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96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文档格式.docx

是。

昔二程春从皇帝游,皇帝折柳枝,二程谏止。

折柳枝自然无关系,但折了伤春之生气,不合时宜。

(按:

《孟子.梁惠王》:

斧斤以时入山林。

是夜去安培生—张亦熙家。

仰天,忽识“坎为月”之旨。

一月二十三日

晨抄毕《周易浅述》八卷,自八五年十一月上旬起抄(一二三八页)。

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圣诞夜从先生处得此书。

是夜,雪娅领曹冠龙(小说家)谒先生。

宋捷言:

利贞者,性情也。

可如此解,乾“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乃整体中所生之物,且可示阴阳之理(马为阳、牝马为阴),此即性。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乃有选择,故生情。

问题在推情合性。

二程言:

学在识时,“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

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15页)不从道家观点看颜子,正见程之强烈用世心态。

不太赞成二程,因太自负。

明道犹好,伊川则不容人。

一月二十五日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二程集》16页

某接人多矣,不杂者三人,张子厚、邵尧夫、司马君实。

20页

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个艮卦,经只言一止观。

81页

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

语虽有浅近处,却无包含不尽处。

如樊迟于圣门,最是学之浅者,及其问仁,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且看此语有甚包含不尽处?

他人之语,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惟圣人之言,则远近皆尽。

176页

古之卜筮,将以决疑也。

今之卜筮则不然,计其命之穷通,校其身之达否而已矣。

噫!

亦惑矣。

                     326页

因思:

进化evolution是展开,顺。

革命revolution,反过来触及根本,逆。

老子所云复,归根,就是中文的革“命”。

革命就是以RNA改变DNA,从时间中翻转回去,不仅是颠覆之意。

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也由革命而成。

人顺年龄展开,生理心理渐趋僵化,而孔子以学复返先天。

此犹爱因斯坦时间倒流,即老子能婴儿乎之旨,故“朝闻道,夕死可矣”。

五十知天命,知客观时间。

六十而耳顺,知主观时间。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主客观合一。

曾子三省,忠,信,习传。

可见读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道德实践占其二。

子曰“兴于诗,据于礼,依于仁,游于艺”。

游于艺即七十境界,艺非琴棋书画之谓,乃从心所欲之境,即《庄子》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的自由境界。

艺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一月二十六日

是日先生讲《皇极经世》。

窗外,上海音乐学院大火,浓烟滚滚,多人救火。

“易简”,“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云: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礼的本质不是繁琐,而是简单,而且是从复杂到简单,是约,不是束。

文,即了解六十四卦的网络结构,了解变化,自由贯通,即物相杂,故曰文,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是礼的八阵图。

又思:

孔子六十而耳顺,即经历二个生物周期的变化而了解生物钟。

三十年为一世,故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

人从少至老,当化圆为方的过程,然方亦可圆。

三省,即夕惕若。

五十知天命,七十至天命。

(参《张载集》40页)

孔子得易生生之旨,故言生而不言死,言仁而不言义,言乐而不言苦,即《大象》从正面鼓舞人。

天行健固不论,即地势坤,亦阳之动,故子不语怪力乱神。

宫晓卫自山东来访。

一月二十七日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对形而上学等问题,上帝有无之类,属语言游戏,不谈的,犹佛教所谓戏论。

(故未知生,焉知死,不语怪力乱神。

)(二流文学、哲学对此问题的讨论,多属无病呻吟。

诗无邪之旨,即反对无生理基础的病理,心理。

孔子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张载以为:

“既云夫子之言,则居常语之矣。

圣门学者以仁为己任,不以苟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说。

”(《张载集》307页)

按:

此语深有所会。

所闻,文章耳,如了悟,则文章转为天道也。

文章五十也,性六十也,天道七十也。

闻天道必自文章始。

德性尊之,尊而不论。

从道问学入手,犹了解六十四卦,入此即入迷魂阵,然得明师引之出,但路得自己走。

天尊地卑,尊即西洋不谈的形而上学,亦即康德把上帝的搁置(epoche)。

其不可知论,也即熊十力先生对轮回之“存而不论”,尊之,也即熊先生反对“以孝治天下”。

忆八四年底初谒先生时,曾请教“共相”、生命诸问题。

先生云:

此我现在不会对你说,将来才会说。

但将来讲的实际上还是今天这些话,但那时就等于讲给你听了。

常思先生“节节支解”之旨。

下午见先生,借《伊川击壤集》及讲义磁带以归。

因言:

刚到《读书》一期,有郭齐勇论熊十力文,论阿城的寻根小说文,陈平原等人的“文化角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德国韦伯复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均同一指向,注意东方文化之价值。

黄子平言:

“整个文化史研究的落后,跟当代作家、评论家日益强烈的文化意识,形成了一个令人惶惑不安的逆差。

我们现在来谈文化,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随时可能犯常识性错误。

对。

此潮流三十年后发生实际作用,所以你们一代要自重、自振。

认为《论语》充满着易,而现在读朱熹注,完全不够。

那还是你现在程度上读到的易。

《论语》完全可以新注,朱注有不足。

我和杨先生合易,终未合拢。

关键是时代两样了,不能从地主阶级角度搞,而要从资产阶级角度搞(此为譬喻)。

故需注意现在的时代潮流,青年关心什么,故我无论如何要注意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

先生昨日言秦始皇后的学问都不对(法先王),今又言当代科学,此两语有味焉。

这几天写《序卦》,思想还未稳定。

《序卦》作者是一人还是两人?

这不能随便说说的。

因文字作者是否理解排卦象者?

或故意不相应?

那就有更高的境界。

又言:

文革前曾有一文,卦象安排一定,但抄走。

仅此一份,可惜难以复原。

这几天逐渐恢复到当时写此篇时境界,重新接通了《序卦》时代,故写出。

但思想又升了一层,故考虑此。

(指上一问题)

你看过《皇极经世提要》,文革前我没有读过道藏本,现在才读到,故思想又不同,有变化。

对一爻变的卦象不能同意,又翻上一层。

宋明理学不能平平说来,要提出向上突出的东西,故邵康节不能和诸人相并列。

晚。

先生谓宋捷言:

辩论不能在对方范围内,要在上面罩住他。

当然要有东西才能罩住,所谓“冒天下之道”。

要笼罩天下之道,易有这个本事。

回家,宋捷谓:

孔门弟子颜回最有道家思想,故庄子重视之。

我谓:

孔门弟子个个都修业,惟颜子进德而未见修业,庄子见天下不可为而不修业,故最相应。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一章,诸弟子皆言治国之象,惟点所言乃平天下之象,反与道家精神相通,非仅归隐之谓。

一月二十八日

张载言: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故撰德于卦,虽爻有小大,及系辞其爻,必谕之以君子之义。

(《正蒙.大易篇第十四》,《张载集》,48页)

“‘须信画前原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这个意思,古原未有人道来。

”(二程集,45页),是否对?

人就是这么回事。

莫诺(《偶然性与必然性》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早说,人类遗传DNA排定以后,至今未有变化,故在此范围内原则数条而已。

夕惕若就是禅宗、存在主义所谓边缘状态,机=锋,到一个境遇中去。

惕就是重新考虑过去已作出的选择,也就是陌生化,提撕。

三爻、四爻是人位,常临困境,必须选择。

人完全是自由的。

惕,陌生化,也就是赫拉克利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故终日乾乾,夕惕若。

《圣经.传道书》云:

“太阳底下无新事”,易下无新道,故万古常新。

五行所谓东方生,西方克,或有理。

如四大哲人,西方二,苏格拉底(仰药)耶稣(十字架),而东方释迦、孔子均于七十余善终。

老子西去不知所终,其时空尤不得知,盖神龙见首不见尾耶。

社会有分工不同,如营养入胃,手不会埋怨把大部分营养(70%?

)供应脑。

此可解君子、野人之说)

《论语》: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人最后应达到了解人类。

可参考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国重视信息和能量在物质之上,秦始皇统一,车同轨,书同文,就是同时重视物质和信息的交流。

中国能维持庞大帝国,主要是信息的沟通,能维持控制,何时交流阻隔,就爆发农民起义。

而上下交流的主要调节就在于“士”。

人如能“知言”,知振动数,可上达“道”(logos)。

《圣经》人欲代天工,乃造巴比塔(通天塔)。

物质、能量、信息合一,要到达天了,上帝惧之,乃下来搞乱人的语言。

于是信息不能互知,能量抵触,物质分散。

此寓言可深味之。

不期中国有替代方法,即文和言的分开。

文的统一能维持中国两千年,然维持社会统一的时候,也使语言日趋程式化。

文与言的脱节,造成五四白话文运动。

语言与音乐的统一,见《诗大序》。

古希腊毕达格拉斯以数为万物的根源,认为天体体现了音乐的结构,中国有“律历志”。

知言乃贯通信息,故“耳顺”。

《论语》以知言为目标,《老子》提出“名可名,非常名”,《论语》结束正是《老子》的开始。

颜子不违如愚,《易传》吉人之辞寡,乃知言境界。

  

