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306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sm无线网络规划文档格式.doc

收集服务区的街道图、地形高度图,如有必要,需购买电子地图。

(2)勘察、选址和传播模型校正

基站的勘察、选址工作由运营商与网络规划工程师共同完成,网络规划工程师提出选址建议,由运营商与业主协商房屋或地皮租用事宜,委托设计院进行工程可行性勘察,并完成机房、铁塔设计。

网络规划工程师通过勘察、选址工作,了解每个站点周围电波传播环境和用户密度分布情况,并得到站点的具体经纬度。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无线规划区内电波传播特性,规划工程师可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物、地貌特征区域内指定频段的测试数据或现有网络测试数据(已建网络)整理以后,输入网络规划软件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供下一步规划计算中使用。

(3)网络容量规划

根据对规划区内的调研工作,综合所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运营商的具体要求,在对规划区内用户发展的正确预测基础上,根据营运商确定的服务等级,从而确定整个区域内重要部分的话务分布和布站策略、站点数目和投资规模等,充分考虑当地高层建筑、楼房和高塔的分布,基本确定站点分布及数目。

对于站点的位置及覆盖半径,必须考虑到话务需求量、传播环境、上下行信号平衡等对基站覆盖半径的限制,建站的综合成本等诸方面的因素。

对网络进行初步容量规划。

容量规划得出:

满足规划区内话务需求所需的基站数;

每个基站的站型及配置;

每个扇区提供的业务信道数、话务量及用户数;

每个基站提供的业务信道数、话务量及用户数;

整个网络提供的业务信道数,话务量及用户数;

此步骤的规划是初步规划,通过无线覆盖规划和分析,可能要增加或减少一些基站,经过反复的过程,最终确定下基站数目和站点位置。

(4)无线覆盖设计及覆盖预测

无线覆盖规划最终目标是在满足网络容量及服务质量的的前提下,以最少的造价对指定的服务区提供所要求的无线覆盖。

无线覆盖规划工作有以下几个部分:

初步确定工程参数如基站发射功率、天线选型(增益、方向图等)、天线挂高、馈线损耗等。

进行上下行信号功率平衡分析、计算。

通过功率平衡计算得出最大允许路径损耗,初步估算出规划区内在典型传播环境中,不同高度基站的覆盖半径。

将数字化地图、基站名称、站点位置以及工程参数网络规划软件进行覆盖预测分析,并反复调整有关工程参数、站点位置,必要时要增加或减少一些基站,直至达到运营商提出的无线覆盖要求为止。

(5)频率规划及干扰分析。

频率规划决定了系统最大用户容量,也是减少系统干扰的主要手段。

网络规划工程师运用规划软件进行频率规划,并通过同频、邻频干扰预测分析,反复调整相关工程参数和频点,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同、邻频干扰指标。

(6)无线资源参数设计

合理地设置基站子系统的无线资源参数,保证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

从无线资源参数所实现的功能上来分,需要设置的参数有如下几类:

网络识别参数

系统控制参数

小区选择参数

网络功能参数

无线资源参数通过操作维护台子系统配置。

网络规划工程师根据运营商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并结合一般开局的经验来设置,其中有些参数要在网络优化阶段根据网络运行情况作适当调整。

无线网络规划工作由于技术性强,涉及的因素复杂且众多,所以它需要专业的网络规划软件来完成。

规划工程师利用网络规划软件对网络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及优化,从而初步得出最优的站点分布、基站高度、站型配置、频率规划和其它网络参数。

网络规划软件在整个网络规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规划与优化的质量。

在介绍网络规划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GSM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无线传播的知识。

一、GSM系统频谱划分

GSM作为当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蜂窝移动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移动系统的主干网络,承载了国内的大部分手机用户。

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目前采用了900MHz和1800MHz两个不同的频段。

(1)GSM900工作的无线频率分配为:

GSM900:

890~915MHz 上行频率

935~960MHz 下行频率

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MHz,载频间隔200KHz。

频道序号和频点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fu(n)=890.200MHz+(n-1)×

0.200MHz 上行频率

fd(n)=fu(n)+45MHz 下行频率

n=1~124频道

GSM900频段共有124个载波频道。

在我国GSM900频段分别由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两家GSM运营商使用:

中国移动公司:

