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305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D.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是指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仍然是封建自然经济因此应指对生产方式的变革,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史实;

C和D不是主要影响。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古代的商业·

宋代的商业革命

【名师点睛】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突出特点?

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的影响是指什么?

突出特点:

1.市、坊界限被打破;

2.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4.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爆炸性影响”指: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

这种现象导致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B项正确,C项错误。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项错误;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设问词“这种现象导致”,据此可以分析题干的要求是回答结果或影响,而不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

3.如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D.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D

图片数据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1500年到1700年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大量增加,当时欧洲列强对美洲殖民掠夺,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故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大量增加,故D正确;

三次英荷战争是英荷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英国获得胜利,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这与材料数据无关,故A错误;

圈地运动在英国开展,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无关,故B错误;

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在18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

故选D。

4.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放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欧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美洲原住民的急剧减少”,结合题干“根本原因”要求,可知,这与欧洲的殖民掠夺与扩张有必然联系,故B项正确;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是由于欧洲人对于美州征服的结果,欧洲殖民扩张导致人口输出和输入促使外来疾病盛行,由于殖民扩张影响促使欧洲人在美国大陆分布广泛,故A、C和D均隶属于B项原因,排除。

5.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B.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据材料“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引起价格革命,金银由美洲大量流入欧洲,导致欧洲物价上升,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而美洲日益落后,故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故B选项错误;

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英国人,故A选项错误;

黄金和白银流入欧洲,导致欧洲物价上升,价格革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故C选项错误;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6.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C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

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

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

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

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

“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

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

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

8.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

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

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

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

9.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D。

10.“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

A、B、C项,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

卢梭代表作为《社会契约》,在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可见三者均与法律没有直接联系。

故A、B、C项错误。

D项,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所以才有了“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即各国的法律都必须结合本国实际,不能违背本国人民;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也就是“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

其代表作为《论法的精神》,题干中的这句话就出自《论法的精神》。

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

【名师点睛】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代表人物有四位:

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

我们印象中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往往都是他的“三权分立”理论,但是他在法律与自由的态度上也有着精辟的论断。

他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意志,法律应该体现出理性。

这也是他作为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一种理解和歌颂,是启蒙运动的主力之一。

1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位的统治团体不尊重构成宇哥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

A.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

B.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

C.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

D.各种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理解题干材料可知,任何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必须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团体尊重、遵守国家的全部法律,以避免走向专制,说明了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故选D。

A项材料未体现,说法错误;

B、C两项题干未体现,排除。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孟德斯鸠

【名师点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竟是的产生、复兴和成熟三个阶段及思想解放运动;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要构建民权政府

B.要批判神权统治

C.人性解放

D.平等自由

【答案】A

【详解】本题考察启蒙思想,相对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和已获得财富,办法是构建一个能够以全部力量来防御和保护结合者的结合体,即建立契约国家,构建民权政府,保护人民权利,反对封建专制,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并未体现,错误;

C选项错误,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主旨;

D选项未体现,错误。

【点睛】本题把握启蒙思想中构建契约国家保护人民自然权利的内容结合题意即可得出答案。

13.有史学家评论近代英国某一历史事件:

“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都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

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处死查理一世

B.光荣革命

C.克伦威尔独裁

D.责任内阁制瓦解

依据题干“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可知,反映的是“光荣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得议会权力大于王权,故B项正确。

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独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AC两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14.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

“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D.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文字“下院的反对派”、“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可知下院对政府的监督功能增强,C项正确;

ABD三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

故选C。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A项说法均错误,B选项没有注意到参议院选举的特点;

D选项说法错误,应为参议院,故排除。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

联邦制和共和制

16.“(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A.共和制的确立

B.联邦制的确立

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

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根据所学,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赢得了独立自由和民主,特别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压制反感,实行了松散的邦联制,但导致邦联政府的权力太小无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解决许多问题,1787年宪法制定,确立了联邦制,实质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把地方州的自治权力收收回一部分归中央政府,因此材料中的内容正是体现了联邦制的确立,B项符合题意。

ACD项都是体现民主政体内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

17.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

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据材料中“1624年的《垄断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等信息可得出正是因为1624年英国制定的《垄断法》对专利的保护,才保护了个人的权益,推动了技术创新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垄断资本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624年的《垄断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是解题的关键;

从中分析出答案。

18.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

“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

”由此可知,他主张

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注重经济活动立法

由时间“1796年“可知,英国在开展工业革命。

由材料“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可知,英国首相威廉•皮特主张经济发展顺其自然,所以答案选A。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

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所以排除B。

C是20世纪30年代后实行的。

D与材料无关,排除。

19.“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

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

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根据题干“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说明城市环境恶化了,体现托克维尔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C项正确。

题干是从生态史观的角度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的角度评价工业革命,排除AB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以工业革命存在问题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等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

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A“普遍”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错误。

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排除C,D正确。

21.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据材料提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械化”是指当时工业国家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而不是世界范围,故A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B正确。

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故C排除。

前两次工业革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故D排除。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特点

【名师点睛】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知识: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而成为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兴工业异军突起;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④推动了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⑤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

22.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关键信息“1500-1900年”、“1800年以后,增长指数的剧增”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不符合统计图总体信息特征;

BC两项,统计图中,无从直接体现,具有片面性。

D项表述客观,本题正确答案选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

23.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

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B.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C.地理大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