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01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试题复习题Word格式.docx

4、。

7.变质作用因素中压力可分为均向压力、和。

8.糜棱岩是经变质作用形成,是带中常见的岩石。

9.斜长角闪岩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岩石。

10.识别和恢复变质岩原岩性质,主要依据、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特征。

11.根据下列岩石学特点填空:

序号

结构、构造

矿物组合及含量

岩石名称

岩石大类或产状

(1)

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酸性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含量近相等、石英(21%)、角闪石(8%)

(2)

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

块状构造

斑晶角闪石、斜长石,基质斜长石微晶、隐晶质

(3)

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为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白云母(45%)、蓝晶石(20%)、石英(27%)、

长石少量

(4)

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变斑晶蓝晶石6%;

变基质斜长石(45%)、石英20%、黑云母(2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岩浆2.砂状结构3.灰岩和白云岩4.片状构造5.接触变质岩

四、简答题(1~2题任选1题;

4~5题任选1题;

第3题必答。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2.简述安山岩与玄武岩的异同。

3.简述砂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4.简述变质作用类型及主要特征。

5.对比片岩与片麻岩的异同。

岩石学试题(第6套、参考答案)

每小题1分,

1.岩浆是由下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

2.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

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3.超基性岩类的所有岩石都属于超镁铁岩石(×

4.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5.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6.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要矿物成分构成的岩石称为碳酸岩(×

7.内源沉积岩包括铝质岩、铁质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等(×

8.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和岩体空间形态有关(√)

10.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岩浆岩中按造岩矿物的含量可分为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副矿物等三类,三者在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为高温矿物,而后者基质为显晶质;

斑晶为稳定矿物。

3.岩浆岩按SiO2百分含量分类为四大类,其含量及类型分别是:

SiO2﹤45%,超基性岩;

SiO245~53%,基性岩;

SiO253~65%,中性岩和SiO2﹥65%,酸性岩。

4.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流纹岩,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深成侵入岩称辉长岩。

5.砂岩一般具有砂状结构,主要由石英和长石或岩屑组成。

6.陆源碎屑岩类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分类为1砾岩、碎屑直径>2mm;

2砂岩、碎屑直径2-0.063mm;

3粉砂岩、碎屑直径0.063-0.004mm和4泥质岩、<0.004mm。

7.变质作用因素中压力可分为均向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和应力。

8.糜棱岩是经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是韧性剪切带中常见的岩石。

9.斜长角闪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矿物组成的区域变质岩石。

10.识别和恢复变质岩原岩性质,主要依据地质产状及岩石共生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变质岩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特征。

11.根据下列岩石学特点填空:

角闪二长

花岗岩

酸性岩

角闪安山岩

(或闪长玢岩)

中性岩

蓝晶石

白云母片岩

区域变质岩

蓝晶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有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2.砂状结构——是砂岩的结构,主要由粒度在2-0.063mm的粒状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组成。

3.灰岩和白云岩——两者均属于碳酸盐岩。

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

4.片状构造——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岩石中所含的大量片状和粒状矿物都呈平行排列,是岩石组分在定向压力下产生变形、转动或受应力溶解、再结晶形成的。

5.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变质岩石的总称。

答:

1)超基性岩:

SiO2含量<

45%,富含MgO、FeO,而K2O、Na2O含量少;

因此反映在矿物成分上,就以铁镁矿物为主,一般含量可达>90%,主要是橄榄石、辉石,而长石含量很少或无。

2)基性岩类:

SiO2含量为45~53%,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FeO、MgO较超基性岩少,Al2O3、CaO含量则增,因此出现了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共生,且含量近于相等。

3)中性岩类:

SiO2含量为53~66%,FeO、MgO、CaO含量均较前者减少,而K2O、Na2O的含量却相对增加,因而出现了角闪石与中性斜长石共生,铁镁矿物则降低至30%左右。

另外还有一类较富含K2O和Na2O的中性岩(正长岩类),则出现铁镁矿物和碱性长石的共生。

4)酸性岩类:

SiO2含量>66%,FeO、MgO、CaO含量大大减少,而K2O、Na2O则明显增加,因此出现了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等共生现象,其中铁镁矿物一般仅占10%左右。

5)碱性岩类:

K2O、Na2O含量高,而SiO2含量较低;

