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578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行动、融合基础设施突破行动、创新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10类应用场景是:

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监测、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应用场景。

计划实施“新基建”项目119个,总投资1720亿元,其中信息基础设施项目64个、总投资340亿元,融合基础设施项目25个、总投资1000亿元,创新基础设施项目30个、总投资380亿元。

新基建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名称(单位)

2020年

2022年

备注

5G

5G基站数量(万个)

4000

13000

预期性

培育龙头企业(个)

4

10

集聚区(个)

1

3

数据中心

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万架)

新建数据中心PUE值

约束性

存量改造数据中心PUE值

边缘计算节点(个)

工业互联网

标识解析体系国家二级服务节点(个)

新增标识注册量(个)

10000

全市上云企业数量(个)

20000

本地工业应用服务APP数量(个)

100

1000

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台)

5000

物联网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数(个)

人工智能

核心发明专利数量(个)

490

650

核心产业规模(亿元)

充电桩加氢站

充电服务示范居民小区数量(个)

6

12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万个)

5800

8500

加氢站数量(座)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高速铁路里程(公里)

330.8

创新基础设施

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个)

20

30

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个)

二、发展重点

(一)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行动

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化生成,突出5G、大数据中心、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效能和综合实力。

1.5G产业。

优化5G基站布局,2020年全市建成5G基站4000个,实现市级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

2022年全市5G基站突破13000个,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

2023年在工业制造、城市治理、公共服务、营商环境、文化娱乐等领域开展5G试点示范,培育100项以上重点场景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全市5G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培育5G产业龙头企业10家,打造以5G产业为主导的集聚区3个以上。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

2.大数据中心。

推进市超算中心建设,优化“全市一张网”信息高速公路,提升网络承载能力,逐步完成IPV6改造,实现互联网出口带宽由1万兆扩容至1.4万兆。

扩充计算、存储、软件和安全云服务等软硬件资源,增加高性能计算、AI服务器等超算单元,每年至少增加20%运算和存储能力,支撑全市上云需求。

选址建设“城市大脑”超算中心,提供高性能计算、AI计算与边缘计算等算力支持,支撑产业、民生、服务等各类智慧应用运行。

优化升级民意舆情大数据平台功能,开展社会风险点监测与防控,实现全面监测、系统分析、及时预警和量化评估一体化。

开展“数聚赋能”专项行动,进一步归集数据资源,充实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公共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启动主题库、专题库、通用业务库建设,加快形成“四库一体”的信息资源体系。

建设全市大数据中心,促进城市运行大数据融合,实现大数据统一采集、归集、清洗、分析、开放,为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供给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市大数据局)

3.区块链。

支持基于BSN等区块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全市区块链公共平台,为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改革、诚信体系、工业智能化等领域提供高效部署、低成本、安全性强等区块链技术支撑。

4.工业互联网。

推动全市制造业生产要素与资源集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及网络众包等研发设计新模式,实施生产全流程网络化协同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加快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等资源的集成整合。

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网络化、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采集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动态感知、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以潍柴动力、雷沃重工等骨干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为基础,构建全市统一应用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推动工业企业“上云”,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发展。

到2022年,工业上云企业突破1000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20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0家以上,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全国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5.物联网。

以华为()物联网创新中心为基础,创建省级和区域物联网创新研究中心,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功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孵化。

以物联网产业联盟为基础,集聚一批国家、省、市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围绕物联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系统集成等环节,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条,壮大园区规模,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窄带物联示范园区和智慧产业园区。

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重点开展智慧泊车、车联网、智慧消防、智慧农机、智慧河长、智慧农业、智慧楼宇等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局部试点、重点示范”发展模式推进“物联”建设,带动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6.人工智能。

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推动技术集成、商业模式及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在智能终端、VR、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自动化控制、减速器等智能装备、智能部件的细分领域打造知名品牌,依托迈赫机器人智能化实验室与山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机器人研究院,促进机器人产业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机融合。

大力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以歌尔VR智能硬件产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VR领域的头显、一体机、应用软件、智能配件等应用,形成“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国家虚拟现实产业基地。

重点突破移动智能终端芯片、交互、显示等核心技术,推进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研发产业化,加快在智慧家居、生活娱乐、医疗保健等领域广泛应用,建设智慧穿戴产业基地,刺激挖掘各类虚拟现实消费新需求,培育消费级应用市场。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专栏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G产业

