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554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

在收文处理上,明确公文处理流程,规范操作,确保运转畅通。

按照及时、准确的原则,及时做好文件的分类登记、送审和传阅。

同时坚持全程监控,勤查催办,防止公文拖延、积压或遗失,切实提高办文效率,在今年的抗击雪灾、eV71疫病防治、应对受污染婴幼儿奶粉等突发公共事件,确保了政令统一、决策和部署及时上传下达。

五是加强交流沟通,营建规范处理公文氛围。

政府系统的办文工作主要集中在文书科和秘书科两科室,通过加强两科室间的交流沟通,逐步形成相互指导、共同奋进的联动模式,在制文环节上兼顾体式格式关,减少公文处理的时间摩擦。

加快

  推进定期培训、宣传机制建立健全,对各部门单位的办文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政府系统内部的规范高效办文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在省政府办公厅文电处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办公文处理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是资金缺乏。

文书科目前仍然是以纸质文件为主的传统办公模式,因资金缺少无法开设网上办公系统,不利于进一步提增效能。

二是人员匮乏。

文书科虽有三名工作人员,但其中两名是兼职人员,还承担着秘书科的相关工作。

随着政府事务性工作的增加,人员、编制的缺少将进一步将加大文书科公文处理工作的压力。

  随着时代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政府系统公文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此,希望省政府办公厅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文处理业务培训,多下到基层调研走动,对基层单位多进行帮扶和支持。

  篇二:

公文简要解析

  办公厅工作通讯

  第44期

  (总第119期)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编印20XX年10月27日

  按: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党委办公厅(室)系统第七

  次公文规范化暨党刊通联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办公厅法规处对抽查的各市和部分县(市)的公文进行了简要评析,现将此文刊发。

请各市、县(市、区)委办公厅(室),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办公厅(室)认真阅读,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地本单位影响和制约公文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公文处理工作,不断提高党委机关公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公文简要评析

  一、公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1、不必要行文或越级行文

  ×

×

市委办《关于上报行文工作做法的报告》(×

办呈字?

20XX?

号),其主送机关省委办公厅×

处是省委办公厅负责文件管理的职能处室,没有要求市委办向其报告工作的职权,市委办公室无必要以“报告”方式向其正式行文。

如需向上级报告做法,应以市委办公室名义用“报告”报“省委办公厅”。

市委《关于邀请×

书记来×

参加“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的函》(×

函?

号),主送对象为“尊敬的×

书记”。

首先,公文主送机关一般为单位,不对个人;

其次,该领导如果是中央机关的领导,则应通过省委办公厅或省相关部门发邀请函,不宜越级行文。

  2、照抄照转

市委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

同志在河北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的通知》(×

发?

号),将冀办发?

1号文件原件照转一遍,而冀办发?

1号已经在文尾标注为“此件发至县”,该市又未提出新的要求,属于无必要重复发文。

如确有必要发文,也不应将上级文件红头套印,而只提明确具体的贯彻落实要求即可。

此类情况在其他市的文件中亦不同程度地存在。

  3、与现行政策相冲突

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

等同志第四届×

市“十大女杰”荣誉称号的决定》(×

字?

号),文中

  有给予“十大女杰”记二等功的表述。

对于私企人员授予荣誉称号、享受劳模待遇符合政策,而“记功”一般是对公务人员的奖励方式,对私营企业人员记功似不妥,缺乏政策依据。

  二、行文规范方面的问题

  4、代行文缺少授权表述

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通知》(×

办发?

号),此件为受权行文,应在正文中表明授权主体意见,如“根据县委领导意见”等。

当前这类缺乏受权性表述的公文较为普遍,还有的以“两办”发文,正文只有党委或政府单方面授权,也应引起注意;

有的笼统讲“经领导同意”也不妥,应按程序报批后,加上“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的表述。

  5、党政不分

县“两办”关于印发《×

县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

办字?

