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601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81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1页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1页
亲,该文档总共1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1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中莹十二天NLP及格执行师文凭班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

重要的身份角色概念

A.亲子方面

A-1.家长的真正任务……………57

A-2.「听话」是否重要?

………58

A-3.家长对于身份的正确态度…60

A-4.9至14岁是孩子的危险期…61

B.婚恋方面

B-1.「爱一个人」给你什么权利?

……64

B-2.婚姻的五大致命伤…………………65

B-3.有了孩子后的夫妻关系……………69

B-4.「黄金时间」与「太空时间」……70

B-5.光有爱不成…………………………72

C.与群体相处的正确概念………73

1.身份与角色

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份,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

这个人做或不做些什么、有什么计划、内心在隐藏或者逃避些什么,全部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人的「身份」需要。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

「身份」照顾的是在任何所处的环境里的整个人,而「角色」照顾的则是这个人针对某些人事物的他。

可以说,一个人的所有「角色」加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

这个人在他的生活里,必须与很多人、事、物拉上关系。

针对这些人、事、物,这个人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

例如我妈妈在一起时就是儿子「角色」,在写书的时候我是作者「角色」,站在台上讲课时是讲师「角色」,在酒楼吃饭时我是顾客「角色」….所有这些「角色」合起来便是我这个人的「身份」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有千千万万的角色,而当我们把焦点只放在某一个情况里,例如我跟妈妈在一起,我们也会把我的「角色」当作是我的「身份」了。

在每个角色里,一个人都有他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跟另一个角色里的一套有所不同。

这个人可能有一百个朋友,这个人便有一百套各有些微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

例如其中一个朋友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

这个人面对张三时他的角色是「张三的朋友」,那是与「李四的朋友」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些不同的,所以这个人有些事可以对张三说,而不能告诉李四。

这是说,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

整个人(「身份」)便是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也许最恰当的比喻就是钻石。

一个人是整颗钻石,钻石上每一个切面代表了一个角色。

一个角色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可能与另一个的有冲突。

也许有人这样问过你:

“当你的妈妈和爱人同时掉落水里,你会去救那一个?

这个问题就是把两个角色之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冲突呈现出来。

也许当你单独跟妈妈在一起时,你认为妈妈就是最重要的,比本人还更重要;

而当你单独跟你的爱人在一起时,你也认为他/她是最重要的。

现在,有人要你把两个角色里的信念对比,你便感觉到其中的矛盾了。

假如这颗钻石是蓝色的,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的蓝色,这就是最自然和纯真的。

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不容易做到。

对很多人来说,如果只是追求一个有成功感、满足感和快乐的人生,亦不一定需要这样做。

私心和功利主义使到每一个人都觉得有需要在某些角色中表示出一些别的颜色,例如说些虚伪的说话、做一些得到别人好感实是违心的事,甚至为了荣禄而放弃尊严等。

坊间有些课程教业务销售员如何只求卖出产品而说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是当销售员与顾客成为了朋友,便为以前的欺骗言行感到难受了,这是众多在现实世界的一个例子。

这些几乎是想「成功」地活在今天的社会里无法完全避免的行为,区别只是轻重大小。

大的是违法乱纪、小的是法律容许,而只剩下本人道德和价值观的自我批判。

在另一个方向,若要做到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蓝色的自然和纯真,这是说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同一个标准,非常不容易。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和非洲某从未谋面黑人的孩子有同样的态度和付出?

如果一个人坚持在精神上的进修达到这个境界,他往往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脱离现实世界的生活模式。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总是在改变,所以,今天你对与某个朋友的感情是怎么样,未来的一年里可能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导致你的一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改变,因而这份感情也会改变。

这些改变可以只在潜意识的层面进行,而意识没有察觉。

过去十年没有见面,你以为对他的感情还是一样,而事实上,十年的人生经验已经改变了很多你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只有当两人再见面谈了几句,才发现感觉已经不同。

所以,角色仍是一样,而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常在改变中;

因此,身份还是一样,李中莹还是李中莹,但是,今天的李中莹不同于一年前的、亦会不同于一年后的李中莹。

2.先天和后天的因素

有些人说“我天生就是这样的”。

这句说话有多少准确性呢?

