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295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价格歧视试题范文word版 19页Word下载.docx

A、本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B、购物总额不足十元者,本商场不提供发票

C、钱物请当面点清,否则后果自负D、如售假药,以一赔十

8、下列对商品进行宣传的行为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

A.经营者不做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

B.经营者夸大商品的性能,但不会危害消费者

C.经营者只对有利于销售的问题进行明确答复

D.经营者不向消费者说明商品真实的标记,以免诱导、

9、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品类,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属于(A)

A、采用欺骗性标志交易行为B、虚假宣传行为

C、侵犯商业秘密行为D、诋毁商誉行为

10、中国驰名商标禁用时间是(C)

A、201X年7月10日B、201X年1月1日C、201X年5月1日D、201X年5月10日

二、判断题(10*2.5))

1、经营者不能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的,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

(对)

2、新《消法》中所指的“消费者”为,为生产,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错)

3、经营者对包修,包换,包退的物件商品,消费者要求消费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不承担来回快递费用。

(错)

4、经营者采用网络等新型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但经营者有告示“不予退货”的除外。

(错)

5、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对)

6、凡是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均被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7、有奖销售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8、经营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的方式显示折扣。

(对)

9、经营者不能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的,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

10、某市场销售冰箱,标示“买一送一”,实际上买一台冰箱送一支牙膏属于诱导交易价格欺诈行为。

三、简答题(2*7.5)

1、请列举出三种以上《价格法》规定的经营者应当禁止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答:

价格垄断,低价倾销,价格歧视,价格欺诈,牟取暴利,哄抬物价

2、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品标价签应当标明哪几个方面等要内容。

从事零售行业的,商品标价签应当标明名品、产地、计价单位、零售价格,对于有规格、等级、质地要求的还应标明规格、等级、质地要求。

四、案例题(7*5)

1、某景点饭店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顾客结账时却每斤200元结算,并且称其标价签标的是小象鼻蚌。

请问这种现象属于价格欺诈哪种形式?

(虚假标价)

2、某酒店在顾客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在结账时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

请问这种现象属于价格欺诈的哪种形式?

(两套价格)

3、某商店销售普洱茶,宣传海报标价每盒100元,当消费者结账时却要支付200元,导购解释:

“200元一盒,一盒中有两小盒”。

(模糊标价)

4、某公司在其经营场所以“全市最低价”、“所有商品价格低于同行”等文字进行宣传。

而实际该店所称“全市最低价”不仅无依据,而且也无从比较。

(虚夸标价)

5、某商店以“全场2折”的文字进行销售宣传,但消费者发现全场上百种商品中,只有2种商品按2折销售。

(虚假折扣)

6、某专柜销售内衣,内裤,袜品三种商品,广告宣传“年中大促,顾客任选3件,1件免单”,实际结算时购买6件或以上的顾客也只能免单一次;

某家居建材市场做“中秋,国庆迎双节,预付1000送3000”的促销活动,按照以上宣传内容,该家居建材商场的所有专柜都应参加此次促销活动,但实际上当消费者去消费时,有些专柜表示并不参加市场的本次促销活动。

(不履行价格承诺)

7、某购物城做床上用品的折扣活动,标示原价1598元,现价798,事实上此商品上柜以来并没有1598的成交记录。

(虚构原价)

篇二:

企业的价格歧视问题文献综述

庇古(Pigou,1929)对价格歧视理论做了经典阐述,并给出纯价格歧视定义: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市场或不同类别的客户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获取利润最大化。

庇古的定义过于抽象,且限定为独家垄断厂商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同质商品,从而失去其应用价值。

按照庇古的思路一般的研究都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定义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按照厂商是否自由区分隔离客户,价格歧视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

内生型歧视指各子市场客观存在,由厂商将其整合为统一市场,至少从厂商的观点来看,各子市场为可整合统一市场。

而内生型价格歧视,指厂商使用某种区隔变量,将统一市场区隔为不同的子市场。

在标准教材里一级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义使用的是内生型定义。

内生性价格歧视相对特殊和简单,而外生型歧视更为一般,较多应用于分析中。

哈尔·

瓦里安(HalVarian,1985)在分析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时,简单介绍了内生型价格歧视,重点分析外生型价格歧视。

