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52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docx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

《人因工程》——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范文

自主学习课程《人因工程》大作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人因工程》课程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并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

一般采用《文献综述》作为主标题,将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作为副标题。

前言:

点明《文献综述》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

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总之要对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

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将来的研究目标或方向。

2.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主题直接相关;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

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文献综述字数规定不少于3000字。

2.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至少要求8篇,且外文的至少要求2篇。

3.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

4.文献综述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类格式: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书籍类格式:

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论文集类格式:

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类格式:

作者.题名.保存地:

保存单位,年份.

文献综述封面及正文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

四、文献综述参考选题(副标题):

(可以自己另选,但选题必须与人因工程学相关。

10.基于人因工程的生产现场改善研究基于人因工程的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座椅的人因工程分析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现代制造系统中的人因工程数字化人机界面设计的人因工程问题分析人因工程在先进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基于预防工伤和职业病目的的企业人因工程研究现代制造系统中人因工程的应用与研究汽车总装过程人因工程优化研究

18.人因工程在生产车间的应用研究基于人因工程的计算机键盘设计人因工程在IT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人因工程在工程机械操作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图书馆噪音环境研究人因工程在淘宝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人因工程在数字化人机界面中的应用人因工程与产品创新.说明:

(1)杜绝抄袭!

选题可以相同,但每人须独立完成,文档内容(包括参考文献)不得雷同!

(2)文档须打印上交!

同时要打印两篇主要参考文献(如参考文献是CAJ、PDF等格式的电子文档,则直接按电子文档原有格式打印,不要转换成Word文档),与“文献综述”一起装订。

班长收齐后交专业系,或由辅导员代收。

(3)本次作业以百分制打分、记载,作为《人因工程》自主学习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占30%。

附件一:

文献综述封面(该行文字打印前删除掉!

主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

XXXXXXXXXXXXX

副标题(二号黑体,居中

三号黑体,居中

学学号:

XXXXXX

专业:

XXXXXX

班级:

XXXX

小二号黑体,居中

三号黑体,居中)

的管理特征。

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

MIS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际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科、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最优化技术,为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族陈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决策。

1.3系统平台

平台通常的理解是指一种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的环境.平台其实就是一种基础,就是指能对以后的发展能够提供技术或者物质等的支持。

使一件工程或事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的东西。

系统平台就像是一个大木桌,在其光滑整洁的桌面上我们可以任意摆放实物。

其原理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如出一辙,Windows是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电脑上,并在同一个操作系统上安装各种不同的软件。

系统平台的特征:

(1)可配置性强,用户可自定义字典、字段、也可自定义字典、报表中某一字段、某一按钮。

对于界面布局、权限的定义等等都可以通过用户配置完成,非常灵活方便。

(2)用户可以自动创建业务数据表,平台可以对中间层数据操作进行封装,并提供基于平台事务控制的数据库访问和操作方法。

(3)支持多类型数据库,方便用户对系统的扩展、升级和维护。

(4)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检查(字段、行数据、单据?

?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2工业工程常用工具软件管理系统

工业工程的诞生是由于在19世纪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方式则从作坊式的手工业向基于分工理论为基础的大工业转换,并且逐步产生了流水线生产系统。

工业工程专业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初期,并且很快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

20世纪40年代中期,工业工程已不仅仅是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专利”,而且被成功地引入亚太地区。

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期成功地引入工业工程的管理思维和技术手段,并进行消化和改造,开创出适于日本国情的丰田生产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业工程的技术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因此工业工程软件的使用也比较普及。

在国内,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也就将近20年。

199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根据国家教育1999年专业目录统计,我国有38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

2001年设立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为72所,2002年则超过百所。

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到今天,它在理论教育普及和实际生产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该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调查研究能力。

以现代化生产的组织与经营管理为主线,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系统分析与综合、数学模型与模拟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至此,国内高等学府里工业工程软件应用也趋于不断完善的局势。

工业工程常用工具和工业工程专业科目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

工业工程由其发展的背景、运用范围和生产上的致力于无休止的改进,工业工程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高校中基于工业工程的理念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工程经济、企业资源计划、生产与运作管理、项目管理导论、人因工程、数据库原理应用教程、MDT应用与开发、机械设计基础、市场营销学等相关专业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企业广泛地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最新科技成就,从而使企业生产系统以及运营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对其进行设计、选择、调整和管理的难度也变得更大。