重点项目:

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G数据产业园项目、诸城市全域立体多功能5G网络、寿光市5G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联通山东5G基站新建工程、山东移动5G二期无线网工程、神州数码鲁中区域智慧城市项目、5G商业应用产业化示范项目、

重点企业: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市分公司、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龙集团有限公司、中恒五际(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大数据中心

临朐县智慧化改造项目、诸城市惠发食品数据决策平台项目、诸城市互联网应急指挥体系一体化建设项目、鲁东数字科技产业城项目、鼎向滨海超算数据中心项目、寿光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寿光市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青州华为大数据中心、寿光市东部城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滨海IDC配套项目、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分院项目、生鲜智能供应链、国家海洋大数据中心、全员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社会治理信息化项目、坊子区城市运营指挥中心项目、城市大脑项目、超算中心项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分公司、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鼎向网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寿光市文腾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系统研究院、山东环球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青州市供销科技有限公司、中云服(寿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项目、农蔬区块链实验室、农产品区块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山东银澎云计算有限公司、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新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项目、思安新能源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博彦科技IDC中国离岸软件研发中心项目、诸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全价值链智能化改造项目、寿光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项目、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新松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智控(北京检测有限公司)

北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园项目、诸城工业制造泛在物联全景智控平台、安丘物联网芯片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潍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万吨自动化冷库建设项目、传化智慧陆港项目、寿光高新区智慧物流建设项目、寿光蔬菜小镇物联网智慧园区建设项目、普洛斯现代智慧物流园、寿光羊口化工园“智安园区”建设项目、山东寿光丰汇智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智慧昌邑视频监控改扩建项目、农业物联网智能云管理系统

山东铂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潍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传化物流有限公司、图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诸城)、寿光蔬菜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普青()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寿光市丰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环球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北斗院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声学科创园、SVAC国家标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亿达创智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基于智能声纹识别和智能语音交互的高性能MEMS声学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智能传输研制中心、诸城大业10万吨子午线钢帘线智能化改造项目、诸城市电子封装产业园、诸城中寰高科技航空航天产业园项目、寿光人工智能无人机展销中心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中星微电子集团、潍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亿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迈德股份有限公司、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凯瑞电子诸城有限公司、寿光合达极地海洋世界有限公司

(二)融合基础设施突破行动

着眼于提升传统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突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氢设施、智能电网及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等智能升级,努力构建数字化提升、智能化调控的能源、交通网络体系。

7.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加快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充电服务运营企业将充电基础设施数据信息接入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充电设施在线监控、数据实时交换、充电服务互联互通共享,为用户提供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增值业务,逐步形成统一开放、标准规范、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到2022年,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实时在线率不低于90%,保有量达到8500个以上,基本建成“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保障有力”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市发改委)

8.加氢设施。

开展氢能基础设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测试服务平台等共性设施建设,突破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

培育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和产业基金,建成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链与产业链,推进商业化发展。

打造包含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集成、测试认证服务、整车开发等环节的产业集群,聚集燃料电池汽车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创新中心和新能源测试中心。

到2021年,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建设加氢站4座以上,燃料电池公交、物流、乘用车、叉车等车辆示范运营规模达到500辆。

市发改委、市城管局)

9.智能电网及特高压。

推进配电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接纳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支持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围绕供冷供热、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电能替代,打造一批有特色、可推广的精品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跨行业能源运行动态数据集成平台构建,实现电、水、气、热“多表”一体化采集,实现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复用,打造新型用能服务模式。

推动远距离输电,积极开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装备技术研究,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相结合,大幅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水平。

计划建成高密官亭、昌乐乔官,开工寿光清河3个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扩建寿光、益都、密州3个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新增主变容量475万千伏安。

开展500千伏昌邑柳疃输变电工程及临朐站、官亭站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市发改委、国网公司)

10.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构建高速铁路交通网络。

建设完成潍莱高铁项目,加快京沪高铁二通道、潍烟高铁、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项目规划实施,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高铁枢纽城市。

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有序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建设。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本地配套率,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市交通局)

专栏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能源

(滨海)海上核电项目、滨海地热综合利用项目、滨海650MW光伏开发项目、滨海氢能产业园项目、滨海生物质热电项目、寿光大地盐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诸城市绿色新基建综合体、诸城中机恒辉200兆瓦光伏发电站项目、侯镇镇区污水管道系统提升改造工程、寿光城市能源综合示范站项目、公路客运配套服务场站一期项目、安丘市智慧供热系统项目、市明亮电力科技智能电网项目

