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483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从支出法GDP构成看,由于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仅经济增长决定着消费需求,而且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作用。

这种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超过投资,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并且是防止经济萧条的稳定力量,二者存在互动关系。

综上所述,作为反映消费需求两个侧面的消费需求总量和消费需求结构都会与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互动关系,而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各项主要因素也必然会在他们的互动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地,居民收入由于既能用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具体水平,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它能较好地刻画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另外,财政收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政府消费、政府投资、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国防建设等发展水平,因此,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需求,也会通过投资、税收等中间变量对消费需求构成影响,这一点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际比较

为研究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了解消费率、投资率或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来实现。

(一)消费率和投资率的世界大致水平。

我们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数据较为完整的94个主要国家(地区)①1978-2004年期间平均的消费率和投资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消费率较高的并不是经济发达国家以及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却恰恰是经济最为落后以及经济波动较大的国家。

表11978-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平均投资率和消费率

单位:

%

地区

世界

工业化国家

亚洲

欧洲

拉美

非洲

中国

投资率

22.38

22.35

27.89

22.26

21.68

20.06

37.10

消费率

78.91

77.81

75.18

78.10

81.34

81.90

61.70

注:

①由于计算的是各国的平均值,部分国家部分年份的数据会有所缺失,故投资率和消费率之和不等于100%。

②数据来源:

IMF,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Yearbook,2005;

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

从中国与部分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瑞典、巴西和埃及)在一些特定年份(1978、1992、2000和2004年)的消费率比较看,消费习惯对消费率的影响更甚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情况下,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与消费率具有一定的正向运动关系。

另外,相比其他大多数国家,中国消费率似乎处于偏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偏低特征更为明显,从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消费率变化趋势看,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消费率有逐步提高的特点,因此,从长期趋势看,中国消费率的提高有其必要性。

为寻找样本国家平均消费率(平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之间的一般关系,从变量的散点图以及它们之间指数关系的趋势线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中国消费率和投资率已处在世界平均水平的临界状态。

近30年世界各国的平均消费基本上都位于56%~100%之间,投资率则大多处于10%~40%区间中。

1978~2004年中国平均消费率为61.70%,平均投资率为37.10%,已接近临界值。

(2)要实现较高经济增长水平,消费率不宜过高,但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则是必需的。

总的来说,随着消费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两者存在反向运动趋势。

而投资率较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相应也会较高,二者存在正向运动趋势。

(3)收入上升过程中消费率趋于下降,投资率的变化趋势则不太明显。

随着人均GDP的上升,消费率趋于下降。

而投资率虽然与GDP增长率存在微弱的正比关系,但总体而言,收入上升对投资率的影响关系不很明显。

(4)消费率和投资率的高低还与各国的收入水平、地域位置等因素相关。

(二)消费率和投资率组别国家分析。

1、以人均GDP为划分标准的区间分析和点分析。

(1)区间分析。

消费率最低的是上中等收入国家②,最高的是低收入国家,而高收入国家的消费率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下中等收入国家,投资率的趋势恰好相反。

这说明收入增加会使国内需求结构发生相当一致的变化。

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收入之间则不是纯粹的正向关系,在中低收入阶段,二者具有正向运动趋势,当处于中高收入阶段时,二者存在反向运动规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最高。

(2)点分析。

在人均GDP从1000±

100美元/人上升至4000±

400美元/人的过程中,消费率、投资率和GDP增速变化的规律性不是很明显。

相对而言,人均GDP在1000±

100水平时,样本国家的平均消费率最高(相应地,投资率最低),这与前面的洲际平均水平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后,随着人均GDP的上升,消费率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投资率和GDP增速的变化过程与此相似。

综合而言,人均GDP与消费率、投资率和GDP增速的高低变化关系不是很密切。

2、以GDP增速为划分标准的区间分析和点分析。

在近30年的较长时期中,平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水平是比较高的,达到这一增长水平的国家的消费率平均为71.41%,远远低于其他增长区间消费率均值;

相比而言,经济增速在2%以下各国的平均消费率最高,达到82.67%,GDP增速与消费率的反向运动趋势在此也得到印证。

投资率的分布状况与消费率略有不同,经济增速在6%以上国家的平均投资率最高,达到29.46%,远远高于其他增长区间的投资率均值,总体而言,区间分析说明要达到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较高的投资率是必需的。

