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75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建设国标》广东省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1总则

2术语、符号

3建筑节能设计一般规定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的一般方法

5建筑节能设计的对比评定法

6采暖、空调、通风设计

7建筑节能的设计审查

8建筑节能的工程监理、验收规定

附录A夏季和冬季建筑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附录B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附录C典型的外墙及屋顶构造及其性能指标

附录D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系数

附录E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参数

附录F常用建筑材料性能计算参数

附录G节能空调产品性能

附录H建筑设计说明和节能设计参数表

附录I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空调和采暖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为更好地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1.0.2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

广东省内属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地区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的粤北地区也可按《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规定的“北区”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1.0.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空调暖通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将空调和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国家现行的有关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如下:

1相关的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广东省标准《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2相关的产品标准: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86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8484-87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11976-89

《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检测方法》GB/T13686-92

《钢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级》GB/T13684-92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

《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6-94

《建筑幕墙雨水渗漏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8-94

《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16729-1997

《PVC塑料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级》GB/T11793.1-89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93

《风机盘管机组》GB/T19232-2003

《热量表》CJ/T128-200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7758–1999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1996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

《家用燃气取暖器》CJ/T113–2000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B6932–94

《常压容积式燃气热水器》CJ/T3031-95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或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2000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2001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18431-2001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户用和类似用途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2-2000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2002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6-2002

2.0.1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overallshadingcoefficientofwindow

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

某个朝向平均综合遮阳系数:

是该朝向各个窗口的综合遮阳系数按各自窗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

即:

(2.0.1-1)

式中:

Ai——单个窗的面积;

SW,i——单个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整栋建筑平均遮阳系数:

是建筑各个朝向平均综合遮阳系数按各个朝向窗面积和朝向的权重系数加权平均的数值。

各个朝向的权重系数分别为南、北朝向取0.9,东西朝向取1.25。

(2.0.1-2)

AE、AS、AW、AN——东、南、西、北朝向的窗面积;

SW,E、SW,S、SW,W、SW,N——东、南、西、北朝向窗的平均综合遮阳系数。

2.0.2平均窗墙面积比(CM)meanratioofwindowareatowallarea

整栋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整栋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面积)之比。

某个立面窗墙面积比:

是指该建筑立面所有外窗的面积(即窗洞口边缘围成的外窗展开面积)与该立面围护结构面积(即建筑楼层标高与开间轴线围成的展开面积)的比值。

某个朝向窗墙面积比:

是该朝向所有外窗的面积与该朝向所有围护结构面积(包括外窗的面积)的比值。

整栋建筑平均窗墙面积比:

是外墙各个朝向窗墙面积比按照该朝向立面面积进行的加权平均。

它用来查取表4.0.7中外窗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限值。

(2.0.2)

CM,E、CM,S、CM,W、CM,N——各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

AE、AS、AW、AN——各个朝向的立面展开面积。

2.0.3对比评定法custombudgetmethod

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和相应参照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

2.0.4参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

采用对比评定法时作为比较对象的一栋符合节能要求的假想建筑。

2.0.5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annualcoolingandheat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

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和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1空调年耗电量annualcool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单位:

kWh/m2。

2采暖年耗电量annualheat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单位:

3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annualcoolingandheat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

按照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和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单位:

4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COP)energyefficientratio

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的比值。

2.0.6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ECF)annualcoolingandheat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factor

实施对比评定法时需要计算的一个空调采暖能耗无量纲指数,其值与空调采暖年耗电量相对应。

2.1附加术语、符号

2.1.1材料导热系数(λ)thermalconductivity

在稳态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板,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W/(m·

K)。

2.1.2热阻(R)thermalresistance

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为材料厚度与导热系数的比值,单位,m2·

K/W。

2.1.3材料蓄热系数(S)heatstorecoefficientofmaterial

当某一足够厚度单一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表面温度将按同一周期波动;

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

其值越大,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单位:

W/(m2·

2.1.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overall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envelope

围护结构两侧环境温度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

单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为:

(2.1.4-1)

d——单层材料的厚度,m;

λ——单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多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为:

(2.1.4-2)

式中:

di——单层材料的厚度,m;

λi——单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式中0.168为内外两个空气边界层的热阻值。

某个朝向平均传热系数:

是该朝向不同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按各自围护结构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

