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38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综述……………………………………………………………..1

1.1课程题目…………………………………………...……………1

1.2课程设计目的………………..………………..……………….1

1.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二、课程设计原理………………………………………………..….1

2.1卷积码………………………………………………….……….1

2.2卷积码的算法…………………………………………………….1

2.3特比译码过程……………………………………………..…….2

2.4维特比译码原理………………………………………………….2

三、仿真过程………………………………………………….………5

3.1仿真模拟框图……………………………………………………….5

3.2各部件的配置…………………………………………………….6

四、系统运行代码和运行结果..…………………………………..10

4.1系统运行源代码………………………………………………….10

4.2系统运行结果…………………………………………………….11

五、心得体会………………………………………..……………….11

六、参考文献………………………………………………….…….12

一.综述

1.1题目

卷积码差错控制系统的仿真

1.2课程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学生学习了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本实验课程开设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

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系统,掌握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型

2.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学习仿真模型的设计,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学会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

1.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宿部分。

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序列,随机的二进制序列要经过卷积编码,经过编码的数据要进行调制。

(子系统实现)

信道部分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加噪。

信宿部分完成信号的解调和译码(维特比译码)。

对不同编码方式、不同信噪比下维特比译码的误比特率并画出图形。

(2)课程设计的主要要求:

1、要有详细的设计过程。

即整个系统的仿真设计的选择,功能模块的设计过程和参数的选择,程序的调试过程等。

2、整个系统模型的仿真、调试结果。

二.课程设计原理

2.1卷积码

卷积码是1955年由爱里斯(Elias)提出的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

他通常用(n,K,N)表示,他是把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信息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宜于以串行方式传输信息,延时小。

N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编码过程中互相约束的码段个数。

卷积码编码后的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组的k个信息比特有关,而且与前N一1个输入组的信息比特有关。

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有N×

n个。

R=k/n.是卷积码的码率,码率和约束长度是衡量卷积码的两个重要参数。

卷积码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标准中,如GSM,CDMA2000,IS一95中。

2.2卷积码的算法

卷积码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

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编码后的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还与前面的N-1段信息有关,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N。

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随N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

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图2-1卷积码的编码器

2.3特比译码过程

比译码是根据接收序列在码的格图上找出一条与接收序列距离(或其他量度)为最小的一种算法。

它和运筹学中求最短路径的算法相类似。

若接收序列为R=(10100101100111),译码器从某个状态,例如从状态ɑ出发,每次向右延伸一个分支(对于l<L,从每个节点出发都有2=2种可能的延伸,其中L是信息序列段数,对l≥L,只有一种可能=,并与接收数字相应分支进行比较,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计算所得距离加到被延伸路径的累积距离值中。

对到达每个状态的各条路径(有2=2条)的距离累积值进行比较,保留距离值最小的一条路径,称为幸存路径(当有两条以上取最小值时,可任取其中之一),译码过程如图。

图中标出到达各级节点的幸存路径的距离累积值。

对给定R的估值序列为=(10111)。

这种算法所保留的路径与接收序列之间的似然概率为最大,所以又称为最大似然译码。

这种译码的译码约束长度常为编码约束长度的数倍,因而可以纠正不多于(df/2)个错误

图2-2Viterbi译码流程

2.4维特比译码原理:

下面以图2-3的(2,1,3)卷积码编码器所编出的码为例,来说明维特比解码的方法和运作过程。

为了能说明解码过程,这里给出该码的状态图,如图2-4所

图2-4(2,1,3)卷积码状态图

图2-3(2,1,3)卷积码编码器

示。

维特比译码需要利用图来说明移码过程。

根据卷积码画网格的方法,我们可以画出该码的网格图,如图2-5所示。

该图设输入信息数目L=5,所以画L+N=8个时间单位,图中分别标以0至7。

这里设编码器从a状态开始运作。

该网格图的每一条路径都对应着不同的输入信息序列。

由于所有可能输入信息序列共有2kL个,因而网格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也为2kL条。

这里节点a=00,b=01,c=10,d=11。

图2-5(2,1,3)卷积码网格图

设输入编码器的信息序列为(11011000),则由编码器对应输出的序列为Y=(1101010001011100),编码器的状态转移路线为abdcbdca。

若收到的序列R=(0101011001011100),对照网格图来说明维特比译码的方法。

由于该卷积码的约束长度为6位,因此先选择接收序列的前6位序列R1=(010101)同到达第3时刻的可能的8个码序列(即8条路径)进行比较,并计算出码距。

该例中到达第3时刻a点的路径序列是(000000)和(111011),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3和4;