整体而言,随着GDP增速的提高,投资率相应地也会较高,但消费率的变化规律则不是很明显,在GDP增速不是很高时(例如9%±

0.5%以下),二者存在反向运动特征,但这种规律似乎在GDP增速较高时已不明显。

类似地,最高人均GDP既未发生在GDP增速最高时,也不是在GDP增速最低时,一个粗略的变化特征是,开始时GDP增速与人均GDP成正比关系,而当增速达到一定水平时,二者又具反向运动特征。

三、中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动趋势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和消费率的一般演变规律一样,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呈现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不断缩小,并日益接近其自身内在的演变趋势。

消费结构整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需品阶段,以住房、汽车为主要消费品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

(一)中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从系统论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作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最终消费与GDP关系分析。

利用1978~2005年期间的样本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最终消费作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需求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消费需求每增加1个单位时,GDP将增加1.7903个单位。

从消费需求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变化看:

(1)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地位显著。

相比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对GDP的作用最为显著,是宏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消费需求是GDP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平稳的一乘。

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贡献率的波动情况看,消费的波动区间较小,是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3)近年来消费需求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整体上消费需求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逐步走低,过于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导致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失调,并可能影响对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挖掘和培育,因此,消费需求的合理增长是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反映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率,从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的变化可看出:

(1)从最终消费构成看,居民消费率的波动幅度大于政府消费率,近年来居民消费率的快速下降是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2)从城乡居民消费率结构看,城镇居民消费率提高与农村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固然与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口逐渐减少有关,但占总人口57%(2005年数据)的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大大低于城镇居民的最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能力不足;

(3)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待提高;

(4)政府消费和政府消费率持续上升,而居民消费率则持续下降,居民消费增速逐年减缓,政府消费挤占居民消费较为明显。

(2)最终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分析。

利用1978~2005年期间的数据,分别从城镇和农村的不同地域出发,计算人均GDP(per_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per_income_R,per_income_C)、收入与消费(per_consum_R,per_consum_C)之间的相关关系。

根据下表2的模型拟合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整体而言,四个拟合方程的结果都比较理想,说明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很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影响消费支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调控居民收入是调控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可行途径;

(2)在收入与GDP的关系上,城市与农村存在较大区别,提高城市居民收入1个百分点可促进GDP增长1.11个百分点,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1个百分点,则可以促进GDP增长3.40个百分点,说明在当前环境下,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促进经济增长更为有效;

(3)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上,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不大,提高城市或农村居民收入1个百分点可相应地提高消费0.77或0.74个百分点,二者均小于1,因为居民收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或投资)。

此外,相对而言,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小于城市居民,说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小于城市。

表2城镇和农村中GDP、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比较

变量

估计方程

城镇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0.998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

0.999

农村

人均GDP与人均纯收入

0.987

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

0.995

括号中的数字为估计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

在我国,由于城乡分割,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长期以来存在一定差距,而这种差距随着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不同年份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全社会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的差距始终大于收入的差距,而且随着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两极化的发展特征必然导致全社会的消费疲软。

从城镇居民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时期收入消费增长情况比较可以说明:

(1)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收入增速在各个时期都大于消费增速,说明近20年来居民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态势;

(2)从长时期看,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长的贡献大于高收入群体,这种特征在近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调控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可有效地促进消费增长;

(3)分阶段看,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时期,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慢于消费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消费增长,而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这种特征出现逆转,这意味着要实现消费的较快增长,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时期,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增长,也对带动其他群体的消费增长具有示范效应,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应将重点转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并适当控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

(3)最终消费与财政收支关系分析。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提高最终消费率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分析表明:

财政收入方面,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衡,收入过多向国家倾斜是导致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国与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差距逐步拉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将有助于扩大内需;

财政支出方面,由于行政管理经费增长过快,削弱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剧了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最终造成居民储蓄上升、内需疲软和消费率下降。

2、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消费结构与GDP关系分析。

根据城镇居民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以及对应的人均GDP水平变化关系可看出:

(1)整体而言,1985年至2005年期间,食品、衣着和家庭用品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减小,亦即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相反,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持续升级的特点,与此相对应的是人均GDP的不断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正向运动关系;

(2)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看,中国在1985年首次低于55%(此后的几年里虽有所波动,但始终低于55%),1996年首次低于50%,降至48.8%,而到2000年时,恩格尔系数又突破40%,降至39.4%,尽管按照国际粮农组织提出的划分依据③,中国已进入富裕阶段,但恩格尔系数的这种走势与其说是因为食品支出降低,不如说是因为娱乐教育、居住等支出的大幅增加,说明在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变化中,分配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和医疗等制度的作用没能得到合理和充分发挥;