中核建设集团、五新一魂()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制氢与环保技术研究所、滨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寿光电投昊邦新能源有限公司、星电智通(诸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诸城中机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寿光金盛投资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联运有限责任公司、市明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国信

智能交通

济南至高速公路、至青岛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

齐鲁交通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市轨道交通公司、寿光市文腾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安丘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三)创新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着眼于构建新时代创新体系,突出强化对重大原创基础研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力支撑,加快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重点在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新型研发机构、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11.政产学研合作体系。

围绕绿色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主动对接知名高校院所,全面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桥梁。

组织科技人员、院校专家到企业“把脉会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辅导、技术诊断和规划指导等服务。

探索实行“互联网+”合作对接模式,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推动1000家企业对接10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吸引更多先进成熟的应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充分发挥硅谷高科技孵化器、中以科技转移平台等高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作用,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强化引进外国高端专家和先进成熟技术,支持兴瑞生物、天瑞重工等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全方位提升科技国际化水平,每年新建海外研发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高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4家以上。

市科技局)

12.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专业技术研究分院建设,到2021年建成山东成体细胞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康联()粒子束产业技术研究院、磁悬浮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

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基础,整合已有和新引进院所的力量,每年推出40项创新成果。

加大对中科院、工程院、北大、清华等“国字号”大院大所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拓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合作渠道。

以整建制引进、建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推动中科院化学所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引进共建工作,每年新引进研究院或分支机构5家以上,提升全市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转化能力。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13.重大创新平台体系。

充分发挥潍柴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盛瑞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平台在全市应用技术研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中的功能水平,推动建成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

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以企业为主体,瞄准国内外创新发展前沿,每年新建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积极推进平台、项目一体化,健全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重点推荐有高端研发平台的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力争每年有50个项目列入国家、省计划盘子,争取上级资金2亿元以上。

完善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创新扶持政策体系,促进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支持5G、自动驾驶、物联网技术等研发和应用。

到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50家,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专栏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水动力系统实验室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项目、高端农业装备项目(年产6万台农用机械项目)、新兴电源智能传感器项目、智能机器专业装备制造项目、机械工艺及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诸城中国北方汽车综合试验场

科教基础设施

海洋科技职业学院(企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新旧动能转换智慧农牧示范园、诸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诸城市中奥云景运动城项目、寿光侯镇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寿光侯镇化工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山东省示范创客中心二期工程、

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滨海化工产业园智慧化园区项目、县域智慧产城创新实践基地、诸城市超然首新空间、诸城市半岛慧谷、寿光制造业公共研发平台、激光雷达产业园一期项目、绿色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及中试基地项目、中国蔬菜种子种苗创新中心、滨海·

中关村智酷人才与科技产业创新平台、

三、应用场景

(一)智慧农业专题应用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智慧化为支撑,加快推动农业装备设施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精准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程化,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

持续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创新应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保障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加快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现代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政府涉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农业大数据整合利用,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进行涉农数据监测预测和分析研判。

开展“物联”智慧农业试点示范,构建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推广智能大棚、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

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网络扶贫,建设一批农业电商品牌,形成一批特色电商镇、村,促进“新六产”发展。

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展中国食品谷食品安全认证,打造高端化农业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农综区推进办)

(二)智慧工厂专题应用

支持企业运用5G技术对装备和管理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培育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鼓励全市企业重点发展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远程诊断服务等物联网应用,提升企业精准、柔性、高效制造能力。

鼓励引导全市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石化盐化等重点传统行业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深耕“两化融合”,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广通过NB-IoT等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打造数字化车间,提升制造过程和制造模式全业务全流程智能化能力,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增效。

(三)智慧生活专题应用

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生活体系,强化数字技术在居民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民生服务大数据开发利用,培育分享经济、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智慧生活发展新生态。

构建基于数字化的新型生活方式,推进消费大数据全流程融合应用,引导分时租赁、共享出行、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有序发展。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发展面向服务对象的一体化、融合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覆盖度、渗透度和服务体验。

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

(四)智慧医疗专题应用

加强基础电信企业和市重点医疗机构深化合作,推动5G技术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移动急救、移动查房、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护理等健康养老领域的应用。

选择1—2家三级甲等医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