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306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

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16、次级生产:

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称为次级生产

17、肥力结构是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18、立体种养技术:

立体种养技术是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19、生物学放大作用:

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

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

20、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

21、食物链就是由日光能转化固定的食物能,经过一系列有取食、被取食关系的生物,从植物有机物开始被逐级转移而形成的生物链条

22、顶级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23、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24、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群落与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演替

25、全球变化:

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总称。

26、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CFCs)、水蒸气等可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作用,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27、原生演替:

自裸地上或深层水体下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

28、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29、生态系统: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30、酸雨:

是指PH值小于5.6的湿沉降。

31、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自然資源,它是人类賴以生存的基础。

32、生产环:

在食物链中加入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经济产品的环节,称为生产环。

33、次级生产力:

消费者生产生物量的速率称为次级生产力。

34、生态对策:

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

35、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由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量是以能量贮存为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所以绿色植物的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称第一性生产。

36、生活型;

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37、群落结构:

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状态称为群落结构

38、生境:

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或生物类群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该特定环境即为该生物种或类群的生境。

39、生态平衡:

所谓生态平衡系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的协调稳定状态。

40、耗散结构:

是指在远离平衡区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化的有序结构。

41、生态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死亡的速率。

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有一个最低死亡率,即个体死亡由于生理寿命所决定的“老年”,也是一个生物学常数。

实际上的死亡率又称生态死亡率

42、龄级比:

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则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称龄级比

43、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保存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总分10分)

1、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物质转换功能、信息转换功能和价值转换功能(四大功能)。

2、农业生态系统立体结构的三种主要类型是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

3、食物链加环的类型有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多功能环和加工环。

4、系统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是“白箱”和“黑箱”方法。

5、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能。

7、农业资源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8、四大自然圈是指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9、营养级之间的效率表有:

In/In-1为能量摄入(林德曼)效率,An/An-1为同化效率,Npn/Npn-1为生产效率,In/Npn-1为利用(消费)效率。

10、地球上总贮水量中,陆地生物和人类直接能利用的水大约只有万分之二,占地球总水2.6%的淡水中,能被陆地生物和直接利用的也不到淡水的1%。

因此淡水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11、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12、碳循环有4条循环途径。

13、作物生产力按照不同因子的影响可分为光合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和土地生产力。

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个类型。

1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发展到成熟期,其最后状态叫气候顶极群落。

17、种群增长有指数增长型和逻辑斯谛增长型两种指数增长模型。

18、使种群稳定增长的年龄结构中含有大量幼年个体。

19、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为单位,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0、食物链中,消费者可分为小型消费者和大型消费者。

21、我国144亿亩土地资源中,现有耕地面积为20亿亩。

22、生态金字塔特指能量金字塔,其次还有生物量金字塔和数目金字塔。

23、含有大量幼年个体与较少老年个体的种群为迅速增长的种群。

2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7%,世界排名120位。

25、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为4—5级。

26、个体生态学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研究某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7、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代表系统资源利用率。

28、草原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为42%。

29、磷循环属于沉积性循环故应合理利用。

30、生态学研究__生物__与__环境__之间的关系。

31、竞争与捕食属于种间负相互作用。

32、生态演替的两种类型为原生和次生演替。

33、“IBP”代表“人与生物圈计划。

34、衰退型种群是因为种群内含有大量的老年个体。

35、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

36、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资源危机。

37、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属于种间正相互作用。

38、生态系统中失调的标志表现在结构和功能的两方面的破坏。

3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农业生态系统。

40、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为气候顶级群落。

41、“MAB”代表“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

42、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的投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43、生态金字塔依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目金字塔。

44、W>

∑Pi(i=1,2,3……n)代表系统的整体特性。

45、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6、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类群。

47、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辅助能。

三.单项选择题(各题所列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1分,总分10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A)

A、4~5级B、6~7级C、7~8级D、9级

2、以下哪种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D)

A、猪B、牛C、羊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为(A)

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于山地D、都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D)

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

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D)

A、氮.B、氢.C、水.D、磷.

6、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投入量应选择(B)

A、越多越好.B、适当点.C、越少越好.D、关系不大.

7、草食动物牛、羊属于(A)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初级生产者.D、分解者

8、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9、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

如下面的(D)

A、草B、小麦C、水稻D、牛

10、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诺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

11、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

12、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B、降低C、平衡D、毒害

13、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含(A)

A、生物组分B、环境组分C、太阳辐射D、水

14、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A)

A、15亿亩B、30亿亩C、144亿亩D、5亿亩

15、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

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

17、对磷钾类资源要节约、合理利用,是因为它的循环属于(A)

A、沉积型B、气相型C、中间型D、其它

1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19、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

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

20、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A)

A、氮B、磷C、钾D、锌

21、我国森林覆盖率为(B)

A、50%;

B、12.7%;

C、33%;

D、9%

2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英文代号为(A)

A、IBP;

B、MAB;

C、Ecology;

D、E.C.G

2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A)

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都有

24、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称(A)

A、顶极演替B、先峰期C、过渡期D、衰退期

25、W>

∑Pi(i=1.2…N)代表系统的(A)

A、整体性B、分散性C、均匀性D、随机性

26、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D)

A、恐龙.B、大象.C、鲸.D、昆虫.