(2.1.4-3)

Ki——不同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K);

Ai——不同外围护结构的面积,m2。

整栋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是全楼各朝向外围护结构(不含屋顶)的传热系数按各朝向围护结构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或整栋建筑不同外围护结构(不含屋顶)的传热系数按各自围护结构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

(2.1.4-4)

KE、KS、KW、KN——不同朝向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W/(m2·

AE、AS、AW、AN——不同朝向墙体的面积,m2。

2.1.5热惰性指标(D)indexofthermal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

D值越大,温度波在其中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单层材料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2.1.5-1)

多层材料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2.1.5-2)

R——围护结构材料层热阻;

S——围护结构材料层蓄热系数。

某个朝向平均热惰性指标:

是该朝向不同外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按各自围护结构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

(2.1.5-3)

Di——不同外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2.1.6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outsideshadingcoefficientofwindow

窗口有建筑外遮阳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建筑外遮阳时透入的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

水平遮阳、垂直遮阳、挡板遮阳三种基本遮阳方式的SD计算依据本细则附录;

水平百叶和垂直百叶外遮阳装置的SD则根据国际标准ISO15099计算。

2.1.7外窗自身的遮阳系数(SC)shadingcoefficientofwindow

在给定条件下,太阳辐射透过外窗所形成的室内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窗玻璃(3mm厚透明玻璃)所形成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普通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可近似地取为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乘以窗玻璃面积除以整窗面积。

(2.1.7-1)

Se——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按照GB/T2680测试和计算;

Ag——透明部分的面积,m2;

A——整窗的面积,m2。

非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

(2.1.7-2)

K——非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W/(m2·

ρ——非透明部分的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Asur——非透明部分的室外吸收太阳辐射的投影面积,m2;

A——非透明部分的门窗面积,m2。

2.1.8换气次数airexchangerate

指1小时内通过房间的空气体积量与房间体积的比值,单位:

次/h。

2.1.9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MeteorologicalYear

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

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2.1.10太阳辐射照度(I)intensityofsolarradiation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量,单位:

W/m2。

2.1.11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absorptancecoefficientofsolarradiation

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与其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

3.0.1本标准将夏热冬暖地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图3.0.1)。

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

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

广东省共计21个地区,其中梅州、河源、韶关、清远4个地区按北区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汕尾、揭阳、佛山、惠州、东莞、肇庆、云浮、潮州、江门、茂名、阳江、湛江等17个地区均按南区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图3.0.1夏热冬暖地区分区图

3.0.2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指标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

2计算换气次数1.0次/h。

3.0.3北区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指标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

2计算换气次数1.0次/h。

3.0.4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空调和采暖总能耗应减少50%。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的一般方法

4.0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4.0.1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和居住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1居住区在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进行建筑小区的规划布局,采用合理的间距和适当的架空层以有利于小区的自然通风降温;

并应在小区规划用地范围内,合理种植乔木遮阳或设置凉亭、廊道等遮阳,其中树冠、凉亭等在地面投影的累计面积不应小于绿地面积的25%、不应小于透水性硬化地面(如透水性锁扣砖铺砌的行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面积的30%、不应小于完全不透水地面(如水泥或沥青行车道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面积的35%。

2建筑的平面布置宜结合房间门窗洞口位置组织好穿堂风。

房间内部与可开启窗口相对应,应有可以用来形成穿堂风的最短通道,如通过房门、门亮子、内墙可开启窗、走廊、梯间、楼梯间可开启外窗、卫生间可开启外窗、厨房可开启外窗等可以形成房间穿堂风的通道,通风通道上的最小通风面积与所在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8%。

4.0.2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1建筑平面布置时,不宜将主要卧室、起居室设置在正东和正西、西北方向。

2不宜在建筑的正东、正西和西西北、东东北方向设置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

4.0.3北区内,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40。

4.0.4居住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应过大,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应大于0.45;

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南向不应大于0.5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1.立面朝向的规定:

建筑围护结构立面各朝向与正朝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偏差不大于22.5°

时,按该朝向最接近的正朝向计算;

当超过22.5°

时,该朝向的围护结构立面面积、外墙体面积、外窗面积均按各50%面积分别计入该朝向接近的两个正朝向计算。

2.凸凹立面墙体朝向的规定:

当某个朝向的立面外墙为非平面墙体时,墙面的朝向规定分两类情况:

1)当外凸或内凹超过0.6m时,对外凸部位,外凸的垂直面按实际朝向计取,外凸的上部水平面按屋顶计取,外凸的下部水平面按外立面朝向计取;

对内凹部位,非墙角处的内凹部位各个面应按面积展开计入该外立面朝向,墙角处的内凹部位,内凹的各垂直面则按照各面的实际朝向计取,内凹的上、下部水平面按各50%分别计入两个外立面。

2)当凸凹小于等于0.6米时,凸凹部位各面均按展开面积计入该外立面朝向。

3.楼梯间、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参与计算。

4.外凸窗不透光部位的规定:

外窗凸出部分周边不透光的围护结构应按外墙面积计算,其朝向规定和“凸凹立面墙体朝向的规定”相同。

5.外窗透光部位的规定:

1)外墙上的外窗,窗面积是窗洞口面积(凸窗为窗的展开面积),朝向同外窗。

2)外墙上的凸窗,当凸窗侧面为不透光构造时,窗面积取窗洞口面积,朝向同外墙;

当凸窗侧面也为透光窗时,侧面透光部分外凸小于等于0.3m各个透光面按展开面积计入窗洞口面积。

侧面透光部分外凸大于0.3m时,外凸窗的透光侧面按实际面积和实际朝向计取,外凸窗的上、下部透光面以实际面积按外立面窗朝向计取。

6、坡屋顶的规定:

当坡屋顶的坡度小于等于75°

时,坡屋顶以实际面积按平屋顶计取,同时坡屋顶上同坡度的天窗也按水平天窗计取。

当坡度超过75°

时,坡屋顶按对应朝向的立面外墙计取,同时坡屋顶上的天窗也按立面外窗计取。

4.0.5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

K),本身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5。

当设计建筑的天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6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屋顶和外墙不符合表4.0.6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1当外墙、屋顶采用不同类型的构造时,墙体、屋顶的平均传热系数应分别按照各种类型构造所占的面积按照(2.1.4-3)式进行加权平均。

2外墙上钢筋混凝土构造传热系数的计取。

1)当柱的宽度、梁的高度小于等于0.4m,外凸窗4个侧面混凝土构造的凸出宽度、混凝土窗台高度小于等于0.6m者,其传热系数可取所在填充墙墙体的传热系数,当无填充墙时则取2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的传热系数值。

2)当柱的宽度、梁的高度大于0.4m,外凸窗4个侧面混凝土构造的凸出宽度、混凝土窗台高度大于0.6m者,则各部分应按各自的构造分别计算其传热系数。

外凸窗的顶面应做隔热处理,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0。

3当选用的屋顶和墙体所用材料的热工性能不在本细则附录中时,应以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提供的热工性能数据作为设计选择依据。

表4.0.6屋顶和外墙的全楼平均传热系数K〔W/(m2·

K)〕、热惰性指标D

屋顶

外墙

K≤1.0,D≥2.5

K≤2.0,D≥3.0或K≤1.5,D≥3.0或K≤1.0,D≥2.5

K≤0.5

K≤0.7

注:

D<2.5的轻质屋顶和外墙,还应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所规定的隔热要求。

4当采用空心砌块作为外墙时,全楼外墙平均热惰性指标D值应大于2.5。

5当钢筋混凝土屋顶采用轻质高效绝热材料隔热时,屋顶的热惰性指标D值应大于2.0。

6建筑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所规定的隔热要求。

4.0.7居住建筑采用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时,其全楼外窗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表4.0.7-1和表4.0.7-2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表4.0.7-1和表4.0.7-2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表4.0.7-1北区居住建筑全楼外窗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

全楼外墙平均

全楼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

全楼外窗平均传热系数K[W/(m2·

K)]

平均窗墙面积比CM≤0.25

平均窗墙面积比

0.25<CM≤0.3

平均窗墙面积比0.3<CM≤0.35

平均窗墙面积比0.35<CM≤0.4

0.4<CM≤0.45

K≤2.0

D≥3.0

0.9

≤2.0

------

0.8

≤2.5

0.7

≤3.0

0.6

0.5

≤3.5

0.4

0.3

≤4.0

0.2

K≤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