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49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地理教案文档格式.docx

类型

种类

举例

核心

形成过程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

路南石林、天涯海角、武陵源、五大连池

地貌景观是构景基础

自然过程

山水组合景观

瀑布、长江三峡、漓江、现代冰川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奇花异草、香山红叶、青海湖鸟岛、天然动物园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泰山日出、巴山夜雨、吉林雾凇、春城昆明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宗教文化景观

北京云居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济南灵岩寺、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

建筑景观是重要标志

历史过程及当代人类活动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

北京故宫、西安秦陵兵马俑、古代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丽江古城、平遥古城

风土民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汉族龙舟赛、藏族晒佛节、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

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组合

我国的五岳名山、峨眉山

地貌与建筑

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

【例题1】

【题干】1.(2019年江苏卷第30题)2019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流经鲁西南5市,包括8段共180余千米的河道以及15处遗址点,大运河将沿线遗址点及周边景点连接起来,形成纵贯鲁西南的旅游景观带。

图24为“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冶。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24

(1)按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属于(),具有突出的()价值。

(2分)

(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3分)

(3)分析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

(3分)

(4)为更好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当地在旅游发展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2分)

【答案】

(1)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

(2)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

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

交通便利;

潜在的客源市场大。

(3)扩大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基础设施;

促进经济发展;

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4)做好旅游规划;

控制旅游规模;

配置旅游设施;

保护传统文化;

保护生态环境。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大运河属于人文景观,为历史古迹,文化教育价值明显

(2)大运河为我国古代重要的航运通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由图可知该地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交通便利。

周边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广阔。

(3)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发扬民族文化和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

(4)历史文化旅游需要合理规划游客数量,开发过程要注重保护

【题干】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

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于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

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1)图1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布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

为什么?

(3)判断黄河壶口瀑布的旅游资源类型,并依据图2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答案】

(1)渭河 河套平原

(2)夏季。

因为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

(3)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

读图可知,图1中A河流流经西安,在秦岭以北,应为渭河;

B地形区在黄河河套地区,应为河套平原;

黄河壶口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说明黄河水量丰富,而黄河汛期在夏季;

流水的侵蚀作用在不同的岩石上表现不同,对坚硬的岩石侵蚀较弱,对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图2中壶口瀑布坚硬的砾岩在上层,侵蚀弱,下层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发育成了瀑布。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黄河壶口瀑布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考点精讲2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旅游规划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要多角度对旅游资源本身及外部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判,其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拓展延伸】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和客源市场评价时,应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开发条件评价

①游览价值:

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资源的集群规模越大,地域组合类型越丰富,则其游览价值越大。

②市场距离:

即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此距离越小,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

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越便捷,资源开发条件越好。

④地区接待能力:

制约着客源规模。

⑤旅游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规模要与其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2)市场评价的指标

【例题2】

【题干】1.(2019北京卷41题)(26分)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洲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

(1)读图19,简述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主题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10分)

【答案】“坭兴陶”文化知名度高,美学价值高;

历史文化价值高;

附近知名旅游资源多,构成集群,地域组合状况好;

铁路、公路较发达,交通通达度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离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近,距客源市场近;

政策支持。

主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类型、数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价值、特性)、旅游开发条件(地理位置与交通、知名度、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环境承载力等)等方面作作答。

注重结合材料,突出“坭兴陶”主题旅游开发条件

【题干】2.(2019年海南卷43)(10分)“候鸟式”养老旅游是老年人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居住地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国北方老年人冬季赴海南岛养老旅游的数量大增。

分析海南岛冬季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养老旅游的原因。

【答案】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温暖湿润,而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4分)海南岛常年空气清新,北方冬季空气污染相对较重。

(3分)海南岛阳光、沙滩、海水、椰

树林等热带滨海风光优美、景色怡人,而北方冬季景色相对单调。

(3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本题以海南岛冬季气候特征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相关地理知识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差异,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考查考生解释实际生活现象的能力。

考生需注意到养老旅游的目的地是位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客源地是我国北方,时间是冬季。

联系冬季海南岛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及老年人旅游的目的即可答题。

考点精讲3旅游活动设计和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出游前的准备

(1)了解景观的主要特点

①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

②了解旅游景观的主要特点。

③收集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以及风土民情方面的资料。

(2)明确景观的文化定位对旅游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要有所了解。

(3)旅游线路的选择符合自身特点;

选择最佳路径;

景观丰富多样;

注意劳逸结合;

追求最佳效果。

(4)考虑和选择出游方案

出游方式

2.旅游安全

(1)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2)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当地治安安全。

②外出旅游购买保险

3加强自我医疗保护和防范意识。

3.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现代旅游的特点

(2)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a.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b.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c.影响区域环境