27、我国15亿亩耕地中,人均占有量为(D)

A、1.2亩.B、2.2亩.C、1.7亩.D、0.5亩.

28、属于气候生态型的是(B)

A、水稻与陆稻.B、早稻与晚稻.C、粘稻与糯稻.D、都是.

29、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C)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竟争D、共栖.

30、下列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C)

A、碳B、氢C、磷D、氮

31、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为(B)

A、生态效率B、系统资源利用率C、能量效率D、都是

32、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约(A)

A、39%B、50%C、60%D、.69%

33、生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是(C)

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

34、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破坏了其(A)

A、结构与功能B、群落与种群C、物质与能量D、其它

35、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B)

A、厄尔尼诺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干

36、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

37、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

38、要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应多增加(A)

A、腐食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捕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

39、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D)

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

40、种群在资源无限制情况下的增长属于(A)

A、J型B、S型.C、J与S之间.D、无规律.

41、“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的英文代号为(A)

A、MAB.B、IBP.C、Ecology.D、E.C.G

42、农业生产中利用天敌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D)

A、互利共生B、寄生C、共栖D、捕食

43、钾损失的主要形式为(B)

A、挥发B、淋溶C、土壤固定D、其它

44、生物群落的演替从没有生物的地方开始称(A)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

4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D)

46、我国森林覆盖率为(B)

A、50%.B、12.7%.C、33%.D、9%.

47、森林生态系统土层肥沃是因为它有较多的(B)

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

48、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

49、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

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

50、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同义词是(B)

A、生物地理群落B、生态群落C、生物种群D、有机体个体

5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C)

A、有机体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52、种群处于最适环境下的瞬时最大增长率为(A)

A、内禀增长率B、最适增长率C、最小增长率D、其它

53、衰退型种群是因为其中大量包含(C)

A、幼年个体B、中年个体C、老年个体D、都有

54、氮损失的主要形式为(A)

55、磷损失的主要形式为(C)

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共5题.每题3分.总15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有(A、B、C)

A、物种结构B、时空结构C、营养结构D、信息结构

E、资金结构F、社会经济结构

2、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类型包括(A、C、D、E)

A.基因性投入B.科技性投入C.资源性投入D.设施性投入E.保护性投入

3、下列哪些元素的循环属于气相循环(B、D、E)

A磷B氮C铁D碳E氧

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途径有(A、B、C、E)

A常规投入B结构调整C措施优化D信息投入E合理的消费方式

5.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A、B、C)

A、生态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D、产量E、产值

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A、B)

A、CO2增多B、森林减少C、O2增多D、森林增多E、其它

7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

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E、多用性

8、能量的主要形态有(A、C、D、E)

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动能.E、热能

9、固氮的主要形式有(B、D、E)

A、化学固氮.B、高能固氮.C、物理固氮.D、工业固氮.

E、生物固氮

10、土壤库包括哪些亚库(A、B、C、D、E)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C、土壤生物.D、土壤溶液.

E、土壤空气

1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A、B、C、D、E)

A、生物构成特点B、环境特点C、稳定机制D、开放程度

E、生产力特点

12、生态系统结构包括(A、C、E)

A物种结构B生物结构C时空结构D环境结构E营养结构

13、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评价指标包括(A、B、C、D、E)

A持续性B协调性C承载力D均衡性E稳定性

14、r-对策生物的特征包括(A、B、D)

A、个体小B、寿命短C、存活率低D、繁殖率高E、数量少

15、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份包括(C、D)

A、自然群落B、种群C、农业生物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16、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包括(A、B、C、D、E)。

A、光B、温C、水D、空气E、土壤

17、食物链类型在自然界中通常包括(A、B、C)

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E、其它

18、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D、C)

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资源.D、磷矿.E、钾.

19、K-对策生物的特征包括(A、B、D)

A、个体大.B、寿命长C、存活率高D、适应稳定的环境.E、扩散能力较低.

20、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

A、资源少.B、分布不均.C、过熟林多.D、蓄积量低.E、成熟林多

21.生物群落的演替包括(A、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E、其它

22、近年来出现的生态危机包括(A、C、D、E)

A、粮食B、环境C、资源D、能源E、人口.

23、以下资源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B)

A、水资源B、空气C、钾D、辐射E、磷

24.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A、B、C)

A、生态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D、产量E、产值

25、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发展到成熟期要经历的阶段为()

A、先锋期B、过渡期C、顶极期D、中年期E、老年期

2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A、B)

A、CO2增多.B、森林减少.C、O2增多.D、森林增多.E、其它.

27、农用养份循环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包括(A、B、C、E)

A、挥发B、水蚀C、降雨淋失D、沉积E、风蚀

28、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

29、我国大部分农区氮素普遍有余,而亏缺的是()

A、钙B、磷C、钾D、硫E、硼

30、地球目前出现的几大生态危机包括(A、B、D、E)

A、人口B、粮食C、环境D、资源E、能源

31、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D、E)

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资源.D、磷矿.E、钾

32、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包括(A、C、D)

A、生态系统.B、农作物个体.C、种群.D、群落.E、资源

33、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A、B、C)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变迁型.E、跃变型

34、能量的主要形态有(A、B、C、E)

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