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437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万数字地质图说明书Word格式.doc

第二章  岩浆岩 57

第一节 火山岩 58

第二节 侵入岩 63

第三章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79

第四章  地质构造 87

第一节 沉积建造与构造运动 88

第二节 主要断裂构造、韧性变形带 95

第三节构造单元划分 110

第四节地质发展史 121

第五章  结论 127

第一章  地层

广西地层发育齐全,自古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以泥盆系-中三叠统分布最广,尤以泥盆系得天独厚。

地层出露面积21万余km2,约占广西陆地面积90%,计有15个系和3个相当界级的群,在修编的1∶50万数字地质图上采用了139个岩石地层单位和3个构造岩石单位(表1-1)。

广西地层按大地构造属性和沉积特征可分3个发展阶段:

前泥盆纪为地槽型沉积,泥盆纪-中三叠世为准地台型沉积,晚三叠世-第四纪为陆缘活动带盆地型沉积。

广西沉积矿产丰富,主要有锰、铝、铁、微粒金、煤、重晶石、膨润土、高岭土、铀矿、砂锡、砂金、钛铁砂矿等。

最重要的含矿层位是泥盆系。

其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古近系。

第一节 前泥盆系

广西前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北、桂东地区,在桂中和桂西仅有零星出露。

其中最老的地层出露于云开大山,为一套混合岩化的中深变质岩系,组成云开地块的结晶基底,1∶25万玉林幅区调命名为天堂山岩群,时代为古元古代,其上为云开群,是一套类复理石浅变质岩夹变质火山岩,为云开地块的褶皱基底,两者为滑脱型韧性剪切带接触。

四堡群出露于九万大山-元宝山,大致与云开群同期的复理石沉积,夹多层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

丹洲群主要分布于桂北,少量见于桂东,以三江-融安断裂为界,西部为冒地槽沉积,东部为优地槽沉积。

寒武系自东向西由槽盆相过渡为台地相,奥陶系分布于大瑶山南北两侧和东大明山西侧,志留系仅见于小董-容县一线之东南。

一、天堂山岩群

原称天堂山变质岩系,姚文光、乐森王寻创名于容县灵山乡天堂山,“广西岩石地层”(1997)改称天堂山片麻岩,1∶25万玉林幅区调再改为天堂山岩群,代表深层次结晶基底岩系,选层型剖面位于容县灵山乡峡口(广西区调院,1993)。

分布于博白三滩-容县杨梅-岑溪筋竹一线之东南侧,总体环绕天堂山展布,由于长期的构造变动和岩体侵吞,原来的沉积叠覆关系已遭受严重破坏,只能根据某一块体的主要岩性划分为片岩、变粒岩、片麻岩3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

我院对天堂山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锆石测得SHRIMP法年龄为1817±

36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

1、天堂山岩群片麻岩 Pt1T.gn

分布于岑溪市马路、陆川县下我贵水等地,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条带(纹)状混合岩、阴影状混合岩、石英云母片岩、长石黑云片岩等组成。

岩石强烈混合岩化,沿面理贯入的长英质脉体,常发生剪切流变褶皱,或变形为透镜状、石香肠状。

岩石变质程度高,常含矽线石、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堇青石等变质矿物。

参考厚度大于515m。

2、天堂山岩群变粒岩 Pt1T.gnt

零散分布于博白县黄陵、北流市六靖-大坡外、岑溪市南渡高垌-筋竹黄陵一带,主要为灰白色薄-厚层状黑云二长(钾长)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辉石(角闪)斜长变粒岩、浅粒岩夹少量长石石英岩、长石黑云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方解绿帘辉石岩、石榴辉石岩、透辉石岩组成,含矽线石、堇青石、十字石等变质矿物,局部强烈混合岩化,沿面理常有长英质脉体贯入并发育剪切流变褶皱,参考厚度大于687m。

