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46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窖(jià

o):

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鞠(jū)躬(gōnɡ):

弯身行礼,表示恭敬。

颤(chà

n)巍巍(wēi):

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箱箧(qiè

箱子。

赃物:

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制裁: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瞥(piē)见:

一眼看见。

5、亲爱的爸爸妈妈

纳粹(cuì

“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即德国国家社会党,这里指以希特勒为头子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德国侵略军。

肃穆:

严肃而恭敬。

荒谬(miù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理。

健忘:

容易忘记事情。

杀戮(lù

杀害(多指大量的);

屠杀。

恍惚(huǎnɡhū):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憧憬(chōnɡjǐnɡ):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6、阿长与山海经

骇(hà

i):

惊惧。

掳(lǔ):

抢取。

震悚(sǒnɡ):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疮(chuānɡ)疤(bā):

指伤口好了以后留下的疤痕,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诘(jié

)问:

追问,责问。

渴慕(mù

渴望仰慕。

疏懒:

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霹(pī)雳(lì

原指强烈的雷电现象。

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憾。

孤孀(shuānɡ):

没有孩子的寡妇。

谋(mó

u)死:

谋杀

鼹(yǎn)鼠:

鼹鼠的别名。

切切(qiè

)察察(chá

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象声词,模拟细碎的说话声音。

图赞:

写在画面或图画上的赞美诗文。

絮(xù

)说:

絮絮叨叨地说顺顺流流:

即“顺顺溜溜”,顺当。

辟头:

开头。

憎恶(zēngwù

)憎恨;

厌恶

面如土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

形容极其深奥。

聚族而居:

同一家族聚在一处居住。

7、背影

差chāi使:

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的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交卸xiè

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jí

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

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fù

失业在家。

勾留ɡōu:

短时间停留。

踌躇chó

uchú

犹豫迂yū: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pá

nshā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shì

擦。

颓唐tuí

精神不振作。

琐屑suǒ:

细小而繁多(的事)。

惦记dià

n:

(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是想着,放不下心。

箸zhù

筷子。

大去之期:

意思指与世长辞,一去不返的时间。

这是委婉的说法。

祸不单行:

灾祸一个接一个不断到来。

变卖典质:

(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典,当。

质,抵押。

触目伤怀: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不能自已:

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yù

于中: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郁,抑郁。

中,内心。

8、台阶

凼(dà

nɡ):

水坑。

尴(ɡān)尬(ɡà

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

烦闷焦躁。

微不足道: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低眉顺眼: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微不足道:

很小,不值得一提。

若有所失: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9、老王

伛(yǔ):

弯腰曲背。

惶恐(huá

nɡkǒnɡ):

惊恐,害怕。

荒僻:

荒凉偏僻。

塌败(tābà

塌陷破败、倒塌败退。

取缔(qǔdì

取消、替代,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kūló

u):

一般指人死后腐烂最后只剩下一副骨头。

滞(zhì

)笨:

呆滞笨拙。

愧怍(zuò

惭愧。

失群落伍:

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

单干户:

农业合作化时期指不参加互助组和农业合作化的农户。

也比喻只愿意单独工作,不愿意跟人合作的人。

干校:

这里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10、信客

克扣: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接济:

在物质上援助。

唏嘘(xīxū):

哭泣后不由自主的急促呼吸。

稀罕:

稀奇、少有、少见。

噩耗(è

指近亲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呵斥(hēchì

大声或粗暴地责骂。

颠沛(diānpè

无家可归,不断漂流,居无定所。

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意。

文绉绉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吊唁(yà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伎俩(jì

liǎnɡ):

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

贫困,受挫折。

猝(cù

)然:

突然,出乎意料。

焦灼(zhuó

非常着急。

风尘苦旅: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辛苦。

低眉顺眼: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形容驯良、顺从。

长途跋涉(bá

shè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穷愁潦倒:

穷困愁苦而颓废、失意。

鸡零狗碎:

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

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默试题

1、颜真卿名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早寒江上有怀》中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写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1、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崔颢的《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3、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读杜甫的《望岳》答题。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5.“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答:

6.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7.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

1.(2分,每处1分)望高大雄伟

2.(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D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5.雄伟高大(2分)

6示例:

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

2分)

7.D

二、春望

 

(一)

  ⑴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1分)

⑵“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二)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

答案:

抵万金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

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3、首联中"

破"

、"

深"

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

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

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5、"

国破山河在"

中"

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春望》紧扣一个"

望"

字,感情细腻感人。

的内容是:

____,____;

中所想的句子是:

_____,。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伤感国事,怀念家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请展开想象,描述"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

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A)

  A、首句写望中所见,"

草木深"

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

(一)2007河南省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

1回: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

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名:

________

(2)惟吾德馨德馨:

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二)2008年泉州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代。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三)2008重庆市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四)2008年厦门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

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

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

谈论。

⑥视:

看,比照。

⑦化:

融和。

⑧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五))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何陋之有。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

”(《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下巩固、发挥;

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六)2008年海南省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鲜后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pān)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

(l)香远益清益:

(2)亭亭净植植:

(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分)

(七)湖北鄂州市2007年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

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八)(广西百色卷)200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九)(山西卷)2007年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10分)

[甲[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周敦颐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