(1)常见的放出能量的反应:

①;

②;

③;

④易燃物的爆炸反应;

⑤。

(2)常见的吸收能量的反应:

①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②碳与水的反应;

③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④氢气与碘单质的化合反应;

⑤。

(二)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

能量转换(实质)

(两极分别发生反应,产生电流)

电极

正极:

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的一极,发生反应

负极:

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一极,发生反应

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一反应(自发)

(1)的电极

(2)

(3)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

(4)

负极(Zn):

(氧化反应)

离子迁移内电路

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

阳离子向正极作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作定向移动。

正极(Cu):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极(-)

正极(+)

负极极板因此而带正电荷,正极极板由于得到了带负电的电子

显负电性。

总反应:

重要应用

制作电池、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

知识点十:

化学反应限度五字诀

(一)“逆”: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的对象是。

这与化学反应速率不同,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是一切化学反应。

可逆反应是指在,反应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应注意定义中的两“同”:

与。

如2SO2+O2,由于二氧化硫与氧气化合成三氧

化硫与三氧化硫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氧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但2H2+O2

2H2O与2H2O

2H2↑+O2↑不符合可逆反应的条件,因此不是可逆反应。

当然,非可逆反应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一条件下没有可逆性的反应,在其它条件下也可能具有可逆性。

(二)“等”: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是从反应物开始的,所以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为0;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即正反应速率逐渐,逆反应速率逐渐,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到t1时,正、逆反应速率一定能达到,即达到了

状态。

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无论多长时间,都将保持这一状态不变(如右图)。

(三)“动”:

化学平衡是平衡。

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并没有。

这就如拔河比赛进行到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绳子不动但双方还是在用力,只是双方的力量恰好相等而已。

(四)“定”: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气体的总压强、各物质的转化率等都一定。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各物质处于“一定”状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一种宏观表现。

在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则一定是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2)如果用的不是同一种物质,则一种是生成速率时另一种必须是,不能同时用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

还须注意,用不同物质的速率判断时,不能只看速率的大小和单位,还须注意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

(五)“变”:

即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一种平衡状态变成另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

须注意:

外界条件发生了

改变,可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并不一定能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只有当改变某一条件能使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且改变的程度不同时,才可以使原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从而使可逆反应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重新达到相等,即达到新的平衡。

如浓度、温度一定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虽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它对

正、逆速率改变的程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只能改变平衡到达的时间,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如下图就是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平衡发生移动的图象。

类型一: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的关系

例1.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3O+B.Li+C.OD-D.OH-

思路点拨:

只有微粒带负电荷才能满足电子数大于质子数。

举一反三:

【变式1】

-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表示的碳原子()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变式2】以mD、mp、mn分别表示氘核、质子、中子的质量,则()

A.mD=mp+mnB.mD=mp+2mn

C.mD>

mp+mnD.mD<

mp+mn

类型二:

元素周期律

例2.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

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X>

Y>

Z    B.Y>

X>

Z    C.Z>

Y    D.Z>

X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时,首先要确定微粒间的相同点,即微粒间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是否相同,然后利用规律进行比较大小。

【变式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活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类型三:

位构性相互推断

例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①—⑩中,其氢氧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

(2)元素①—⑩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物质是。

(3)④元素和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是。

(4)在元素①—⑩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由⑧⑨⑩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5)碳能形成C22-离子,在由②③④三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中,与C22-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是。

首先明确各数字代表的元素,然后依据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变式4】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

B.X是第二周期VA族元素

C.X是第二周期VIA族元素

D.X的最高化合价为+4价

☆【变式5】短周期元素A、B、C、D、E,其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

A>

C>

D>

E>

B;

A、C、D位于同一周期,E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原子比E原子少2个电子。

A元素的单质0.015mol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有2.709×

1022个电子发生转移。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

A,B,C,D,E。

(2)A位于周期表的第周期,第族。

(3)C能在BE2中燃烧,置换出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B、D、E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与B在E中完全燃烧所生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类型四:

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

例4.下列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共价键的是()

A.CO2B.N2OC.H2OD.CH4

中性分子电子数即各原子的电子数与其个数乘积的和。

【变式6】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

同样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不含共价键

C.构成单质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氧化钠中,只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

【变式7】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过程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类型五: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

☆例5.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H+浓度增大     

D.铜片上有H2逸出

解答本题应先确定原电池的两极,然后根据有关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进行逐一分析。

【变式8】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质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负极反应为Zn2++2e-=Zn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

【变式9】下列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类型六:

例6.在2A(g)+B(g)

3C(g)+4D(g)中,下列情况能够降低该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B.减小压强    

C.使用催化剂D.增大A的浓度

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考虑。

【变式10】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

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

L-1·

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

【变式11】反应

在10L密闭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可表示为()

A.

      B.

C.

      D.

类型七:

化学平衡

例7.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及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变式12】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稳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稳状态

C.达到化学平稳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υ正(NH3)=3υ正(H2O)

【变式13】尿酸是人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关节炎形成的原因就是在关节的滑液中形成尿酸钠(通常用NaUr表示)晶体:

①HUr+H2O

Ur-+H3O+②Ur-+Na+=NaUr。

第一次关节炎发作的时间大都在寒冷季节,发病部位常常是手指的关节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B.热敷不能使关节炎的症状减轻

C.NaUr易溶于水         D.关节炎发病时关节滑液的pH降低

类型八:

同分异构体

例8.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CuSO4·

3H2O和CuSO4·

5H2O    

②NH4CNO和CO(NH2)2

③C2H5NO2和NH2CH2COOH      

④[Pu(H2O)4]Cl3和[Pu(H2O)2Cl2]·

2H2O·

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根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关键是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变式14】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邻近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苯环上的取代基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其规律是

(1)苯环上新导入的取代基所占的位置主要决定于原有取代基的性质;

(2)可以把原有取代基分成两类:

第一类取代基主要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邻位和对位,如-OH、-CH3、-X(卤素原子)等;

第二类取代基主要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间位,如-NO2、-SO3H等。

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下列转化关系中A、B、C、D、E五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类型九:

烃分子式的确定

例9.在标准状况下,某气态烃150mL的质量是0.5223g,该烃含碳92.3%,含氢7.7%,试求它的分子式。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算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即可求得分子式。

 

☆【变式15】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

学生甲、乙设计了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

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尽)。

(1)根据两方案,你认为能否求出A的最简式?

(2)请根据你选择的方案,通过计算求出A的最简式。

(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测定其它数据?

说明其原因。

类型十:

金属的冶炼

例10.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

(1)焦炭法;

(2)水煤气(或氢气、一氧化碳)法;

(3)活泼金属置换法;

(4)电解法。

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

古代有(I)火烧孔雀石炼铜;

(II)湿法炼铜;

(III)铝热法炼铬;

(IV)从光卤石中炼镁,对他们的冶炼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A.I用

(1)   B.II用

(2)   C.III用(3)   D.IV用(4)

选择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金属活泼性有关。

【变式15】铁是在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体内所必需的元素。

自然界中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和磁铁矿。

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高炉炼铁除了加入铁矿石外,还须加入焦炭和石灰石,请填空:

(1)写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2)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焦炭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4)写出石灰石所参与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类型十一:

海水资源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