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87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检验试题问答Word格式.docx

(1)正常性贫血;

(2)大细胞性贫血;

(3)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4)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1.何谓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病因有哪些?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常见病因:

(1)活动性肾盂肾炎;

(2)肾移植;

(3)镉中毒等。

12.实验室常见的抗凝剂有几种?

(1)枸橼酸盐;

(2)草酸盐和双草酸盐;

(3)肝素;

(4)乙二胺四乙酸。

13. 

简述尿中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可估计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损害,井可协助鉴别尿赂感染的诊断。

14.简述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组成。

15.常见红细胞异常结构有哪些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2)染色质小体(HOwelI-Jolly 

body);

(3)卡波氏环;

(4)有核红细胞。

16.引起血细胞人工计数的误差有哪些?

简要说明其原因及排除方法。

(1)技术误差:

①取血部位不当;

②稀释倍数不准;

③血液凝固;

④充液不当;

⑤混合不均;

⑥白细胞影响;

⑦仪器误差;

⑧血浆自家凝集或球蛋白过高。

(2)固有误差(系统误差)。

排除方法:

①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员索质的培养;

②搞好质量考核和评价。

17.简要说明引起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常见者有三类:

(1)相对增多:

如呕吐、腹水、烧伤等血液浓缩;

(2)继发性增多:

如慢性肺心病、长期缺氧所致代偿性增多;

(3)真性红细胞增多:

系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等。

18.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正常值:

成人:

0.008~0.02(25~75)×

109/L,儿童:

0.02~0.06×

109/L;

(2)临床意义:

①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②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19.简述红细胞的起源及发育过程。

(1)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发育过程:

红系定向干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20.简要说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的评价方法。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仪器评价方案包括6项指标:

(1)稀释效果;

(2)精度:

批内和批间;

(3)可比性(与已校正仪器作平行测定);

(4)准确度测定;

(5)异常标本和干扰的影响观察;

(6)天然血细胞做校正质控(或用人工标准颗粒)。

2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Hb均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 

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22.交叉配血试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严格三查三对,遵守操作规程;

(2)所用容器必须清洁干净,不得交叉使用, 

(3)年老体弱患者,观察结果时不可用力振摇,以防假阴性。

(4)一次大量输血时,献血者之间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3.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有哪些?

(1)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

(2)分泌组织胺酶破坏组织胺抑制过敏反应。

(3)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24.简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

(1)瑞氏染料由酸性伊红和碱性美兰组成复合染料;

(2)细胞中酸性颗粒为碱 

性蛋白质与酸性伊红结合染为粉红色,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蓝结合染为蓝色称碱性物质,而中性物质成等电状态与二者结合染为紫红色称中性。

25. 

血库发血时注意哪些问题?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认真检查血液质量;

(3)发血人与取血人共同执行三查三对,并签名登记。

26.腺热细胞按其形态特征分为几种类型?

根据Downey分型共三型:

(1)Ⅰ型(空泡型);

(2)Ⅱ型(不规则型);

(3)Ⅲ型(幼稚型)。

27.单核细胞增多常见哪些疾病?

(列举5种) 

(1)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疟疾;

(3)黑热病;

(4)活动性结核;

(5)单核细胞白血病;

(6)急性感染恢复期等。

28.什么是白细胞血型?

是存在人类白细胞膜上的一种与其他组织细胞共同有的同种抗原, 

又称组织相容抗原。

29. 

何谓核左移象和核右移象?

外周血中中性杆状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更幼稚细胞称为核左移,正常中性粒细胞、三叶核以上细胞增多者称为核右移。

30. 

简述红斑性狼疮细胞的形成机理。

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31. 

简述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增多:

急性感染、中毒、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心肌梗塞等。

减少:

某些传染病(伤寒、流感、疟疾)、化学药物及放射损害、血液病、过敏休克、恶液质、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2. 

尿液沉渣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1)管型;

(2)红细胞;

(3)白细胞;

(4)上皮细胞;

(5)巨噬细胞;

(6)肿瘤细胞;

(7)细菌;

(8)结晶体。

33.简要说明试剂带方法检测亚硝酸盐pH、蛋白 

质、葡萄糖方法的反应原理。

(1)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还原反应,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使指示剂变色。

(2)pH:

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在酸性尿中为橙红色, 

碱性尿中为蓝色。

(3)蛋白质:

系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4)糖:

特异性氧化酶法。

34. 

