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的防范.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519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诈骗的防范.ppt(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信诈骗的防范.ppt

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分局2015.4.25,近年来,伴随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迅速蔓延。

电信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犯罪”的新型犯罪来势较猛,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动辄骗取受害人积攒数年的“辛苦钱”、“养命钱”、“看病钱”、“防老钱”,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

今年全市立案较去年同期上升12%,2015年1-4月,全市电信诈骗警情5000余起,最大被骗金额160余万元,电信诈骗的概念,狭义,警方提示,1,作案过程不接触化,电信诈骗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仅通过电话、网络(QQ等)与受害人联系,与受害人不见面,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

加之,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

2,作案方式信息化,犯罪嫌疑人借助网络、电信“互联互通”科技便利,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群拨短信、电话,落地接入本地电信、移动电话,实施诈骗行为,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短时间内转存、分解,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

全过程都是利用通讯网络进行。

3,作案手段智能化,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缺乏相关法律常识、社会经验的特点,进行诈骗。

比如冒充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人员,通过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暗示,电话遥控受害人转汇资金存款,作案过程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令受害人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4,作案地域异地化,为防止受害人因报警及时造成帐户资金冻结,犯罪嫌疑人往往选择异地作案,即甲地拨打乙地电话实施诈骗,遥控受害人向异地指定银行卡转汇资金,随后网上分解资金,丙地提取现金。

5,受害人群不特定化,犯罪嫌疑人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个体业主、公司职员、学生,也有企业职工、普通民众。

特别是大学生、中老年人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阴暗面了解较少,对骗子使用的作案手段不了解,易上当受骗。

6,犯罪组织职业化,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相互间有明确分工,既有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诈骗的“导演组”,同时还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及组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各环节密切配合、互不接触。

7,犯罪活动国际化,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既有国内公民,也有境外人员,同时还有境内外相互勾结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如实际案例中,诈骗集团在台湾运作诈骗过程,专门雇佣大陆居民在境内提款转存,造成了案件办理上的难题。

8,赃款流动快速化,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要15分钟的银行信息中心数据整理时间。

电信诈骗实施成功后,犯罪嫌疑人会在银行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银行实行赃款的转移,按照ATM机提款上限分解到众多银行账号中,迅速组织人员提现。

若受害人未能及时发现受骗,很难通过银行在被骗存款转存、分解、提现前采取控制措施。

如一起电信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在收到汇款后,立即通过网上银行转入多个二级账户银行卡,随后继续分解,基本以2万元为单位,转入200多个账户,然后组织人员通过银行自动柜员机上提现,致使被骗款项流失。

甲地,电信诈骗的作案手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目前主要有以下作案手法:

2023/5/6,冒充公安、检查院、法院、财政、社保等司法、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因为办案需要,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事主将钱转至所谓安全帐户。

今年新出现的比较典型的诈骗手段是“邮包涉毒”。

犯罪分子冒充邮局或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事主有包裹涉及毒品或违禁品,要求事主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验证。

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因为经常网购,或者有可能收到外地亲属寄来的包裹,所以极有可能受骗。

【案例1】,2015年3月21日上午,大学学生曲接到陌生电话,自称是检察院的人,说曲涉及一个案件,本来要实行拘捕,因考虑到其学生身份,可以取保候审,但需要交纳保证金,后曲分前后两次汇款17100余元。

【案例2】,2015年3月26日大学陈接到陌生电话051257702333,对方冒充江苏省昆山市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陈涉嫌贩毒为名电话诈骗,陈于下午在大学商业街中国银行自动取款机上通过转账的方式给对方提供的账户汇入5000元人民币,总共被骗5000元人民币。

【案例3】,2015年4月4日下午15时左右,学院学生区在大学城接到自称中国移动客服和上海市公安局刑警队的电话,称其身份证办理宽带涉嫌经营色情网站以及个人账户涉嫌洗黑钱,被诈骗12900元。