3、天堂山岩群片岩 Pt1T.sch

分布于陆川县六法水-下我贵水、北流市隆盛-凤凰顶、岑溪市南渡-马路东南侧一带,在天堂山一带也有零星分布。

主要由灰-灰绿色薄-中层状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长石云母(石英)片岩组成,夹少量片麻岩、浅粒岩、变粒岩、石榴辉石岩等。

岩石含较多矽线石、堇青石、十字石、石榴石、红柱石等变质矿物,沿面理有长英质脉贯入。

参考厚度大于791m。

二、云开群

主要分布于云开大山,为一套类复理石浅变质岩系夹变质火山岩,局部夹铁、磷矿层。

其变质程度较低,多为绿片岩相,少数为低角闪岩相,云母片呈细鳞片状,局部有同构造分泌的石英脉贯入,其变形样式为中浅层次的圆柱状褶皱,与天堂山岩群有明显差异。

据广东704地质队及区调队在云开群中采获的微古植物化石确定其时代为长城纪-青白口纪,我院在北流市石窝附近变质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用SHRIMP法测得年龄为1462±

28Ma,时代为中-新元古代。

1、丰洞口组 Pt2-3f

分布于陆川月垌、沙坡、北流市清湾等地,由灰色、浅紫红色绢云千枚岩、绢云石英千枚岩、长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炭千枚岩夹云母片岩组成,沿片理面有内分泌石英脉充填,顺层掩卧褶皱发育,与下伏天堂山岩群呈滑脱型韧性剪切带接触,厚度308-1180m。

2、兰坑组 Pt2-3l

分布于北流市石窝、陆川县米场等地,由灰褐色、黄褐色、紫红色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长石二云片岩、长石云母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组成,夹少量含磷灰石片岩、含炭云母片岩、条带状磁铁矿层及大理岩、钙质泥岩等,厚度372-3138m。

3、沙湾坪组 Pt2-3s

分布于陆川县米场-北流市清水口一带,主要岩性为黄灰、黄褐、紫红色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长石云母石英岩、微粒石英岩、绢云千枚岩夹薄层硅质岩、斜长角闪岩,厚度590-2513m。

4、射广组 Pt2-3sg

分布于博白县松旺镇射广、旺茂镇-陆川县沙湖官山一帶,岩性为浅灰色、灰黄色薄-中厚层状石英岩、长石石英岩与深灰色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互层或互为夹层,下部和上部石英岩较多,中部千枚岩较多,中上部有一套纯净的石英岩。

局部有构造分泌石英脉贯入,并与片理一齐褶皱,被改造成石香肠。

厚度大于1600m。

三、四堡群

分布于九万大山-元宝山一带,由轻变质砂泥岩及多层超基性-基性火山岩组成,未见底。

按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九小组、文通组、鱼西组,总厚大于4594m。

1、九小组 Pt2j

仅见于融水县汪洞南侧的黄蜂山一带,岩性为灰绿色变质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泥质粉砂岩、千枚岩、板岩夹层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岩,未见底,厚度大于655m。

2、文通组 Pt2w

分布于融水洞头、安太、文通、罗城五弟、界牌、环江九蓬等地,岩性为灰绿色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夹基性熔岩、凝灰岩、科马提岩。

火山岩以文通、界牌一带最厚,有6层,其中3层有鬣剌结构的科马提岩,发育气孔、杏仁体和枕状构造。

区调队在文通组获科马提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667±

247Ma,属长城纪。

厚度大于2514m。

3、鱼西组 Pt2y

伴随文通组分布于鱼西、烟岭、九小等地,由变质泥质粉砂岩、板岩、绢云千枚岩夹变质细砂岩组成,局部夹中酸性火山喷发岩。

岩石具条带构造,发育水平层理、单向斜层理及冲刷构造。

厚度大于1405m。

四、丹洲群(青白口系)