[7]MariusSchwatz(1990)明确指出其分析对象为外生性价格歧视。

[8]琼·

罗宾逊夫人和列昂惕夫分析时隐含使用的是外生性价格歧视,但没有明确指出。

菲利浦斯(Phlips,1983)认为针对相同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不同即为价格歧视。

斯蒂格勒(Stigler,1987)认为当同一公司提供两种产品,价格比率与边际成本比率不相同时可以认为存在价格歧视。

斯托(Stole)在综合上述两种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当价格在不同用户间的变化不能完全用边际成本变化解释时则称为价格歧视。

早期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然而理论研究表明在自由进入的市场中同样能产生价格歧视现象。

谢巴德(Shepard,1991)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成本差别不能完全解释同质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歧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是存在的。

一级价格歧视:

施普尔伯(Spulber,1979)建立了一个多公司竞争模型。

每个公司生产一系列差异化产品并且可以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策略,即每个公司在面临剩余需求时可以获取全部消费者剩余。

一级价格歧视和向下倾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保证了利润函数对产量是严格凹的,则存在纯策略。

纳什均衡均衡结果是公司基于剩余需求采取边际成本定价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这与垄断情况下的一级价格歧视之结论一致。

上述结论是在假设公司数目和产品特征均固定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果产业结构是内生的,则会产生额外的社会成本。

巴斯卡尔和图(Bhaskar&

To)建立了一个通用的空间竞争模型,以分析一级价格歧视下的市场进入问题。

结果表明价格歧视总会产生过多的进入从社会福利角度看,这是因为实施边际成本的公司可以通过一级价格歧视获得其部分边际社会贡献,从而补偿其进入成本导致过多进入。

二级价格歧视:

国外文献:

捆绑销售(bundling)就是购买组合产品或服务,与捆绑销售对应的是单件定价销售(componentspricing)。

捆绑销售可以视为二级价格歧视的一个类型——数量折扣下的非线性定价,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越多价格越低。

混合捆绑是指消费者除了可以购买组合产品外还能单独购买产品;

纯捆绑是指公司以一个价格销售几种产品或服务的组合,用户只能购买组合产品。

(一)捆绑销售降低产业利润

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如果只有一个公司实施捆绑销售策略,则利润会增加。

但每个公

司都采取此策略则会导致产业利润下降。

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Regibeau,1992)建立了两维豪泰林差异化模型来研究捆绑销售的结果表明,当单件产品相互兼容,混合捆绑销售降低了。

安德森和勒若斯(Anderson&

Leruth,1993)假设消费者偏好是Logit分布的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

为了理解这一结果,可以假设所有公司采取了单件定价销售策略。

其中一个公司从单件定价销售转向混合捆绑销售,通过设定绑定价格低于单件定价之和,该公司将增加组合产品的市场份额,此时市场份额的增加将超过捆绑产品价格下降的损失。

该公司增加了利润,但如果对手也采取混合策略将降低所有产品组合的价格,最终混合捆绑策略将减少所有企业的利润。

如果市场是全覆盖的,混合捆绑销售还减少了社会福利,当然捆绑销售与一般价格歧视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成本因素。

埃文斯和塞林格(Evans&

Salinger)揭示了捆绑销售的成本动因是固定成本节约效应和范围经济性,因此如果考虑这些因素捆绑销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可能变得更加确定。

(二)捆绑销售与承诺

由于竞争环境下捆绑销售会降低利润,公司可能有动力承诺采取纯绑定或单件定价策略以避免混合策略的激烈竞争。

Regibeau,1992)的研究允许厂商在第一阶段从单件定价、纯捆绑和混合捆绑三种策略中做出承诺选择。

结果表明选择何种策略与成本相关。

低成本时选择混合捆绑是均衡策略但厂商会陷入囚徒困境;

中等成本条件下,一个公司选择混合捆绑,另一个公司选择单件定价是均衡策略;

高成本条件下,单件定价是均衡策略,此时承诺的可信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捆绑销售与市场进入