到达第3时刻b点的路径序列是(000011)和(111000),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3和4;

到达第3时刻c点的路径序列是(001110)和(110101),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4和1;

到达第3时刻d点的路径序列是(001101)和(110110),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2和3。

上述每个节点都保留码距较小的路径作为幸存路径,所以幸存路径码序列是(000000)、(000011)、(1101001)和(001101),如图2-6所示。

用于上面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第4、5、6、7时刻的幸存路径。

图2-6维特比译码第3时刻幸存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某个节点,如果比较两条路径与接收序列的累计码距值相等时,则可以任意选者一条路径作为幸存路径,吃时不会影响最终的译码结果。

在码的终了时刻a状态,得到一条幸存路径。

如果图2-7所示。

由此可看到译码器

图2-7第8时刻幸存路径

输出是R’=(1101010001011100),即可变换成序列(11011000),恢复了发端原始信息。

比较R’和R序列,可以看到在译码过程中已纠正了在码序列第1和第7位上的差错。

当然如果差错出现太频繁,以致超出卷积码的纠错能力,还是会发生纠误的。

三.仿真过程

3.1仿真模拟框图

图3-1总电路框图

说明:

信源模块对随机二进制信号进行卷积码和二进制相位调制,输出基带调制信号;

信道模块是一个有噪声信道;

信宿模块对调制信号进行软判决译码,得到原始信息序列,并且计算调制信号的误码率。

图3-2信源模块电路框图

图3-3信道模块电路框图

图3-4信宿模块电路框图

3.2各部件的配置

1)BernoulliBinaryGenerator伯努利发生器(贝努利二进制序列产生器)的参数设置

2)ConvolutionalEncoder(卷积码编码器)的参数设置

3)1、BPSKModulatorBaseband(二进制相位调制模块)的参数设置

3)2、AWGNChannel(加性高斯白噪声模块)的参数设置

3)1、BPSKDemodulatorBaseband(二进制相位解调模块)的参数设置

3)3、ViterbiDecoder(维特比译码器)的参数设置

4)1、ErrorRateCalculation(误码率发生器)的参数设置

4)2、Display(显示输出模块)的参数设置

5)Selector(选择模块)的参数设置

6)ToWorkspace(工作空间模块)的参数设置

四.系统运行代码和运行结果

4.1系统运行源代码

x=-10:

5;

%y表示信号的误比特率,它的长度与x相同

y=x;

%准备一空白图形

holdoff;

%定义不同卷及方式时的Trellis结构

A=[poly2trellis(9,[557663711]),poly2trellis(7,[171133])];

%不同卷积方式、信噪比情况下重复运行untitledl,检验不同条件下硬判决译码的性能

forj=1:

2

%卷积方式分别取1/3卷积和1/2卷积

STRUCTURE=A(j);

%新到的信噪比依次取x中的元素

fori=1:

length(x)

SNR=x(i);

%运行仿真程序,误比特率保持在工作区变量BitErrorRate中

sim('

untitled1'

);

%计算BitErrorRate的均值作为本次仿真的误比特率

y(i)=mean(xl);

end

%绘制x和y的关系曲线图,纵坐标采用对数坐标

semilogy(x,y);

holdon;

end

gridon;

4.2系统运行结果

执行上述文件,得到的关系曲线图,由图4-1见,随着信道信噪比的提升,维特比译码所得结果的误比特率越低,信道的可信度越高,信道的误码率开始明显降低。

五.心得体会

在这一周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结合课本知识,对照实验指导,依照课程设计要求,最后圆满的完成自己的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在老师的讲解下,查阅实验指导以及课本相关知识,针对卷积码差错控制在理论和实现两方面分别进行了较深的学习与实践。

对照实验指导书,首先熟悉了Simulink模块仿真方面的应用,然后一步一步对照要求搭建仿真模拟框图。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粗心,在信源模块中对随机二进制信号进行卷积码和二进制相位调制输出时信号线接反了,显示数据类型不匹配。

在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了这个错误,改正后运行正常。

在试验中,有好多数据需要认真仔细的修改,因修改错误,以致于运行部出结果。

在多次实验失败后,认真检查每一步细节,找出错误并改正,从而仿真得到对比图,达到设计目标。

一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运用,是对以后的工作学习铺平道路,我热爱课程设计,因为它又给了我一次成长学习的机会!

六.参考文献

[1]邓华等《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张威编《MATLAB基础与编程入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主编李贺冰副主编袁杰萍《SIMULINK通信仿真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5]孙祥,徐流美,吴清《Matlab7.0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