号),此类事项属于政府职权范围,从中央到省都是以政府名义行文,故应以县政(:

省政府办公厅赴省政府办公厅学习公文运作考察报告)府或县政府办公室文件行文为宜,不必“两办”联合行文。

县委《关于深入开展……活动的意见》(×

号),党委行文应按隶属关系发所属各级党组织,而非行政部门。

此件发送范围应由“发至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改为“发至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党组(党委)”。

  6、组织个人不分

市委就某一方面的工作向省委的报告,主送机关标注为“省委并×

书记”是错误的,根据《条例》规定,公文一般只对组织,不对个人,故应只将“省委”作为主送机关。

  三、文种使用方面的问题

  7、请示与报告、函不分

市委办公室《关于邀请省委×

同志出席20XX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相关活动的报告》(×

办呈?

号),从内容上看,此件需上级予以批复,属“请示”类公文,“报告”应改为“请示”或“邀请函”。

县委《关于×

同志因私赴香港旅游的请示》(×

县呈字?

号),其主送机关市委组织部与县委无隶属关系,无需用“请示”上报,应以“函”行文。

如非用请示不可,可以县委组织部名义上报请示。

市委《关于×

同志任职的请示》(×

呈字?

号),其主送机关市委政法委与该县级市委无隶属关系,应以“建议函”行文。

  8、文种使用不当

市人大、政协选举结果的快报》(×

呈?

号),“快报”为何文种?

应为“报告”。

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市公安局党委《关于加强新时期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号),其中公安局党委的“决定”使用不恰当,一是与文件内容不符合,

  二是公安局党委既然已就此问题做出决定,就不需要再由“两办”转发。

如果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可由“两办”受权直接以“通知”形式行文。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号),“意见”就是意见,“实施意见”不同于“意见”,应弄清二者的差异,科学界定。

“实施意见”一般应为落实上级“意见”的延伸,本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以“意见”行文即可,不应再加“实施”二字。

  9、该直发件不直发

市“两办”关于印发《……意见》的通知(×

号),“意见”为法定文种,市委、市政府就某项工作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或市“两办”文件直发即可,无需由“两办”加“通知”印发。

市委关于印发《×

市委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号),不必再加转发通知。

《工作要点》虽不是法定文种,但按照中央做法和惯例,可以直接印发。

  四、公文体式方面的问题

  10、发文形式不当

市委《关于印发×

同志在全市严明换届纪律开好“两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号),以正式文件印发领导讲话不妥,领导讲话宜发《办公室通报》。

市委办公室《20XX年工作要点》(×

号),

  篇三:

开县农业局赴山东考察组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开县农业局赴山东考察组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20XX-08-05]·

作者:

邹哨兵·

来源:

开县农业局

  (20XX年7月)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解放促大开放、大开放促大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充分挖掘蔬菜产业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市场供给方面的巨大潜力,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市“菜篮子”保障供给能力。

按照局长办公会安排,7月12日至19日,由分管副局长带领相关部门和县蔬菜产销协会负责人,一行4人,赴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分别参观了享誉全国的寿光蔬菜生产基地——我国最早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寿光市三元朱村、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及“全国蔬菜批发十强市场”之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深入“中国西红柿之乡”——古城街道蔬菜种植农户家中调查了解了种植技术及效益情况。

总的感觉是该市农业经济,特别是蔬菜产业十分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农村经济经验对于拓宽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视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

近年来,该市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连续九届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

20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6元。

  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

  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

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

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其中大棚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

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

可谓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竞争力较强。

种植地多集中于南部土地肥沃的乡镇。

每个标准蔬菜大棚年纯收人可达2-3万元,彩椒等稀有品种年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

寿光市种植蔬菜收人超过当地农业收入的70%。

蔬菜产业近年来逐渐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加工、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寿光具有国家及省市级蔬菜标准化养种植示范基地785个,无公害蔬菜57类,绿色产品20个品牌。

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至日、韩、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个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个、集贸市场186个。

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总资产达到了2.5亿元,占地600亩,是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市场。

去年交易量16亿公斤,交易额30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在旺季到来时有近1.5万人在市场交易。

20XX年,寿光市还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日交易量达100多万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蔬菜交易电子化。

目前,寿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中转站。

寿光蔬菜市场之所以发展为闻名全国的大市场,关键是政府重视,坚持引导与规范并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票据、统一结算,做到了公开交易、平等竞争、自由议价的市场服务宗旨。

