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99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物理是研究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的自然科学,找出规律,造福人类。

2.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实验之前先简介实验装置,提出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猜其结果,然后再进行演示,对实验用物理知识小结,落实到学习物理是有趣味的。

(1)演示P2图0--2实验,提问:

鸡蛋会和纸片一起飞出吗?

小结。

学生实验:

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注意要前后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手指。

这时你看到的手指有何特点。

答,可看到手指是放大的。

然后手持放大镜,把手臂伸直通过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答,可看到手指是放大的。

然后手持放大镜,把手臂伸直通过放大镜看窗外

教学过程设计

的物体提问:

这时你看到的景物有何特点,答:

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是缩小了,而且是倒立的,(实验为每两人一组,发给一个放大镜。

总之,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

学习物理能解开头脑内的迷、揭穿谜底。

学习物理还能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研究物理研究方法、因此学习物理是有趣的。

同学们要从小立志学好基础知识,长大能在科学上,在物理学上取得成就,对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3.物理是有用的:

(1)启发、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讨论,说明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2)教师指出学好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科学、如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的基础:

(3)简介无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板书,l,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4.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1.引入:

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我们要解开物理学中一个个的谜、要学好物理,应注意些什么?

指出: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要学好物理知识,应特别重视观察和实验。

三.思考及作业

四板书

引言

一.物理研究什么

物理是研究关于力、电、光、热、声的现象,找出它发生的原因,并为人类服务。

二.物理是有趣的

三.物理是有用的

四.学好物理的方法

1.重视观察和实验

2.还要在生活中去学物理。

五教学反思

第2课时长度的测量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方法

讲解讨论探究

手段

刻度尺硬币书本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

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

1.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

米"

是长度单位。

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例如:

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

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及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

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

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

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

(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

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

(都不对)。

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

读数时,视线要及尺面垂直。

(可参照课本图1-7)。

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

认识所举例子长度

观察刻度尺

练习读数

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

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

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

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

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

刻度尺应"

立"

着放正,不能歪斜。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

着的说法。

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

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4.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

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

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归纳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认识测量

二.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

(主单位):

米(m)

2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实验室常用)

2刻度尺正确使用

1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及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四.误差

1测量值及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人为因素和测量工具本身。

3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常用)和用较精密仪器

第3课时用刻度尺测长度

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习并练习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刻度尺的读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探究

刻度尺

上一节课学习了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练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

复习:

(1)用前观察刻度尺,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

(2)放投影片(学生练习读数)

2.实验测量

(1)直接测量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2)特殊测量

(1)累积法

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并填入实验报告表格中。

(2)平移法:

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

测曲线的长度。

(4)轮转法:

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

轮子转动的圈数。

(三)课堂小结

1.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在用常规方法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今天学习到的一些特殊方法进行测量。

完成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直接测量

二特殊测量

(2)平移法

(3)替代法

(4)轮转法

轮子转动的圈数

第4课时活动:

降落伞比赛

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学习并练习秒表的使用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刻度尺秒表等

一提出问题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及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及假设

伞的形状面积伞绳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选择两个形状不同的降落伞其他因素保持一样。

2选择一样的高度(教学楼5楼)

3同时放下降落伞并开始计时,降落伞落地停止计时,分别记下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四进行试验收据证据

五分析论证

六评估交流合作

七学生讨论(面积和伞绳)

1.按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降落伞滞留时间及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活动

活动:

第5—6课时走进实验室(测试课)

测试课

1.检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刻度尺的使用

测量长度估读

教法

测试

教具

试卷

1、组织教学,分发试卷

2、开始测试

3、测试结束

做好准备

完成试卷

教学反思

第7课时认识运动

新授课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及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

知道运动及静止的相对性。

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讲解,讨论分析

图片,诗句,实例

引入新课

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及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2、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

(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

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中国十大名曲。

问:

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

(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看课本上“交流及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及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物体物体

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

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

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

(4)概括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参照物:

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5)讨论分析

a、先讨论课本图2-3,提问学生回答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c、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是静止的?

D、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

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总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任意性;

根据需要和方便。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思考及作业

1.课堂练习2.课后练习

⑴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⑵参照物:

⑶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⑷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8课时运动的描述

1、知识及技能

(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及静止的;

2、过程及方法

(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

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图片实例

人们用音乐,绘画可以描述运动,物理中是怎么描述运动的呢?

讲述自己苗猪运动的方法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火山喷发;

体育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②实验

a、将糖放在水中,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b、用酒精灯烧水,观察水的汽化和液化过程。

③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大脑的思维过程、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④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

师生达成共识: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并且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①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倾听,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听到后的感受。

并以此为背景音乐,进行下面的教学。

教师: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画家用形态和色彩表现运动;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汇报各组搜集的有关运动的诗词、绘画、歌曲等。

③教师: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及和谐,令我们由衷地赞叹。

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家,我们只是普通人。

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已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的世界。

请同学们说出及运动有关的词语:

表达人的运动的、表达汽车的运动的、表达运动快慢的……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已擅长的方法去描述事物。

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世界的呢?

①阅读“交流及讨论”栏目,问:

小明是怎样判断小狗花花是“运动”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取4人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看法,最后达成一致,代表自已小组汇报结论。

目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物体位置的改变就成为运动。

从而引发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特定的描述运动的物理概念。

学生讨论并完成课本中作业第1、2题。

了解学生对以上物理概念的理解。

②多媒体展示:

一列火车正在高速行驶,一位乘客在火车上打瞌睡。

车内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也会不同。

从而引发运动及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举例:

生活中同一物体,因参照物选择不同,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这样的实例。

加深学生对“运动及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从而引发:

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③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三小结

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分类

学生小结

四.思考及作业

1、课堂练习2、课后练习

板书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9课时运动的速度

知识及技能

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过程及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速度的单位换算.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讲解,讨论

动画

(1)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

复习

1.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动画,讨论小车运动的特点。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提问:

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

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

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

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

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

(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

)!

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

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

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

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v=s/t

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

米/秒;

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