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80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防突水泥及岩溶技术交底记录表三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主要施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

(1)地质预报的目的和意义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隧道设计的基础上,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指导隧道工程施工、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而开展的隧道不良地质和施工地质灾害超前预报工作。

是隧道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施工工序,不论是矿山法施工还是新奥法施工,它都是重要的工作环节。

因此,全面、完善、扎实的做好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既是设计单位及时进行动态设计的基本依据,又是指导隧道施工正确决策、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减少和杜绝突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和必要的隧道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

借助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物整合预报技术,可以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地质预报成果,提前作出灾害地质评价,有效规避施工风险。

在充分掌握区域地质资料和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宏观地质预报技术、物探技术和水平地质钻探手段,最大限度地查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性质、规模和产状。

利用风险评价技术、临近警报技术和工程对策系统,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

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2)地质预报工作任务

结合华蓥山隧道的具体地质条件,本地质预报工作的任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全隧区不良地质分析与地质灾害评价

在进行现场地质调查、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和隧道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隧址区不良地质的性质、位置、规模和产状,结合隧道施工,给出初步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并提供工程建议;

B、断层破碎带的预报:

探测可能断层或节理构造带的位置、宽度、产状、含水性,并对其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价;

C、岩溶构造的预报:

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可能的溶洞、岩溶管道、岩溶陷落柱、岩溶淤泥带等等岩溶构造带,对其风险进行评价;

D、煤层、瓦斯及其它软弱岩层的地质预报,探测煤层、软弱岩层的可能的位置、厚度、产状,并对其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进行探测、评价,为揭煤施工提供依据和建议;

E、采空区的地质预报:

对可能的采空区进行探测和预报,摸清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空间距离和含水性,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提供施工建议。

2、岩溶处治总原则

当隧道遇到岩溶危害时,可按其对隧道产生的影响情况及施工条件,应用超前地质预测、超前探水预报、综合物探等措施,制定超前注浆堵水、岩溶暗河、突水涌泥处置动态施工方案。

当隧道穿越灰岩溶蚀地段、高压水地段时,可按其对隧道产生的影响情况及施工条件,采取超前探测、注浆堵水、结构跨越、加固溶洞、清除充填物、回填夯实、封闭地表塌陷、疏排地表水、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等综合治理措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对于岩穴及填充物的处理,可根据综合物探及超前预报成果,确定岩溶洞穴大小及与隧道的空间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跨越、堵塞、加固、支撑桩、换填、注浆处理等措施,保证结构和施工安全。

对于岩溶及高压水的处理,为防岩溶突然袭击和保护水资源,施工中采用综合地质预测预报及超前探测工作,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注浆堵水及限量排放的原则,保证地下水的平衡和生态免遭破坏,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

3、无水溶岩、溶穴处理

原则上根据岩溶洞穴大小及洞穴与隧道不同部位的关系,采用跨越、堵塞、加固处理措施。

(1)对于分布于拱部、边墙及隧道底的发育有限的、溶蚀充填等易于处理的小型无水溶洞,原则上采用回填处理措施。

(2)发育于拱部的无充填的岩溶空洞,沿隧道开挖边缘线外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拱,护拱之上设浆砌片石(或灌注细沙)缓冲层,并于空洞壁面打设支护锚杆及挂设钢筋网防护,起到加固溶洞,保护隧道结构安全的目的,如图所示。

图1-1发育于拱部的无充填的岩溶空洞处理措施图

(3)发育于拱脚及边墙的无填充的岩溶空洞,在空洞壁面打设支护锚杆及挂设钢筋网防护,并于隧道开挖边缘外设置C15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封闭墙,起到加固溶洞,封闭洞穴,保护隧道结构安全的目的,如图所示。

