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02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介休一中食堂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1.2结构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采用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梁基础(条形),地下室外墙厚250,楼板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

基础垫层下1.5m厚采用3:

7灰土换土处理,四周宽出垫层不小于2.0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混凝土强度等级:

垫层C10,基础、框架柱、梁、板C30,基础抗渗等级S6。

顶板钢筋采用冷轧扭钢筋。

一层以下内外砌体为240厚MU10粘土实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

其余为M5.0混合砂浆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

1.3给排水

1.3.1室内给水系统

1.3.1.1水源:

市政管网提供水压为35米水柱,故由水池水泵联合供给,化学实验室由三层水箱供给。

1.3.1.2本系统室内管网采用下行上给式供水方式。

1.3.1.3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38吨/日,最大时用水量为4.75吨/时,设计秒流量为1.32L/秒,进口水压为28米水柱。

1.3.1.4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50的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DN50的采用闸阀,阀门工作压力均为1.0MPa。

1.3.1.5给水管水平坡度0.003均坡向立管或室外。

1.3.2室内排水系统

1.3.2.1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设单立管伸顶通气排水系统,最高日排水量为30.4吨/日,最大时排水量为3.8吨/时。

1.3.2.2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系统。

1.3.2.3排水管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采用顺水三通或斜三通,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采用两个45°

弯头组合件

1.3.3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1.3.3.1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消防储水量为144吨。

1.3.3.2消防系统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供水方式,在室内布置成环状。

1.3.3.3楼外设一套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与楼内消防管网相连,在消防水泵结合器周围,设有供消防车用水的室外消火栓。

1.3.3.4室内消火栓采用05S4-P11,单栓室内消火栓安装图(丙型)消火栓箱尺寸800(高)×

650(宽)×

240(厚)mm,栓口口径为DN65mm,水枪喷口口径为DN19mm,水龙带采用内胶麻质水龙带DN65mm,长25m,采用铝合金门框,茶色玻璃,暗装在墙上,门向走廊一侧开,消火栓安装高度1.10m。

1.3.4自动喷淋系统

1.3.4.1自动喷淋系统设一套湿式报警器,每层设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采用动作温度为68C的标准普通型喷头,凡吊顶下喷头均加装饰板,安装见98S4P50,吊顶上下及边墙喷头布置,设计秒流量为26.5L/秒。

1.3.4.2管材及接口:

消防管道,除报警阀后的自动喷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丝口连接外,其余均采用焊接钢管,接口采用焊接。

1.3.5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1.3.5.1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消防储水量为144吨。

1.3.5.2室外给水管网应以DN150的管径在本工程室外形成环状,按120米间距设置室外消火栓其数量不少于两套。

1.3.6室内热水系统

1.3.6.1水源由锅炉房统一供给。

1.3.6.2本系统室内管网采用环状供水方式。

1.3.6.3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18t/日,最大时用水量为3.378t/时,设计秒流量为0.94t/秒,进口水压为18米水柱。

1.3.6.4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50和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DN50的采用闸阀。

1.3.7管材及接口方式

1.3.7.1生活给水管采用公称压力1.0MPa的PP-R管,同种材质管道及管件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管件连接采用带金属嵌件的聚丙烯管件做过渡。

1.3.7.2消防给水系统采用无缝钢管焊接。

1.3.7.3开水系统采用紫铜管,卡箍连接。

1.3.7.4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室内排水管,专用胶粘接,水流交汇处下设伸缩节,横管每4米设一个伸缩节。

1.4暖通

1.4.1采暖热媒采用55-45℃热水,热媒来自小区换热站,采暖设计热负荷为129KW,系统阻力60KPa。

1.4.2系统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的采暖系统,共用立管及各分户入户装置设在户外管井内,共用立管采用下分异程式,最高点设DN20自动排气阀,户内采暖系统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1.4.3建筑热力入口采用带热量表及水力平衡阀门的入口装置,入口装置设在地下室换热站内,每户入口装置在供水管上设过滤锁闭调节阀,回水管上设锁闭调节阀,热量表采用内置电池整体试,当DN<

7Q时可采用机械旋翼试流量计;

DN≥80时可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表前应保证5D的直管段.

1.4.4分集水器(含连接件等)的裁减均为铜质,其上分为5或6个环路,加热管布置型试为回折型和平型.采暖系统中下室内的回水干管,管井内共用立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从管井到户内分集水器采用De32×

2.9PE-RT管,住宅内采用De20×

2.0PE-RT地暖专用管做加热盘管,每个盘管环路为一跟管,管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弯曲半径不宜小于6d,分集水器入口侧连接管为PE-RT管.