(3)分阶段看,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转变,1985年至1995年期间、1996年至2005年期间对应的人均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9.38%和10.22%,说明随着居民在教育、居住和医疗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人均GDP增速出现明显回落,这不仅印证了前面的结论,也说明近期的消费结构对人均GDP提高(或者说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有所下降,亦即目前的消费结构相比前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2)消费结构与居民收入关系分析。

消费结构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效用函数基础上的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

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

其中:

代表第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对第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需求量,代表第种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量,

,代表收入余额追加于第种商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

代表减去基本需求后的余额。

通过对部分年份(1993,1995,1999和2005)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估计ELES模型的各参数值,并对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分析比较。

①基本需求分析。

(1)整体而言,基本需求支出在逐渐上升,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2)从各类商品和服务看,食品始终是居民基本需求支出中的最大项目,其他商品和服务对居民基本需求的重要性变化不一,除杂项外,衣着已由1993年的第二大支出降到2005年的第五大支出,而居住、娱乐教育和医疗保健分别为2005年时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基本需求支出项目,变化速度也明显偏快,这一方面印证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住房、医疗和教育制度改革对居民消费的深刻影响。

表3基本需求支出

年份

食品

衣着

家庭

用品

医疗

保健

交通

通讯

娱乐

教育

居住

杂项

1993

755.08

145.04

43.18

36.43

11.75

102.74

83.54

25.62

1995

1272.05

231.63

60.83

66.90

58.48

150.50

164.75

53.47

1999

1396.76

222.37

73.74

140.13

118.89

304.62

287.71

57.30

2005

1766.33

315.97

140.56

346.87

198.66

405.84

505.90

66.78

2005相

比1993

2.34

2.18

3.26

9.52

16.91

3.95

6.06

2.61

通过将基本需求支出与调查资料中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各项消费的平均支出进行比较,可看出,

(1)根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只有最低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低于基本需求支出,除交通通讯和杂项商品外,其他各项支出都低于估计的基本需求支出,由于最低收入户占全部调查户约10%,说明还有10%左右的城镇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差距还很大,由于高收入者主观上不想消费,而低收入者客观上消费不起,其结果是在总体上制约了消费的扩大,影响了消费结构的合理性。

②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预算分析。

在各类消费的边际预算份额中,食品、衣着、家庭用品、食品所占的份额持续下降,其中食品的边际预算份额一直最高,而衣着和家庭用品已退至末位(除杂项商品外),与此相反,娱乐教育、居住、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在边际预算份额中则呈持续上升态势,至2005年已分列第二至第五位,说明人们未来用于吃穿的比重会逐渐下降,而对娱乐教育、居住、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需求将逐渐增大,并对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形成影响。

表4边际预算份额

0.323

0.154

0.169

0.031

0.077

0.108

0.062

0.299

0.164

0.030

0.090

0.104

0.075

0.258

0.113

0.161

0.065

0.097

0.129

0.081

0.254

0.079

0.095

0.143

0.159

0.048

③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1)整体而言,在所选各年份中,各类商品及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说明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各类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也呈逐渐增加趋势;

(2)从不同时期的比较看,除了食品、交通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持续呈下降趋势外,大部分商品和服务呈现出两个阶段的不同变化特征,与前述消费结构变化阶段的划分一致,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例如1995年)为分界线,衣着、家庭用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先升后降,与此相反,医疗保健、居住的需求收入弹性则先降后升,这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住房制度改革有关,相对而言,娱乐教育的变化幅度较小,但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中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迈过了生存型消费结构阶段(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始终是最低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更注重自身的修养及居住环境的改善,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表5需求的收入弹性值

0.513

0.859

1.536

0.908

1.602

0.932

0.738

1.352

0.486

0.984

1.589

0.779

1.505

0.960

0.857

1.416

0.485

0.850

1.480

0.953

1.131

0.826

0.774

1.279

0.476

0.655

1.175

1.048

0.947

0.956

1.168

1.133

(3)住宅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消费信贷推动了居民在住房、汽车、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水平,尽管住宅消费对其它消费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它在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在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中,建筑业影响力系数从高到低位居第四,对相关产业的连锁影响为1.192363,而投资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也很高,1亿元的投资额可诱发生产额3.0117亿元。

(二)中国合理消费率的初步测算。

1、合理消费率的判断标准。

尽管很难找到一个普遍适用于各国的合理消费率的标准,但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关于合理消费率的内涵:

第一,要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相适应;

第二,要与较低的失业率相适应;

第三,要与合理的通货膨胀率相适应;

第四,要与合理的投资率相适应。

2、合理消费率的初步测算。

(1)定性的历史经验分析。

短期内,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