图1-2发育于边墙的无充填的岩溶空洞处理措施图

(4)发育于隧底的无地下水流经的无填充的溶岩洞,直接回填密实。

(5)发育于拱部或边墙的溶槽、管涌通道,采用Φ42注浆小导管进行充填注浆,于隧道边缘线外设止浆岩盘,起到隔绝岩溶水、封闭溶槽的目的。

图1-3小导管充填注浆加固岩溶措施图

(6)对于发育有填充物的岩溶洞穴,洞穴填充物松软,下沉量大,强度低,稳定性差,应优先考虑清淤及换填,施加困难时,可采取Φ75钢管桩对充填洞穴进行注浆加固。

(7)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洞壁已坍塌、有充填物且溶洞顶板距离隧道底部小于3m的情况及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洞壁已坍塌、无充填物且溶洞顶板距离隧道底部大于3m小于10m的情况,采用基底换填方案。

基底换填方案示意图如下:

图1-4基底换填方案示意图

(8)对于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洞壁已坍塌、有充填物且溶洞顶板距离隧道底部3m≤h≤20m的情况,采用基底注浆加固方案。

如图所示:

图1-5基底注浆加固方案示意图

(9)对于溶洞位于隧道底部且距离隧底h﹥20m的情况,采用桩基托梁及梁跨越方案。

图1-6基地桩基托梁加固方案示意图

4、有水溶岩、溶穴处理

(1)根据可能水量大小及对结构安全的危害程度,采取疏排与堵塞相结合的处理措施,按动态设计原则制定的处理方案。

(2)大型岩溶洞穴处治

对于洞穴深浚、充填丰满、溶岩水系发达或难于回填的大型溶洞,原则上因地制宜的根据熔岩发育规模、大小、地下水分布情况进行分类处治。

对于发育在隧底的有充填物及岩溶水的岩溶洞穴,原则以疏导为主,当岩溶管道水处于可控状态时,可采用埋设过水管道,为其让出通道,再回填的处理方式(见埋设过水管道及回填处理岩溶图)。

图1-7埋设过水管道及回填处理岩溶图

对于发育在拱部及边墙的有充填物及岩溶洞穴,原则仍以疏导为主,当通过超前探测,岩溶管道水较大时,可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堵水的处治方式。

对于发育在隧底的有充填物及岩溶水的岩溶洞穴,原则以疏导为主,当岩溶管道水较大,流速、流量较大及施工困难时,可采用深基坑泄水洞降水的处治方式(见预留岩溶管道及回填处理岩溶图)。

图1-8预留岩溶管道及回填处理岩溶图

对于发育的岩溶大厅、暗河等大型构造洞穴,无法以普通方式处治时,应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及综合物探等手段,探明洞穴(暗河)发育方式规模、大小、与隧道的空间平面关系及其延伸方式,采取梁及拱桥结构跨越等方式处理(见图7-1-10拱桥结构跨越处理岩溶图)。

图1-9拱桥结构跨越处理岩溶图

5、注浆加固措施

隧道穿越部位无稳定水源但可能发生涌突水(泥)危害时,做好后方初期支护,采用钻孔安设孔口管及阀门实行有控状态放水。

水量较小时采用钻孔排水。

隧道穿越部位有稳定水源且可能发生涌、突水(泥)危害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超前帷幕注浆或超前局部注浆等措施。

隧道穿越自稳能力极差的富水断层破碎带、充填大型岩溶洞穴、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富水型节理裂隙密集带、地下水及其发育的基岩地段等,经超前地质预报判定可能发生涌、突水(泥)等施工灾害、危及施工安全或危及地表生态环境时,采取超前预注浆方案;

当判定围岩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而开挖后存在股流、大面积淌水、淋水,严重影响施工、对水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或超过隧道排水能力时,采取开挖后注浆方案。

通过对岩体及岩溶填充物加固,提高其物性指标及自稳能力,防止涌、突水(泥)等施工灾害,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

表1-1超前预注浆及开挖后注浆方案

序号

注浆方案

1

超前预注浆

注浆方案一

超前全断面注浆

2

注浆方案二

超前帷幕注浆

3

注浆方案三

方案1(局部断面注浆)

方案2(局部帷幕注浆)

4

开挖后注浆

注浆方案四

开挖后径向全断面注浆

5

注浆方案五

开挖后径向局部注浆

(1)经超前地质预报判定掌子面前方岩体完整、结构性能较好,隧道开挖安全风险低,开挖后存在股流、大面积淌水、淋水、严重影响施工、对水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或超过隧道排水能力时,采用开挖后径向全断面注浆或开挖后径向局部注浆方案。