丹洲群分布于桂北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青白口系分布于桂东鹰扬关地区,两者虽属同一层位,但其沉积相、岩性组合和火山岩特征仍有一定差异,因此将其分为两套地层序列分别描述。

桂北丹洲群可分白竹组、合桐组、三门街组、拱洞组,以三江-融安断裂为界,西侧以含砾片岩、含砾千枚岩、变质砂砾岩与下伏四堡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原认为元宝山地区为平行不整合,实为滑脱构造),不夹火山岩;

东侧未见底,在合桐组与拱洞组之间夹多层基性火山岩,并有大量透镜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岩顺层侵入。

三门街组基性岩锆石U-Pb法年龄为837Ma,时代为青白口纪。

桂东青白口系未见底,只出露鹰扬关组及下龙组,大致与桂北的三门街组、拱洞组相当。

但鹰扬关组中的火山岩偏中性,K2O相对较高,无枕状构造,火山角砾较发育;

下龙组的铜铁矿化较强,并形成有一定工业意义的磁铁矿床。

鹰扬关组细碧角斑岩锆石U-Pb法年龄819Ma。

1、白竹组 Pt3b

分布于九万大山-元宝山,自下而上由灰绿色变质砾岩、变质含砾砂岩或含砾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夹千枚或云母石英片岩,到钙质片岩、条带状大理岩,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旋回。

与下伏四堡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由于白竹组与四堡群之间存在滑脱构造,片理取代了层理,底部砾石沿片理方向拉伸为长条状,故多数地方看不到不整合面,或将滑脱面误为平行不整合。

本组岩性自西向东碎屑物由粗变细,上部钙质层厚度增大。

总厚345-618m。

2、合桐组 Pt3h

分布于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下部为灰绿色绢云千枚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夹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白云岩透镜体及磷块岩结核;

上部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绢云石英千枚岩、砂质板岩,在罗城四堡一带夹碳酸盐岩的滑塌角砾岩及水道砾岩,罗城金垌一带含炭千枚中产Laminaritessp. Trachysphaeridiumsp.等微古植物化石,龙胜泗水一带砂岩、粉砂岩夹层增多,厚308-1793m。

3、三门街组 Pt3s

分布于龙胜三门街镇-和平马海一带,下部为灰黑色含炭千枚岩夹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上部为细碧角斑岩系,主要由细碧岩、中基性熔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及大理岩、硅质岩等组成了3个喷发旋回。

细碧岩具枕状构造、球粒、杏仁体。

在三门街该组上部的黑色千枚岩中产Protoleiosphaeridiumsp.、Brocholaminariasp.、Leiominusculasp.等微古植物。

该组自西向东厚度变薄,火山岩夹层减少,总厚300-850m。

4、拱洞组 Pt3g

分布于九万大山-越城岭,岩性为灰绿色绢云板岩、绢云千枚岩夹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泥质粉砂岩。

在罗城宝坛毛坪-金垌一带见水道砾岩、含砾砂岩及滑塌角砾岩,常见底冲刷面、递变层理、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三江合桐一带见磷块岩结核,龙胜一带砂岩夹层变多。

本组厚度在融水拱洞最厚1793m,龙胜界口次之为1184m,罗城江口最薄仅384m。

5、鹰扬关组 Qby

为冶金部地质研究所李自惠(1979)年创名,当时认为与桂北的合桐或部分拱洞组相当。

1983年陈显伟等根据其上部夹磁铁矿层,将其划归震旦系,与桂北的富禄组对比。

1998年我院在编制广西第三代地质图时,对鹰扬关下龙剖面进行实地考察,并采集了鹰扬关组基性火山岩锆石同位素年龄样,认为鹰扬关组与桂北三门街组、拱洞组从岩性组合、变质程度极为相似,其中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为819±

11Ma、角斑岩U-Pb法年龄825±

20Ma,因此将其1-2段与三门街组对比,仍称鹰扬关组;