今天差不多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

虽然先天决定了很多因素,后天却才是这个人活得怎样的原因。

例如一个人天生本来比较急燥,但是他可以在成长的过程里学习到在很多情况里,做决定和行动稍慢一点效果会更好,结果培养出更成熟的思想行为模式。

有些人说遗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是怎样的,试想想:

假如遗传基因完全决定一个人会是怎样的,人便变得像那些低等动物如壁虎般的,你无法分辨谁是父亲谁是儿子了。

事实上,一百双父子里,有多少个孩子40岁的时候像父亲40岁时一样的?

科学家早就发现了,人类能够抛离其它动物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地球主人,就是人类的细胞里,具备足够的适应环境和变化提升的空间。

这点在人类的脑神经系统里尤其利害:

当一个思想或行为重复次数够多的时候,神经元能够凭借这个学习过程而修正有关的遗传基因!

有两点可以肯定的:

1.先天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成长之后的性格、人品、能力和思想。

2.因此,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先天因素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后天因素才是。

我遇过很多人坚持在出生时很多东西已经决定了,但是我还未曾碰上一个说先天因素完全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

这些宿命论者把性格、命运、运气也并入先天因素。

这只不过是把照顾自己人生的责任交给一些无人能抗拒控制的东西,因而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了。

这样的人很愿意“认命”-接受命运就是这样、无法反抗。

这其实是被他们内心「没有资格」的身份所操控了。

一个人出生时少了一条腿,他可以说这是先天的,但是,「少了一条腿」这个事实决定他的人生有多少成功快乐的吗?

不会,除非他坚持:

少了一条腿的人是没有资格过成功快乐人生的。

由此可见:

只有当他不愿意自己去照顾自己的人生成功快乐,而把这份责任交给不存在的一条腿,人生才没有可能成功快乐。

今天有很多人用这样的心态过日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看完这一章你便会明白。

每当有人听完我上面的说话,还是坚持很多东西例如性格出生时已经决定了,我会问他:

出生时他的性格有多少是已经决定了的。

没有人敢说全部,一般上答案会是30-50%。

我会对他说:

既然先天的因素无法改变,再把精力放在它上面也是徒然,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后天因素的50-70%,因为那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既然一个人从出生到今天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塑造出现在的性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当然也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性格,运用的就是那可以改变的50-70%。

所以,只要一个人愿意有所不同,无论性格、人生,都可以改变的。

3.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身份」是心理活动的核心部份,支持这些活动的,也就是「身份」的能量,称作「自我价值」。

「身份」管的既是“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自我价值」的作用便是为了做出这两类事情而提供的推动力,这份推动力使到这个「我」在人生里产生和增加「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

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建立成功快乐人生便只是梦想,难以实现。

「自我价值」包括三项素质:

自信、自爱和自尊,稍后会深入解释它们,现在先看看「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

很多人说到今天的人欠缺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公德心等,都是包含在这个范围里。

事实上,这点还须作深入一点的了解。

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是一个人内心的素质,它们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这个人与身体之外的世界相处互动的方式,我称之为「心理健康」,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具体运作的、包括思想上、情绪上、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

有了这些能力模式,一个人才能在三赢的基础上(三赢就是:

我好、你好、世界好)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并且不断累积直至感到人生成功快乐。

这个人会得到其它人的爱护和尊重,亦同时会爱护尊重其它人,并且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份正面的影响。

他亦会被认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公德心。

这些能力模式总共有36项,分为6大类:

A.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C.自我管理-有效率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D.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定位。

E.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F.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它人相处。

这36项能力模式都可以从思想和行为模式上呈现出来,以下就是扼要的解说:

A.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

1.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

我好、你好、世界好。

2.经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

”的态度。

3.经常思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保持灵活的态度。

6.有丰富的创意和幽默。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7.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NLP中的「内感官」部份)做学习工作。

9.常想掌握有关的学问和知识。

10.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18.有效安排自己须做的事。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什么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有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

23.尊重每一个人,包括本人的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25.明白情绪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Loss)。

F.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它人相处。

31.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32.能够主动与他人接触。

33.接受其它人跟自己不同之处。

34.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良行为。

35.能够面对群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4.自信的养成

任何人、无论正在做什么事,其终极目标是想他的人生成功快乐。

人生怎样才是成功快乐呢?