(2)隧道穿越填充大型岩溶洞(穴)

A、当隧道全断面穿越充填型溶洞时,若溶洞内无水、充填物稳定、可加强超前支护通过;

若溶洞内有水、充填物稳定性差、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或超前帷幕注浆,其中当溶洞影响长度≥25m时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溶洞影响长度<25m时采用超前帷幕注浆。

B、当隧道与充填型溶洞部分相交时,若溶洞内无水、充填物稳定,可加强超前支护通过;

若溶洞内有水、充填物稳定性较差,采用超前局部注浆,其中当溶洞影响长度≥25m时对相交部分采用采用超前局部注浆方案1,当溶洞影响长度<25m时对相交部分采用采用超前局部注浆方案2;

若溶洞内富水、充填物稳定性极差,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或超前帷幕注浆,其中当溶洞影响长度≥25m时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溶洞影响长度<25m时采用超前帷幕注浆。

C、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或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

当隧道遇富水断层破碎带或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判定可能发生涌、突水(泥)等施工灾害危及施工安全时,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或超前帷幕注浆,其中当注浆段落长度≥25m时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注浆段落长度<25m时采用超前帷幕注浆。

D、隧道穿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的溶蚀破碎带、溶缝、溶穴时,发生涌、突水(泥)等施工灾害的可能性较小,隧道开挖后存在股流、大面积淌水、淋水,严重影响施工、对水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或超过隧道排水能力时,采用开挖后径向全断面注浆或开挖后径向局部注浆方案。

E、隧道穿越富水型节理裂隙密集带或地下水及其发育的基岩地段

隧道穿越富水型节理裂隙密集带或地下水及其发育的基岩地段时,发生涌、突水(泥)等施工灾害的可能性较小,隧道开挖后存在股流、大面积淌水、淋水,严重影响施工、对水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或超过隧道排水能力时,采用开挖后径向全断面注浆或开挖后径向局部注浆方案。

6、超前全断面注浆施工

(1)注浆材料

①对于岩体软弱、围岩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指标低但地下水不发育地段采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水灰比1:

1;

②节理裂隙极其发育的岩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充填中粗砂或砂砾层的大型溶洞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③对于高压、富水、致密的粘土、充填细砂溶洞以及纯灰岩段,采用超细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等;

④掌子面加固、埋设孔口管及注浆结束时的封孔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

⑤普通水泥浆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普通和超细水泥浆液水灰比均为0.6:

1~1:

1,水泥-水玻璃浆液体积比为1:

1~1:

0.3,水玻璃浓度:

30~35e。

(2)注浆孔的布置

钻孔的布置,需根据探水注浆段的长度、岩层裂隙发育情况、含水层分布情况、隧道断面大小以钻孔作业是否方便而定。

为使钻孔穿越较多裂隙,钻孔宜长短结合并呈伞形辐射状布置,钻孔布置成5圈,内外圈按梅花型排列,并采用长短孔结合,以达到注浆充分、不留死角为目的,浆液扩散半径2.5m,开挖范围内孔底间距不大于3.5m,注浆加固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

钻孔具体布置见图6-1、6-2所示。

施工中针对每次出水应进行专门的注浆设计,根据涌水的具体情况对注浆方安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图1-10超前全断面注浆正面布置图

图1-11超前全断面注浆纵断面

(3)注浆结束标准

注浆压力逐步提高至设计终压,并持续注浆10min以上;

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小于20L/min;

全段结束标准:

注浆结束,待浆液凝固后,必须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钻孔取芯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观察浆液的充填情况,并检查孔内涌水量,必要时进行压(轴)水试验。

7、超前帷幕注浆施工

为使钻孔穿越较多裂隙,钻孔宜长短结合并呈伞形辐射状布置,钻孔布置成4圈,内外圈按梅花型排列,并采用长短孔结合,以达到注浆充分、不留死角为目的,浆液扩散半径2.5m,开挖范围内孔底间距不大于3.5m,注浆加固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3m。

局部超前帷幕注浆施工同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

图1-12超前帷幕注浆正面布置面

图1-13超前帷幕注浆纵断面图

单孔结束标准

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小于20L/min;