3-4段与拱洞组对比称下龙组。

该组下部以火山岩为主,由变质火山角砾岩、细碧角斑岩、角斑岩夹千枚岩、白云岩、硅质岩;

上部以钙质千枚岩、泥质灰岩夹火山碎屑岩。

未见底,厚度大于826m。

6、下龙组 Qbx

毗连鹰扬关组分布,以青灰色、灰色石英绢云板岩为主,底部以一层变质石英砂岩夹结晶灰岩与下伏鹰扬关组钙质千枚岩分界;

中部夹一层厚约20m的磁-赤铁矿层,上部为绢云板岩夹白云岩透镜体。

厚度大于1135m。

五、南华系

南华系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提出(2001年),名源自刘鸿允“南华大冰期”。

该系相当我国南方原震旦系下统。

广西南华系主要分布于桂北,自下而上为长安组、富禄组、黎家坡组,属滨岸冰水沉积;

部分分布于桂东,属广海槽盆相沉积,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局部夹0.1-2m的含砾泥岩,套用湖南岩石地层单位,命名为天子地组、正圆岭组。

1、长安组 Nhc

下部灰绿色砂质板岩、板岩夹中厚层变质砂岩、含砾砂岩,上部为灰绿色块状含砾泥岩、含砾砂岩夹砂泥岩,含砾砂泥岩多为块状构造,分选差,砾石成分复杂:

有泥岩、砂岩、脉石英、花岗岩等,磨圆度差别大,局部见擦痕。

厚度自西向东减小,融安马架1974m,三江石显1453m,全州茶园头125m。

长安组与下伏丹洲群一直认为是整合接触,但两者之间在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程度方面差异极大,似有构造运动存在。

2、富禄组 Nhf

毗连长安组分布,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岩屑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为主,局部夹含砾砂岩、透镜状白云岩,底部以1-3层含铁页岩与长安组分界,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为灰黑色页岩。

发育斜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及不对称波痕。

三江侗族自治县六合一带顶部产微古植物:

Asperatopsophosphaerabavlensis、A.partialis、A.umishanensis、Pseudozonosphaeraverrucosa。

以三江-融安断裂为界,西部厚600-800m左右,东部厚多在100m以下。

3、黎家坡组 Nhl

原称南沱组,因岩性与沉积环境与峡东之南沱组差异较大,改称泗里口组(广西区调队1987)。

1997年广西区调队在进行岩石地层清理时,因其与贵州区调队1964年创建的黎家坡组岩性相似、层位相当,据命名优先权采用黎家坡组。

广西境内黎家坡组岩性为灰绿、浅紫色块状砾质砂泥岩、含砾泥岩,砾石形状各异、大小悬殊、成分复杂,部分砾石具擦痕、扭裂痕、压凹面,中上部夹浅紫色泥岩、长石砂岩、含锰白云岩,普遍含黄铁矿结核。

在三江泗里口剖面含微古植物:

Trachyminusculasimplex、Trachysphaeridiumplanum、T.rude、T.cultum、Polyporataobsoleta、P.microporosa、Asperatopsophosphaerapartialis、A.rugosa等。

厚度变化较大,罗城-三江一带967-1413m,龙胜-全州小于400m。

4、天子地组 Nht

湖南区调队1982年创名于桂阳桥市大江边泗洲山剖面,系指一套底部为凸镜状赤铁矿,其上为紫红色、灰绿色中层状岩屑杂砂岩、绢云板岩、条带状板岩构成的地层,属陆缘斜坡浊流沉积。

该组在广西仅见于贺州大宁龙水-赖村一带,底部为厚层状含砾不等粒岩屑砂岩,与下伏下龙组接触面上有厚约0.5-1m的铁锰质层,下部为深灰色含黄铁矿绢云板岩夹中厚层状长石屑砂岩;

