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80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即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是水凝固而变成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5.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

【】天津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块上,使其表面变湿。

故选:

B。

本题考查液化及其条件,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利用下列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

A.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

B.用体温计测最沸水的温度

C.用交流电进行电解水实验

D.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分子的直径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物理(带解析)

【考点定位】物理实验方法

7.(2016·

河北卷)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重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视频

8.(2017河北卷)下列估测经验最接近实际的是

A.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C.成年人正常行走1.2m用时约1s

D.近几年石家庄冬季平均气温约10℃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物理(带解析)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乒乓球台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6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一块橡皮的质量在6g左右,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6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2m/s,也就是行走1.2m用时1s.故C符合实际;

石家庄冬季最高气温不超过10℃,所以平均气温远大于10℃.故D不符合实际;

故应选C。

【考点定位】长度的估测;

温度;

质量的估测;

时间的估测

9..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kg

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中考)物理

【答案】D

【解析】分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故A错误;

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100g;

故B错误;

C、居民楼每层高约3m;

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

故D正确;

D。

【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0..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B错误;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故D错误。

C。

【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主要分清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从而做出判断。

11.(2017山西卷)下列数据是小明对教室中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室温约48℃

B.一张理综答题卡的质量约500g

C.门的高度约为4m

D.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W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物理(带解析)

【考点定位】电功率;

长度的估测

12.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常熟市第一中学八年级2月奖学金测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肥皂泡泡刚出时是液态,遇冷后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做凝固,在这一过程中会向外放出热量,故应选A。

13.下列对一名中学生的有关数据估测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7dmB.质量约为500kg

C.体温约为20℃D.手掌宽约为10cm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物理(带解析)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m,而不是1.7dm,故A错误。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体重为500N,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C错误。

D、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D符合实际为答案。

【考点定位】长度质量温度

14.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物理(带解析)

【考点定位】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5.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1.5

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h

D.中考体考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10kg

【】重庆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A卷

【解析】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左右,故正确;

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B错误;

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min,故C错误;

D.中考体考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2kg,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6.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即吸热放热情况,即可作答。

17.下列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50W

C.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1.5V

D.体育考试中所用实心球质量约为10kg

【】湖南省岳阳市2017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符合实际为答案。

B、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为几百瓦,而不是50W,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C错误。

D,体育考试中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5kg,D不符合实际。

【考点定位】温度电功率电压

18.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B.

C.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A卷)物理(带解析)

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为答案。

C、夏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固态的蜡烛受热变成液态的现象,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错误。

19.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75dm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C.九年级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8s

D.在我们就读的学校,水沸腾时的温度约为98℃

【考点定位】长度电压温度

20.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初中生大拇指的长度一般为10cm

B.篮球从篮板上的篮圈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min

C.炎热夏天,太阳下摸起烫手的石头,温度一定高于37℃

D.你用答卷的笔质量约为100g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A卷)物理(带解析)

初中生大拇指的长度一般约为3cm,篮球从篮板上的篮圈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min,时间太长,与实际不符,大约为0.7s,答卷的笔质量约1g,夏天石头的温度和气温相同,约37℃,符合实际,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物理量的估算

21.小明进入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

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C.钢尺摸起比塑料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能差

D.手机不允许代入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制造加热容器等。

而非金属导热性比较弱,常用作加热容器的把手;

二、多选题

22.(2017•北京卷)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答案】ABD

晶体非晶体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答案】BCD

【解析】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错误;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晶体熔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水在同样吸热或放热时,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温差小,故D正确;

故选BCD。

牢记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注意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实例,如作为热机的冷却物质,作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质,本题中解释海陆性质的不同等。

三、填空题

24.如图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体表温度降低与皮肤表面上水的蒸发快慢有关吗?

科学探究

25.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

T=。

t/℃

55

60

65

70

75

80

T/℃

48

52

56

64

68

【答案】0.8t+4℃

探究数据间数字规律,可先观察各自变化关系,在设出一般关系式,带入数字求出系数即可,例如两组数据中数字变化成等差变化,故设T=t+b;

任选两组数据带入即48℃=×

55℃+b;

52℃=×

60℃+b;

解得=0.8;

b=4℃;

故关系式为T=0.8t+4℃.

寻找规律

2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答案】39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示数下小上大,故温度计示数为零上示数,从30℃到40℃之间共有10个格,可知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30℃上面9个格,故读数为39℃.

温度计

27.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

小明探究的问是:

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

【答案】温度

28.

(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2)如图2所示,弹簧到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答案】36.53.6

(1)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图中示数为36.5℃;

(2)如图2,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

弹簧到力计的示数为3.6N。

不论何种仪器读数时,要先看清楚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温度计的读数有时是负数,要特别注意。

29.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河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30.小彬同学取0.5kg的碎冰,用温度计测出其初温如图所示为℃,冰在空气中吸热至刚好达到熔点0℃的过程吸收热量J[

]。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物理(带解析)

【答案】-101.05×

104

【考点定位】温度计热量的计算

四、综合题

31.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___水。

(2)人体摄入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_。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答案】硬碘低乳化尼龙手套

(1)根据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硬水解答;

(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

(4)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解答;

(5)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

(1)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硬水;

(2)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用合成甲状腺激素,碘摄入过量或不足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4)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尼龙手套。

答案:

(1).硬

(2).碘(3).低(4).乳化(5).尼龙手套

【点睛】理化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理化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32.【2016·

陕西卷】如图-1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

水箱装水最多0.3kg,加热功率有大小两个挡位。

设计师最初设计的内部电路有如图-2甲、乙两种接法,其中电热丝R1=56Ω,R2=44Ω.

(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迅速___________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将衣服熨平(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果选择甲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______A;

如果选择乙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_________A,由于两个电路中所选熔断器里的熔丝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8.2A,故设计师最终选择了甲电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分别计算这款挂烫机两个挡位的额定功率__________。

(4)若将水箱中0.22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挂烫机至少需要加热多长时间________?

[水的比热容c=4.2×

103J/(kg·

℃)]

【答案】液化58.9484W63s

电流为

如果选择乙电路,R1R2都接入电路时电流最大,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电路中最大电流为

>

8.2A,由于两个电路中所选熔断器里的熔丝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8.2A,故设计师最终选择了甲电路;

(3)挂烫机大功率档工作时,电路中电流为5A,此时功率P大=UI=220V×

5A=1100W;

挂烫机在小功率档工作时,R1、R2串联,则电路中电流

,所以小功率档的功率P小=UI小=220×

2.2A=484W;

(4)水吸收的热量

要使加热时间最短,应该选用大功率档,且电流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由

得加热时间

【考点定位】汽化和液化,欧姆定律应用,功和热量的计算

[

五、实验题

33.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2)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时间—温度图象。

由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_℃,分析图像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在同样的环境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大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_______(选填“方法①”或“方法②”)。

【】山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96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方法①

34.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

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

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温馨提示:

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

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

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

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

想检验“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这个现象是否真实,实验时一定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进而设计实验并观察。

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

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

故答案为:

(1).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

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3).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

【点睛】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综合性较强,实验时要使用控制变量法,而且观察的时间间隔要合适,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35.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1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cm。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