尿糖测定(氧化酶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何在?

(1)尿中含有比色素原的亲合力更强的物质如维生素E。

(2)患者服用大量左旋多巴后产主抑制反应。

35.尿中酮体包含哪些物质?

包括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36.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即出现血红蛋白尿。

37.单核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吞噬能力:

病原微生物、组织碎片、衰老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

(2)传递免疫信息;

(3)激活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

38.简述单榔田胞的起源和发育过程。

起源于定向干细胞,在骨髓内经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发育成单核细胞时释入血流。

39. 

简述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

(1)B淋巴细胞:

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加体液免疫。

(2)T淋巴细胞:

被抗原致敏后,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免疫。

40. 

简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三个阶段。

(1)前后化素转变成活化素;

(2)血浆素原转化为血浆素:

(3)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41. 

简述毛细血管采血法的注意事项。

(1)采血部位:

手指(中指、无名指)或耳垂;

(2)深度:

2~3mm,使血液自然流出;

(3)切忌用力挤出,第一滴血弃去;

(4)采血完毕,局部用消毒棉球擦净。

42.什么是ABO血型抗原?

是每人专有血型抗原物质,它由多糖和多肽组成,多肽部分决定ABO血型抗原性,多糖部分决定特异性。

43.什么是T及B淋巴细胞?

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在骨髓、脾脏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发育成熟者为B淋巴细胞。

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为T淋巴细胞。

44.简述红细胞比积测定的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净防止溶血。

(2)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3)严格遵守试验规定的离心力和转速;

(4)采血后应 

在3小时内检测完毕。

(5)空腹采血。

4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检查有哪三类基本方法?

(1)对血小板和某些凝血因子检查;

(2)对纤溶系统活性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查。

(3)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46. 

简述肝素抗凝剂的优点、用量及注意事项。

优点:

(1)抗凝能力强;

(2)不影响血细胞体积;

(3)不溶血。

用量:

1g/L水溶液0.5 

ml(37~50℃干燥);

抗凝血5 

ml(相当0. 

mg), 

注意:

配后及时使用,不可久置。

47. 

疟原虫有几种类型?

三种:

(1)恶性疟原虫;

(2)三日疟原虫;

(3)间日疟原虫。

48.什么是血型和血型系统?

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血型系统:

是指一种新的血型抗原在已发现的各种血型中均匀分布,它在遗传上互不相干。

49. 

简述瑞氏染色法的注意事项。

(1)血膜必须干燥;

(2)染色时间、浓度、温度、细胞数量在染色前需摸索最佳条件;

(3)染色液不可过少,染后需用流水冲洗;

(4)染色时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

50.简述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本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存在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应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1.造成ABO定型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1)责任心不强;

(2)ABO标准血清质量不高;

(3)红细胞浓度过淡或过浓;

(4)假凝集、冷凝集、弱凝集及细菌性凝集干扰。

2.什么是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组织因子)活化过程。

3.嗜中性粒细胞常见中毒性改变有哪些?

(1)中毒颗粒;

(2)空泡变性;

(3)Dohle氏体;

(4)退行性变。

4.简述异型淋巴细胞形成的原因。

当存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时,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等或过敏原刺激,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常淋巴细胞,免疫学研究认为异常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的形态变异,向母细胞转化所致。

5.什么是内源性凝血系统?

抗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6.简要说明凝血过程可分为几种途径。

可分为三种途经:

(1)内源性凝血系统;

(2)外源性凝血系统;

(3)共同途经。

7. 

检验科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内含是什么?

(1)凡已知分子量的物质,都应使用物质的量单位,即以mol(或分子数代替质量浓度g、mg)。

(2)统一用升(L)来表示体积,基本单位的分母;

(3)酶活性单位以每秒酶促反应转化底物的量表示。

8. 

简要说明渗出液与滤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由局部组织发炎所致的炎性积液,是炎症病灶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

滤出液:

是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非炎症性组织液。

9. 

临床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哪三个层次?

(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质;

(2)血细胞流动性质;

(3)生物化学成分(包括凝血有关因子)。

10.简述血液流变学。

是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变形流动特性及在医学等领域内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11.正规书写检验报告应该注意哪些?

(1)准确真实;

(2)简洁易辨;

(3)填写全面;

(4)规格要统一:

项目名称、使用单位、数字或单位。

签名要求统一化。

12. 

血沉测定(魏氏法)影响因素有哪些?