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城市。

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

  多个大中城市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我们考察的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位于寿光最南端,紧靠济青高速公路。

全村共有216户,865口人,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600亩,果园310亩。

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三元朱经济的迅猛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之路。

20XX年,全村年总产值3860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

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经济村”、“全国科普先进村”和“省级文明村”。

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先进性教育联系点。

三元朱村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三元朱村广大干部群众勇立农业科技的最前沿,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大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

今年,该村在完成土地调整360亩,新建大棚118个的同时,投资近200万元,研制开发了领先全国水平的第五代高档次、高科技温室大棚;

并投资6702万元,新建设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现在已连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0亩。

  拥有“中国西红柿之乡”的古城街道,是常年种植西红柿的定点乡镇之一,目前,全街道种植西红柿面积达2.1万亩,有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1万个,面积

  1.3万亩,品种66个,年产优质西红柿9000万公斤,产品远销国内各省市及俄罗斯、日本、韩国。

我们走访了三个农户,重点对温室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及温湿度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了解。

这三个农户户平拥有2个大棚(每个大棚面积为2亩),每年生产两季蔬菜:

一是春节前成熟上市的秋延迟栽培;

另一季是在3月中下旬成熟的早春栽培。

由于选用的是美国、荷兰等国家的优良品种,一般亩产可达到1万—1.2万公斤,产值达1.5万元—2万元,户平年收入在6—8万元。

  二、启示与收获

  这次考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整体考察了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该市蔬菜生产在引进、推广世界先进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实际情况,重点就如何抓住特色,打造行业亮点,

  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县蔬菜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种植品种、技术的影响,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蔬菜在农民增收上发挥的作用不强。

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蔬菜产业,提升蔬菜业质量和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几点启示

  目前,寿光蔬菜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规模膨胀”和一味求新、求奇的阶段,进入了种植选择理性化,种植技术精细化,市场应对灵活化的阶段,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寿光蔬菜业的发展方向,正逐步走向区域经济合作化,产品生产定单化,市场销售品牌化。

从寿光蔬菜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得到以下启示。

  蔬菜产业发展一靠政策、靠领导,并能长抓不懈。

从蔬菜发展起步时提供土地、贷款优惠到发展阶段的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在近30年的时间里,寿光市政府的历届领导都始终把蔬菜产业发展放在农村经济的首要位置很抓不懈。

寿光市蔬菜局是寿光蔬菜主管部门,编制28人,正科级,专门负责蔬菜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服务。

  蔬菜产业发展二靠科技。

寿光市政府先后聘请10多位院士担任顾问,长期与国内各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吸引了国外八大种子公司在寿光建立科研、示范、推广基地。

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每年外派输出技术人员数百人。

  蔬菜产业发展三靠市场。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00多亩,乡镇专业市场34处,村级产地市场100多处,形成了蔬菜市场的梯级结构。

蔬菜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竹业、种子、农资等各业市场的蓬勃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四靠龙头企业带动。

目前寿光围绕蔬菜产业形成的加工企业达320多家,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效益,同时也进一步带动蔬菜种植的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五靠广大菜农的积极创新。

广大菜农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很强,可以说寿光菜农每人都是技术员。

  蔬菜产业发展六靠蔬菜世博会的带动。

一年一届的寿光蔬菜博览会对提高寿光蔬菜产品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时的展示厅、订货会、推介会也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二)初步收获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感觉有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增加了压力,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为服务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是了解了国内外蔬菜生产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特别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农药、新肥料、新的管理手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找到了支撑;

三是初步与三元朱村和古城街道的有关部门就引进技术人员进行了洽谈,并达成了意向性的引进协议,为下一步引进人才、引进智力搭好了桥梁;

四是从蔬菜科技博览园小批量引进了巨型南瓜、彩色辣椒、超长丝瓜等5个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蔬菜新品种,为我县蔬菜生产向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探索了道路。

  三、几点建议

  

(一)调整重点,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县、乡两级政府要把蔬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很抓不懈,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工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每年要按一定比例预算蔬菜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蔬菜的科技进步、生产技术培训、引种示范、标准化建设、产地(产品)认证、技术推广,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的支持方式和重点,加大对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

  

第17页共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