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366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年来,中欧经贸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欧贸易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但也应该看到,中欧贸易中依然存在摩擦和矛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演化等制约着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

对中欧贸易关系、贸易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发展中欧贸易的对策建议,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为实际的现实价值。

1中国和欧盟贸易现状

1.1中国和欧盟经贸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和欧洲国家开始建交并发展经贸往来,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缓慢起步时期。

中欧正式建交的1975年,据中方统计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仅

为24亿美元,1979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46.9美元,在中国当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16%,但仅占欧共体贸易总额的0.6%。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中欧贸易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1989年中欧贸易额更是高达23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82.7%。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中欧贸易有所下滑。

2、快速成长时期。

1993年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的“制裁措施”,当年的双边贸易额回升至261亿美元。

1994开始欧盟开始调整与亚洲的经贸合作战略,1995年通过了《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中欧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7年中欧贸易额达

12

到430亿美元,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以此为基础中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地位大幅提高,与欧盟的接触和联系也日益频繁。

3、繁荣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后,中欧关系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后,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逐渐显现,2003年9月欧盟就中欧关系公布了战略性文件《一个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的共同利益与挑战》,同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给欧方以积极的回应。

2008年4月,中欧双方开展了经贸高层对话,就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方面做了详细讨论,进一步强化了中欧双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2中国和欧盟贸易整体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欧间的双边贸易保持了高速发展,对商务部网站的公开数据进行整理,这一时期中欧贸易整体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2000年-2013年我国和欧盟进出口整体情况(单位:

亿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进出口合计

顺差

金额

增长率

2000

381.9

26.4%

380.5

21.1%

762.4

24.0%

1.4

2001

408.9

7.1%

357.2

-6.1%

766.1

0.5%

51.7

2002

482.1

17.9%

385.4

7.9%

867.5

13.2%

96.7

2003

721.5

49.7%

530.6

37.7%

1252.1

44.3%

190.9

2004

1071.6

48.5%

701.2

32.2%

1772.8

41.6%

370.4

2005

1437.1

34.1%

736.0

5.0%

2173.1

22.6%

701.1

2006

1819.8

26.6%

903.1

22.7%

2722.9

25.3%

916.7

2007

2451.9

34.7%

1109.6

22.9%

3561.5

30.8%

1342.3

2008

2928.8

19.5%

1327.0

19.6%

4255.8

1601.8

2009

2362.8

-19.3%

1278.1

-3.7%

3460.9

-14.4%

1084.7

2010

3112.4

31.7%

1684.8

31.8%

4797.2

1427.6

2011

3560.3

14.4

2112.2

25.4%

5672.5

18.2%

1448.1

2012

3339.9

-6.2%

2120.5

0.4%

5460.4

1219.4

2013

3702.7

10.1%

1957.2

-7.6%

5659.9

3.6%

1745.5

数据来源:

根据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2009年、2012年两年中欧贸易整体上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年份中欧贸易总额均处于快速增长中。

2009年、2012年中欧贸易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造成的,不是中欧贸易发展的主流。

1.3中国和欧盟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标准,根据商务部网站提供的公开数据,对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的商品结构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商品构成

根据SITC分类标准,图1-1中0代表食品和活畜,1代表饮料及烟草,2代表非食用原料,3代表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代表动、植物油脂及蜡,5代表化学品及有关产品,6代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代表机械及运输设备,8代表杂项制品,9代表未分类的其他产品。

从图1-1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欧盟的商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据绝对优势,占比高达50%,其次是杂项制成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排在第四的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其余六类占比总和不足5%。

同一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分别是车辆、一般工程机械和设备及机器零件、电气机械、仪器和用具及电子零件、专用工程机械,上述商品占2013年中国从欧盟进口商品总额的75%以上。

从整体上看,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都是附加值较低的机械、电了产品,从欧盟进口的则是资本和技术更为密集的车辆或设备产品。

我国向欧盟出口的多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而从欧盟进口的则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医药产品,还包括资源密集型的金属矿砂。

这一状况符合我国的经济社会整体情况,我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于欧洲国家低廉很多,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由此我国也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技术和资本方面,欧盟是我国引进技术和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我国与欧盟的整体差距还很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有的贸易构成下,我国虽然占有较为明显的贸易顺

差,但我国出口欧盟的商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欧盟出口我国的则主要高附加值和高利润产品,欧洲企业在中欧贸易中获得的“实惠”,是远远大于中国企业在中欧贸易中获得的收益的。