捆绑销售可能阻碍市场进入,温斯顿(Whinston,1990)假设对在位者来说,一个市场是垄断的,另一个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面临潜在进入者。

垄断厂商承诺在两个市场纯捆绑其产品,降低了潜在竞争市场中的双寡头问题。

承诺纯捆绑相当于垄断厂商对进入制定了具有侵略性的价格使得垄断厂商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更具侵略性。

结果进入者利润降低,在一定的进入成本范围内,进入者将选择不进入。

崔和斯蒂法耐迪(Choi&

Stefanadis,201X)进一步研究了捆绑销售的动态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是多产品垄断企业进行捆绑销售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即在某一市场上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通过捆绑销售将市场势力延伸到另一市场。

假设两个市场的产品是完全互补的,每个市场有一个潜在进入者,且一个进入者只在一个市场进入。

如果潜在进入者能够实现创新并使产品价格比垄断厂商产品价格便宜则会选择进入;

如果两个进入者都能创新,则垄断厂商被取代。

假设垄断厂商在进入发生前确定对产品采取纯捆绑的策略,而创新的成功概率依赖于潜在进入者的投资,此时,垄断厂商对互补产品的捆绑销售会使得一个产品市场的进入严重依赖于另一产品市场的进入。

只有两个新进入者同时获得成功进入者才能获得正利润。

(四)多维豪泰林模型下的捆绑销售研究

前文所述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Regibeau,1992)的研究是利用多维豪泰林模型来分析捆绑销售的重要文献。

在他们建立的模型中,消费者必须购买两个产品。

如果要进一步考虑与捆绑销售相对照的非绑定情形,则公司可以事先声明是否绑定,并基于这个信息再设定价格。

对混合捆绑销售与统一定价进行对比后的结果显示,捆绑销售下公司产品价格和利润都较低,消费者剩余增加,但社会福利减少。

塔纳萨雷斯(Thanassoulis,201X)在其模型假设中引入了小用户概念,即只购买一种产品的用户,并分别研究了消费者对公司的偏好和对产品的偏好两种差异化条件下豪泰林模型的混合捆绑销售问题。

由于小用户只购买一种产品,公司在价格竞争中必须考虑对大用户和小用户的平衡,从而产生消费者剩余合成效应。

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偏好的情况下,混合捆绑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消费者剩余而使公司利润上升;

在产品偏好的情况下,捆绑销售

会使公司陷入囚徒困境。

与非捆绑销售相比,混合绑定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而消费者剩余上升。

原因在于,公司在非绑定销售时不必进行大小用户平衡的两难选择。

但在混合捆绑下公司针对大用户的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受到损失,但是增加了消费者剩余。

阿姆斯壮和维克斯(Armstrong&

Vickers,201X)在豪泰林模型下,考虑了消费者具有购买成本情况下的多产品捆绑销售定价、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问题。

尽管捆绑销售定价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一站式购物并节约购物成本,但与统一定价的情况相比,捆绑销售仍然会使得公司陷入到囚徒困境中。

与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Regibeau,1992)的结论类似,捆绑销售下公司产品价格和利润都更低消费者剩余增加,但社会福利减少。

国内文献:

郭春香和郭耀煌(201X)运用博弈论的知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讨论了二级价格歧视条件下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陈绍刚(201X,201X)基于线性需求函数对有市场竞争的厂商在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时的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

将其抽象为一个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分别对两厂商在三段定价和n段定价的二级价格歧视下所能进行的需求区间分段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一个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时需求区间须等分才一能获取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同时对二级价格歧视中的需求区间分段数进行了研究。

高兴佑(201X)对一类典型非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垄断厂商实施二度价格歧视的方法、程度和特点给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同时又在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两实力相当寡头,领导厂商和追随厂商市场情形二级价格歧视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两情形价格歧视的特点作了比较。

还有一些文章(王玉霞,201X;

葛结根,201X;

何娟,201X)对价格歧视中的社会福利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垄断者选择的价格歧视不可能是社会最优的,只可能是社会次优的,且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