这类岩石的特点,是在暗色矿物中出现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都富含Na2O),在浅色矿物中常出现SiO2不饱和的霞石,白榴石等。

安山岩和玄武岩都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类;

结构构造较为相似一般具有斑状结构或者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安山岩为中性喷出岩类,SiO2含量为53~66%,其主要矿物成分与闪长岩相似,斑晶矿物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基质具玻晶交织或交织结构,由斜长石微晶及玻璃组成;

玄武岩为基性喷出岩类,SiO2含量为45~53%,主要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斑晶常见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基质为间粒、间隐及拉斑玄武结构可见微晶状辉石、斜长石及玻璃质、磁铁矿等。

砂岩粒度为2-0.063mm,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其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岩屑三种,石英较为稳定。

砂岩中的胶结物常见有钙质、硅质、铁质等,砂岩的粒度、分选性及圆度等特征常差别很大。

主要结构为砂状结构。

砂岩按照粒度分为:

巨粒砂岩、粗粒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

按照成分分类:

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

主要有动力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下,岩石破碎的一种变质作用一般分布在断层和破碎带附近。

区域变质作用:

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区域性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伴随发生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变质作用:

是区域变质作用的进一步深化,常常和区域变质作用伴生。

接触变质作用:

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产生的变质作用,一般围绕岩浆岩体或在岩体附近分布。

气液变质作用: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交代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其它类型变质作用:

洋壳变质作用和冲击变质作用等。

5.对比片岩与片麻岩的异同

片岩常可有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具有(粒状)鳞片变晶、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片柱状矿物>30%,粒状矿物石英>长 

石,当石英>50%时为石英片岩;

多见于区域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中

命 

名:

首先按片柱状矿物种类和含量划分,再根据变斑晶进一步详细分类。

命名原则:

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片岩

片麻岩:

具有鳞片(或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可有斑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

其中,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大于25%。

命名:

首先按长石矿物种类划分为钾长或斜长片麻岩,然后再根据片、柱状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进一步分类和命名。

命名原则:

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类型+片麻岩

结晶岩石学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者在括号中打“√”,错误者打“×

每题1分,共10分)

1.岩浆是由地幔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2.按岩石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

3.英安岩是与花岗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4.花岗闪长岩喷出相代表岩石为安山岩。

()

5.侵入岩中,岩基、岩株、岩墙、岩盖、岩床等都是不整合产状的岩体。

6.玄武岩浆可以熔化花岗质的捕虏体。

7.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8.碎斑为原岩中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

9.片岩的命名主要根据片(柱)状矿物。

10.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绝对大小可分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四类。

2.辉长岩是由①_______和②____ 

_____组成的岩石,具有③____________结构,常见④____________构造。

3.酸性岩类喷出相的典型代表性岩石为①_____和②______。

4.变质岩结构根据成因可分为①____________、变晶结构、②____________、交代结构。

5.混合岩中的基体为混合岩化过程中残留的变质岩,是①____________作用的产物,颜色一般②____________。

6.根据下列岩石特征填空:

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钾长石(40%)、斜长石(25%)、石英(24%)、黑云母(8%)

斑状结构、基质微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矿物:

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6%)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石英(40%)、长石(15%)、黑云母(25%)、白云母(15%)、绿泥石(3%)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岩浆作用2.玢岩3.花岗结构4.角岩5.变质作用

四、简答题(1~2题任选一题,3~4题任选一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玄武岩的基本特征;

2.简述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3.简述变质岩变晶结构及其主要特征;

4.对比分析千枚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

五、岩石标本鉴定(观察描述所给标本,详细定名;

注明标本编号,每个20分,共40分)

《结晶岩石学》第7套试卷(参考答案)

1.岩浆是由地幔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

3.英安岩是与花岗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

(√)

(×

9.片岩的命名主要根据片(柱)状矿物类型。

①_粗粒结构_____、② 

中粒结构_、③_细粒结构和④微粒结构__四类。

2.辉长岩是由①_辉石__和②____斜长石__组成的岩石,具有③ 

辉长___结构,常见④___块状__构造。

3.酸性岩类喷出相的典型代表性岩石为①_流纹岩 

和②__英安岩。

4.变质岩结构根据成因可分为①变余结构、变晶结构、②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5.混合岩中的基体为混合岩化过程中残留的变质岩,是①_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颜色一般②___较深_____。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酸性侵入岩