8、全断面径向注浆施工

①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或普通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水灰比1:

1,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6:

②普通水泥浆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①径向加固圈范围取为2m;

②注浆开孔直径不小于50mm,终孔直径不小于42mm;

③注浆孔按照浆液扩散半径2.0m,孔口间距1.5m×

1.5m(环×

纵),梅花型布置;

④注浆结束后应至少设6个注浆检查孔,检查孔深度和纵向间距同注浆孔布置。

⑤局部径向注浆工艺同全断面注浆工艺(附全断面径向钻孔注浆布置图)。

图1-14径向全断面注浆正面布置图

图1-15径向全断面注浆纵断面图

二、规范规程要求、安全质量标准、安全、环保要求:

1、技术人员首先先查阅设计图纸及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地质及地下水系发育分布情况,确定危险级,提前制定施工方案。

2、为预防突水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首先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地震波地质探测仪,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及超前钻探等综合探测手段,对断层破碎带、构造、地层分界、富水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施工中也应做好常规地质工作,进行掌子面地质素描;

判定围岩级别、地质构造,预测前方地质条件,赋水特征,取水化验,必要时应去岩样进行分析,30m探孔预报等,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

其次,配备足够功率的抽水机,做好预防准备,不间断抽水。

3、根据地质预报成果,如通过分析,可能有突泥、涌水可采用钻孔、小导坑方式进行应力释放,对危险程度地段可采用设止浆墙封堵,迂回导坑通过等施工技术方案。

4、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设安全防护人员,随时观察岩壁和岩缝,如有险情则及时排除或撤离。

5、施工至超前地质预报探测的(或设计图纸标明的)突水突泥段前,在每个掌子面采用风钻在拱顶、拱腰两侧、中部处施作加深炮孔,炮孔深度为5~7米,根据钻孔的速度和出水情况,判定前方围岩情况。

7、掌子面素描

在开挖过程中,对每个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根据掌子面围岩的节理、产状、出水点位置和围岩走向,判定前方围岩情况。

综合对比分析各种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以确定前方隧道是否存在涌水突泥的段落并制定相应的施工预案。

8、通过超前物探、钻探,如测定有突水(泥)危险,则应停止开挖,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引排或加固措施进行处治,具体处治措施根据各危险段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

9、施工时若发现有突泥涌水先兆,且极其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现场值班领导、调度员、工班长或值班安全员,要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若洞内部分无法迅速撤离的机械设备,则以人为主,先撤人,直至撤出洞外,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必要时在洞外设置沙袋,防止突泥突水涌出洞外,对洞外机械设备造成损坏,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不受损失。

在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公司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可能发生的突泥涌水进行处理,及时封闭支护或相应的加强支护措施,防止突泥涌水事故的发生。

10、当隧道通过较小的断层破碎带或节理密集带,岩层破碎,有少量地下水时,在开挖后围岩容易失稳、变形、易引起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拱部设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围岩,浆液采用水泥浆。

11、当隧道通过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或节理密集带,岩层破碎,地下水较发育,在开挖后围岩容易失稳、变形、易引起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拱部设超前管棚预注浆加固围岩,浆液采用双液浆,加强初期支护。

12、当隧道通过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或节理密集带,岩层极破碎或为断泥层以及地下水发育,在开挖后围岩可能突水、突泥、塌方,会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段内应采取周边帷幕注浆,以有效堵水并加固围岩,以保证施工安全,浆液采取双液浆,并配以加密间距的型钢钢架,加强初期支护喷混凝土的厚度。

当掌子面在开挖后无法自稳时,应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浆液以水泥浆为主,必要时可使用双液浆。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需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围岩。

13、断层涌水量小时,在靠近工作面的地方,用编织袋装土堆码,或开沟引致排水沟排放;

水量大时,在靠近的地方,用编织袋土临时堆码,然后灌筑混凝土封堵。

14、当断层内为块状围岩,裂隙水较发育,涌水段落较短时,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没有影响,应以保证施工进度为主,配备足够的抽水能力。

