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40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实习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培养未来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纵观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一、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

实习前的教育理论准备趋同——重视教育课程

国外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课程比重呈上升趋势。

教育实习与教育课程相结合,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各国的共同特点。

国外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加强实习前的教育理论准备:

一是增加教育理论课程的门类和教学时数;

二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美国教育理论占教育总量的25%,教育专业课程中的2/3为教育理论课。

英国教育理论占35%,“教师职前培训改革”中,提出教师应具备27种职业技能并建立教师技能档案。

法国在教育专业科目里,学生需修40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德国把教育科学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之一,教育科学课程设置范围相当广泛。

实习形式与时间趋同——实习形式灵活多样

实习形式上,不同国家在教育实习实践操作中各有特色,但总的来看,体现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见习、实习有机结合的共同特点。

教育实习大都由模拟实习、见习、实习三大部分组成。

国外特别重视见习效果,通常要求学生在见习时能发现问题,并能从理论上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能站在教学的前沿。

实习时间上,国外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教育实习时间在总量上不断增加。

表现为阶段性和延续性的结合。

在法国,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三类教学实习,共计486学时。

实习活动目标趋同——目标明确

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具体的要求和安排,是国外教育实习目标定位的共同特点。

国外教育实习改革中,系统研究了教育实习应达到的目标,并加以分类向学生公布。

前苏联对教育实习目的与要求作了如下规定:

1.培养对教师职业的兴趣;

2.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培养讲授各种类型课的能力;

4.培养组织和领导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的能力;

5.培养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职业能力;

6.培养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7.培养初步的学校管理工作能力。

日本规定实习生应达到的目标是:

1.从总体上亲自体验学校教育实际;

2.培养基本教育实践能力;

3.认识教师职业活动的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式,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加深对学生的感情;

4.能恰当地评估自己担任教师的能力和职业适应程度;

5.培养在教育实践中所需要的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实习任务趋同——实习内容丰富

国外教育实习内容发展呈现综合化趋势,各国大都制定了教育实习指导手册,对各方面的任务作了详实周全的规定,让学生真正参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英美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全面担当起一名教师实际应做的工作,实习内容不限于纯粹的教学实习,还包括参加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教师家长协会的活动,甚至参加在职训练活动等。

要求至少有两周时间,全面负责其所在班级全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估工作。

日本的教育实习内容全面丰富,包括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特别活动、学生指导等,使实习生直接掌握学校各个领域的经验。

前苏联的教育实习内容安排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渐趋复杂,并且低高年级的实习内容能连续和继承,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教师职业的全过程。

实习管理趋同——协同合作管理

国外在实习管理上基本都实现了制度化与合作化。

实习基地相对稳定,实习计划由大学与实习学校教师共同制定。

英国采取协作管理形式,由实习学校、地方行政当局和大学教育学院的代表组成“伙伴关系指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管理教育实习工作。

小组任务是制定教育实习计划、分配实习生、组织教育实习和实习评价。

日本教育实习机构比较完善,建有许多附属学校作为教育实习和研究基地。

有些大学还成立了实习指导中心,下设研究、指导、实践、调查四个部门,共同做好教育实习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

法国的教育实习由师范学校和有关分学区的省督学组织管理,学院与实习学校之间实现密切合作,有关学校把安排师范生的实习纳入本校年度工作计划。

二、六个国家教师教育实习的特色

美国——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后;

认知主义逐渐取代行为主义,“教师作为专家”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的新理念。

由此美国的教师教育由训练模式走向了开发模式,由注重技术性的训练走向专业化的构建,且注重教师潜能的开发。

反映在教育实习环节上,则形成了交互——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强调知识形成、获得过程中主体的行动参与和反思。

这一模式促使学生将教学理论用于反省教育实际问题,并将反省之心得实际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重负荷教学训练教育实习模式

1983年,英国“提高教师质量”白皮书提出新教师培养的措施是:

提高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经验。

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师资培训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教育胜任能力,突出中小学在培训中的作用。