【例题3】

【题干】

(2019年全国1卷)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19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答案】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有利于保护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优美的景色,吸引游客来访(4分);

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景区内的经济良好发展(3分);

减少旅游聚集区能够防止旅游业过度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3分)。

扩大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景区观赏性和吸引力。

扩大农牧区发展面积,有利于提高景区观赏多样性,促进景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适度减少旅游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面积,有利于优化服务区的分布,提升服务质量;

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全国2卷)2.[地理一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国家农产品地理标态认证。

“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咔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

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6分)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

(4分)

(1)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

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等;

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

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1)旅游效益主要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来分析。

从经济效益来说,带动佛手山药种植业的发展,形成当地特色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社会效益来说,可以促进当地人口就业。

(2)依托佛手山药,可以设计挖掘山药,体验农民劳作;

设计一些和佛手山药相关的一些摄影题材和摄影路线,吸引摄影爱好者摄影,提高佛手山药的知名度;

开发佛手山药美食等这样一些旅游项目。

【题干】1.【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43】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

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

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

聘请向导等。

根据材料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西南地区,且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等自然不利条件,所以首先应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其次了解马帮文化的特点,尊重当地习俗;

且沿途经过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需要备好防寒衣物;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需要备好防晒霜和氧气袋等。

【题干】2.【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43】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护村落的生命力;

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也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

村民生活在村中能够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村民通过乡俗表演等,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及时维护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题干】3.【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Ⅲ,42】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陵地处乌江东南缘,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请指出武陵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不利影响:

负地形发育,旅游线路高差大,交通困难,安全隐患多。

措施:

控制人、车流量;

增设电梯等设备;

增加安全防护设施;

设置安全警示牌;

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措施主要针对武隆喀斯特地貌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

在交通运输线路布局和规划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条件的影响,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范;

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要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题干】4【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42】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旅游价值:

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

(2分)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2分)有利条件:

(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

(3分)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3分)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某一地区旅游资源价值及旅游景区旅游业开发有利条件的评价分析能力。

一般说,游览区游览价值可从独特性、多样性、质量高低、地域组合状况等评价。

开发条件包括游览价值、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达性、距客源市场的远近、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

【题干】5【2019北京卷】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艺术精湛,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阐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答案】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确定合理的游览路线,限制游客人数,健全旅游规章制度,倡导绿色文明旅游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限制游客数量、制定法律法规等。

 

1.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①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②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2.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旅游与区域发展:

①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②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3.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①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

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4.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①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题干】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政府加快了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着力打造一系列冬季旅游精品活动;

在康巴什旅游区,万家惠欢乐世界、鄂尔多斯动物园体验城市休闲娱乐;

在成吉思汗陵探寻神秘的祭祀文化;

农家乐农家宴互动过春节体验民俗游;

响沙湾滑雪场、九成宫滑雪场、蒙古源流万舟滑雪场尽享冰雪盛宴……各景区、各项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冬季前来旅游,从而带动了鄂尔多斯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2019年11月28日至2019年3月8日举办第六届鄂尔多斯冰雪旅游文化节,主要开展冰雪欢乐项目、冰雪赛事、冰雪户外、冰雪购物、冰雪浪漫等活动。

分析鄂尔多斯冰雪旅游文化节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冰雪旅游文化节融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体验于一体,文化产品价值较高;

冰雪景观的观赏价值和项目的体验价值较高;

带动休闲购物和农家乐的经济价值较高。

开发的有利条件:

周边气候较为干旱,冬季降雪较少,冰雪景观和项目作为旅游产品比较独特,浏览价值高;

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实现产品互补,地域组合状况好;

区域内有著名旅游景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集群状况好;

地处包鄂榆城市圈,靠近旅游消费市场,客源有保障;

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等方面。

读材料分析可知,该地的冰雪旅游文化节融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体验于一体,文化产品价值较高;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地理位置与交通;

客源市场;

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旅游地的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材料分析可知,鄂尔多斯位于内陆地区,周边气候较为干旱,冬季降雪较少,冰雪景观和项目作为旅游产品比较独特,游览价值高;

区域内有著名旅游景点,集群状况好;

【题干】2.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

下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_。

(2)在陕北文化旅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

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

(1)类型多;

数量多;

地域组合好;

游览价值高(任答一点)

(2)红色革命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交通快捷;

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3)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文物古迹损毁

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发展方向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1)问,由图可知,陕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是种类多(宗教历朝建筑、民间艺术等)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等。

(2)问,陕北是革命根据地,延安是抗战时期的圣地,因此,延安最具特色的是红色革命文化,最近几年,随着延安交通条件的改善和西安的辐射带动,加上自身条件,迅速成为旅游城市。

第(3)问,今后延安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

【题干】3.读资料及图,回答问题。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平遥古城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县城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