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439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复习中有效利用阶段性考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参与诊断——→查漏补缺——→互动探究——→巩固提高

四、研究的具体操作

(一)自我诊断,填好表格(学生)——→准确统计,归类分析(教师)

1、填写表格,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加强复习指导的针对性

一次阶段性考试后,首先要找到自己失分比较多的题目,要会分析自己究竟失分在哪里,为什么而失分。

每一门学科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必要让学生做准确的自我诊断。

就生物学科而言,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反思:

是自己基础知识记得不扎实,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够呢?

还是做信息分析题时缺乏对题干意思把握能力,无法找到与课本知识的相关点,还是综合分析能力的不足?

是对图表分析不够仔细,还是根本看不懂图表?

是不清楚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还是不能正确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

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期中考试,高三的第一次、第二次质量检测,包括平时的月考与练习,对每一次考试的试题与结果,都有必要作有效性分析。

可先让学生把自己一学期做过的试卷所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集中进行自我诊断,缺什么补什么。

制订综合性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以便于教师归纳分析学生自我诊断的情况。

以一个56人的班级为例,统计结果如下。

表格一:

考   点

完全掌握,

基本能够做对

基本掌握,

偶尔出错

还未掌握,

常做常错

细胞的结构与生命历程

25

29

2

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与育种

13

30

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26

9

生态与进化

19

22

实验设计与探究

4

31

语言组织与表达

20

7

  通过以上表格的填写,教师手上就有了一份名单,清楚地知道哪个同学哪个考点掌握得好,哪个同学哪个考点还未完全掌握,这样,不管是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还是在课后个别辅导,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切实解决学生缺什么就让他补什么的问题,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复习指导的针对性。

2、填写表格,分析学生考试答题现状,加强考点落实的实效性

在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后,我就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填写了下面这张表格,以便于对学生在具体考试中的答题情况有一个清晰地了解,通过加强试卷分析的针对性来落实高考考点。

还是以一个班级为例,分析学生自我诊断的情况。

发下表格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如实填写。

表格二:

哪几道题答得最好

哪几道题卡住时间最长

哪几道题最容易做错

题号

原因

很多学生都填得非常认真,详细,这样就便于教师作出统计。

如:

王月同学的表格

哪几道题做得最好

哪几道题目卡住时间最长

1、3、6、12、31、42

44题

19、21、32、5

考点明确,知识点熟悉,能自己分析、概括

实验思路不清晰,实验步骤书写困难

无法在实例中恰当应用所学知识,考题与所学知识无法有效联系

根据学生表格地填写,教师对学生在一检中的考点落实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这样就能在分析试卷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与难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切实地解决学生在答题时遇到的困难,做到逐步提高,直到能完整地表述答案。

3、填写表格,分析学生考试失分原因,加强答案表述的规范性

在高三第二个学期的一次月考和第二次质量检测后,组织学生整理已考过的几次大型考试的试卷,对各个考点再一次做系统地分析,填写表格,再一次做自我诊断,找出自己的失分原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出相应的提高策略。

教师发下表格三要求学生如实填写:

表格三:

卷名

涉及考点

失分情况

失分原因(知识不熟、方法不会、审题不清、表达不规范)

我的策略

这张表格能让学生在较为系统的自我诊断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哪些题目总是重复做错,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分析失分原因,总结出题目该怎么答。

通过以上这些表格的统计与分析,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统计诊断功能和学生的自我诊断功能。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教师)——→查漏补缺,选出难点(学生)

数据统计及归类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有针对性的确定讲评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案。

有了之前的统计数据,就不是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较强。

讲评教案不仅要确定讲评重点,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

还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

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

一般来讲,通过之前的统计,力求达到以下五点:

1、列出错题——组织学生将做错的问题和考试中没有完成的题目的正确解法一一列出,要求格式规范、字迹工整,逻辑正确,态度认真;

2、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3、分析得失——通过试题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学会组织答案。

(要引导学生反思怎么回答,就是要解决方法问题)

4、提炼概括——指导学生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生物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针对已经归类的考题设计表格四来让学生整理重要的知识内容:

例如:

生态类考题

试题1:

(2009浙江高考第6题)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试题2:

(2011稽阳联考第6题)龙虾是极受欢迎的海鲜,在世界各地都有被过度捞捕的危险。

两位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的安归拉岛调查龙虾种群和捕捞的情形时,量取龙虾的背甲长度(即龙虾的大小)进行分析,依照所得的资料作出四个图(a1、a2、b1、b2),b1和b2分别是根据甲地和乙地所采得的龙虾的背甲长度所做出的百分比频度分布图,请依照调查结果,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龙虾栖息地的质量会影响龙虾的数量

B.栖息地质量对龙虾的生长影响明显

C.甲地和乙地最多的“背甲长度群”分别是50mm和40mm

D.乙地的大龙虾被捕走的数量多于甲地

试题3:

(2012嘉兴二模第6题)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太白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周龄

1

3

17

18

体重(g)

57

92

138

610

1231

1253

1255

周增重(g)

24

35

46

A.每周体重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效益

试题4:

(2010浙江高考第3题)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表格四:

以上试题考察了哪几个知识点

这类题应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回答

我的答案是什么

参考答案是什么

我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的差别在哪里

我应如何纠错

通过填写这样的表格,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考察的重点在哪里,会如何考,有哪些考法,应如何去应对,从而熟练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方法。

5、撰写总结——写一段总结语,概括自己的收获和需要在下次考试中注意的问题,给出自己对下次测评和考试的期望与要求。

(三)引领思路,提供方法(教师)——→运用方法,合作探究(学生)

1、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

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

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

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

人体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与下图相符是:

ABCD

按照常规细胞吸收K+是主动转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与O2浓度的关系应是D,但是正确答案是A,为什么呢?

因为题干中的是红细胞。

学生第一次遇到基本上全军覆没,可见审题的重要性。

2、学会画图

生物学科界定为理科,有很多原因。

我认为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其解题思路方法与其他理科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会画图学不好数学物理,不会画图更学不好生物。

很多学生觉得难的题目其实只要用画图的方法基本都可以化难为简。

在讲评试卷时,根据统计归纳的结果,针对学生答题困难的题目,我一般都会引导学生去画图,有时候图画出来时,很多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原来题目是如此简单。

(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4题)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B.抑制细胞质分裂会导致丙细胞增多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此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未分裂细胞,乙是间期细胞,丙是分裂期细胞。

只要将三者的关系图画出,答案就形成。

同理可做2011多地模拟题:

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DNA含量的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抑制DNA复制的起始B.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的复制D.抑制细胞质分裂

3、学会识图

这个就不多说了,学生和教师都很清楚,生物题目中图形曲线实在太多,看不懂图就读不懂题,根本无法解题。

4、确定答题方向,明确答题思路,精心组织答案

(1)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方向。

如2011年浙江卷31题

(1)实验分组:

甲组:

培养液+Y细胞+

-TdR(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

-TdR+X(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

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请回答:

(2)预测实验结果集结论:

__________。

有的同学答:

X物质促进细胞增殖。

也有的同学回答:

X物质抑制细胞增殖。

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比较片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题时方向没弄清楚,本实验实验结果未知属于探究性实验,而以上两类同学却把实验结果写成了验证性结果。

(2)熟悉甚至可以熟记各类实验题的答题套路。

如一般实验设计题步骤:

1、明确实验类型(探究或验证)2、分析实验目的3、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4、实验分组5、处理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6、观察或测量或统计实验结果。

(3)规范使用生物学术语,言语尽量简洁明了。

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都是简洁的归纳和整合。

如果没有进行归纳,会导致语言表示散乱,没有逻辑,会使阅卷教师反感,也会掩盖得分点降低得分率。

因此在下笔之前,一定要进行语言组织,尽量简洁,并使用生物学术语。

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领思路,提供给学生以上方法,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互动探究,合理应用。

1、精讲

每份试卷都有一定的难易比例,一般难易比例为3:

7。

试卷上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基础题,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这类习题一般不需要讲。

因此,教师在上试卷讲评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备课。

要写好讲评教案,要对阅卷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心中要有数。

在讲评时,坚持学生会做的题目不讲(允许个别学生有问题课后提问)。

对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可以将数种错误答案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以加深印象。

讲评时有时讲基础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等;

