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426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9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2教费过程

—、导入新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

"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答应:

“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

“退回来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向北平方向前进。

提问:

李自成是谁?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

闯王”,起义期间提出"

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人民的支持。

毛泽东的意思是:

进入北京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一次考验,要学会建设和管理城市,从而使国家富强,走向民主的光明前途,不可像李自成一样,革命成功就贪图享乐,最后导致失败。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准备

教师提问:

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

此时,政协有何作用?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二) 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几项主要内容。

主要概括为一个纲领、两个选举、五个决定。

2. 史料展示: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 教师提问:

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哪些内容?

我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4. 学生自主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说一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指的是什么。

“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目标导学二:

(—)过程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悟全国人民的喜悦之情。

2. 史料展示(或者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毛主席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吗?

54门礼炮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当时确定的只有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

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 请同学们想一想:

这一百多年来,外国侵略者是怎样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

回顾历史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劳动人民头上压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就抬不起头,更别说站起来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教师过渡:

当毛主席向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们祖国的大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西藏的和平解放过程。

目标导学三:

西藏和平解放

1. 回顾历史:

请学生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汉族与藏族’'

和同为一家”,关系友好密切;

(2) 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3) 1727年,清朝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 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相关图片

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做简要回答。

4. 教师提问:

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 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语"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因为当时我国还有港澳台地区没有实现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三、课堂总结

1949年10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的确,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无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时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睿智。

这为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开端,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3板布核杜

4教费友忍

成功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多媒体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材料比较广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对学习好历史大有帮助;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分析总结,符合新课标要求。

不足之处:

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不够流畅。

4

1教费乡析

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看相关视频,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材料,让学生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增强提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理解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强信念。

二、 新课讲授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 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

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 教师提问: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 史料解读:

毛主席说: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4. 问题思考: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5. 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

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

应该出兵。

反方:

不应该出兵。

(1)正方: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

(2) 正方:

美国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美国侵朝意为建立侵华跳板和基地,如得逞,更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以及国家独立与安全;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国家初建,百废待兴;

尚缺乏实力与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及其"

联合国军”抗衡,若战败,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威胁更大。

(3) 正方:

在我们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朝鲜比台湾重要的多。

最严重的是日本地位的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是:

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战打出了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

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4) 正方最后陈述:

战争开始后,美国的第七舰队立即进驻台湾海峡。

不管联合国怎么样,但美国阻止中国统一的意图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朝鲜这么一个跟美国对立的国家,那么美国将屯兵中朝边境。

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参战,这南北夹击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

从一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角度来看,保护朝鲜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是真正的保家卫国。

再从经济角度来看看吧!

与朝鲜紧邻的东北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的基础,那里有日伪时期留下的较为完善的铁路和当时中国不多的矿山、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中最佳的工业基础。

如果我们失去了朝鲜这道屏障,这个工业基地就必须要另外选址,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搬迁的巨额费用。

基于以上两点,中国必须出兵保护朝鲜,因为保护朝鲜其实也是保护自己。

反方最后陈述:

其一,中国为朝鲜战争支出了60万人民币旧币的战争经费,相当于当年国家全部支出的一半,还无偿支援了朝鲜560万吨物资,付出了总共伤亡80万人的巨大代价。

如果用打朝鲜战争的费用购买武器,使用武力渡海收复台湾,台湾早已回归祖国。

其二,我们的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我们的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我们的国力还不是那么强盛,那么朝鲜战争中国赢了吗?

中国投入的兵力和遭受的人员伤亡远远超过美国。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投入了野战军总兵力的66%,炮兵的62%,坦克兵全部,空军的70%。

由于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想跟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只出动了陆海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

如双方在战争中都全力以赴,结局就不同。

其三,中美之间的一场血战,使双方结成无法和解的血仇。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美国总统决不至于在时隔20多年之后才飞越太平洋跟中国领导人握手言和。

因此,我方仍坚持中国不应该出兵帮助朝鲜。

(二)中国出兵朝鲜

1.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2. 教师过渡:

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德怀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在整个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 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图片

2. 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请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略。

(要求语言生动、情节感人)

3. 教师讲述:

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

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如讲述黄继光和邱少云战斗英雄的事迹及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等问题,学生积极参与。

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善诱、善引、善导应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他们对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学生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掘出来。

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

朋友!

你已经知道

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

最可爱的人”。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 教师讲述:

正是由于这些最可爱的人一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

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 史料解读: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

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

联合国军'

'

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

《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 提出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和大力支持;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

党的英明决策,

彭德怀的正确指挥;

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的战争。

4. 请学生说说:

胜利的结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意义?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

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

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一一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

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7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

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背景、历史意义

师: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或看过相关的影片吗?

(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及对土地改革的感性认识)

生:

(思考并讨论)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的肆意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山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辛,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

“白毛女"

在现实中,是有此人存在的。

罗昌秀一一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罗锡联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

1939年,年仅16岁的她,被迫躲进深山老林,过了17年的野人生活,直到33岁时才重返"

人间"

,此时的她已是满头白发。

同学们在听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

在旧社会,地主是如何剥削广大农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

收取高额地租;

强迫农民为他们干活……

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有大量土地,阡陌相连,他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过着奢华的生活。

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进、小斗出”的伎俩巧取豪夺,住的是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庄园,专门用水牢迫害穷苦百姓;

当时在他家干活的雇农却难以住上完整的茅屋。

其实,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农民,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土地。

历朝历代,人们不堪忍受的时候,就起来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

总之,农民从始到终都在为土地而奋斗。

到了毛泽东这里,以他对历史的熟谙和所究,深知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去为农民争取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展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土改的背景

1.图表展小: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有总耕地

50%以上

仅占1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

改的进行和结果

1.图片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情况。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引导学生思考:

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在农村占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1)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约7亿亩

(2)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2)地租被免除

(3)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4)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2.史料展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

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教师展示图表:

y别名小、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土地归私人所有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剥削与被剥削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

平等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5. 教师提问:

分组讨论地主阶级的去向。

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他们中除了恶霸外,其他人都变成了农民。

6. 教师强调:

仔细观察表格,土改主要是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虽然从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

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

在中共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4教费女忍

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讲解,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

10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