1.4中国对欧盟出口国别构成分析

白1975年我国与欧共体正式建交以来,我国与欧盟的所有成员国都保持着贸易

往来,且与各国的贸易额都显示出扩大的趋势,在出口方面与我国往来最为密切的7

个欧洲国家分别是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西班牙。

表1-3为2013

年我国和上述欧盟主要国家的贸易情况。

表1-22013年中国和欧洲主要国家贸易情况(单位:

欧盟成员国

贸易总额

占比

排名

德国

692.1

20.9%

1

荷兰

589.0

17.8%

2

英国

463.0

14.0%

3

意大利

256.6

8.2%

4

法国

232.0

7.8%

5

西班牙

182.4

5.5%

6

比利时

163.8

7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虽然不是欧元区国家,但和我国的经贸往来也非常频繁,在中欧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表1-2中的7个国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良好,是欧洲经济强国,在资源、技术与资本方面都在欧盟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与我国经贸往来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我国与这7个国家的出口贸易相对于

别的欧盟国家显得更为稳定和突出,仅对这7国的出口量就占据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的80%。

在这7个国家当中,德国与我国的贸易额稳居第一,我国仅对德国一国的出口贸易额就占到了对欧盟25国总和的五分之一。

德国与我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与我国和欧盟的整体商品结构高度一致,是我国与欧盟贸易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与欧盟出口贸易中排名处于中游的,也基本是欧盟老成员国,多为欧洲经济小国。

这些国家白身的总体经济实力稍逊于表1-2中的7国,但也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中国的进口量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中游国家中排名变动较为明显的是

爱尔兰,2004年到2012年,排名下降了8位。

2008年我国对爱尔兰的出口额为43.2

亿美元,但紧接着的2009年就迅速跌至19.8亿美元,而我国从爱尔兰的进口额却不

断增长,从2009年开始我国在与爱尔兰的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

这种显著的变动的根本推动力应当是爱尔兰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出口能力大大增强,迫切的进口需求得到缓解。

2中欧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中欧贸易面临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2.1.1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政府意识到了传统经济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国内经济转型。

一方面,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和投资”等三架马车中,国家提出了“力求实现平衡,致力于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

另一方面,在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下大力气改变传统的以环境破坏、资源无限制消耗为代价的粗狂型经济增长模式。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国内开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对工业产品的环保要求、健康要求逐渐提高。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转型措施,为推动中欧经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内需的扩大为欧盟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新的商机,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欧洲国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可以向我国提供环保技术的输出并出口相关产品。

而我国对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更加严格的要求,有助于避免中欧贸易中的环保壁垒、绿色壁垒,进一步推进中欧贸易良性发展。

2.1.2欧盟东扩有效促进中国对欧盟投资

在欧盟东扩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受技术、经济水平的制约,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对欧盟的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2013年,欧盟成员国增

加28个,由于新成员国的加入,为中国增加了更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机会。

一方面,欧盟新成员国相对于老成员国来说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中国比较接近。

因此,中国要想降低投资成本,可通过收购现有的工厂来提高建厂速度。

于此同时,中国可进一步在这些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投资办厂,这样不仅可增加中国中东欧地区产品的市场份额,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中国连年贸易顺差而引发的诸多不满。

另一方面,欧盟东扩使其新成员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可在欧盟范围内自由流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的一些企业在中东欧新成员国投资建厂,那么在这些国家生产出的产品就可避开各种贸易壁垒而进入整个欧盟市场,这既可使中国企业充分利用欧盟的市场优势,还可避开长久以来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贸易壁垒,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1.3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战略机遇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合作发展”的理念,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发展中欧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能源、土地和旅游资源。

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

金融危机后,为有效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我国提出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基金、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可以解决“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问题。

相关国家可以资源、农作物等多种方式还款,这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国有强大的基础建设能力和技术,可以合作参与到境外工程的建设并培训相关国家的人员,这可以解决互联互通的技术和劳动力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一带一路”的开辟还将大大拓展人才、技术、

资金等市场要素的交流渠道,为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

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更大程度的参与国际贸易和推动国家发展有着迫切的期望,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这是其未来能够成功的民意基础。

2.2中欧贸易面临的机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欧贸易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各国不同的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欧贸易也面临着挑战。

2.2.1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带来的负面影响

贸易救济是传统的贸易摩擦表现形式,在我国与欧盟的贸易中也长期存在。

2002年初到2010年底,欧盟向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累计达到65起,其中有63起为反倾销案件,由此可以看出,反倾销是欧盟与我国的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2006年欧盟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达为12起,是截止到目前的最高水平,在随后的

2007年为6起,减少了一半,在2008至2011年分别为6起,7起,8起和8。

尽管数量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欧盟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在逐年减少,事实上对中国的立案比重逐年加大,在2010年和2011年比重甚至过半。