中上部为青灰色、暗红色中厚层不等粒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与灰绿色中薄层状绢云板岩、粉砂质泥岩互层或互为夹层,泥岩局部含少量磁铁矿,发育正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斜层理,厚414m。

5、正圆岭组 Nhz

由湖南区调队黄建中创名(1994)。

广西分布于贺州鹰扬关、昭平五将、金秀、藤县平福等地。

以灰绿色厚层块状含长石岩屑杂砂岩为主,夹中薄层状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下部夹一层0.1-1m厚的砾质板岩,砾石成分为砂岩、板岩、脉石英、硅质岩,圆-次棱角状,见落石构造,可能是寒冷气候下冰筏相的产物,其层位与黎家坡组相当,厚564-745m。

六、震旦系

毗连南华系分布,也可分桂北和桂东两个序列:

桂北为滨岸斜坡-凹地相沉积可分陡山沱组、老堡组;

桂东为广海槽盆相沉积,仅有培地组,可分上下段。

1、陡山沱组 Zd

分布于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岩性为灰黑色、灰绿色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白云岩透镜体,局部有结核状磷、锰及黄铁矿及石煤层,以三江老堡-斗江一带夹含锰白云岩、磷块岩透镜体及石煤层较多。

多数地区与下伏黎家坡组为连续沉积,唯罗城肯城见其底部有一层厚约0.5m的砾岩,砾岩底面凹凸不平并有古风化壳,属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组在三江泗里口及龙胜岭田采获微古植物Asperatopsophosphaeraumishanensis、Microconcentricasp.、Leiominusculasp.、Leiosphaeriasp.及几丁虫Desmochitinasp.、Ollachitinasp.等。

厚度以三江老堡及龙胜以东地区较厚在150m以上,其余地区均在100m以下。

2、老堡组 Zl

伴随陡山沱组分布于桂北,岩性为灰白-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硅质岩。

局部夹少量炭质页岩、炭质硅质页岩,顶部夹含磷层,在罗城一带夹玻屑凝灰质及火山灰球等。

在三江泗里口及龙胜等地产微古植物:

Asperatosophosphaerapartialis、A.bovlensis、A.rugosa、Trochysphaerauerucosa、T.incrassatum、T.rude、T.planum、Pseudozonosphaerauerucusa、P.asperella及几丁虫Ollachitinasp.等。

厚25-228m。

3、培地组 Zp

广西区调队1976年创名于贺县大宁镇培地村,原指水口群下亚群。

1997年岩石地层清理时将其顶部厚层硅质岩与桂北老堡组对比。

现据1∶25万贺州幅区调资料,将螺石口剖面原培地组第五层(硅质岩)之上的地层划为震旦系,其下的大套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划为南华系。

培地组零星出露于贺州大宁、昭平庇江、蒙山陈塘、藤县沙街、金秀、苍梧寨冲等地。

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粉砂岩、页岩、硅质岩。

顶部为一层5-27m厚的硅质岩与上复寒武系小内冲组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分界,底部也以一层中薄层状硅质岩与南华系分界,厚879-1326m。

七、寒武系

广西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东、桂中南地区,桂西也有零星分布。

根据岩性组合及古生物类型所反映的沉积相特征,自东向西可分为桂东-桂中南为槽盆相复理石建造,产东南型动物群,可分小内冲组、黄洞口组;

桂北为深水陆棚相,以复理石建造为主夹碳酸盐岩,也以东南型三叶虫和薄壳腕足为主,分为清溪组、边溪组;

靖西及环江驯乐等地出露陆棚相,碎屑岩夹较多硅酸盐岩,出现华北型与东南型动物过渡型,称三都组;

桂西隆林蛇场、那坡坡笨为台地相,以华北型动物群为主,采用云南岩石地层单位:

龙哈组、唐家坝组、博菜田组。

1、小内冲组 ∈x

分布于大瑶山-西大明山一带,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厚层细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夹炭质页岩,组成小旋回,具水平纹层、递变层理、冲刷现象等浊流特征。