因此,“以中小学为基地”和“重负荷教学训练”成为英国教师教育实习的一大特色。

英国教育实习中心整体下移,实习课程安排强调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企图通过在中小学的学习和传帮带中顺利实现未来教师的专业成长。

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

德国自建立师范教育以来就很注重教育实习工作。

1926年,普鲁士皇家“通谕”首次在法令上诏告设立实习教师见习研习班,正式规定取得教师资格须经两次考试,在两次考试中须经历三年的实习。

1970年以后,西德各邦均为确立实习教师体制及第二次国家考试立法,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由教育行政当局专门负责,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正因为如此,德国师范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能力,一进入学校大门后,就能作为一名“熟练劳动力”,独立开展工作。

  

日本——分批集中教育实习模式

日本教师教育改革把原来一次性集中实习的时间提前和分散,增加了教育实习时间,从一至四年级有计划地安排6-7次共14周的教育实习,而且教学内容也较为系统化。

日本定向培养中小学的教育大学实行全程实践法,在整个学习期间分期开展教育实践,一至四年级有阶段地连续地进行。

根据教育实习过程是从模仿到独创的过程,把教育实习分为互相联系的三个步骤,即观察——参与——实习。

法国——职业一自主化训练教育实习模式

法国在1989年教育指导法中提出“将儿童置于教育体制中心”的思想,尤其关心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这一教育改革深刻影响了法国师资培训体制和课程结构的变革。

从1990年开始,法国国民教育部开始建立新的教师教育体制,即师资培训大学及学院前苏联——连续性教育实习模式

前苏联是对教育实习最重视的国家,他们经过试验制定出1985-1986年度师范学院连贯性教育实习方案并付诸实施。

该方案规定实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具有渐进性、综合性特点,实习内容既有阶段性又有衔接性;

教育性实习与教学性实习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苏联连续性教育实习已成为培训未来教师的重要措施之一,实习活动一方面把完成教学任务同理论课程的研究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教师教育在实习前的教育理论准备、实习时间、目标、任务与管理等方面的趋同性为我国教师教育实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延长实习期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教育实习观

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创造性观点为基础,克服传统的“理论——应用”实习观,建立“批判反省性”大教育实习观。

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期限,实习时间由毕业前向修业全程演化,强调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教育实习,每次带着具体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效结合,着眼于学生反省批判力的培养,把实习看作是教师终身持续发展的教学反省历程。

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做好实习前的理论准备

教育实习通过适宜的理论准备和指导,使师范生在实习前对课程的师范性有较深刻的认识,很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教育实习的价值和效果。

在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课程内容一般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所占学时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不到6%,而美国占11%,日本占13%,差距非常显着。

因此,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增加教育理论课程、削减专业课程,使教育理论课程占教学计划总学时15%左右,达到国外的平均水平。

丰富实习内容,拓宽实习范围

国外教育实习内容不但丰富而且规定得非常细致务实,可操作性强。

这就要求我国对教育实习内容进行改革,丰富实习内容,拓宽实习范围。

从教学准备、班主任工作计划到它们的实施和评价、从课内到课外、从学生到老师到家长,要让师范生了解并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些内容不成为纸上空文而落实到实处。

科学合理地定位实习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我国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中小学教学的感性认识及教学技能的训练。

与西方国家相比,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安排,学生在实习中能否自觉地、有计划地按照预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来做,能否达到上述目标,都难以评价和把握。

因此,在实习目标的定位上,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教育实习不仅要着眼于培养一位好教师,更要着眼于未来教师的整体成长和终身发展。

构建合作化管理模式,发挥大学的主导作用

教育实习要走出象牙塔,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充分展开合作。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实习学校应各有所为,负起责任来,加强协作,共同来管理教育实习,增强社会意识、责任意识。

三者作用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大学的作为。

大学拥有智力资源优势,应深入中小学,加强与实习学校的科研合作、教学联系,争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努力创设并推行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教育实习在整个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教师教育实习模式,由于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完善阶段,目前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只有立足本国,通过借鉴和学习,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教师教育实习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