一月二十九日

张载云:

为天地立志,

为生民立道,

为去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语录》中     《张载集》 320页

《宋元学案》引作: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卷十八,十页

此关学气概。

一月三十日

康节时德之辩,关键在贞元间之一转机,抓住转机即时来。

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紧守贞元之际,万世太平自己当然未及见,但不去管了,由它发展。

又云:

张载《易经》两个特点,一、直接体会易经指的是什么境界;

二、以人配天,提高到这种程度。

因问:

我觉得张载的易经在《正蒙》,不在《横渠易说》。

张载的易经在于不能一卦一爻讲(故读《易说》常觉片段),故在洛阳坐虎皮说易,遇二程要避席。

张载易主要在乾坤二彖及《系辞》,故得王船山之应。

王船山之后有熊十力,不知熊先生对张载评价如何。

先生似可之(评语忆不起)。

今人所谓气一元论、唯物之类,完全没有理解当时的环境。

又问:

程传之可贵,似在当时之《易经》基本已不联系实际了,故新解之。

易进入社会,故成功学派。

二程似纯粹。

二程尚有拘谨之处,我就不用拘谨。

当时周濂溪从南方来,张载从陕西来,二程在洛阳,邵康节从北来(“五星聚奎”之说何指?

),面貌完全不同。

日前听先生讲《养生主》,理解不少,却又思倒是庄子思想简单,仍是《论语》思想复杂。

先生可之。

一直在听我讲老庄易,何时我来讲《论语》、《孟子》,完全又是一番面貌。

先生述吴(广洋)先生语:

《论语》在“学而”一转折之间,从学到而,此大变化。

文天祥,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而之后任何选择,也体现你所见到的境界。

张载云读书变化气质,书读到身上来了)。

先生自述志向云:

第三次儒学(名称不关),实质是中国文化的再次兴起。

第二次吸收印度佛教,第三次吸收西洋科学,由此而读易。

有志于此,故做学问与单写史者境界不同。

孔子晚年学易,当然不是第一次看到易书,而是在易里面读了。

孔子有意不成体系,凡自以为要成体系者必完结。

  二十八日美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一分钟后爆炸,六名机组人员和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为美航天史上最大灾难。

此可警惕,人的能力与天比相差太大,远未到可以征服天之地步,人不能太狂。

邵康节仅标出开物到闭物一角度,第三角度我标出,把三千年全部历史“啪”放入,本可随便排,自然有其微言大义。

人的历史是子-午相应,午前尧(尧夫),午始于禹八年,是转机阴生。

禹即位前期尚执行尧舜政策,到了八年想,算了吧,还是传给儿子吧,故开始世袭制至今。

这些话我不愿意说,故宋捷说我含多吐少(茹)。

有些话是不可说,故说出所有关系并到处宣传,绝对错误。

要想通问题,思想一定超时代,故于此时代一定是“勿用”的。

《论语》和《老子》可视为十翼之外的两部大“易传”,二书渗透了易的境界,而且以不直接释经为最高,当荀子所谓“善易者不占”,邵康节所谓“善易者不言易”。

汉“经学”把五经统之于“易”,先排斥了黄老道家,后又排斥象数,自加束缚,其旨遂晦,更遑论天地自然之易。

读易首遇乾(天何言哉)、元二字,元即春,须识生生景象为明易。

又乾为天,元为人,此天人之际,元训人首,此见大脑的作用。

所谓“洗心”,犹调整脑细胞?

