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547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1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心理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Word下载.docx

《心理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Word下载.docx

幻想

幻觉

睡眠的功能--

•睡眠使大脑在工作之后得到休息

•避免消耗体能

睡眠周期--

•正常睡眠阶段的EEG模式

失眠

•情景性失眠

•假性失眠

•失律性失眠

•药物性失眠

•庄周梦蝶、黄粱一梦、南柯一梦

•梦剥夺实验

•弗洛伊德释梦《梦的解析》

•“通往探索心理生活中的无意识状态的成功之路。

幻觉

•感觉剥夺实验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二、注意的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是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三、注意和意识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当个体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又有区别。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选择与维持的心理特性,而意识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内容的觉知,它所反映的是注意的对象的具体内容

在视觉注意中,眼睛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注视

跳动

追随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功能

•在人的活动中,注意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

•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以及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刺激,避开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第二,注意具有保持的功能,即将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直至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的为止

第三,注意具有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特性与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人在集中注意某一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人在注意时,有关感觉器官会做出一些适应性反应

(2)无关动作的停止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血管内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

(3)呼吸轻微而缓慢

•当注意的紧张性达到高峰时,人的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吸气短促,呼气延长

五、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

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一)不随意注意

•也叫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随意注意

•也叫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随意后注意

•又称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人本身的状态

•前者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点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的对比

2.人本身的状态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情感状态

(3)期待的事物

•随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注意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意志的努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个性的依从性

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注意的特殊形式

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从它具有预定的目的方面看,它类似于随意注意

从它不需要意志努力方面看,它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它不同于随意注意之处在于随意后注意的保持不需要意志努力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一瞬间清楚地觉察或认识信息的数量。

注意广度的大小通常受到下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3.个体的知识经验

川流不息 

一如继往 

鼎立相助 

再接再厉

一筹莫展 

天翻地覆 

走头无路 

声名雀起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客观事物,产生一种周期性起伏的现象,即注意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第一,对象本身的特点。

注意对象如果是内容丰富、特征比较复杂、活动并变化着的,那么个体的注意就容易稳定和持久

•第二,活动的目的任务。

活动的目的任务越明确,越有利于注意的稳定

•第三,人的主观状态。

活动者的积极态度和对注意事物的兴趣,是保持个体注意稳定的有利条件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把自己的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能否顺利地把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主要依赖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活动的熟练程度。

注意的分配,要求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相当熟练以至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的程度

•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内在关系。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对注意的分配具有一定影响,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便于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特征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

•注意转移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第二,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第三,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注意的转移还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已有的习惯有关

感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v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

⏹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的所有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包括: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

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继时对比

当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清醒的状态下,人的各种感受器总是同时或相继接受不同的刺激,因而任何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受到其他同时起用的感受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就是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某一感受器受到微弱刺激时,可以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反之,某个感受器若受到强烈的刺激时,则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便会随之降低。

⏹感受性和练习

⏹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经常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于是便使得这种感觉相应地发达起来。

 

⏹盲人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触觉,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脚步声或拐杖击地声来判断周围的地形,可以通过触摸觉来阅读盲文。

有些聋人振动觉特别发达,他们甚至可以把手放在钢琴盖上感受振动,来欣赏钢琴的乐曲。

知觉的涵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

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与知觉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其反映的

内容是客观的,它们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还需借助自

己的经验和知识的帮助来认识外界事物

知觉的分类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

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错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三维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错觉

形重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视错觉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

知觉对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

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

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等。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实践经历、兴趣爱好、言语提示)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

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

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被看成一个整体。

(3)连续性:

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

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个完美的图形。

社会知觉

⏹就认知对象而言,社会认知指的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

W.詹姆斯的观点:

⏹物质自我:

身体、衣服、房子、家庭和所有其它的物质所有物;

⏹社会自我:

社会评价,我们从熟人或朋友那里获得的承认,特别是有利的评价。

⏹精神自我:

个人内心的活动、能力、感觉、价值观和理想,是自我感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部分。

自我暴露(自我的四个层次):

⏹表面层次:

人的情趣爱好方面;

⏹第二层次:

个人态度(对人、对事);

⏹第三层次:

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状况(是否自卑、自己担心的事);

⏹第四层次:

隐私(不为社会接受的观念、行为,人生第一次等)。

⏹自我暴露对人格健康发展的作用:

公共汽车现象。

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社会认知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

社会认知

⏹又称对人的知觉或人际认知,是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认知过程的第一步。

⏹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行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