工业工程已成为一门通过综合治理致力于提高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

工业工程常用工具软件管理系统也将会伴随着工业工程对全社会的作用的不断加大而成为一种IE人的需要。

[1]黄梯云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14

[2]周忠荣,曾爱林,罗勇胜编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7~82

[3]王志海,关系数据库基础与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本书编委会编著.ASP编程篇.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5.251~284

[5]姚俊,马松辉编著.Simulink建模与仿真[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97

[6]郭光,胡菘编著.DreamweaverMX2004完全征服手册[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7]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M].(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导论[M].(第3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8~52

[9]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试验教学探索[J].2005.

[10]陈世平,廖林清,侯智.国内外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及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2006.

[11]薛四新,黄萃.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系统研究[J].2004:

21~24

[12]袁媛,娄骏晖.平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J].2004:

53~54

[13]李凯扬,赵涛.现代工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工业工程,2005,8(6):

43-48

[14]杨晓英,王会良,杨宗宵,贾现召.工业工程专业实验系统的研究开发[J].实验室科学,2006-2

(1):

48-50

[15]朱光辉,刘涛.关于软件管理中的资源共享[J].高校装备,2006,1:

59-61

[16]郝英立.基于Web的军队再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54-59

[17]J.Andrade,R.Garcia,J.Pazos,S.Rodriguez,A.Rodriguez-Paton,A.Silva.Towardsalessonslearnedsystemforcriticalsoftware[J].2007:

902-913

[18]Mcleo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J].PrinticeHall1998

[19]IngridBouwerUtne.Systemsengineeringprinciplesinfisheriesmanagement[J].2006:

624-634

[20]RuryCG..ChangeandMeasurementinAppliedErgonomics[J].HumanFactorsandErgonomicsinManufacturing,1997,7(4):

253-267.

附件三:

参考范例02

——从供应链的角度浅谈光伏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乃至个人的重视,为了发现光伏产业在现代中国的利用意义和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力研究光伏产业供应链的两端:

上游供应链即多晶硅的采购,下游供应链即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销售物流。

面对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即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国外市场,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利用图书资料、互联网信息、企业调查等方法,探求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又以南京中电集团为例,简述该企业在光伏行业中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的紧缺,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从长远战略上考虑,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成为了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能是一种既丰富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世界各国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预测,我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有望超过40%。

到2020年,系统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

与此相应,我国光伏产业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基本情况

整个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

供应链主要包括硅材料(主要是多晶硅)的生产和供应,电池片制造—组件—系统封装与应用,光伏产品的分销。

其中,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为太阳能级晶体硅的生产,由于其技术与工艺上的难度,目前基本被国际上7大厂家垄断,这属于产业链上游环节。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

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

其中,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55%左右,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半导体多晶硅的发展,预计从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多晶硅。

4.2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避免低水平项目的重复投资建设,保证产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

4.3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反对不计成本的引进和仿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4风险规避。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盟,阻止打价格战,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4.5支持最具条件的改良西门子法共性技术的实施,加快突破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从材料生产工艺、装备、自动控制、回收循环利用的多晶硅产业化生产线,材料性能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指标;建成节能、低耗、环保、循环、经济的多晶硅材料生产体系,提高我们多晶硅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6依托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加强新一代低成本工艺技术基础性及前瞻性研究,建立低成本太阳能及多晶硅研究开发的知识及技术创新体系,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4.7以建设绿色奥运为背景,大力倡导环保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从下游供应链角度解决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在外的问题,摆脱OEM的嫌疑,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5.中电集团在光伏供应链上所处的地位

中电集团与2006年成立了南京光伏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应用研究,集团下还有南京半导体材料公司、南京绝缘材料公司等,并计划在江西设立光伏的上游公司,主要从事多晶硅的生产。

可以说,中电集团涉及了光伏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的硅原料的生产到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和销售。

6.中电光伏的优势和劣势

6.1优势:

6.1.1硅材料公司建成后,将控制了目前制约光伏行业发展最大的因素,即多晶硅高昂的价格。

光伏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从而获得竞争力。

6.1.2鉴于对整个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前提,加上近年硅原料短缺的实际状况造成产业倒置漏斗状布局,获得良好发展机会的重心向上游偏移。

参与上游硅原料生产的公司短期内依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利润。

6.1.3对于上游硅材料公司的大量进入从而可能引起的产能过剩也不用过分担心。

即便硅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亦可用于本集团内部光伏企业的生产。

6.2劣势:

鉴于中国多晶硅生产技术的落后,硅材料生产成本高、耗能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为一个由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些都应该是要考虑的问题。

7.中电集团如何在光伏供应链中取得优势

7.1健全产业网络组织。

行业内部应建立产业联盟,行业外部面向上游要选择供应商,面向下游要面向市场和客户。

7.2核心化生产。

注重研发,生产核心产品,避免业务范围太广、太滥。

7.3构建动态学习型组织。

智力全球化,从全球范围内引进技术型和管理型专业人才。

7.4资本全球化。

采用中外合资或上市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募集资金。

7.5市场全球化。

与国外采购商和销售商合作,以解决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7.6早日投产。

竞争将更为激烈。

因此,促成硅料企业的早日投产,才是企业生存和制胜的关键。

对于光伏产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好时代已经过去。

在没有充足资金和稳定的供应渠道的前提下,光伏行业的生存是艰难的。

因为在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都是九成以上掌握在国外的时候,一个没有产业链角色和国际身份的企业,困难可想而知。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这种背景下,游戏规则和制胜的核心就是全球配置资源。

中国光伏产业应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寻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良好合作与竞争。

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力度,大力提供金融和技术上的支持。

[1]比尔罗伯茨,2006:

《硅与太阳能:

马与马车》,《ElectronicBusinessChina》,第10期。

[2]陈学森,2007:

《国内多晶硅工业现状及相关发展政策建议》,《世界有色金属》第10期

[3]傅桂林、袁水林,2007:

《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

[4]何颖、赵争鸣,2004:

《新疆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对策》,《新能源及工艺》第4期

[5]李红波、俞善庆,2006:

《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上海电力》第4期

[6]梁骏吾,2006:

《光伏产业面临多晶硅瓶颈及对策》,《科技导报》第06期

[7]王凤彬,2006:

《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王文静,2006:

《硅材料紧缺对于太阳电池产业链影响的深度分析》,《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第17期。

[9]魏奎先等,2006:

《大阳能电池硅转换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轻金属》第2期

[10]郭瑾、李积和,2007:

《国内外多晶硅工业现状》,《上海有色金属》3月第1期

[11]肖户卫,2006:

《中国硅太阳能电池投资过热现象》,《中国科技信息》第17期

[12]杨国鑫、郑永孝,2007:

《多晶硅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煤》16卷第3期

[13]AdolfGoetzberger,Christopherllehliy.Photovoltaic

materials,past,present,future.SolarEnergyMaterials&SolarCells,62(2000):

1-19

[14]K.morita,T.MiKi.ThennodynamicsofSolar-Grade-siliconrefining

Intermetallics,2003(11):

1111-1117

[15]PeterWoditsch,WolfgangKoch.SolargradesiliconfeedstocksupplyfoPVludustrv.SolarEnergyMaterials&SolarCells,72(2002):

11-26

自主学习课程《人因工程》大作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人因工程》课程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并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

一般采用《文献综述》作为主标题,将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作为副标题。

前言:

点明《文献综述》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

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总之要对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

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将来的研究目标或方向。

2.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主题直接相关;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

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文献综述字数规定不少于3000字。

2.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至少要求8篇,且外文的至少要求2篇。

3.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

4.文献综述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类格式: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书籍类格式:

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论文集类格式:

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类格式:

作者.题名.保存地:

保存单位,年份.

文献综述封面及正文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

四、文献综述参考选题(副标题):

(可以自己另选,但选题必须与人因工程学相关。

10.基于人因工程的生产现场改善研究基于人因工程的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座椅的人因工程分析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现代制造系统中的人因工程数字化人机界面设计的人因工程问题分析人因工程在先进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基于预防工伤和职业病目的的企业人因工程研究现代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