903~909MH(上行),948~954MHz(下行),共6M带宽,30个频道,频道号为66~95。

由于中国移动公司拥有模拟网的频段,各地移动分公司都将模拟网退频,让出一些频段给GSM900使用,因此中国移动公司GSM系统实际占用不止6M带宽。

中国联通公司:

909~915MH(上行),954~960MHz(下行),共6M带宽,29个频道,频道号为96~124。

(2)由于900MHz频带有限,可容纳的用户数也受限,所以GSM系统又发展到1800MHz。

GSM1800工作的无线频率分配为:

GSM1800:

1710-1785MHz 上行频率

1805-1880MHz 下行频率

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MHz,载频间隔为200KHz。

fu(n)=1710.2MHz+(n-512)×

0.200MHz 上行频率

fd(n)=fu(n)+95MHz 下行频率

n=512~885频道

目前只有中国移动公司的部分分公司开通了GSM1800网络,拥有1800网络的移动分公司大多申请了频道号为512~562的10M带宽。

(3)保护带宽

当一个地区GSM900系统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共存时,两系统之间(频道中心频率之间)应有约400KHz的保护带宽,通常是由模拟网预留。

中国移动公司与中国联通公司的GSM系统也应有400KHz的保护带宽,即它们之间必须有一个网络少用一个频道,或由中国移动预留,或由中国联通预留。

GSM在900MHz和1800MHz的频率分配如下图所示:

GSM900

960

频率

(MHz)

935

917

915

890

872

频道号

124

1

1023

925

975

880

45MHz

隔离

使用

基站发射

(移动台接收)

基站接收

(移动台发射)

2MHz

防护

频带

GSM1800

1880

885

95MHz

20MHz

1805

1785

1710

512

GSM900/EGSM900/GSM1800频率分配

PGSM

EGSM

二、GSM系统多址技术

GSM系统采用时分和频分相结合的多址技术。

上面已经提到,在GSM900频段上一共可有124个载频,GSM1800频段上一共可有374个载频,在整个频段上是频分的,而每个载频又是时分复用的,即每个信道占用载频的八分之一的时间。

一个载频共有8个物理信道,每个信道都能支持话音或信令信息。

这样每个载频(收发信机单元)可同时支持8个用户同时通话,从而节省了基站硬件设备。

TDMA技术

单载频,单收发信机,8个话路

收发信机

2

3

4

5

6

7

三、GSM空间接口

1.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是支持信息传输的媒体,在GSM系统中它是由相应的载频及时隙所决定。

前面已经提到GSM中单个载频可以支持8个移动用户同时通话。

它是这样分配的:

载频使用的时间被分成了多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隙”,时隙按顺序排列,并编号为0到7。

每这样的8个时隙序列称为一个“TDMA帧”。

每个载频在时间上周期出现的同一时隙就构成了一个物理信道,提供给每个移动台传输话音、信令或数据信息,直到传输结束或切换发生。

与移动台之间收发信号的定时对于系统正常工作非常关键。

移动台和基站都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发射和接收信号,否则就会错过它应该所在的时隙,一个时隙里所传的信息也称为一个突发脉冲序列(Burst)。

每个数据突发脉冲序列在TDMA帧中对应一个分配给它的时隙。

2.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由物理信道上传递的信息组成,用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GSM的逻辑信道分为两大类:

业务信道(TCH)和控制信道(CCH)。

1)业务信道

业务信道用于传送话音和数据信息。

共有以下两种业务信道:

l全速率信道(FullrateTCH)

TCH/FS:

话音(业务信息13kbit/s,全部信息

22.8kbit/sgross)

TCH/EFR:

话音(业务信息12.2kbit/s,全部信息

TCH/F9.6:

9.6kbit/s–数据

TCH/F4.8:

4.8kbit/s–数据

TCH/F2.4:

2.4kbit/s–数据

l半速率信道(HalfrateTCH)

TCH/HS:

话音(业务信息6.5kbit/s,全部信息

11.4kbit/s)

TCH/H4.8 4.8kbit/s–数据

TCH/H2.4 2.4kbit/s–数据

业务信道分类

TCH

TrafficChannels(业务信道)

Speech(话音)

TCH/FS

TCH/HS

TCH/EFR

NB

Data(数据)

TCH/9.6

TCH/2.4

TCH/4.8

SACCH

FACCH

注:

NB(NormalBurst)=常规突发脉冲序列

2)控制信道

GSM控制信道主要分成三类:

广播控制信道(BC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

专用控制信道(DCCH)。

广播控制信道是下行信道(从基站到移动台),它包括:

i广播控制信道(BCCH)

用于发送有关网络、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息。

为移动太提供进入网络所必要的信息。

BCCH载频作为小区频标连续等功率发射。

移动台通过测量BCCH载频获取有关小区的射频信号强度。

i同步信道(SCH)

用来移动台的帧同步和基站识别。

i频率校正信道(FCCH)

用于移动台载频校正同步。

公共控制信道类包括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的信道:

i随机接入信道(RACH)

上行信道,移动台用于请求接入系统。

i寻呼信道(PCH)

下行信道,用于系统寻呼移动台。

i接入允许信道(AGCH)

下行信道,用于为移动台指配信令信道。

i小区广播信道(CBCH)

下行信道,用于向小区内所有的移动台广播信息。

专用控制信道(DCCH),它被指配给单一移动台,用于建立呼叫和确认用户。

DCCH包括:

i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用于传递建立呼叫和确认信息。

i随路控制信道(ACCH)

包括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和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

SACCH用于无线链路测量及功率控制消息传递。

FACCH用于传送“事件”信息息,如切换消息等。

FACCH和SACCH都是双向信道。

控制信道分类

BCCH

-仅为下行

同步信道

FCH

SCH

CCH

控制信道

NB/DB

RACH

-上行

CCCH

-或为下行或为上行

PCH/AGCH

-下行

CBCH

NB/AB

DCCH

-上行下行双向

SDCCH

ACCH

AB

FB

SB

NB=常规突发脉冲序列

FB=频率校正突发脉冲序列

SB=同步突发脉冲序列

AB=接入突发脉冲序列

DB=填充突发脉冲序列

四、GSM网络组成和功能

GSM网络由网络交换子系统(S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及操作维护子系统(OMS)组成。

MS是如手机、传真机等用户实际所使用的设备;

BSS是为移动台MS和陆地交换设备提供无线连接的部分;

SSS是由MSC及一些相关的数据库组成,完成电话交换及提供GSM系统与PSTN的连接功能等;

OMS使网络管理员能对网络进行集中操作与维护。

主要包括以下网元(NE):

lMSC:

移动交换中心

lAUC:

鉴权中心

l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l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l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

lBSC:

基站控制中心

lXCDR:

压缩编码器

lBTS:

收发信基站

lME:

移动设备

lSIM:

用户身份识别卡

lOMC:

操作维护中心(包括OMCR--基站子系统操作维护中心和OMCS--交换子系统操作维护中心)

lNMC:

网络管理中心

GSM网络组成

NMC

操作维护系统

OMC

网络交换系统

VLR

HLR

AUC

MSC

EIR

EC

IWF

PSTN

XCDR

基站子系统

BSC

BTS

移动台

SIM

ME

五、移动环境中的电波传播

在规划和建设城市蜂窝数字移动网时,从选择频段、分配频率、考虑无线电覆盖范围、计算通信可用度、以及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干扰,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有赖于对信道及电波特性的了解。

了解移动环境中电波传播的特性是蜂窝无线网络设计与优化的基础。

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特性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频率,距离,极化方式,天线高度,地形,地物,地面及各种散射与反射物体的电特性参数,时间,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特定的环境中,主要取决于频率、距离和天线高度。

由于GSM无线信号工作在UHF频段中,且GSM无线小区的半径一般限制在35公里内,到达接收天线的信号主要是直射波和反射波的矢量合成,所以GSM的无线传播主要考虑视距内和近视距内的传播方式。

随着移动体种类的不同、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使用频段的差异,移动通信的传播方式各不相同,其传播特性也自然不一样。

这样,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中的移动信道特性究竟如何,目前只能在这些环境中用场强实测所获取的数据来确定。

对移动通信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理论分析,即用电磁场理论或统计理论分析电波在移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

并用各种数学模型来描述移动信道。

往往要提出一些假设条件使信道数学模型化,所以数学模型对信道的描述都是近似的。

即使这样,信道的理论模型对人们认识和研究移动通信仍可起指导作用。

2.现场电波传播测试,即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做电波传播实测试验。

测试参数包括接受信号幅度、延时以及其他反映信道特征的参数。

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结果。

由于移动环境的多样性,现场实测一直被作为研究移动通信的重要方法。

3.计算机模拟,这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在硬件支持下,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灵活快速的模拟各种移动环境。