此外,许玖平(1999)从垄断者角度出发,讨论了垄断者产品的价格歧视问题。

就质量歧视与数量歧视对消费者边际效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张桂文分析了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认为价格歧视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是有利的,从而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

卓凯(201X)分析了互联网中价格歧视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垄断加价格歧视,社会福利水平会高于垄断本身的福利水平。

二级价格歧视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简建平和左理(201X)通过二级价格歧视的运用,使得火车票的需求与供给在某段时间上尽量相等。

刘伟等(201X)叙述了移动通信市场等垄断企业采用数量折扣的形式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陈绍刚(201X,201X)分别对两厂商在三段定价和n段定价的二级价格歧视下所能进行的需求区间分段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一个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时需求区间须等分才能获取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同时对两厂商情形下的基于线性需求函数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拓展,在更符合实际经济状态的非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讨论了寡头竞争时的二级价格歧视的均衡问题。

此外,雷勇等(201X)把n个厂商分为两个团体,实际也可视为两厂商的研究。

三级价格歧视:

对于垄断厂商的三级价格歧视,罗宾逊和哈考特(Robinson&

Harcourt,1933)指出与统一定价相比总产出是否增加取决于市场区间内需求曲线的相对曲率。

假设市场区间只有两个,如果高弹性市场的调整凹性大于低弹性市场的调整凹性,价格歧视下总产出将增加;

当市场区间内的需求为线性则调整凹性为零,在所有市场都被覆盖的前提下价格歧视对总产出

无影响。

霍姆斯(Holmes,1989)把三级价格歧视扩展到产品差异下的不完全竞争情形中来进行考察,研究了对称最优反应下的价格歧视效应,强调价格弹性在预测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变化时的意义,并证明在对称寡头条件下,除了需求的调整凹性外,还需要比较交叉价格弹性对需求价格弹性的比率。

研究模型显示竞争导致每个市场中的价格比垄断条件下的市场价格要低于垄断条件下的情况。

相比竞争环境中的三级价格歧视会使得社会福利增加,但同时整个产业的利润效应更难预测。

单个公司运用价格歧视策略利润会上升,但所有公司都使用价格歧视策略则会使得产业利润的变化情况不确定。

霍姆斯进一步分析了线性需求函数,发现如果强市场中交叉价格弹性对需求价格弹性的比率大于弱市场中的比率,价格歧视条件下利润增加。

否则利润的变化不确定,但社会福利一定下降。

由于对称最优反应的假设太严格,它将排除大部分模型分析。

如具有空间差异化的需求模型,此模型中的三级价格歧视可根据可观察到的地点来确定。

例如,A公司的一个弱市场(距离A较远),对B公司而言则是强市场(距离B较近)。

蒂斯和比韦斯(Thisse&

Vives,1988)建立了一个空间差异化的双寡头模型。

在该模型中,当公司强弱市场不同时,价格歧视策略下价格下降,利润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

原因是价格歧视的业务偷窃效应大于租金抽取效应。

与对称最优反应不同,这里的产业利润是下降的。

科茨(Corts,1998)建立了一个更一般化的基于产品差异的寡头竞争模型,以分析三级价格歧视的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寡头竞争下价格歧视可能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并对所有用户都设定较低的价格,价格歧视导致的福利效应和价格离散效应是模糊的,但竞争加剧可能使得公司处境更差,导致公司可能尽力避免采取价格歧视策略。

单方面承诺不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可能会缓和价格竞争的剧烈程度。

他的研究同时证明在非对称最优反应情况下引入价格歧视可能导致所有市场区间的价格高于或低于统一定价下的均衡价格,但这一点依赖于强弱市场的重要程度。

Vickers,201X)建立了一个三级歧视模型。

模型中每个区隔是一个豪泰林市场,用户是均匀分布且每个用户有向下的需求曲线,市场区间因运输成本不同而不同。

研究结果表明,当运输成本接近于零并保持成本比率不变时,竞争更激烈。

此时采用价格歧视可以提高产业利润并减少消费者剩余。

唐小我、傅崇伦(1996)提出所谓三级价格歧视有效是指垄断厂商采用三级价格歧视比采用单一价格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垄断厂商能否通过三级价格歧视达到获取更大利润实际上是一个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垄断厂商来说非常重要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对于垄断条件下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已有较为完备的结果,Hausman、JeffreyK和MaekieM(1955)[,刀在线性成本函数的条件下对完全垄断市场情形下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例如:

分别给出了三级价格歧视条件下和单一价格条件下最优销售量、最优价格和最大利润的计算公式;

证明了二元市场下以及n元市场下三级价格歧视有效的充要条件。

对于二元市场情形下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该文献首先假设总体市场可以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子市场,在各子市场中的需求函数分别设为君二a,一八g和凡=aZ一瓦q,成本函数为线性函数TC=a+刀(g+乌),上述各式中的al,八,aZ,瓦,a和刀均为正常数,然后通过严谨的证明得出在二元市场情形下,三级价格歧视有效的充要条件为a,笋aZ。

对于n元市场情形,该文献证明三级价格歧视有效的充要条件为

al,aZ,隽,…,a。

不全都相等。

唐小我等(1999)158项叮将前述文献的结论推广到任意非线

性成本函数的情形,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该文在给定市场划分和线性需求函数的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定价方式下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给出了有关最优量的计算公式和利润最大化的计算步骤;

还给出了两种定价方式下最大利润差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最大利润差仅仅取决于给定的市场需求条件,而与厂商的成本函数完全无关。

现有的讨论三级价格歧视有效性问题的文献均是基于完全垄断条件,而鲜见有文

献论及竞争条件下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

市场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商参与竞争是一种较之市场被一家厂商完全垄断更为普遍的情形。

在两厂商参与竞争的情形下,各厂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三级价格歧视有效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价格歧视无异于单一价格,这是一个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问题。

Ostazewski和Schoo已经证明:

通过降低所有子市场的价格,价格歧视会导致帕累托效率增长。

文献【57]认为在规模经济下价格歧视可能最有利于社会福利:

首先,价格歧视会导致产出增长和Marshallian福利效应,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增加福利效应。

其次,当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即使没有产生新的市场,价格歧视也能产生帕累托效率增长。

再次,规模经济可能会导致在价格歧视条件下的新市场的开辟。

并得出了两个重要理论结果:

①在两厂商情形,价格歧视可能会降低两个子市场的价格。

②当价格福利函数曲线为凹曲线,并且子市场需求是独立时,递减的边际成本是价格歧视能在所有子市场降低价格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基于价格利润函数是单峰凹曲线而不是一般的凹曲线的假设下,他们力图证明递减的边际成本是价格歧视在两个子市场均增加价格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部分论文通过例证证明规模经济下的价格歧视能真正地提高两个子市场的价格。

另外,何娟(201X)[62]认为:

①在经营者不能实施价格歧视,某些商品或劳务就

不可能生产出来的情况下,进行价格歧视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最终会增进社会福利。

②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通过价格歧视可以扩大产量,使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下降,消费者福利会相应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③价格歧视能够增加低收人者的福利,促进社会公平。

由于价格歧视把低弹性群体的部分收入再分配给了高弹性群体和经营者,相对提高了低收人者的购买能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

一般来说,只要实施价格歧视能够带来足够的新顾客,能够增加销售量和产量,消费者的福利就会增加,从而使生产者与消费者都会受益。

张桂文(201X)f24]、祁玉军(201X)144]、衷建红(201X)

[63l也认为对生产者有利的价格歧视行为却不一定会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三级价格歧视应用研究

三级价格歧视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价格歧视方式,三级价格歧视的应用

分析也是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

国内的研究者对航空、电力、天然气、铁路、电信运营、旅游业等部门存在的三级价格歧视问题进行了研究。

例如刘伟等(201X)[64]对航空公司单一价格管制时的消费者剩余进行分析,对其采用三级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进行分析,并将两者进行比较;

郭嘉莉(201X)[65]在透析差别定价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对差别定价在中国电力市场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予以探讨;

杨凤玲(201X)[66】从中国部分城市的天然气价格出发,挖掘天然气的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