有时评学生考试时的临场心理和临场发挥等。

让学生在一次试卷的讲评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启示,促进他们应试能力的提高。

另外,选讲的试题一定要具有典型性:

一是题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

二是高考热点、社会热点问题。

2、分板块讲

将每份试卷所考到的有关知识点的习题集中在一起,形成若干知识板块,将其中考到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习题讲评课上成从具体事例着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

还可以根据试题本身的性质来分块讲解,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选讲的试题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将试题进行有目的地分类,有的试题专门强化重要知识点,有的试题专门启发多种解题方法,有的试题专门教训粗心大意的学生,有的试题专门诱活定势,教师将同类试题归纳在一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这种课覆盖试卷习题的面可能不是很大,但可提高教学效率。

3、由学生讲

由学生讲解,这也是调节上课形式的一种方式,并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的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是如何正确思维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还有的时候,可以就学生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请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请解题有错误的同学,老师一定要对其给予充分尊重);

了解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听了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老师听了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

有时在课堂上,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经验、技巧、思维能力培养的交流。

(四)释疑拨难,激思补漏(教师)——→巩固考点,分类延伸(学生)

学生认为较难的题目,可作为“新知”来对待。

在引导学生解决该题后,要趁热打铁,设计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巩固新知。

教师讲解练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练习上的内容,而是要以该练习作为例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因此,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2009年高考安徽卷第31(4)题)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

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

白花=1:

1。

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

白花=9:

请回答: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此试题给出了一个崭新的9:

3:

4和9:

7的分离比,打破了遗传考查的常规,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可适当进行延伸拓展。

拓展题1:

某植物的花色由两种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所得F2为9蓝:

6紫:

1红。

请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推断可知花色呈蓝色的条件是什么?

(2)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几种?

拓展题2:

已知控制家蚕结黄茧的基因(Y)对控制家蚕结白茧的基因(y)显性,但当另一个非等位基因Ⅰ存在时,就会抑制黄茧基因Y的表达。

现有结黄茧的家蚕与结白茧的家蚕交配,F1代都结白茧,F1家蚕相互交配,F2代结白茧家蚕与结黄茧家蚕的比例是13:

3。

(1)根据题意推断亲本结黄茧家蚕和结白茧家蚕的基因型。

(2)从F2代的分离比(能、否)判断Ⅰ(i)与Y(y)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F2代结白茧的家蚕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

(4)F2代中的纯合黄茧家蚕所占的比例。

通过有效诊断,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合作探究,不断反思,巩固拓展,学生基本明确了考点,掌握了方法,清晰了解题步骤,知道了如何把答案组织地规范,这样,解题能力也就提高了。

五、阶段性考试后的正确归因

1、悦纳自我,正确归因

  接受阶段性考试的结果,宽容对待考试分数和名次。

而实际上,高考成绩既与阶段考试相联系,又是一次独立的应考过程,所以不必受阶段性考试成绩影响太大。

考得好与不好都说明不了太多,重要的是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以利后行。

正确的归因主要从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等方面来考虑。

一旦没考好,不去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稳定性因素上找原因,而是归因于天气不好、运气不好、猜题押宝不准等来为自己辩护,其实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2、自我调节,轻装上阵

可以运用自我鼓励法、语言调节法,用某些哲理或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如情绪悲伤时,朗诵滑稽、幽默的诗句,可以消除悲伤。

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过于压抑时,到外边走一走,玩一玩,消愁解闷。

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甚至大哭一场,适当地渲泄不良情绪也未尝不可;

心烦时找知心朋友倾诉;

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出出气;

情绪低落时唱唱欢快的歌,转移一下视线,都可以让自己走出阶段性考试的阴影,轻装上阵开始新的征途。

3、面向今后,继续努力

  阶段性考试后,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昂扬斗志投入最后阶段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不抛弃自己,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

多请教,多学习其他同学好的经验,在同伴交往中获得乐趣;

多立小目标,每一个实现的小目标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

学会辩证思维,从容地对待挫折和失败。

谁笑到最后,谁才赢得真正的笑。

参考文献:

1、梁云《确定学生主体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月刊2007年1月版

2、柴志坚《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试卷讲评探索与反思》中学生物学2007,23

(2):

58-60.

3、张伟:

《怎样上好试卷讲评课》生物教学2008年第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