当地下水涌水较大时并影响施工进度时,应加大施工抽水能力。

同时,对涌水段落进行径向注浆。

当为局部集中涌水时,实施局部注浆。

15、涌水处理主要方法有注浆加固、封堵、引排等。

注浆加固、封堵包括超前帷幕注浆、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等四种方式;

涌水引排,当水流在隧道上部经过时,开设引水通道进行引排,将水引至隧道开挖轮廓面以外。

如遇特大涌水,考虑在适当位置施作泄水洞。

三、安全技术措施:

1、左、右两洞可互为安全通道,当发生突水时,洞内施工人员可利用附近横通道(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快速撤离至另一隧道中,从另一隧道撤离洞外。

同时,及时通知该没有发生突水事故隧道中的施工人员撤离到洞外安全地点。

工班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将情况立即报告给项目部。

2、在可能发生突水的洞段,距掌子面30m范围内在洞壁上利用锚杆焊接爬梯,高度不小于3m。

根据掌子面工作人数在两侧洞壁各设10个爬梯。

一旦发生突水,人员在来不及撤离时暂时爬到爬梯上避险,等待救援。

3、在可能发生突水的洞段,在掌子面附近要停放一辆电瓶车带一辆矿斗车,以便于出现险情时人员快速乘车撤离。

4、在预测的突水危险段,在距掌子面15~20m处二侧洞壁底部向上开挖宽30cm、深50cm、高1.5m的卡槽,发生突水后可在卡槽内镶20cm方木临时挡水,便于堆码围堰。

同时在与突水辅助洞邻近的横通道口内洞壁开挖卡槽,镶5cm厚木板,并在木板后堆码围堰防止突水涌入横通道,影响另一条辅助洞施工。

5、配备足够数量的大功率的抽水机、砂袋、钢筋网、水泥、水玻璃、注浆机、彩条布、铁锹等抢险救灾材料,存放在错车道位置,掌子面开挖时以上材料随着开挖进度的推进而向前移动,尽量移动至错车道位置,便于存放。

在发生涌水、涌泥时及时封堵掌子面,防止事态扩大,为以后处理创造条件。

6、施工人员配备手电,发生突水时,电工切断危险区段电源,洞口值班人员通过监控摄像仪,确认掌子面人员已经躲避到安全地点后,检查线路无误后,在靠近突水突泥区的安全地带恢复照明,确保用电安全。

7、突水突泥结束后,项目部通知工程部采取摄像、照相等方式记录突水突泥情况。

同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会同现场监理、设计院配合组共同会勘,分析,确定突水突泥的性质、规模及其后果,根据会勘结果按下列分级程序处理:

C级(小型突水突泥):

根据现场会勘结果及施工方案,措施,直接由项目部组织实施;

B级(中型突水突泥):

项目部应立即通知驻地监理、设计代表参加现场会勘,分析发展趋势,制定施工方案、措施,由项目部立即安排实施。

应急预案处于预警状态。

A级(大型突水突泥):

项目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同时报告业主,在8h内将详细情况书面报业主和监理、设计单位,联合现场办公,评估事件严重程度,分析发展趋势,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小事件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四、质量通病的预防方法:

五、工序交接要求:

六、质量、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措施

1、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上,把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肩上。

2、工程施工技术工作上,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和他人复核制度。

3、施工操作上严格按招标文件和现行施工规范执行。

4、内部质检上严格执行现行质量验收规范。

5、工程试验上严格执行现行验收规范。

6、做到试验资料不充分不开工,测量放样不复核通过不开工,施工技术交底不合理不全面不开工,技术工作不复核不开工。

7、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不采用,不能确保施工安全的施工方法不采用。

8、项目质检工程师领导工地专职质检员对各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按规定做好现场检查原始记录,每一道工序有人把关,每个项目有人验收。

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返工重做至合格。

9、定期校准工地使用的各种计量设备、试验设备,确保其完好。

10、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做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

11、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其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6.2安全保证措施

1、在本项目施工中,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总监、副经理为副组长的安全及文明施工生产领导小组,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首要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召开安全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关键部位、岗位,设专人负责,对危险物品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3、强调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制度的制订,要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对事故的预防性,防微杜渐。

4、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管理网络,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身保护意见,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5、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各类台帐,强化安全管理软件资料工作,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