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29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拦路虎"

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

不会读图。

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

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

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

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课题最初的预设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我校七、八年级学生(2010.9~2011.12),我们的课题是立足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并从中获得研究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原则1、认识规律原则:

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

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

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

结合我校的“OTS”情感教学,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大致分为了四个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

第二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

拟定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

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

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

①前期分析阶段:

对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②教学实施阶段:

根据七、八年级学生现状确立课题研究计划,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方法的体系,并探索丰富学生方法的途径。

第四阶段为课题结题阶段:

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准备工作:

这一段的准备工作是由地理组进行的,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在这一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填写了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确定实验年级,找准研究的突破口,教师明确分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了解课题研究的进程,于本学期期中考试后进行课题相关适宜交流。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前期课题活动,课题研究没有太大突破性的进展,也是课题开展的“瓶颈期”。

第二阶段:

中期课题活动期中考试前后,我参加了上饶县课题教师培训,让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涵。

我理解:

课题的研究不是看资料有多么丰富、花哨,而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课题真正成为为教学服务的工具。

有了明确的认识,我就开始结合实际制定课题计划,并对课题组内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

我负责理论的原则把握和工作计划的制定;

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课题课堂教学实施;

我负责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

后期课题活动,在中期课题中,我们建立有效的丰富学生读图方法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也亲身品尝到课题研究带来的种种好处。

在进入课题结题阶段,我们依然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充实,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因此,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把后期阶段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七年级的区域地理的识图上,八年级开始进入会考复习学习。

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

根据本人从事地理课堂教学十余载的点点积累,又经过一年时间对地理读图方法的探究,总结出一些对学生读图能力提高有效的方法,现在谈谈我个人常常使用的地理读图方法与实列,总结如下:

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多少与其掌握地理课本知识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学生地理知识的多少又与其学习地理的方法尤其是地理读图方法离不开。

一常用地理读图方法有

(一)程序读图法

先看一个故事,曾有一位年轻的非地理专业老师,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张老师,在东南亚的地图上怎么找不到新加坡这个国家?

我说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国家,没错,你正在找的地图是东南亚的什么地图?

是东南亚政区图吗?

她说“我找的是东南亚的地形图”。

------经常运用程序读图法可以告知学生什么地图才能找到需要的地理事物或地理信息。

怎样运用程序法阅读地图?

一般分三步走:

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图表标题说明了图表的属性,是地形图、气候分布图、还是人文图等。

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表标题,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

二看图表图例、注释。

掌握地图三要素(比列尺、方向、图列)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并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图列,有利于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三看图表内容。

看时要细,要详。

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地理事物量化读图法

 

量化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泛运用到生产、科技、军事、教育和学习的不同范畴。

哪怕战争中对战斗规律的分析也不缺乏量化分析,2010年11月04日 

解放军报记者赵辉撰写了《战斗规律为什么“正确但缺乏实用价值”——定性基础上的量化研究是战术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一副地图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能获取不同的地理信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主要的地理事物,将需要的地理事物数量化。

该方法在我近一年的教学中探究出来和尝试运用。

列如,八年级下册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图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有:

一个行政中心(广州)、一条河流(珠江)、两个水域(珠江口与南海)、二个行政特区(香港与澳门)、二个经济特区(深圳与珠海)、两条重要铁路(京九线与京广线)九种重要的地理事物。

先在八(3)八(18)班运用,八(8)、八(14)没运用,前者教学效果明显,后者教学效果更次之,后来补充告知。

(三)化整为零法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

要根据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运用化整为零,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

将中国铁路分为两类:

三横和五纵.

(四)综合分析法

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

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

”、“在哪里?

”,直至解决“为什么?

”,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二地理读图方法实列:

(一)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

关于经纬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问题,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做起来感觉最头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结合例题总结答题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变难为易。

判读方法及步骤如下:

第一步:

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判断依据:

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第二步:

判断方向方法:

要判断A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则在B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B点的什么方向。

第三步:

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口诀:

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

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

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

W和160°

E。

第四步:

判断五带依据:

根据纬度判断五带:

0-23.5度为热带,23.5-66.5度为温带,66.5-90度为寒带。

五带的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二)气温曲线图的读图方法

1.气温变化曲线起伏大小反映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如图中B(温带)和C(寒带)的气温变化曲线起伏都比A(热带)的气温变化曲线的起伏大,则B(温带)和C(寒带)的气温年较差都比A(热带)气温年较差大.B(温带)和C(寒带)的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接近,则B(温带)和C(寒带)的气温年较差大小接近.