(1)采血后在室温7.2小时内测定;

(2)血沉管须清洁干燥;

(3)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准确,不应有凝集;

(4)血沉管要严格垂直放置 

(5)报告结果用温度进行校正。

13.评价血细胞计数仪需哪几项指标?

(1)精度:

批内、批间和总重复性;

(2)可比性:

偏差性质;

(3)准确度;

(4)抗干扰能力。

1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需作什么鉴别试验?

由于Ⅰ、Ⅱ、Ⅲ、Ⅳ、Ⅴ因子减少或缺陷可影响凝血酶原时间, 

经一定手续处理的血清或血浆加入被检血浆中,观察纠正后的结果,以进一步确定何种因子缺陷。

15.简述血块收缩时间测定的原理。

(1)由于血小板血栓收缩蛋白的作用,使纤维蛋白网发生收缩所致。

(2)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凝血酶原Ⅶ因子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以及红细胞比积对血块回缩也有一定影响。

16.什么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是重要的抗凝血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流动状态,修复损伤组织等均有重要作用。

17.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1)前活化素转变成活化素;

(2)血浆素原转变成血浆素;

18.简要说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1)本试验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2)时间延长主要见于Ⅱ、Ⅴ、Ⅶ、Ⅹ因子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和抗凝物质增多。

19.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抑制物有哪些?

(1)抗活化素;

(2)抗血浆素①缓慢的抗血浆素②快速作用的抗血浆素。

20.简述尿液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是了解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较为精确的检查方法。

21. 

何谓功能性蛋白尿?

常见原因有哪些?

(1)非器质性病变尿中出现一过性少量蛋内质。

称力功能性蛋白尿。

(2)原因:

体位性蛋白尿,剧烈活动、高温、寒冷所致。

22. 

尿标本保存常用哪些防腐剂?

(1)甲苯;

(2)麝香草酚;

(3)福尔马林。

23.引起尿液混浊的原因有哪些?

(1)碱性尿在体外遇冷后;

(2)酸性尿中尿酸盐的影响;

(3)尿中含脓、血,上皮细胞;

(4)高脂血症伴随脂尿;

(5)淋巴液进入尿中的乳糜尿。

24. 

收集尿液标本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容器应清洁干燥;

(2)女性应避免月经期留尿,必要应冲洗。

(3)留取后应立即送检。

(4)细菌培养应按要求(导尿/消毒后取中段尿),收集无菌容器中。

25.正常尿液中可含有哪些微量蛋白质?

(1)白蛋白;

(2)肌红蛋白;

(3)β2微球蛋白;

(4)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及少量酶类:

(5)由泌尿系统分泌的组织蛋白。

26.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何在?

(1)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2)催化效率非常高,为一般催化剂的106~1013倍;

(3)具有高度专一性;

(4)酶具有活性部位:

起作用的不是整个酶分子,受产物或底物反馈调节。

27,简述血清铁测定的注意事项?

(1)所用试剂含铁量要少。

(2)试剂配制必项用重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注意所用器皿、试剂及蒸馏水不被铁污染。

(4)玻璃器皿洗后可用稀盐酸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5)溶血对测定有影响。

28.结合下面的米氏方程,解释一下当[s]>>km时测得的反应速率v等于最大反应速率V的道 

理。

v=V[s]/Km+[s]。

当[s]>>Km时,Km可忽略不计,此时上、下[s]均可消去,结果v=V。

29.简述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1)急性黄疸性肝炎恢复期总胆红素下降而δ胆红素百分比却显著提高。

(2)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人,血清中δ胆红索常小于总胆红素的75%。

30.肿瘤标志物一般为分:

激素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标志酶、其他蛋白类,请每类各举出一个标志物名称。

(1)HCG,ACTH,降钙素等;

(2)AFP,CEA,TPA(组织多肽抗原)等;

(3)ALP,ACP,r-GT,5'

-NT等;

(4)CRP,Tf(TRF),PA,BJ蛋白等;

31.临床生化的研究内容有哪三个方面?

(1)人体的化学组成;

(2)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

(3)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32.何谓糖化血红蛋白,其临床意义何在?

