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325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讲解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2.依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3.依据反应原理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有无催化剂、反应温度高低以及反应物浓度等。

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①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使同一种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其氧化性强。

例如:

2Fe+3Cl2

2FeCl3、Fe+S

FeS,氧化性:

Cl2>S。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使同一种氧化剂还原程度大的,其还原性强。

Cu+2Fe3+===Cu2++2Fe2+、3Zn+2Fe3+===3Zn2++2Fe,还原性:

Zn>Cu。

6.依据电化学原理

原电池中,负极物质的还原性一般强于正极物质;

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注意:

镁、铝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铜、铁或铝在浓硝酸中构成原电池例外)

7.依据温度、浓度及溶液酸碱性

①温度因素:

一般来说,升温可增强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

如HNO3(浓)+C(木炭)在常温下不反应,但在加热时就剧烈反应。

②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

HNO3(浓)>HNO3(稀);

HCl(浓)>HCl(稀)。

③溶液的酸碱性对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亦有影响,如NO3-在酸性条件下显氧化性,在中性溶液中不显氧化性;

K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注意: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8.根据同类型反应放热量判断

①根据金属原子失电子吸收的能量判断

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必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就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

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故根据金属原子在相同条件下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多少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②根据同主族非金属单质与同一种单质化合释放的热量多少判断

与同一种单质化合生成化合价相同的物质,释放热量越多,说明对应非金属越活泼,如氟气、氯气、溴单质分别与氢气反应。

2.经典精讲

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

HCHO+O2

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C.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

D.每生成1.8gH2O消耗2.24LO2

【答案】:

C

【解析】:

由于此反应是在室温下自发进行的有氧气参与的氧化反应,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

误;

CO2的分子结构为

,其化学键为碳氧极性键,B错误;

甲醛分子的结构为

,含有两个碳氢键,又含有一个碳氧双键,故其分子中既含有σ键(3个),又含有π

键(1个),C正确;

由于没有指明O2所处的状况,故生成1.8gH2O时消耗0.1molO2,但其体积

并不一定是2.24L,D错误。

2.(2013·

山东理综·

28节选)(12分)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

a.Fe2O3b.NaClc.Cu2Sd.Al2O3

(2)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当1mol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

(1)b、d

(2)Cu2S;

4;

氢气

3.(2013·

新课标Ⅱ·

27)(14分)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工业ZnO浸出液滤液

滤液滤饼ZnO

提示:

在本实脸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

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

xZn(OH)2.取干燥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

8.1g.则x等于。

(1)Fe2+和Mn2+;

MnO4-+3Fe2++7H2O=MnO2↓+3Fe(OH)3↓+5H+;

3Mn2++2MnO4-+2H2O=5MnO2↓+4H+;

不会形成Fe(OH)3和MnO2沉淀。

或无法除去Fe2+和Mn2+;

(2)置换反应;

Ni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4)1

以工艺流程的形式考查化学知识,涉及反应原理、除杂方法、影响因素、反应类型、产物分析、洗涤干净的检验方法、化学计算等。

(1)除去的杂质离子是Fe2+和Mn2+;

Fe2+以Fe(OH)3的形式沉淀下来,Mn2+以MnO2的形式沉淀下来;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nO4-+3Fe2++7H2O===MnO2↓+3Fe(OH)3↓+5H+;

3Mn2++2MnO4-+2H2O===5MnO2↓+4H+;

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不会形成Fe(OH)3和MnO2沉淀。

(2)Zn+Ni2+===Zn2++Ni是置换反应;

还有Ni。

(3)洗涤主要是除去SO42-和CO32-离子。

检验洗净应该检验SO42-离子。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4)令ZnCO3为amol,Zn(OH)2为bmol

125a+99b=11.2;

81(a+b)=8.1解之,a:

b=1:

x=1:

1,x=1

【解题技巧】

一、灵活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时,要紧紧抓住“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起变化”这一特征,

沿着“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或: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这一线索进行分析。

2.要明确解题的方法、思路:

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的概念,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特征入手。

具体思路是:

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的变化情况。

3.统一规律: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中同时发生,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必有化合价

降低的元素。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有的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有的物质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

原剂。

二、关键点数字记忆

1.掌握3个守恒:

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2.牢记2个比较: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剂>

还原产物。

3.熟记5个规律:

守恒规律、强弱规律、转化规律、难易规律、价态规律。

三、掌握配平的基本技能

1、全变从左边配:

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2、自变从右边配: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法:

先使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

若反应物这边缺正电荷,一般加(H+),生成物一边加水;

若反应物这边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一边加水。

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的解题利器——守恒法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历程,只要

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1、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

变价原子个数×

化合价降低值=n(还原剂)×

化合价升高值。

2、守恒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常见的守恒关系有:

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某种原子总数不变的原子守恒;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极通过的电子总数相等;

④从守恒思想出发还可延伸出多步反应中的关系式,运用关系式法等计算技巧巧妙解题。

【规律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反应先后规律: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

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反应。

2、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如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转移的电子数为5,而非6。

3.歧化反应规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Cl2+2NaOH===NaCl+NaClO+H2O。

4.强弱规律:

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具有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二、氧化反应反应规律的应用

1、强弱规律应用:

①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②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正常进行③判断众多氧化还原体系中,哪一反应优先进行。

2、守恒规律应用:

①直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或与转移电子的数量关系。

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转化规律应用:

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归中不交叉。

②根据化合物判断混合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高考演练】

1.(原创)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2012·

四川,9A)

②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

Fe+3NO

+6H+

Fe3++3NO2↑+3H2O(2012·

四川,9D)

③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Cu+Fe3+===Cu2++Fe2+(2011·

江苏单科,6A)

④NO2与水的反应:

3NO2+H2O===2NO

+NO+2H+(2011·

江苏单科,6B)

⑤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2OH-===ClO-+Cl-+H2O(2012·

全国大纲,7C)

⑥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2Fe3++3H2↑(2012·

全国大纲,7D)

⑦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

SO2+ClO-+OH-===SO

+Cl-+H2O(2012·

海南化学)

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C.④⑤D.①③⑤⑥⑦

【答案】C

【解析】考查出现在离子方程式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未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错②过量的铁粉因与Fe3+反应生成Fe2+,错③电荷不守恒,错。

④⑤正确。

⑥应生成Fe2+,错。

⑦没配平离子方程式,错。

2.(原创)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硫酸氢钠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Fe2+、Al3+、ClO-、Cl-②Fe2+、Na+、NO

、SO

③Na+、K+、SO

、S2-④K+、I-、SO

⑤Na+、K+、ClO-、Cl-⑥Al3+、Na+、AlO

、NO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③④⑤

【答案】B

3.(2013·

上海化学·

16)已知氧化性Br2>Fe3+。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2++bBr-+cCl2→dFe3++eBr2+f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43226B.021012

C.201202D.222214

【解析】根据题意,Cl2先氧化Fe2+,不可能只氧化Br-,B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

4.【2018届衡阳市第八中三模】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2)的叙述错误的是

A.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

B.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

1

C.CaO2和水反应时,每产生1molO2转移电子4mol

D.Ca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CO2=2CaCO3+O2

5.【2018届濮阳市三模】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B.生成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I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过程中O2作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丙烯转化成甲醛和乙醛,是丙烯中的双键发生断裂,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示意图,O2→O3,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生成O3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I中NO转化成NO2,化合价升高,即反应I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有O2参与反应,但后面没有O2的生成,因此O2不作催化剂,故D错误。

6.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

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C.每生成1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

D.每转移1.2mol电子,有0.2mol硫被氧化

【答案】AD

【解析】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为:

B项,CuFeS2中铜元素被还原,硫元素被氧化;

C项,每生成1molCu2S,有1mol硫被氧化。

7.【2018届邯郸市一月模拟】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氯气能发生反应:

Na2S2O3+4Cl2+5H2O=2NaCl+6HCl+2H2SO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若0.5molNa2S2O3作还原剂;

则转移4mol电子

C.当Na2S2O3过量时,溶液能出现浑浊

D.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氯气后,溶液的pH降低

8.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mol·

L-1MO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MB.M2+

C.M3+D.MO2+

【解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解答。

锌粉的物质的量为0.003mol,完全反应后失电子0.006mol,若M的化合价由+5变为x,则(5-x)×

0.0200L×

0.100mol·

L-1=0.006mol,可得x=+2。

9.【2018届江西省百所名校第一次联考】已知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还原产物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C.反应物中有水,且反应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

D.若生成4.48L(标准状况下)O2,则反应转移0.8mol电子

【解析】NaClO 

溶液与 

Ag 

反应的产物为 

AgCl、NaOH 

和 

O2,Ag、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电子、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

A.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此反应中NaCl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4=3:

2,故B错误;

C.反应物中有水,由反应方程式

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可知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C正确;

D.4.48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反应转移1.2mol电子,故D错误;

答案为C。

10.【2018届大兴区一模】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N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A

B.联氨(N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过程II属于氧化反应,过程IV属于还原反应

D.过程I中,参与反应的NH4+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1.(2018·

南昌调研)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1)16H++10Z-+2XO

===2X2++5Z2+8H2O;

(2)2A2++B2===2A3++2B-;

(3)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

Z2+2A2+===2A3++2Z-

B.Z2在

(1)、(3)反应中作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

>Z2>B2>A3+

D.X2+是XO

的还原产物

【解析】由反应

(1)可知氧化性XO

>Z2,由反应

(2)可知氧化性B2>A3+,由反应(3)可知氧化性Z2>B2,综上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

>Z2>B2>A3+,结合选项分析可知B不正确,Z2在

(1)中是氧化产物,在(3)中作氧化剂。

12.【2018届松江区二模】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硫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6HNO3(浓)→H2SO4+6NO2↑+2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

6B.每产生2.24升NO2转移电子0.1NA个

C.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D.氧化性:

HNO3(浓)>H2SO4

【答案】D

13.(2018·

皖南八校联考)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uSO4是氧化剂,FeS2是还原剂

B.产物中的SO

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C.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e-转移

【解析】从价态来看,Cu元素的价态降低,FeS2中的S元素的价态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所以CuSO4是氧化剂,FeS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A项错误;

FeS2一部分被氧化成SO

,B项正确;

Cu2S是还原产物,C项错误;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5molFeS2发生反应,其中有3mol的S化合价升高,有21mole-转移,D项错误。

14.【2018届蚌埠市二模】用脱弧菌生物法净化硫化氢废气,是减小硫化氢对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其反应原理为H2S+HCO3ˉ→SO42-+CH3COOH,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无能量变化B.CH3COOH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

C.反应中HCO3ˉ发生氧化反应D.反应中生成1molCH3COOH转移电子数为8NA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的发生均会有能量的变化,要么吸热,要么放热,A错误;

CH3COOH分中碳氢键、碳氧键、氧氢键均为极性共价键,碳碳键为非极性共价键,B错误;

HCO3ˉ中的碳为+4价,而CH3COOH中碳为0价,发生了还原反应,C错误;

H2S+2HCO3ˉ=SO42-+CH3COOH,该反应转移8mol电子,所以生成1molCH3COOH得电子为4×

2=8mol,电子数为8NA,D正确;

正确选项D。

15.【2018届崇明区二模】下列化工生产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工业合成氨B.工业制纯碱C.工业制烧碱D.工业制盐酸

16.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

A.1∶4B.1∶2

C.2∶1D.4∶1

【解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电子守恒配平反应方程式为:

3(NH4)2SO4===3SO2↑+N2↑+4NH3↑+6H2O。

生成N2中的N原子化合价升高,生成NH3中的N原子化合价反应前后未变,二者个数之比为1∶2。

17.(【2018届河南省六市一模】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