橄榄玄武岩

基性喷出岩

二云母石英片岩

1.岩浆作用:

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及地质应力作用下,沿着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 

条件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总体称为岩浆作用。

2.玢岩:

岩石为浅成相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其成分一般为中-基性岩石系列。

3.花岗结构:

岩石中,中粗粒-细粒状的暗色矿物呈自形-半自形、斜长石半自形、碱性长石和石英为他形状构成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由于在花岗岩中常见,因此又称为花岗结构。

4.角岩:

为泥质岩经中级热接触变质的产物,特点是原岩中的组份已经重新组合,以致原岩的结构,构造基本消失,但是没有化学成分的交代发生。

组成的主要矿物是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岩石一般为黑至暗灰色的致密块状,常具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为角岩结构;

变斑晶为红柱石、堇青石、石榴石等,如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等

5.变质作用:

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基性喷出岩的代表岩石为玄武岩,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极为广泛。

玄武岩中SiO2含量为45~53%,铁、镁含量较高,钾钠含量低。

一般为黑色、绿-灰绿、暗紫等色,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在海底喷发的玄武岩中则常具有特殊的枕状构造。

块状玄武岩中常发育的柱状节理。

玄武岩多具斑状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也有玻璃质和半晶质结构;

常见的斑晶矿物为斜长石、橄榄石和辉石,其中的橄榄石常变为褐红色的伊丁石。

大多数玄武岩的基质都是隐晶质的,个别种属(粗玄岩)可看到其基质中的斜长石微晶和辉石晶粒。

玄武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拉斑玄武岩、高铝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

按结构和构造可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等。

花岗岩类是酸性深成岩类。

其中SiO2含量为﹥65%,铁、镁含量低,钾钠含量高;

故暗色矿物含量也是各类岩浆岩中最少的,一般在10%以下;

而浅色矿物最多,一般>90%,矿物种类与前述几类岩浆岩也有所不同。

主要是石英含量较高,达20%以上。

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也有一些为斑杂构造、球状构造、似片麻状构造等;

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云母、角闪石,有时还有少量辉石;

石英含量是各种岩浆岩中最多的,其含量可从20~50%,少数可达50~60%;

钾长石的含量一般比斜长石多。

花岗岩的分类:

深成岩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文象花岗岩等;

浅成岩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花岗岩可以根据含量大于5%的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命名,如主要是黑云母,可称为黑云母花岗岩;

如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称为二云母花岗岩;

如果以角闪石为主,则称为角闪花岗岩,如以辉石为主,则称为辉石花岗岩;

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则可称为白岗岩。

变晶结构:

由变质作用(以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为主)形成的一类结构。

类型划分及特征如下:

按照绝对粒径分:

粗粒(>3mm),中粒(1~3mm),细粒(<1mm)变晶结构。

按照相对粒径分:

等粒、不等粒、斑状(大者称为变斑晶,小者为变基质)变晶结构。

按照自形程度:

常为半自形→它形变晶结构。

按照形态(结晶习性)分:

粒状变晶、鳞片变晶、纤柱状变晶结构。

按交生关系分:

包含变晶、筛状变晶、残缕结构等。

片麻岩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含长石、石英较多,粒度较粗(一般大于1mm);

岩石中长石(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一般大于25%,当长石含量减少,石英增加时,则过渡为片岩。

片状或柱状矿物可以是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有时可含矽线石、蓝晶石、石榴石、堇青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片麻岩可根据所含长石的种类,分为钾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两大类,然后再根据暗色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进一步分类命名,如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矽线石钾长片麻岩等。

千枚岩是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

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低级变质作用所形成,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

原岩矿物成分基本上已全部重结晶,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新生矿物组成。

岩石一般呈细粒鳞片变晶结构,颗粒平均粒径小于0.1mm。

岩石的千枚理面上,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并常具小的皱纹构造。

千枚岩可根据颜色、所含主要变质矿物及杂质成分,进一步划分和命名。

标本按岩浆岩和变质岩各1块搭配,评分标准按岩石结构2分、构造2分、矿物组合2分、每个矿物的特征及含量8分(一般4种主要矿物)、次生变化1分、详细定名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