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22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身边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3.师小结.

明确:

a.关键词句:

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

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

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

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

卡片体例要一致;

出处时间要清楚;

规格大小要适当;

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

b.什么是纳米技术?

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

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

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

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

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

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

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

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

(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

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

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

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

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

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

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

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

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安妮的一生

 

安妮·

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

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

(二)《安妮日记》一则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佛,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

交谈、自由、朋友、独处。

我渴望……哭一场!

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

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

我浮躁不安。

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

“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

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 

星期六)

(1)辨字组词。

宠________ 

期________ 

孤________

庞________ 

斯________ 

狐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孤独——________

期盼——________

祝愿——________

渴望——________

(3)安妮渴望得到哪些东西?

(4)是什么使安妮无法得到她渴望的东西?

(5)读过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你对安妮说些什么?

【答案】

(1)宠爱

期待

孤独

庞大

斯文

狐狸

(2)孤单

期望

祝福

盼望

(3)她渴望着一切:

更渴望和平。

(4)战争,为争夺不正当利益而掀起的战争。

(5)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

宠爱、庞大;

期待、斯文;

孤独、狐狸。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孤独:

独自一个人。

所以“孤独”的近义词是“孤单”。

期盼:

期待;

盼望。

所以“期盼”的近义词是“期望”。

(3)、(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课外阅读。

感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

据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

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

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

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

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

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

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

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

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

________ 

豪言壮语:

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1)吞食;

并吞。

气魄很大的话。

(2)滚滚

默默

熊熊

悄悄

厚厚

慢慢

(3)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

(4)因为“坦克帽”叔叔想到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5)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词语意思,难度不大,第二题考查搭配,在文中可找到答案,难度不大;

第三题在文中画出排比句,排比句式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读文中可发现,坦克帽之所以一再冲进火场,是因为“坦克帽”叔叔想到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

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

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

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

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

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

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

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

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下列成语中的“望”字与“望尘莫及”的“望”意思相同的是( 

)。

A. 

德高望重 

B. 

一望无际 

C. 

众望所归 

D. 

喜出望外

(2)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分类别

(3)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用“________”画出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并说说它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蜻蜓飞上玉搔头”是一句唐诗。

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

写一写。

【答案】

(1)B

(2)D

(3)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4)①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

②根本原因: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先理解“望尘莫及“中望的意思,然后再选择和它意思相同的成语。

(2)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筛选。

(3)拿飞机和蜻蜓做对比,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其中某一事物的特点,让人更容易理解该事物。

(4)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5)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B;

⑵D;

⑶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⑷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根本原因:

⑸示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

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做题时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

做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答案。

(5)本题属于积累拓展。

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解答。

5.

天外财富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

走着走着,发现路边站着个小姑娘,正淋着雨。

“快进来!

”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

她大概有十一二岁,胖胖的,眼睛好像一大一小,但是很美丽。

她用小手拉住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

”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

”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

”“找一个人。

不,不找了,已经我到了。

”女孩的声音含着快慰。

“人在哪儿?

”“人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我得了一笔财富。

”她说:

“可我不想要,我要把这钱送给下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

”我试探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送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道:

“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

你要给我多少?

一块钱还是两块钱?

”“不,是十万。

“十万?

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

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

——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

”“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

”“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

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了树洞里。

“这真悲惨。

”“可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

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

”我问。

“对,而且我没失望。

”我看了她一下,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但愿下个世纪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眼睛。

雨还在下,从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吗?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

”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只是我没有财富。

”女孩抱歉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

“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

”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

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1.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1)

小街路上

(2)

兴奋

(3)

与“我”告别

(4)

2.文章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厖

3.“你失望了吧?

”小姑娘没失望的原因是()

A.“我”收下了钱B.真的有人给她在雨天打伞

C.有人在雨天和她同行D.她把自己画的钱送出去了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

你认为你的身边需要“财富”吗?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1.

(1)欣慰

(2)给“我”财富(3)一个车站(4)感动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现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小女孩的喜爱。

3.B

4.“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

我的身边需要这种财富,现在社会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信任,让世界更加美好。

6.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普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获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

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

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

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

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

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

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

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

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

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

它们站成战阵,逼近狮子。

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要猩猩摔到地上。

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

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8秒。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

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今草。

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1.在不使用“猝不及防”和”狭路相逢“两个词语、又不改变原段意思的情况下,请重写第③自然段。

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第⑩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从牛狮之战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你是怎么看待他的观点的?

结合平时所见所闻谈谈。

7.

算计

陈志江

①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还是万里晴空呢,中午时天色就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