【案例4】,2015年4月8日中午,大学城一高校老师孙在家中接到自称是上海市邮政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孙有一个欠税单,之后称孙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要求其打02151690430报警。

孙按照此号码“报警”,对方自称姓夏的警官称有人使用孙的身份信息开账户洗钱,要求孙将钱打入对方指定的账户中。

自2015年4月8日至2015年4月14日,孙多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存款打款26万元。

提示:

国家机关从未设立过安全账户;公、检、法及税务等国家工作人员也不会通过打电话指导如何转账的。

打电话或通过QQ号给事主冒充其领导、老师、同学、同乡,让其借款救急;或打让事主猜其是谁,在赢得事主信任后,假称其在外地因赌博受到处罚,或发生交通事故、家人住院等为由,请求事主向指定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针对学生,收到假冒学校领导、学校老师的电话诈骗案例较多。

视频2,【案例1】,2015年3月29日19时许,大学学生陶在大学城接到18323039712电话,误以为是自己的老师,对方以帮自己的忙急需用钱来打点,让陶分4次每次1万转账到对方提供的帐户,共计被骗4万元。

【案例2】,2015年3月30日18时12分许,大学大四的学生罗接到电话号码为183230390的来电,对方称他是其毕业设计的导师,让第二天早上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于是罗按约定到导师的办公室,发现他人不在,在办公室等了一阵导师一直没回来,就离开了。

这时又接到昨晚那个来电,他说他跟领导谈业务,让罗先垫钱给领导送礼,然后给罗一个账号让其转账2000元过去,之后他又打电话让罗再想办法转3000元。

罗才觉得自己受骗了,打电话向同学要来导师的电话号码,核实是被诈骗了。

【案例3】,2015年3月17日,大学城一高校老师徐接到所谓校长的电话,叫其给专家汇款12万,于是徐在工商银行给对方提供的帐号(6212263602)汇款12万元。

后徐打电话向校长询问此事,校长告知不知情,徐发现被诈骗,随后来公安机关报案。

利用淘宝、支付宝等正规电商交易平台做伪装,利用电商网站漏洞,如先建立正规网店、待有事主前来询价则在聊天过程中将事先准备好的诈骗链接发给事主,事主登录后则脱离正规网站监管,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或者不法分子谎称事主在网上买的东西,暂时发不了货,要给事主退钱,要事主提供一个银行的账户,事主就按照对方的提示在网上操作,导致网银账户内的钱款被转走。

学生中此类诈骗数量最大。

【案例1】,2015年4月13日下午15时许,大学学生冷接到一个电话,称她在淘宝上买的裤子,因系统故障,需要退款给她,之后,冷按对方指示用手机上网进行了操作,输入了自己的中国银行的卡号和密码,以及网银密码,之后又输了她的光大银行的卡号和密码,然后,冷就收到了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手机短信,显示她的中国银行卡被转走了7020元、光大银行卡被转走了48779.07元,两张卡总共损失55819.07元。

(网购退款),【案例2】,2015年3月15日19时,大学学生陈在dangdang网网购衬衫。

19时33分其手机接到131664475打来的电话,对方称是当当网的工作人员,已收到其货款,因故不能正常发货要退货款给事主。

事主加对方QQ2306869为好友。

QQ230686发过来一个链接让事主点击后输入姓名、工商银行账号及电话号码、支付宝账号后,其手机收到效验码。

事主将效验码告诉了QQ2306869。

约10分钟后,事主发现工商银行账号被转账4400元。

(网购退款),【案例3】,2015年3月12日17时许,大学学生王接到号码为040063010自称淘宝卖家的电话,称能将其会员等级被误升级为批发会员,每月会定期扣款,让王在对方电话指挥下在ATM机上进行操作,取消批发会员资格,操作后王发现自己的卡上已转出6200元。