原来每个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里,都有一些他很在乎、认为重要、想得到的东西,称为「价值」。

例如,我问你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你的回答可能是酬劳、学习机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是对社会的贡献等。

这些,就是你在「工作」这一件事情上所追求的「价值」。

我们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决定因素就是内心里这样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产生「想做」和「不想做」的感觉,这些感觉也就是内心的动力或者阻力了。

当我们在所做的事里总能获得我们追求的价值,获得的价值不断地累积起来,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便会感到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在这篇文章里,「能力」和「力量」两个词语交替使用,在意义上两者有些微不同,但在本文里无关重要。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

「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的最基本原动力。

没有“想去尝试”的感觉,不会去做第一次的尝试、因此不能有任何的经验累积、也因此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

「经验」不一定要是成功的。

成功的经验固然是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

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全白全黑式的对立,而只是在一个包括而不可区分的移动连续体(continuum)上面的两个点。

例如考试及格的标准是60分,55分的确未曾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在全部可得的100分里,55分便是55分的成功。

你把这55分丢掉,就算得到所有其它的分数,你也不会成功。

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可能第五步走错了,因而不能达到目标,但是第一至第四步是正确的,这需要肯定。

同时,第五步这样走去不到目标,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份知识。

这本身也是学习,也是能力。

我们从婴儿到成年,从走路到说话、从打球到看书,每一项能力都是凭着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累积经验而学会的。

这是唯一和无可避免的成长路,无论是在十岁、三十岁或者八十岁时学一种外国语言,也必须经历同样的过程。

偏偏就有很多人成年后不容许自己失败,为了避免失败而不肯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东西。

这样是不让自己成长,结果是天天活在因为没有成长而带来的痛苦之中。

奇怪!

可惜!

自信的基础不错是「能力」,但是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

犯罪行为往往需要很大的力量,你我都不敢去做。

罪犯表现出很大的力量,但也同时表现出很大的缺乏自信。

问题青少年的打斗、自残等行为,也不是显出过人的力量吗?

为何他们如此缺乏自信?

原来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

例如,我对一个外国人说了两句英语,外国人听不懂,或者斥责我不应该这样说,我有说这两句的能力,但是,因为得不到肯定,这份能力没有变成自信。

如果那个外国人按我那两句的意思给我恰当的回应,或者称赞我说得好。

这样,我因为得到了肯定,这份能力就变成自信。

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能力或自信。

凭着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如何面对处理、凭事情结果和人们的肯定,能力和自信随着岁月不断地累积起来。

因此,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出来的。

肯定有两种:

来自本人和来自他人的肯定,最好是两者都有。

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打很大的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才能信任别人,别人也才能信任他。

所以,没有自信的人找工作特别困难。

5.自信与自爱和自尊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呢?

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

试想一想:

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个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每个月为你赚五万元,现在两部车都坏了,而你只有足够的钱去修理其中的一部,你会决定送那一部车去修理呢?

当然你会先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一部。

从这个例子你看到:

能够给我价值的东西,我都会爱护,而且,越能为我取得所追求价值的东西,我就越会爱护。

反之,对我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就算丢掉了也没所谓。

自信既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自己越有能力就越爱自己。

所以,我们就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

同时,我们必须有更大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自爱」。

一个人必须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护他。

不爱护自己的人,不会爱护孩子(例如带着孩子去自杀的父母),不会爱护企业(偷公司钱财的员工),也不会爱护国家(贪污渎职的官员)。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

一件很多人都爱护的事物,例如国旗、寺院;

一个受到很多人爱护的人,例如国家领袖、英雄、智者,必然受到很多人的尊重。

一个人也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而别人也才能尊重他。

今天,社会上有很多人的行为被认为是缺乏心理素质的表现,也就是使人没有想对他们尊重的感觉。

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亦因而没有足够的自尊。

没有足够的自尊,使到他们不能尊重别人,因而别人也不能对他们尊重。

自信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

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他便无须经常显露力量出来。

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便自然地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

这些示威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过份自信了。

跟你说个武侠故事:

一个少年上山学武功,十八岁学艺完成下山,来到一家酒楼,他大咧咧地坐下,把宝剑「扒」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子上面。

他这个动作有两个讯息要告诉其它人,第一:

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

第二:

我的剑就在手旁,你们不要乱来!

十年后他的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需要携带随身,因为他能运用身边的任何东西作战,然而在平日里他跟普通人一样地温和,碰见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的呢!