对人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的差异

⏹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

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

⏹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社会认知的途径

●人的面部表情

表情是反映人们的内心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可能了解到其内心的活动、欲望、意图和状态,借此即可形成对他人的认识。

●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指的是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

状态,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人的行为方式

了解一个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

动、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

人,形成关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

会是十分有益的。

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不象社会认知那样直观和直觉,具有间接性。

⏹社会印象不象社会认知那样单一和零散,具有综合性。

⏹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印象形成过程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一)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二)社会特征

所属群体、社会角色

(三)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人际关系(真诚vs自负)、智力(聪慧vs笨拙)

⏹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一)加法模式

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

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

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Fishbein,1964)。

(二)平均模式

安德森(Anderson,1978)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三)加权平均模式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

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

(四)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

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Kelley,1950)。

印象形成的规律

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印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为中心特征,不起核心作用的为边缘特征。

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不同

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的认识。

当了解到一个人具有某一物质时,就会自动地联想到与这一特质相关联的其他特征,认为此人也具有这些特质。

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

印象的形成

1、后来不一致信息的解释,从而使最初的印象保持不变。

⏹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所形成的印象影响对他人的判断

⏹最初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实现的预言

形成一定的印象,就会对人产生相应的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自我实现的预言

社会判断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认知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体看法,而推论则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我们在第五节中将要专门讨论的行为归因过程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推论或曰判断过程。

社会判断的过程

⏹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取样

⏹信息的选择与综合

⏹判断的形成

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

⏹S.E.阿希是最早进行有关首因效应对认知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

⏹印象形成是所有人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些人格要素中有一种是左右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

⏹最初接触陌生人,注意力投入完全充分,此时形成的印象鲜明强烈,对后继信息,注意力游离,信息影响作用下降。

⏹按照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的轨道来解释后继信息。

⏹对别人,不要拘泥于第一印象

⏹对自己,要注意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个性心理特点会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

⏹一般性格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

而性格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陌生人之间首因效应强烈

⏹熟人之间则近因效应明显。

预言自我实现效应(Self-fulfillingProphecy):

对一种情境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的观念成为现实。

罗森塔尔试验:

学年初,告诉小学老师根据可靠测验预测,他们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将会有优异、惊人的成绩。

实际上没有这个测验,是随机指定学生的。

刻板印象

在社会认知中把对某一类人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特

征印象推及团体的每一个人。

⏹男人豪爽,女人细腻

⏹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中国人含蓄

⏹形成途径:

⏹一、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

⏹二、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的,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的

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

⏹积极影响:

包含了一定的合理的、真实的成份,或多或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此,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影响:

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它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在对人的认知中,刻板印象则易导致成见。

投射效应:

虚假一致偏差,在评价他人时,会产生别人

是跟我一样的假设,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别

人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定势效应:

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

在过去经验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在社会知觉中常有一定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易使对他人的认知固定化

⏹为什么会产生社会认知偏差?

1、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认知启发)。

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但很容易出现偏差。

2、知觉者的情绪状况

知觉者情绪状况直接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

3、内隐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特见解体系。

体系中个性品质相互联系,其中某个特征占重要位置,可据此进行推断(Kelly,1955)。

4、投射作用

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作用使人将自己具有的特征看成别人具有的。

5、个人情感卷入

随着个人情感卷入的增加,人们信息选择和解释的客观性会下降,从而使人们的印象判断精确性更差。

情绪和情感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情感的成分:

1、主观体验:

人们喜怒哀乐的感受。

2、生理反应:

情绪情感都伴随着生理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皮肤电反应、瞳孔等等,这些变化主要由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所决定,较少受当事人主观控制。

3、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也叫表情,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包括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1、情绪情感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与联系,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出反映。

2、情绪情感并不以表象、概念等认知方式来反映客观现实,而是以主观“体验”的方式来反映客观现实,并常常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变化。

3、情绪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2、情绪的产生先于情感体验的产生

3、情绪的情境性和情感的稳定性

4、情绪的外显性和情感的内在性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R.Plutchik)以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把情绪划分为如图所示的情绪三维模型

情绪、情感的种类和状态

一、情绪、情感的种类:

㈠原始情绪:

1、快乐:

因为需要、目标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2、悲哀:

因为所热爱事物的失去或愿望幻灭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3、愤怒:

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顽固地、一再地受到妨碍,逐渐积累而成的。

二、情绪的状态:

㈠心境(mood):

1、含义:

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心境的特点:

缓和而又微弱;

持续时间较长;

具有弥散性。

3、心境最终取决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

4、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心境

都是开朗、乐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