一月三十一日

唐先生(文治)言:

周情孔思,出于韩愈弟子李顒之说,但唐认为李不可能说出,必是韩的传授。

尧舜并无实事,是中国人之理想国。

唐先生等对此有宗教情感,但熊先生、薛先生以为不然。

我从唐先生读《尚书》,熊先生处一个月一次,薛先生一星期一次,杨先生处去的次数较多。

对气功杨先生通了,熊先生稍知一点,薛先生不懂。

对这些内容不能说前一点,要积一段时间。

苏渊雷《易学会通》出,有先生序。

《道藏提要》稿子从出版社取回,约好分类编出(即从通鉴体改为纪事本末体)。

如《老子》提要、《参同契》提要、《庄子》提要、《悟真篇》提要等。

先生准备把二篇十翼先写成,学校应允为之油印,先出一部分。

不想说尽,此不好。

薛先生曾说,留一部分给后人去说说吧。

永远有时讳的。

中国人能想出缺笔之法,真是妙透。

学问之事,绝对不能与政治无关,但绝对不能等于政治,你们要注意。

要看着你们积一点,才说一点。

看触到那里。

看先生《标校<

皇极经世>

序言》一文,体会到行文之要:

自己宜不出面,隐藏在行文节奏之后。

二月一日

谈理学,因论及周、程、张、邵五君子。

你现在绝没有资格说某一家好某一家不好,这样自己的德就不全,而且他们的好处你也不会吸收到。

《宋元学案》眼界太狭,所谓儒家正统,我现在看到的学术可包括司马光,王安石新学,三苏的蜀学(苏氏易传的内容极好)。

当时当然有政治的是非,但政治过去了,学术还留传在。

不喜欢三苏,不纯粹。

答:

因你还不了解三教合一是怎么回事。

司马光不列入理学正统是因为反孟。

(又云:

几时我来讲孟)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又支持齐伐燕(燕可伐与,曰可),历史学家当然不会赞成。

二程提倡出来,还有所批评,后世更尊至孟即孔之地步。

又答问云:

颜子当然较好。

一、朱熹补《大学》真正是重要之举,宋人破经于此一见。

他说是程子的思想,但程子没有放进去,他敢于放进去了。

二、置易九图于《本义》前(又云:

此书过去我读,不认为好,但现在价值看出来了),于是,易图得到保存,清康熙时就是此图传入欧洲莱布尼兹之手。

认为朱熹的主要功绩在集大成,没有他,前宋五君子各有各的思想,至他才互相补充成一个体系。

又,孔子集大成,集大成后有上出的东西,朱集大成完成体系,但似缺少向上的开拓精神。

又认为朱熹涉及面太多,如《韩文考异》、《楚辞集注》,似不必要,而《论语》、《孟子》穷毕生精力,给后人提供了读本。

先生有所可,复又强调朱子的重要。

(熊先生宗二王,阳明、船山,又认为朱子不可轻)。

永嘉、永康我都不大赞成。

先生似可之。

先生答云:

宋初出了一大批思想家,是时代为他们的成熟开辟机会,唐的思想散乱不成体系,宋形成了,至朱熹而集大成。

而现在正是第三次,儒不儒不去管,但时代如此,我可能看不到了。

时代最艰难的时候保留的种子,一转过关,后人坐享其成,此即邵康节言德不言时,时德之辩。

坐享其成就完结。

夏天万物繁盛,景象极好,但不期夏至一阴生。

中国学问至文革而不断绝,似有天命在。

熊、马、薛、杨诸先生都没有逃过文革此一大劫难,我遇到他们,起先也不觉得,现在常常在想这些巧合。

因问及《皇极经世》一文,一、不提孔子百世可知也,二、不提天津桥头闻杜鹃知南人为相乱国的预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214页),认为均对。

只略提二事,一、《皇极经世》记契丹年号,显示他的忧虑;

二、“若乱几已萌,雍岂不知”以二语示之。

体会到作文也须如孟子“持其志,勿暴其气”(提出徒眩人眼目,乱人意)。

二月二日

昨阅先生《序卦作者的思想结构》一文。

薛先生(学潜)云:

《论语》还不算有大学问,《序卦》一文作者保存下来的《序卦》次序即是一篇天文(味其言)。

忆昨先生云:

单培根居士来访,通唯识,精因明,与谈甚快。

因说及沈剑英(上海教育学院,亦常往潘家来)近出因明书,完全不对。

因明不能跟西洋哲学比附,三段论其实是最简单的,因明(印)墨辩(中)都有自己的特色,跟亚里士多德完全两样,否则要研究何用。

学因明不是要学某种东西,而是得益于某种东西(自觉)以后,用来破惑觉他。

所以一般人学因明并无作用,而且也学不会。

因明的东西不在因明里面,此亦是张载“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之旨。

(因思:

因明破人,直接触及到你的脚跟以下,复、姤的一点点根。

《金刚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在于节节支解(庖丁解牛),均不见我,极其精微。

孔子“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亦精微分析。

研究学问全在身体,王船山如果没有从《愚鼓乐》中得着,后来不可能写这么多书。

我也在身体,故脑子六十余岁还能用,到七十岁我自己准备休息了。

你们也要注意身体锻炼,要爱惜精力。

自觉近来读书专心了些。

先生郑重云:

两个阶段,一是收放心,二是致良知。

这是收了放心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问题。

对一个人说一个人的话,对十个人说十个人的话,对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变化,此原则须注意。

也想到过。

须化到行动中去。

对易、诗、书、春秋已知道是怎样一部书,但礼的作用如何,是否亦能通现代?

礼是行动(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

礼仪,郑玄总结为吉、凶、军、宾、嘉五字,完全能通到现在。

有些问题愿自己考虑,听先生讲似觉得来太轻易,许多话感到浪费了。

我自己有时常常想到薛先生(学潜)、杨先生(践形)所讲的话,往往想不起来了。

有些问题最好当初问一下,但现在已来不及了。

多听一些有好处。

我希望你们尽快到某种程度,然后能促进我,得到促进我还能再翻出东西来。

当时我跟杨先生最后未合,另搞出一套东西,本也能促进杨先生更上一层楼,但他处境实在太恶劣,故未能,希望你们能促进我。

朱岷甫很聪明,本来一点不懂,至我处得着不少,但生活环境太差,在家庭、事业上均自己去走一条艰难的路。

这样也能得着,但较困难,四十岁后精力两样了。

谈及读书进步感到阻力。

要积德。

因谈及邵康节一文“不可忽视其间自然环境确有可能变化”下(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中),本拟添“如今日之冰河期之类是”。

不可,因冰河期之类,至今没有确定,而且这段时间没有经历过,不能乱说。

(领悟先生之严谨,看到什么说什么之春秋精神,不是比附科学,仍为持其志,勿暴其气的作风。

《春秋》始于平王四十九年,等待转机(康节禹八年得其旨)。

司马光不敢续经是一事,但三家分晋确为大关键。

《论语》记载孔子知田氏代齐,明知鲁不会伐齐,也没有能力伐齐,仍正衣冠往告“以我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于日趋恶劣的形势尽最大可能挽救,予以期待,真是大悲心。

写论文不宜用推论长链。

如“墙是红的”、“墙一定是红的”、“红墙壁”,信息量大异。

现在没有人像邵康节当年注意契丹情况那样,做一部现代世界各国的春秋。

宋捷日前云:

孔门六艺(射御)主要是得着运动觉,故与死读书者不同。

读书也要得着运动觉。

(二) 

二月三日

先生昨日讲《皇极经世》言:

现在有望远镜和显微镜,那是望空间的,我相信不久将会有一种望时间的望远镜。

到那时一看,孔子就在我们这里,邵康节就在我们这里,那时的人看到现在社会科学的考据都要笑的,我的这篇文章只是在没有这种东西时代替一下。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卷二十五《占梦》:

“占梦掌其岁时。

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

一曰正梦(注:

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注:

觉时道之而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心理学现在有大发展,梦境极可注意,弗洛依德心理学也从释梦开始,《周礼》有六梦。

要会控制梦境,梦境能自己控制就懂气功了,我学气功就是从梦境开始的。

庄子云:

“至人无梦”,要自己掌握梦境,把梦境化到没有,就懂了。

要讲有方法吗,方法是没有的,全在自己注意。

梦有个根,触到这个根,梦就没有了。

梦和白天完全相应,我当时做算术,做不出,结果梦境中解开了,下围棋,梦中清清爽爽一副围棋。

气功虽与梦境相似,又不相等。

有人思佛,结果梦中出佛,有一道白光,去追求,结果完结。

这种境界我完全经历过,故知。

一个人的年龄有关系,青年人的梦和老年人的梦完全不一样,遗传到了这种年龄阶段,这种类型的梦就多,到了那种年龄阶段,那种梦就多。

精力要紧!

杨先生(践形)那时和人约好,夜里和人在那里相会,第二天再复述于人。

我不高兴那样(按:

先生多次提到志向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