2.气温变化曲线位置的高低反映纬度的低高.

如图中,从整体上看A(热带)气温变化曲线位置比B(热带)气温变化曲线位置高(说明图中A、B、C的参照是一致的),则A地的纬度比B地的纬度低,从整体上看B(热带)气温变化曲线位置比C(热带)气温变化曲线位置高,则B地的纬度比C地的纬度低。

3.气温变化曲线7月是凸是凹反映了不同的半球。

若某气温变化曲线7月是上凸,则该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地点位于北半球(如图中的B和C);

相反,若某气温变化曲线7月是下凹,则该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地点位于南半球。

4.如何适当用词归纳气温特点。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归纳为:

热带终(全年)年炎热,寒带终年(全年)寒冷,温带地区更为复杂些。

因为温带四季分明,纬度因素影响着气温的变化。

在温带气候类型中,冬季与夏季温差较大的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前两者夏季炎热(7月平均温在20℃以上)、冬季温暖(1月平均温在0℃以上);

后两者夏季炎热、冬季寒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下)。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本文试着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1基本概念

(1)绝对高度(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

13米。

(2)相对高度:

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即绝对高度之差。

教学楼高为30米。

(3)等高线:

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距相同。

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

(即相对高度)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但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重合处即为陡崖。

(5)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

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又叫降坡线。

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读地型类型

A海岸线:

0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B平原:

海拔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C丘陵:

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m,等高线较稀疏

D山地:

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m,等高线密集,河谷为“V”字形。

E高原:

海拔500m以上,但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F盆地:

海拔不定,中低周高。

(2)判读数值

A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

B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介于两者之间。

C相邻两条等值线,要么数值相同,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

D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其等值线的数值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大大小小)。

E若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则同一水平线上,中心比两侧数值低;

若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则同一水平线上,中心比两侧数值高。

(高低低高)

(3)判读地形坡度的陡缓

A同一等高线图(即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稀,坡缓;

等高线密,坡陡。

B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4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选点:

A水库坝址:

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小,库容量大,集水面积广)

B气象站:

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C疗养院:

坡度较缓、气候适宜(阳坡)、空气清新的地方。

D港口码头:

海水较深的港湾处(水深、浪小、不冻、不淤积、地形开阔)

(2)选线:

A城墙:

沿山脊线修建(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B梯田、公路、铁路:

沿等高线修建(坡度较缓,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C引水线路(水渠):

避开山脊,利用地势自流。

D输油管线:

尽量短,避开山脉、河流。

(3)选面:

如工业区、住宅区等。

(4)两地能否通视:

作地形剖面图。

5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

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

方法一:

横向地势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

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

中间高两侧低——山脊;

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

纵向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

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6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四)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

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

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

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

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

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

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

N地形剖面图为例):

(1) 

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

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

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

然后看坐标系:

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

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

E~135°

E,纬度从4°

N~53°

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

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

图中西部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

向东海拔陡降,平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

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平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

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200米。

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表区为四川盆地;

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

5.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其基本的思路是: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

(四)政区图的判读

1.考点探究:

政区图是常见的地图,包含地形、河流、物产、交通线、城市等要素,除此以外,还有以政区为基础的各种单一地理要素分布图,如山脉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各种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等。

2.读图技巧:

对政区图的判读:

(1)确定位置,用经纬网确立位置或了解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留意图中图例和注记以及山脉、河流、交通干线。

(2)在从图上读出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熟悉主要省区及主要国家轮廓特征。

3.典型实列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图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

()

A藏、桂、陕、湘B新、粤、甘、湘C青、秦、粤、湘D湘、甘、粤、新

⑵上图中4个省区中的河流分别是:

A图B图C图D图

⑶四省区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为,反映了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是。

⑷A图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该省区的地形特点是

⑸A、B两省区的民居建筑屋顶的差异是

综述,以上几种地理读图方法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平时缺乏及时总结,有的读图方法还在探究中,现只探究归纳出上述四种与大家共享.

201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