1.4.5每个卫生间吊顶设BPT12-14型换气扇一台,风量150m3/h,功率28W,

地下室面积6595.2㎡,设有四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采用特级无机防火卷帘,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防烟分区,采用镀锌铁皮梁下500㎜下垂固定式分隔.

1.4.6地下室排烟及排风采用双速高温排烟风机,平时手动开启低速风机运转,经排烟系统沿墙引下是风管下端百叶排风口吸入浊气排出室外.

1.4.7双速排烟机应由专用的具有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的控制箱控制.双速高温排烟机共4台,型号HTF-II-NO.

1.4.8双速排烟风机系统装在室内,由风管引出室外,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现场制作,沿屋顶下水平安装。

防烟分区采用镀锌铁皮沿防烟分区梁下垂直安装,下垂500mm。

1.4.9室外排烟风道为砖砌,高出室外地面2000mm。

1.5电气

1.5.1电源供电

本工程消防设备用电、重要设备房、主通道的一般照明,按二级负荷供电;

在末端配电箱切换,其它按三级负荷供电。

电源进线:

室外采用电缆直埋暗敷设,埋深>-0.8米。

电源进线做重复接地。

1.5.2接地

本设计采用自然接地体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基础筋和柱筋做为接地装置,联合接地装置不大于4Ω,不满足时另做所有入户金属管道;

建筑物金属结构,接地引线及电缆金属外皮做总等位联接。

重复接地连接采用-40×

4镀锌扁钢。

本建筑配电系统为TN-C-S系统,由重复接地开始。

N线与PE线分别敷设,不得混淆。

卫生间金属洁具和金属管道作局部等电位联结,LEB线均采用BVR-1×

4穿管安敷。

1.5.3线路敷设

电源进户线,选用YJ22-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四芯电力电缆,室内供电干线选用YJV-1KV五芯予分支电力电缆沿井道桥架或穿扣压式金属管沿顶、墙、梁、柱暗敷。

室内选用BV-500电线穿扣压式金属管。

2、工程范围及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所含的土建、水暖电安装等工程。

3、工程施工的难点

根据以往同类型施工经验主要有以下施工难点:

3.1三钢工具、模板一次投入量大,周转次数少。

3.2劳动力集中,各工种交叉作业多。

3.3施工工期紧、基本同步施工,现场材料、机具、设备、钢构件堆放管理困难,影响施工进度。

二、施工部署

1、主要工程指标

1.1 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为2007年8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8年1月31日,总日历工期为184天。

1.2 质量目标

确保“省优”,争创“汾水杯”。

分部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合格率达到100%,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95%。

1.3 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发生频率小于2‰,达到JGJ59-99标准要求,创建山西省安全标准化工地,职业病发病率为0。

1.4文明施工目标

规范管理,文明现场达标,施工全过程无投诉。

1.5环保目标

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大气污染,控制污水排放,保持环境整洁。

2、施工部署与安排

2.1总体原则

2.1.1保证重点,统筹安排,遵守承包合同的承诺。

2.1.2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

2.1.3用流水作业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减少停窝工现象,加快进度,缩短工期。

2.1.4根据当地季节和气候特点安排施工项目,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2.1.5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1.6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协调平衡施工生产能力,确保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2.1.7合理减少暂设工程和临时性设施,尽量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

2.2总体主导思路

食堂基坑采用机械大开挖,统一做地基处理,基础及主体按从北到南的顺序依次施工,各层分两个施工段,各专业工种在各施工段上展开流水施工。

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适时地插入砌筑和装修作业,合理安排各工种的作业顺序,避免交叉污染和影响,确保安全按期竣工。

2.3组织机构

为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工期承诺,满足业主需求,我公司将把该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和信誉工程。

决定选派技术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并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项目经理和具有相应职称、工作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实施。

项目组织机构图见附图2-1。

附图2-1项目组织机构图

2.4施工方案

2.4.1施工顺序

楼层施工顺序为从北到南。

2.4.2施工工序

2.4.2.1地基与基础工程:

同教学楼。

主体工程:

装饰工程:

屋面工程:

2.4.2.2安装工程:

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电气工程

⑴给排水工程:

⑵采暖工程:

⑶电气工程:

4.3.3流水施工组织

4.3.3.1施工段划分

分为北、南两个施工段。

4.3.3.2流水作业组织

⑴地基基础工程中开挖基坑、砂石地基不分段,整体一次施工完成,砼垫层和地下室分两个施工段,从北到南展开流水施工。

⑵主体工程分两个施工段,各专业队组在各施工段上从北到南展开流水施工。

2.5劳动力配置

根据建筑物施工的特点,选用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优秀施工队伍,最大限度满足工程的需要,包括一家主体施工队、一家砌筑施工队、一家装饰抹灰施工队、一家安装施工队,根据工程施工阶段划分分期分批进场。

