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56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化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18.必需脂肪酸:

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

19.脂肪的β氧化:

指脂酰基的β-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四部连续的反应,将脂酰基断裂生成生成一个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的脂酰-CoA的过程。

20.血脂: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21.必需氨基酸:

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

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蛋氨酸(Met)、赖氨酸(Lys)、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

22.一碳单位:

某些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onecarbonunit)。

23.氨基酸的腐败作用:

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

24.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数量、种类、量质比。

2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

26.半保留复制:

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7.冈崎片段:

DNA复制过程中,由于滞后链是在分段合成的基础上进行非连续合成子代链,从而形成一些不连续的片段。

这些片段称为~

28.领头链:

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

29.随从链:

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

30.互补DNA(cDNA):

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的与mRNA碱基序列互补的DNA链。

31.转录:

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32.结构基因(structuralgene):

DNA分子上转录出RNA的区段,称为~。

33.模板链(templatestrand):

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一股单链,称为~,也称作有意义链或Watson链。

34.顺式作用元件:

不同物种、不同细胞或不同的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可以有不同的DNA序列,但这些序列都可统称为~。

35.反式作用元件:

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现已发现数百种,统称为~

36.核酶:

具有酶促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37.蛋白质生物合成:

蛋白质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是细胞内以信使RNA为模板,按照RNA分子中由核苷酸组成的密码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8.密码子:

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以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代表一种氨基酸(或其他信息),这种三联体形式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密码子。

序列:

在各种mRNA起始AUG上游约8~13核苷酸部位,存在一段由4~9个核苷酸组成的一致序列,富含嘌呤碱基,如-AGGAGG-,称为~,又称核糖体结合位点。

40.生物转化:

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二.简答和论述:

1.DNA和RNA的区别

DNA

RNA

一级结构相同点:

1.以单核苷酸作为基本结构单位

2.单核苷酸间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3.都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一级结构不同点:

1.基本结构单位

2.核苷酸残基数目

3.碱基

4.碱基互补

脱氧核苷酸

几千至几千万

胸腺嘧啶

A=TG=C

核苷酸

几十至几千

尿嘧啶

A=UG=C

二级结构不同点:

双链

右手螺旋

单链

茎环结构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1)DNA是一平行反向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

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

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

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

.,螺距为,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的种类、分布、功能

细胞核与细胞液

功能

不均一核RNA

hnRNA

成熟mRNA的前

信使RNA

mRNA

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转运RNA

tRNA

转运氨基酸

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小核RNA

SnRNA

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4.三种RNA的功能

信使RNA(mRNA)的功能:

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传送至核糖体,用以决定其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转运RNA(tRNA)的功能:

活化,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翻译。

核糖体RNA(rRNA)的功能: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核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型)。

6.葡萄糖是如何在缺氧状态下转变成乳酸的有何意义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亦称糖的无氧氧化(anaerobicoxidation)。

反应部位:

胞浆。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pathway)

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4)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10)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意义:

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快速供能,对肌收缩更为重要,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

7.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需经过哪些关键反应各由哪些关键酶催化

(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该过程由两个反应组成:

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共消耗2个ATP。

关键酶:

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二).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关键酶:

果糖二磷酸酶-1

(三)6-磷酸葡萄糖在催化下水8.一克分子葡萄糖所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可生成多少克分子ATP

5或7+2*=30或32

9.叙述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去路。

血糖的来源:

人体对食物糖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或是肝内糖异生生成的葡萄糖释放入血,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

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合成肝、肌糖原,进行磷酸戊糖途径等产生其他糖,通过脂类、氨基酸代谢生成脂肪、氨基酸等。

 血糖的正常值:

3.89~6.11mmol/L

10.糖代谢所述代谢中共涉及多少关键酶他们是哪些

无氧氧化关键酶: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有氧氧化: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剩余和无氧氧化一样。

糖异生关键酶:

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11.磷酸戊糖途径有何重要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在于生成NADPH和5—磷酸核糖

一.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3)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解为葡萄糖关键酶:

葡萄糖-6-磷酸酶

12.试述肝脏是如何合成和分解糖原

糖原合成:

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

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

胞浆

(1)葡萄糖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肝)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需AT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3)1-磷酸葡萄糖在UDPG焦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4)UDPG与糖原n(糖原引物)在糖原合酶作用下以α-1,4-糖苷键式结合方式生成糖原n+1与UDP,此过程消耗能量

(5)以α-1,4-糖苷键式形成糖原分枝

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亚细胞定位:

(1)肝糖原在糖原磷酸化酶作用下分解下一个葡萄糖基,生成1-磷酸葡萄糖,

(2)脱枝酶的作用:

葡聚糖转移酶将3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邻近糖链的末端,仍以a-1,4-糖苷键连接,剩下以a-1,6糖苷键与糖链形成分支的葡萄糖基被a-1,6葡萄糖苷酶水解成游离葡萄糖。

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约85%为1-磷酸葡萄糖,15%为游离葡萄糖。

(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4)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而不存在于肌中。

所以只有肝和肾可补充血糖;

而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13.脂肪酸彻底氧化分为几个阶段

三阶段:

活化.进入线粒体.脂肪酸的B氧化

14.硬脂酸(C18)经过β-氧化可净生成多少个ATP

8*4+9*10—2=120

15.简述脂肪动员

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脂解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作用于脂肪细胞膜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cAMP合成,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胞液内甘油三酯脂酶磷酸化而活化。

后者使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脂及脂酸。

甘油三酯脂酶催化反应是甘油三酯分解的限速步骤,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

因其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控,故称为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HSL)。

16.何为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哪几步反应

从脂酰基的β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四步连续的反应,将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的过程。

17.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和关键酶是什么

在肝脏中转化为胆汁酸,也可以在其他的部位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还可以在皮肤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基本原料:

乙酰CoA,ATP,NADPH+H+

关键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还原酶

18.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按超速离心法及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前β-)、低密度脂蛋白(β-)及高密度脂蛋白()四类。

CM主要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VLDL主要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LDL主要将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而HDL则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19.酮体是如何产生和利用的

1.酮体的生成:

原料:

乙酰CoA

(1)2分子乙酰CoA缩合成乙酰乙酰CoA

(2)乙酰乙酰CoA缩合生成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

(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裂解生成

乙酰乙酸和乙酰CoA

2.酮体的利用过程

A.肝细胞中没有利用酮体的酶,所以酮体在肝内生成后迅速透过肝线粒体膜和细胞膜进入血液,转运至肝外组织利用。

β-羟丁酸脱氢酶

β-羟丁酸乙酰乙酸

NAD+NADH+H+

B.肾、心和脑的线粒体

CoASH+ATpPPi+AMP

乙酰乙酸乙酰乙酰辅酶A

乙酰乙酰CoA硫激酶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TCA2乙酰辅酶A

20.酮体的生成

原料:

乙酰CoA

(1)2分子乙酰CoA缩合成乙酰乙酰CoA

(2)乙酰乙酰CoA在HMGCoA合成酶作用下缩合生成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裂解生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oA

21.酮体的利用(酮体的分解)

肝外组织利用(肝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

(1)心、脑。

肾、及骨骼肌的线粒体具有较高的琥珀酰CoA转硫酶活性。

琥珀酰CoA转硫酶存在时,此酶能使乙酰乙酸活化,生成乙酰乙酰CoA。

后者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的作用下硫解,生成2分子乙酰CoA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2)肾、心、脑的线粒体中还存在乙酰乙酰硫激酶,可直接活化乙酰乙酸生成乙酰乙酰CoA,后者在硫解酶的作用下硫解为2分子乙酰CoA。

(3)β-羟丁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生成乙酰乙酸,然后再转变成乙酰CoA而被氧化。

正常情况下,丙酮量少,易挥发,经肺排出。

部分丙酮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转变为丙酮酸或乳酸,进而异生成糖。

这是脂酸的碳原子转变成糖的一个途径。

23.甘油的生糖途径及关键酶

甘油激酶催化甘油磷酸化转变为3-磷酸甘油,此过程消耗ATP;

再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脱下的2个H由NAD+接受生成NADH+H+;

磷酸二羟丙酮生成1,6-二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在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下转变为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催化下水解为葡萄糖。

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24、计算1mol的丙氨酸彻底氧化可产生多个摩尔的ATP

答:

丙氨酸位于线粒体内:

1mol丙氨酸经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1mol丙酮酸和1molNADH,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CoA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

所以生成的ATP=++3×

++1=15

丙氨酸位于胞质中:

丙氨酸经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的NADH经3-磷酸甘油穿梭或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所以生成的ATP=()+×

3++1=15(14)。

25、简明叙述尿素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尿素在肝脏中经过鸟氨酸循环生成。

合成需要两分子的氨,其中一分子来源于游离氨,另一分子来源与天冬氨酸。

第一步在线粒体中完成,其余步骤在细胞液中完成。

把有毒的氨转变成无毒的尿素,尿素可经肾脏排出体外,是解氨毒的主要方式。

26、用反应方程式叙述什么是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

-酮酸

27、谷氨酰胺的合成与分解有何生理意义

谷氨酰胺的合成是氨在组织中的解毒方式。

大脑,骨骼肌,心肌等时生成谷氨酰胺的主要组织。

谷氨酰胺的合成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谷氨酰胺又是氨在体内的运输形式,经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合成尿素,在肾脏中经谷氨酰胺酶作用释放氨,氨与肾小管腔内的氢离子结合成NH4+,经尿液排出体外,以促进多余的氢离子排除,可调节酸碱平衡,这在酸中毒时尤为重要。