你看,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够的人。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无论是否突发,他都能够轻松应付,便无须把力量显露出来。

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边,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有所行动,你甚至不大察觉他的存在。

反之,要不断用种种说话行为来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欠缺力量的。

再说一个武林故事。

话说当年天下大饥荒,所有门派都无法维持生计,只得把门徒遣散下山。

一个少侠16岁,学得一身好武艺,也要下山闯荡江湖,并且带着一个5岁的小师妹。

这个小师妹精灵活泼,少侠平时就是最疼爱她,师父把照顾她的任务分配下来,他也乐意接受。

下山后去到一个城镇,少侠想卖武赚钱,跑到市集一看,原来多个门派的人都已经由于同样原因而在舞刀弄剑。

城中的人见得太多的卖武表演,没有多少人愿停下来观看。

少侠想:

跟这些人一般的舞舞刀枪,肯定没有什么收入,必须想想办法。

他在山上练过梅花桩,就是在几根木头上跳来跳去练刀法剑法,已经有一定的造诣。

这个功夫需要的功力比一般的高,他看不到有那一派的人在市集里表演的比这个更高水平,就决定以梅花桩上舞刀为号召了。

为了增加刺激和惊险性,他在木头之间放一些打碎了的玻璃瓶、刀刃等东西。

的确,从第一天开始,他的表演便吸引了一大堆人来看。

只是,每次他在梅花桩上跳跃舞刀的时候,他那顽皮的小师妹就把那些木头搬弄不停。

常常在他跳高时才发现木头已经移了位置,使他很窘,只是他艺高人胆大,每次都有惊无险。

每次梅花桩上舞刀的收入挺理想,但是当观众散后少侠便大骂那师妹一场:

毕竟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养活他们两个,小师妹怎可以这么顽皮呢?

若师兄有什么闪失,以后谁照顾她?

每次给师兄骂了小师妹便大哭一场。

师兄见到师妹这么凄凉便又心软,把师妹哄笑了,再叮嘱她明天绝对不要再次这样,两人便开开心心地吃饭去了。

这个过程,每天都重复一遍,小师妹就是没法停止顽皮,总把木头搬来搬去。

五年后少侠的武功大增,已经练成了草上飞绝技。

落脚处没有木头他也可以在刀刃或玻璃尖轻轻一触便再跳起来。

这时,他绝对不在乎顽皮师妹如何搬弄那些木头了。

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时,他会要求其它的人事物按着一定的规定存在,若有什么变动他便大发雷霆:

你们不动我都已经这么辛苦,你们偏偏就是要跟我过不去!

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他是无惧于事物的不稳定或者变迁的。

7.缺乏自我价值的行为模式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

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人生只是梦想。

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发展出其它的心理素质出来。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

自我价值不是光凭时间便能发展出来,每次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总结,是决定于当时这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其基础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

一群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虽然有类似甚至共享的人生经验,但是因为各人的信念系统不同,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会有不同,因而各人发展出来的自我价值也有高低。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

很多人说到今天的人欠缺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公德心等,都是包含在这个范围里。

总的来说,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很容易地,为了很少的价值,会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

我们需要明白:

每一个人都想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所以都想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自尊。

这方面比别人欠缺,便是说没有资格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是不能接受的。

这样的人会觉得比别人低位,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所以,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

1.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

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

和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第一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什么也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有错不认、嘴巴大而器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品牌和名贵物质享受。

青少年则喜欢好勇斗狠,撩事斗非,故事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人会贪小便宜,会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

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以小博大。

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了不还、自私自利。

第三类的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出丑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做谣、揭人隐私。

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人肯定、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

这些行为,不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提升,反之,他们会越来越深陷而不能自拔,就好象一个人喉部做了手术,插了一根管子。

他因肚子饿了要食东西,但是食下去的食物总是沿着那根管子流出来,而食物的味道使他更饿更想吃,这样他只会越来越吃得多,同时越来越饿。

很可怜,只会累死,除非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把精力改放在真正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

沉迷赌博不能自拔,就是这样的照写。

上面说过,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

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便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一些错误的观念、传统教导孩子的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环境,使到大部份的人在成年之前得不到足够的肯定去培养出足够的自信。

你可以试问问自己:

今天的孩子,每天可以得到的肯定多抑或否定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