普遍含海绵骨针Protospongiasp.,在贺州七星岭产古植物孢粉:

Acanthotriletessp.、Trachyotritessp.、T.aff.nevelensis、Stenozitrilensissp.、Punchussp.、Tyloligtriletesinduratus、Lophotriletessp.等,厚319-1780m。

2、黄洞口组 ∈h

分布于大瑶山-西大明山一带,岩生为厚层状含砾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呈不等厚互层,局部具槽模、底冲刷构造、粒序层理、斜层理、水平层理、波状砂纹层理等。

本组普遍含海绵骨针Protospongiasp.,在苍梧马拦塘、藤县、西大明山产腕足Acrothelesp.、Homotretasp.、Paterinasp.、Obolussp.、Lingulellasp.等,在桂平县中和至麻洞圩一带尚产三叶虫Lotagnostussp.、Hedinaspissp.、Charchaqiasp.等,时代为中晚寒武世。

厚453-3654m。

本组自大瑶山-西大明山的大部分地区可据沉积旋回,即以厚层块状含砾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或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为底,粉砂质页岩或炭质页岩为顶,划分为∈h1、∈h2、∈h3三段。

3、清溪组 ∈q

主要分布于融水-全州一带,在架桥岭、老厂、富川一带也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黑色炭质页岩、页岩夹砂岩、粉砂岩、灰岩、白云质灰岩。

炭质页岩中含磷结核或磷块岩及钒、铀、钼等元素,局部富集成矿。

该组普遍产:

Protospongiasp.,以及微古植物:

Laminaritessp.、Trachysphaeridiumsp.、T.planum、Pterospemopsimorphasp.、Polyporataobsoleta、P.microporasa、Pseudozonasphaeraverrucosa、P.asperella、Paleamorphafigurata、P.punctalata、Micrhystridiumsp.,以及几丁虫:

Lagenochitinasp.、Amphorachitinasp.、Desmochitinasp.等。

本组自北向南炭质页岩减少,砂岩夹层增多,厚391-1451m。

4、边溪组 ∈b

分布于融水-全州一带,在驾桥岭、都庞岭等地,以灰绿色厚层状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杂砂岩为主,夹粉砂岩、页岩、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

以大套砂岩的出现与下伏清溪组灰岩或炭质页岩、页岩分界;

龙胜-寿城一线以西未见顶,龙胜以东顶部以绢云板岩与白洞组灰岩或黄隘组含火山碎屑杂砾岩分界。

产Protospongiasp.,厚391-742m。

5、三都组 ∈s

分布于靖西县吞盘、德保钦甲、环江驯乐等地,岩性为灰绿色条带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砂质页岩。

产东南型与华北型混生动物群,三叶虫有Lotagnotussp.、Charchagiasp.、Proceratopygesp.、Yuepingiasp.、Saukiasp.、Dictyitessp.、Mansuyiasp.、Sanduspiasp.、Pseudognostussp.、Homagnostussp.等,腕足类有Eoorthissp.、E.cf.linnarssoni、Palaeostrophiasp.、Billingsellasp.等,厚1020-2095m。

6、龙哈组 ∈2-3l

分布于隆林蛇场、德峨、那坡弄化等地,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夹粉砂岩、泥晶灰岩、钙质白云岩及少量细砂岩。

丰产三叶虫化石:

Mufushaniasp.、M.cf.shalangensis、Kunmingaspissp.、Proasaphiscussp.、Chittidillasp.、Kailiellasp.、Kaotaiasp.、Pagetiasp.、Dictyellasp.、Saukiasp.、Tsinaniasp.等。

未见底,厚度大于295m。

7、唐家坝组 ∈3t

分布于那坡县弄化一带,岩性为泥质条带灰岩夹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粉砂质泥岩丰产三叶虫Blackwelderiaparonai、Parabla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