欧盟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涉及的领域很广,据欧盟统计,其中涉案最为广泛的是化工产品,非贵重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家电及机电产品。

探究欧盟对华发动反倾销的原因可以发现,反倾销就其本质而言,针对的是我国在生产的低成本优势,而且反倾销规则的本身具有模糊性,参照国的选取随意性很大,对于欧盟来说是制约我国优势行业的简便而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

因此在短期内,反倾销仍然会是欧盟与我国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

2.2.2欧盟设置的技术壁垒阻碍正常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兴的贸易保护手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选择。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于反倾销更为隐蔽,往往拥有合理外衣,近年来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量持续上升,对出口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日益扩大。

据商务部统计,2010我国有超过三成的出口企业受到出口对象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仅2010年一年,出口贸易的直接损失就高达582.4亿美元,占当

年出口额的3.7%。

其中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最大的是欧盟,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因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占总额的37.3%,为217.2亿美元。

近年来,欧盟不

断设置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2000年1月到2013年10月,欧盟累计向WTO通

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达846项,仅2012年一年就通报126项,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多是根据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环保、生活品质等要求而设立,覆盖了食品、化工、玩具、电了、机械、轻纺等各个产业。

2.2.3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产生部分负面影响

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利于我国增加对欧洲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一般而言,区域性经济集团由于具有对非成员的排他性和成员间的开放性,会促进成员间的贸易发展,但同时也会对非成员与成员国间的经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自2004年以来,欧盟经历了3次东扩,东扩的对象主要是中东欧国家。

新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和欧盟其他成员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在国际贸易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而这些新入盟的国家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方面又存在很大相似性,这就使中国与欧盟在国际贸易上存在很大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东扩无疑会影响中国与欧盟在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发展。

2.2.4中欧贸易失衡带来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经贸往来发展迅速,彼此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但随着中欧贸易的迅速发展,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也持续扩大。

2009年欧中贸易逆差为1084亿美元,虽然2012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有所下降,但由于基数大,欧盟对华贸

易逆差还是比较大。

贸易失衡问题严重刺激了欧盟原本就比较敏感的神经,欧盟强烈要求中国采取措施来缓解贸易失衡局面。

中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贸易失衡问题。

中欧间的贸易失衡问题就已变成中欧经贸博弈的焦点,对中国来说,对欧盟巨额的贸易顺差有助于增加国内外汇储备和拉动经济增长,但这又成为欧盟加大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理由,加剧了中欧贸易摩擦。

3推动中欧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及自贸区建设

自贸区从其产生开始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全球各国和地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面对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构建自贸区的竞争及区域化贸易壁垒的威胁,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中。

我国可把握与欧盟经贸关系整体良好发展的态势,凭借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不断扩张的市场优势来加大与欧盟的谈判力度,积极推进欧盟与中国、印度自贸区的建设。

自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11月21日在第16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正式宣布启动以来,双边已进行三轮谈判。

中欧双方应在商谈并完成这一投资协定过程中,致力于加强合作,积极创造条件。

3.2积极协调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关系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彼此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随着欧盟的扩大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二者间的经贸关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由于中国对欧盟贸易持续顺差,为彼此间贸易关系带来一定障碍,在加上欧盟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经济复苏缓慢,欧盟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频繁使用。

对此,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对贸易环境和贸易保护措施的研究,尽量不给对方以贸易制裁的借口,防止贸易争端加剧。

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关注如何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3.3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近年来,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大多技术含量较低,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欧盟出口产品存在很大相似性和竞争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双方除巩固已有的经贸关系外,还要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努力实现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环保等新领域全面合作。

同时,注意相关领域合作的制度建设和安排,进而为中欧经贸关系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3.4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自贸区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开辟新通道。

欧盟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贸区,这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异曲同工。

中国—欧盟自贸区如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交通和基础设施合作朝着更加联通、兼容、智能、高端方向发展,对促进亚欧大陆“大联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5健全中欧间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欧盟诸国是最早意识到贸易壁垒重要性的国家,其成员国技术贸易壁垒的设置程度也较高。

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使贸易摩擦日益频繁,且有逐渐加强趋势,如何妥善处理中欧贸易摩擦是保证中欧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3年,欧盟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等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实施临时性惩罚举措,还对中国电子通讯产品等实施“双反”,中国也对产自欧洲的葡萄酒等提起反倾销调查。

在中方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下,“光伏”案以双边和解的双赢方式解决,为中欧贸易摩擦的有效管控和化解危机起到了示范作用。

今后,针对中欧贸易摩擦,中国应构建有效快速的反应机制,以妥善处理相关矛盾

4结论及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欧贸易不断发展,但也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势头良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