(会员升级),【案例4】,2015年3月18日13时许大学学生刘接到186685678的电话说支付宝故障,金额冻结。

17时许再次接到电话要求加QQ3229614846为好友,并发过来一个链接要求远程操作,在按对方指示输入相应验证后,发现对方转走了6991.8元。

(支付宝故障),犯罪分子打着招工的幌子,通过网络平台(58同城、赶集网等)发布招工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需交纳培训费、保证金等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至其银行帐户。

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广告信息,如承诺低价代购机票、出售各类考试答案、各类代考、代办入学业务、租房业务等,待事主与其联系后则利用钓鱼网站盗取事主银行账号名及密码;或者巧立名目,要求事主先支付“手续费”“保证金”“托运费”等为理由诈骗事主;更甚者干脆编造理由诱骗事主先行付款,事后便杳无音信。

【案例1】,2015年3月7日下午,大学学生孙看到有人发微博分享网上兼职信息,于是就加对方QQ(号码为9606750)做兼职,对方告知孙是给网店刷信誉,孙按照对方所说进行操作,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上用网银购买5400元物品后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给网店刷信誉),【案例2】,2015年4月14日19时大学学生吴在上网时看到有人发兼职信息,加对方QQ好友后,对方告诉他以购买银行卡提佣金方式赚钱,后被诈骗了现金22896元。

(买卡提佣金),【案例3】,2015年3月12日,学院杨在赶集网找兼职,在给对方付了170元钱的保证金后,对方就消失了。

13日,杨在百度上搜出赶集网的投诉电话,要求退款,后在自称客服人员的指令下,在ATM机上操作,自己卡内的4000元被转走,发现被骗。

(交保证金),犯罪分子多以公司庆典、新产品促销抽奖为名,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手机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受害人中得高额奖金或实物等奖品。

受害人一旦回复,便称兑奖必须事先另外交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否则不予兑奖。

诱使受害人向犯罪分子指定账户汇款。

也有冒充央视非常61节目组,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进行诈骗的。

【案例1】,2015年3月20日21时许,大学学生刘到一条QQ消息,称其中了奔路吧兄弟的二等奖,于是刘按提示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二天其收到一名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打电话告知她要领奖就交3600元手续费,否则法院要起诉她,于是刘就通过支付宝和去农业银行支付给对方提供银行卡支付了3600元。

【案例2】,2015年1月5日,大学一退休老师秦收到一封三星电子宣传单邮件,刮开说明书后显示中奖100万,后秦便与宣传单上的01057125486进行了联系,对方说秦必须缴纳保证金和购买她们的产品才能兑奖,然后秦分两次向对方提供的账号汇款29000元。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设备,发送显示号码为银行客服号码的短信,要求登陆相关网址进行银行卡系统升级、网银u盾升级,实则进入预先设置的钓鱼网站,嫌疑人窃取事主银行账号、密码后将钱转走。

最近,我区部分中小学学生家长接到显示号码类似“校讯通”号码的短信,要求登陆相关网址查看,部分家长点开网站后被扣款。

虚构子女、亲友出车祸、生病、被绑架或因违法犯罪被处理急需用钱等事由,冒充熟人拨打电话或使用盗取的QQ号码,欺骗事主的家人或朋友汇款转账。

【案例】,2015年4月大学城一高校老师于在上网时,其朋友给其发QQ消息称借款3万元,用于亲属治病。

于相信后通过网银向对方转账三万元。

后经于与朋友电话联系核实,其发现系朋友的QQ号被盗用后实施的诈骗。

此外,“退税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税务局、邮电局、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款等活动。

待受害人信任后,不法分子以方便从银行ATM机上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自己的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

“低价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大量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

待被害人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订金、托运费等费用。

“引诱汇款”诈骗。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

有的受害人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诈骗信息后,未经仔细核实,就将钱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上。

电信诈骗的手段变幻不穷、表现形式多样,但其核心是依托通讯网络和银行网络,围绕银行卡(汇款或转账)进行的诈骗。

防范通讯(网络)诈骗,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防范意识事前的预防、提示和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