28.以谷氨酸为例说明生糖氨基本转变成糖的过程

29.原核生物参与复制的生物分子包括哪些,其复制过程是什么

底物:

即dATP、dGTP、dCTP、dTTP,总称dNTP

聚合酶: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简称DNA-pol

模板:

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

引物:

提供3’-OH末端使dNTP可以依次聚合

其他酶和蛋白因子:

拓扑异构酶、DNA连接酶、SSB、RNA酶、引物酶、DnaC蛋白、DnaB蛋白、DnaA蛋白等。

复制的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起始:

DnaA蛋白识别起始位点,在引发体的作用下,DNA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并以复制起点的一段单链DNA为模板,合成一小段RNA引物,复制正式开始。

延长:

在RNA引物的3’-OH端,DNA聚合酶催化四种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同时合成两条新的DNA子链。

新和成的链中有一条链合成方向于复制叉前进方向时一致的,合成能顺利地连续进行,此链成为领头连,而另一条链合成方向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形成不连续的冈崎片段,成为随从连。

终止:

RNA酶水解引物,DNA聚合酶I填补空缺,DNA连接酶连接冈崎片段。

30.复制与转录的异同

主要区别:

DNA复制

RNA转录

底物

dATP,dGTP,dCTP,dTTP

ATP,GTP,CTP,TTP

模板

全部的DNA双链

部分DNA单链

聚合酶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产物

子代的DNA双链

RNA单链

碱基配对

A-T

G-C

引物

需要

不要

相似处:

都是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

都以DNA为模板;

都需要DNA的聚合酶;

聚合过程都是核苷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

都从5-3方向延长聚合核苷酸链;

都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31.简述原核生物中RNA的转录合成的基本过程

(1)转录的起始:

1.RNA聚合酶全酶

(2)与模板结合2.DNA双链解3.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第一次聚合反应,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

(2)转录的延伸:

1.亚基脱落,RNA–pol聚合酶核心酶变构,与模板结合松弛,沿着DNA模板前移;

2.在核心酶作用下,NTP不断聚合,RNA链不断延长。

(3)转录的终止:

指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停顿下来不再前进,转录产物RNA链从转录复合物上脱落下来。

包括依赖Rho(ρ)因子的转录终止和非依赖Rho(ρ)因子的转录终止

3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1)基本原料:

20种编码氨基酸

2)模板:

3)适配器:

tRNA

4)装配机:

核蛋白体

5)主要酶和蛋白质因子:

氨基酰-tRNA合成酶、转肽酶、起始因子、延长因子、释放因子等

6)能源物质:

ATP、GTP

7)无机离子:

Mg2+、K+

33.遗传密码的特点

方向性、连续性、简并性、通用性、摆动性

34.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功能

1)有容纳mRNA的通道,可结合模板mRNA

2)能结合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及终止因子等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多种可溶性蛋白、因子

3)具有结合氨基酰-tRNA的作用

4)具有转肽酶的活性,催化肽键的形成

5)大亚基上具有延长因子依赖的GTP酶活性,可为转肽酶提供能量。

35.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

指mRNA和起始氨基酰-tRNA分别与核糖体结合而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的过程。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2.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

3.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

指在mRNA模板的指导下,氨基酸依次进入核糖体并聚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包括三步骤:

1.进位(positioning)/注册(registration)

2.成肽(peptidebondformation)

3.转位(translocation)

指核糖体A位出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mRNA、核蛋白体大、小亚基等分离的过程。

终止阶段需要释放因子RF-1、RF-2和RF-3参与。

36.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生物转化的定义:

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但是,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即第二相反应,才最终排出。

37.糖酵解全过程:

名词解释

1.肽键:

是指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脱水成肽时,羧基和氨基形成的酰胺键。

2.结构域:

结构域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特别指蛋白质中这样的区域。

在球形蛋白中,结构域具有自己特定的四级结构,其功能部依赖于蛋白质分子中的其余部分,但是同一种蛋白质中不同结构域间常可通过不具二级结构的短序列连接起来。

蛋白质分子中不同的结构域常由基因的不同外显子所编码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

它是由基因上遗传密码的排列顺序所决定的。

各种氨基酸按遗传密码的顺序,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多肽链,故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键

4.-螺旋:

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

5.蛋白质的变性:

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6.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成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7.核酸:

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

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是贮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

包括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