(1)血红蛋白分子中β链的氨基酸末端与糖结合而成。

(2)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多,反映病人1~2个月前血糖水平。

33.简述血浆载脂蛋白的ApoA,ApoB的临床意 

义。

Apo-A1:

增高:

乙醇性肝炎,高α-脂蛋白血症。

下降: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先天疾患Tangrer病。

ApoB:

Ⅱ型高脂血症、胆汁淤积、肾病、甲亢等,下降:

急 

肝、肝硬化、低β脂蛋白血症、甲低等。

简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基本因素。

(1)温度;

(2)pH;

(3)反应时间;

(4)底物浓度;

(5)激活剂或抑制剂。

35.血液中一些化学成分可因标本采集不当而受影响,常见的标本变异因素有凡种?

各举一例。

(1)空腹采血——血脂测定;

(2)防止气体逸散——CO2;

(3)防止分解——血糖;

(4)防止污染——血清铁;

(5)防止溶血——K+、LDH。

36.简述同工酶分离鉴定的常用方法。

(1)电泳法;

(2)层析法;

(3)热稳定法;

(4)酶动力学法;

(5)免疫学法。

37.简述反映胆道梗阻的酶类及其表现。

(1)ALP:

90%的胆道梗阻患者升高,癌变时升高显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轻中度升高。

(2)r-GT:

临床意义与ALP相似:

(3)5'

-NT和LAP:

临床意义与ALP相似,5'

-NT在儿童、青年及骨骼疾病时都不升高,特异性优。

38.怎样才能提高比色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1)适当的滤光片;

(2)被测物质的吸光度应在0.1~1.0之间;

(3)比色杯透光率一致,位置一致。

(4)准确掌握比色时间 

(5)试 

剂本身有颜色,应做空白管。

39.酶的国际单位如何规定?

1961年国际生化学会(IUB)酶学委员会建议改用统一的国际单位。

一个国际单位为: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温度25℃、最适pH、最适底物 

浓度)每分钟催化1微摩尔底物变化所需的酶量。

可用IU/L或IU/ml表示。

40.什么叫离心力?

影响离心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物体以一定速度依四周运动方式旋转,此时就形成一种力,此力通过物体脱离圆周运动的圆心。

影响离心力大小的因素是:

(1)离心半径;

(2)离心速度(转数/分)。

41.简述双缩豚法测定血清蛋白的原理。

(1)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CONH—);

(2)碱性环境;

(3)肽链与铜离子再合成紫红色络合物。

42.目前GPT测定方法有几种?

主要区别是什么?

(1)比色法(赖氏、金氏);

反应时间长,活力高时产物生成量不与酶活力成正比,赖氏法采用卡门氏单位,金氏法单位定义不合理。

(2)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

根据A340nm处光密度的下降速率测定酶法。

结果接近最大反应速度、准确、快速,由于采用了最适条件,结果 

较赖 

氏法增高。

43.为什么一些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沉淀?

(1)酒精、甲醇、丙酮吸水性强,能破坏蛋白质胶粒上的水化层而使其沉淀(即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而使蛋白质沉淀)。

(2)有机溶剂 

沉淀蛋白质往往引起变性,如酒精消毒。

44. 

何谓误差?

常见误差分几种?

意义何在?

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或定值的不符合性,系统误差:

测定结果与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离,见于方法误差、操作误差、试剂不纯等。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是一种不定的,以偶然不可预料的方式出现的误差,结果超线性范围、标本处理不当、仪器漂移、光电池老化等。

过失误差:

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等引起。

如操作失误、填错结果等。

45.何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血浆浓度在炎症时反而降低?

前白蛋白;

白蛋白,转铁蛋白。

实验室常用的层析法有几种?

(1)纸层析;

(2)薄层层析;

(3)气相层析;

(4)液相层析;

(5)凝胶过滤层析;

(6)离子交换层析。

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1)释放能量,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2)与脂类形成糖脂,是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3)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是结缔组织的基质,腺体与粘膜分泌液的成分。

(4)糖元异生形成蛋白质及脂肪。

48.何谓固相酶?

有什么特点?

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其吸附、包埋或共价结合在载体上,使之变成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催化反应中,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

特点:

(1)反复使用;

(2)稳定性好;

(3)对干扰不敏感;

(4)机械强度高

问答题

1.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何在?

2.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何在?

3.简述血液凝固的三个形成途径?

?

4.简述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原理。

5.根据细胞分布和动力学特点。

6.简述粒细胞的成熟过程。

7.血沉测定(魏氏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8.点彩红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9.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0.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贫血可分为几种类型?

11.何谓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病因有哪些?

12.实验室常见的抗凝剂有几种?

13.简述尿中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4.简述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

15.常见红细胞异常结构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