2.6施工机械配置

2.6.1土方施工

采用两台YW-140反铲挖掘机、10辆自卸汽车、1台60t振动压路机、1台18t光轮压路机进行施工。

2.6.2结构施工

宿舍楼基础主体阶段配置一台QTZ40型塔吊,。

钢筋加工采取现场集中配料方式,配置1台钢筋调直机、2台切断机、2台弯曲机。

2台BX-500型交流电焊机及其他加工机械。

木工机械配置一套。

2.6.3其他配置

施工现场配置6台UJW-200型砂浆搅拌机,用于不同种类砂浆的搅拌。

三、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的确定

3.1土方工程

采用机械大开挖的方法。

3.2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筋全部由现场制作,直径≥16mm的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其余钢筋连接采用搭接焊连接或绑扎搭接连接。

3.3模板工程

全部采用竹胶合板模板。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和方木支托,碗扣式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

3.4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全部采用自搅拌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以泵送为主,塔吊吊运为辅。

浇筑过程要连续、紧凑,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前由项目工程师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了解设计要求,并结合施工条件对有关工程做法进行认真研究,为图纸会审做好准备。

4.1.2项目部组织编制优化的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并完善审批、签章手续。

4.1.3根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安全检查标准要求,项目部组织编制相关专项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4.1.4组织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进度计划表,编制材料计划,提出构件加工订货单。

4.1.5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工程细部做法等内容的学习。

4.1.6编制创建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专项方案。

4.1.7勘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检查验收红线桩及水准点。

现场设控制线,主轴线控制桩设在地面上,用混凝土妥善保护,设明显标志。

控制桩周围不得堆放杂物,并避免车辆机械碰撞。

4.1.8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2001)及《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J04-214-2004)、《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并建立计量器具台帐。

4.2材料准备

4.2.1根据工程预算材料分析和材料各阶段的需用量及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提前与厂家、供应商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供货方必须是经过评审合格的分供方,为施工做好准备。

4.2.2落实雨季施工所需的防水材料。

4.3劳动力组织

4.3.1从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劳务公司组织相应专业的施工质量优良,技术素质高,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进场,并确保各工种技术工人的比例。

4.3.2做好新工人入场教育工作,向工人进行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措施、验收规范以及安全法规、安全管理措施等各方面的教育,增强工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意识。

4.4现场准备

4.4.1按施工平面图要求进行材料、机械、临时设施、现场道路的规划布置,并做好现场排水路线安排。

4.4.2进行临时用水用电线路的衔接和铺设,上下水管线一律为暗埋,埋深在冰冻线以下。

为落实上述准备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施工准备的责任和检查制度,使每项施工准备工作、每个环节都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为顺利开工创造良好条件。

五、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5.1测量放线

5.1.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5.1.1.1人员配备

在项目工程师的领导下组成测量放线小组,配专职测量员1名,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5.1.1.2仪器的准备

计划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有:

拟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测量仪器附表2-1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全站仪

GTS—102N

1台

2

激光经纬仪

FDTL2

3

水准仪

DSC432

2台

4

钢卷尺

50m

1把

5

100m

6

5m

15把

测量仪器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工作坚持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方法,并保护好测量基准点。

(基准点保护做法如附图2-2、2-3)

 

附图2-2坐标控制点示意图附图2-3水准点埋设示意图

5.1.1.3图纸学习与校核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图纸。

首先审核总平面图,校对点位坐标、距离是否对应,定位依据、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的几何位置关系是否符合要求和满足规划用地的要求;

其次审核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主要校核平、立、剖面图是否对应一致,轴线间距、高程、结构尺寸和装修细部尺寸是否相符等。

5.1.2定位依据的选择

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东外环道路红线为依据使用全站仪,在施工现场测设一条闭合导线,经严密平差后作为施工测量控制导线。

5.1.3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1.3.1定位依据

⑴放线依据:

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导线和高程基准点。

⑵定位条件: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校核坐标几何尺寸,以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作为定位条件。

5.1.3.2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具体见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⑴平面控制网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依据,在现场埋设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设出所有控制点。

根据控制点,测设出四角控制桩,经自检合格后请监理验线,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⑵高程控制网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依据:

按国家三等水准进行测量,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用DS3水准仪附合测法进行校测,检查高程是否正确。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水准点的高程校测合格后,在建筑物的四周埋设高程控制桩,采用往返观测法测量,使用附合法校测,计算出调整后的高程,作明显标识。

5.1.4基础、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5.1.4.1轴线投测

基础测量使用全站仪校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桩位,经过校测无误后方可投测,用全站仪向基底投测主要轴线控制线,再用经纬仪对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测。

主体各层测量采用内控法,在基础表面埋设钢板轴线控制点,做为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的依据,用激光经纬仪往上面各层引测出各层轴线控制点。

楼层轴线控制点布置图如下:

.