移动环境中电波传播特性研究的结果往往用下述两种方式给出:

第一:

对移动环境中电波传播特性给出某种统计描述。

例如,理论分析和实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移动环境中接受信号的幅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符合瑞利分布。

在有些情况,则更符合莱斯分布。

电波衰落特性的统计规律,为研究移动信道抗衰落技术提供了基本依据。

第二:

建立电波传播模型。

模型可包括图表,近似计算公式等。

应用电波传播模型可对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进行预测,直接为系统工程设计服务。

无线信号的理论分析

移动通信的传播如图1-1中的曲线所示,总体平均值随距离减弱,但信号电平经历快慢衰落的影响。

慢衰落是由接受点周围地形地物对信号反射,使得信号电平在几十米范围内有大幅度的变化,若移动台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环境下移动,则信号电平只与发射机的距离有关。

所以通常某点信号电平是指几十米范围内的平均信号电平。

这个信号的变化呈正态分布。

标准偏差对不同地形地物是不一样的,通常在6-8dB左右。

快衰落是叠加在慢衰落信号上的。

这个衰落的速度很快,每秒可达几十次。

除与地形地物有关,还与移动台的速度和信号的波长有关,并且幅度很大,可几十个dB,信号的变化呈瑞利分布。

快衰落往往会降低话音质量,所以要留快衰落的储备。

distance

Variationduetoshadowing

Globalmeans

SSatRx-antenna

VariationsduetoRayleighfading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是电波传播研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

自由空间是满足下述条件的一种理想空间:

1.均匀无损耗的无限大空间,2.各项同性,3.电导率为零。

应用电磁场理论可以推出,在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传输损耗Ls的表达式为:

Ls=32.45+20lgf+20lgd

f----工作频率,MHz d----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km

自由空间基本传输损耗Ls仅与频率f和距离d有关。

当f和d扩大一倍时,Ls均增加6dB,由此我们可知GSM1800基站传播损耗在自由空间就比GSM900基站大6个dB,如图所示。

Txpwr

Distance

覆盖距离

SignalStrength

信号功率

DCSSignalAcceptanceLevel

DCS信号干扰水平

GSMSignalAcceptanceLevel

GSM信号干扰水平

GSM1800(DCS)

~6dB

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实际多径传播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在研究传播问题时往往将其简化,并且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仅考虑从基站至移动台的直射波以及地面反射波的两径模型是最简单的传播模型。

两径模型在图3中示意给出,应用电磁场理论可以推出,传输损耗Lp的表达式为:

Lp=20lg(d²

/(h1*h2))

Mobile

h1

h2

Base

d

由于移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对接受信号中值进行准确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无线通信工程上的做法是,在大量场强测试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处理,找出各种地形地物下的传播损耗(或接受信号场强)与距离、频率以及天线高度的关系,给出传播特性的各种图表和计算公式,建立传播预测模型,从而能用较简单的方法预测接受信号的中值。

在移动通信领域,已建立了许多场强预测模型,它们是根据在各种地形地物环境中实测数据总结出来的,各有特点,能用于不同的场合,以下就是移动通信中常见的两种:

Okumura-Hata模型和COST-231-Walfisch-lkegami模型。

Okumura-Hata模型

适用条件

频率为150~1500MHz;

基站天线有效高度为30~200米;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10米;

通信距离为1~35km;

市区,郊区,乡村公路,开阔区和林区等准平坦地形上的基本传输损耗按下列公式分别预测。

L(市区)=69.55+26.16lgf-13.82lgh1+(44.9-6.55lgh1)lgd-a(h2)-s(a)

L(郊区〕=64.15+26.16lgf-2[lg(f/28)]²

-13.82lgh1+(44.9-6.55lgh1)lgd-

a(h2)

L(乡村公路)=46.38+35.33lgf-[lg(f/28)]²

-2.39(lgf)²

-13.82lgh1+(44.9-

6.55lgh1)lgd-a(h2)

L(开阔区)=28.61+44.49lgf-4.87(lgf)²

-13.82lgh1+(44.9-6.55lgh1)lgd-

a(h2)

L(林区)=69.55+26.16lgf-13.82lgh1+(44.9-6.55lgh1)lgd-a(h2)

f----工作频率,MHz

h1---基站天线高度,m

h2---移动台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