附图2-4楼层轴线控制点布置图

5.1.4.2平面放线

根据控制点投测的控制线,经过校核后,进行平面放线。

首先用钢尺把轴线控制线进行分线,测设出其它轴线控制线,再测设细部的柱、梁、位置线。

放线完毕,请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1.4.3高程测量

⑴水准点设置

高程起算点: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场地基准水准点,场地设计建筑标高±

0.000m。

控制标高设置:

每楼引测两个标高控制点,作为基准标高。

建筑物出地面后,将高程引测到结构1.00m处,作为向上引测高程的基准点。

⑵竖向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以设置在结构(1.00m)基准点作为向上引测的依据,在外柱采用吊钢尺法引测,混凝土每施工一层,则引测一次,经检查无误后,以红三角标识。

⑶高程控制

依据引测的红三角标识的标高,在每层柱四周弹水平线(即+500线),供结构、专业安装及装饰装修使用。

5.1.5沉降观测(见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5.2土方工程

5.2.1施工方法

基坑采用一台YW-140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人工辅助清底修坡,基坑边坡系数1:

0.7。

5.2.2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放线→基坑开挖→清底、钎探→验槽→地基处理→检验基底承载力

5.2.3施工要点

基坑开挖时,不得扰动原土,应预留200mm厚,由人工开挖清理。

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组织验槽,并随即进行换填砂砾施工,防止基底暴露。

5.3砂砾地基

5.3.1设计要求

原设计1.5m厚3:

7灰土换填地基改为1.2m厚砂砾加0.3m厚3:

7灰土,周围宽出垫层边1.5m,压实系数要求不小于0.95。

5.3.2材料要求

砂砾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含泥量不超过8%,粒径大于5mm的卵石不超过30%,要求颗粒级配良好。

5.3.3施工要点

5.3.3.1砂砾分层厚度为300~350mm,虚铺厚度为350~400mm。

砂砾摊铺前,在坑边打上木桩或钢筋头,定出本层砂砾的标高控制桩,依桩拉线找平砂砾表面。

5.3.3.2采用装载机摊铺砂砾,60t振动压路机碾压两遍后,再拉线找平砂砾表面,然后接着振动碾压4~6遍,再用18t光轮压路机错半轮静压完毕。

要求压实度不小于0.95。

5.3.3.3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阶梯形,梯边留成斜坡,上、下两层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处应充分碾压捣实。

5.3.3.4分层检测:

对每一层回填的砂砾应联系试验人员取样,待试验结果出来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步。

5.4灰土地基

5.4.1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砂砾上铺3:

7灰土0.3m厚,宽出垫层1.5m,压实系数大于0.95。

5.4.2材料要求

5.4.2.1素土:

从外购买黄土,土内不得含有草根、庄稼茬、砖和石块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5.4.2.2生石灰

采用散装生灰,粒径小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及其它杂质,遇到雨天,灰料应用塑料布或彩条布覆盖,防止雨淋失效。

5.4.3灰土的拌合

灰土的体积比为3:

7,采用装载机拌合,拌合后的灰土含水率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

5.4.4灰土的运输

土料的运输由装载机配合自卸式汽车运输,自卸式汽车运到基坑内,人工摊平。

5.4.5施工要点

5.4.5.1灰土铺填前,沿基坑两侧打入木桩或钢筋棍,将虚铺厚度标高线画在木桩或钢筋棍上。

人工摊铺时要交叉拉通线找平,虚铺厚度控制在400-450mm。

若运到基槽内的灰土含水量较小时,可以在表面洒水,人工翻拌均匀后方可碾压。

5.4.5.2灰土的碾压采用60t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后,再用18t光轮压路机碾压6-8遍,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5.4.5.3灰土压实后,应将表面已碾实,但粘结不牢的表皮土取掉,如确须找补,应将已压实灰土适量洒水湿润,找补后静压密实,保证上下层粘结牢固。

5.4.5.4灰土应当日摊铺当日压实,入坑灰土不得隔日碾压,人工摊平要快,碾压要及时,防止日晒灰土失水过快。

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雨措施(用彩条布覆盖或挖集水坑),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的灰土除去,并补填压实,稍受湿的灰土可以在晾干后补压。

5.5钢筋工程

5.5.1质量控制

5.5.1.1严把钢筋进场关:

从太原大型钢材市场选择两到三家信誉好的供货商,产品以长钢和海鑫等为主,从源头上严格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